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2: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第一篇: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初学太极拳须知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

1、明确“太极”是什么?

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2、太极拳是什么?

董先生说:“太极拳本系武当内功”。“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要离太极。”

董英杰先生认为,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之一种,在武术运动中属武当功拳的练法。这种拳术以“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构成架式及套路。练时如行云流水,粘连不断。所以古时候称它为长拳。在练的风格上可以练大架子,舒展开阔些;也可以练小架子,小巧紧凑些。但无论如何,在练法上任何动作必须注意到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这一特点。这才是太极拳。

3、太极拳的奥妙是什么?

董先生说:“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妙在其中矣。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总在此虚实二字之妙用。从练拳方面,马步之虚实,肩肘掌指之虚实,身形转换之变化,亦含虚实,处处分清,自然运用自如。”

可见董先生牢牢抓住“太极”两字的含意,太极即阴阳,虚实亦寓于阴阳含义之中。拳论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能分清虚实,虚中有实,实中寓虚,就能抓住太极拳练法的关键。当然,要做到虚实分清,掌握虚实的变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要通过长期练习才练得出真功夫。

所以董先生又说:“字面易懂,功夫却难。”。“练拳离不了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

(1)、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坠肘,肘不是往下用压力,肘尖处转下而已。

(2)、气沉丹田:呼气吸气时小腹一缩一胀地呼吸。

(3)、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弯腰驼背之形,故必以“尾闾中正”之原则校正之。含胸就是胸微微松动,后背自然有点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有开合寓内。

(4)、虚灵顶劲:练拳本来是缓慢匀速的,为防止因此而致无精打彩,所以又要虚灵顶劲,提起精神,以辅助之,使练太极拳者样样完备。

4、太极拳怎样练法?

董先生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

5、练太极拳应如何呼吸?

董先生说:“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这里提到“不要勉强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适当的强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迁就动作而打乱自然呼吸的生理规律。当然由于练太极拳速度均匀而缓慢,作相应的深长细匀的呼吸,还是需要的。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练拳的人就会自然掌握“拳势呼吸”规律。初学太极拳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常会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等弊病。所以董先生又说:“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6、太极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传的危险?

董先生说:“有云,太极拳功夫,有一部分失传。此乃欺人之谈。倘尽心研究,必可得全体大用之步,惟须有恒勤两字。”

又说:“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又说:“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

又说:“学者当以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必尽心教导你,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虽世俗之理,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董先生又进一步说明:“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盖今同志,只练皮毛,不肯再学,不能求高师访明友,但说太极不能用,亦勿怪授者不授耳。”

董先生以上四段话,实事求是,说明了很多大道理,从中我们体会到:

(1)、要多求教于良师益友,只要方法正确,有恒心坚持,刻苦努力,勤学勤练,多动脑筋研究,脚踏实地去反复实践,太极拳一定会练出功夫来的。太极拳的真功夫失传之说是把问题夸大了。当然要大力发掘人才,尊师重道,诚恳地请老一辈拳家把技艺传给后人,这也是极重要的环节。

(2)、练太极拳要出成绩只有在实践上多下功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义自见”。功夫是从苦练得来的,所以不要空谈理论。要立足实践。然而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真实的实践体会不可能提炼成理论。理论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因而董先生所谓“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的观点也有值得研究之处。笔者认为,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或你有一些传统功夫还未发展和继承下来,应继续努力。但从太极拳的推广,套路的综合、整理、创新、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科学方法的提高等方面来看,公诸于众是超过古人的。

(3)、要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首先要提倡尊师重道和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老一辈的好拳艺继承下来。继承下来以后,还得再加工苦练。如果没有勤、恒二字,即使陈长兴再生,杨禄禅转世来指导,也是学不到真功夫的。

7、杨氏太极拳是否有多种套路,不同练法?

董先生说:“外界有云,杨氏太极拳,有大中小三套架子,实则仅此一套。练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矮,或快或慢,随心所欲。曾见凤候先生之子兆林先生之拳,系杨班候先生亲授,乃系紧凑之架子,打来不快不慢。澄甫先生(杨健候之子,兆林先生的堂兄弟)柔绵而慢。少候先生(澄甫先生之兄)则紧凑而速。余乃集三位先生之意,收敛而不速不迟,此乃成功之后,随心所变者也。倘初者勿疑架子为三套也。”

这一亲历其境的解说,对研究太极拳学极有价值,也说明同一流派的拳术,可以有不同的演练风格来。然而对初学的人来说,练开展大方、柔绵而缓的架式是最适宜的。

8、拳论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

董先生说:“开展,大也;松其筋肉。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所谓舒筋活血,容易转柔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身体强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说拳大练小练则误矣。”

有些人对“开展”与“紧凑”有曲解之处,认为习拳要先开展,将圈子越练越小,直至有圈之意无圈之形。董先生正为此而指出它的缪误。并明确认为,“开展”指外,“紧凑”言内,“开展”是架子问题,“紧凑”是精神问题。开展而至紧凑是学习的进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阶段学习。开展是第一阶段,搭架子,务求架势正稳连贯,舒展松柔。紧凑是第二阶段,以意导动,动作、呼吸、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动静相兼。假如说“紧凑”是架子越练越小,直至“有圈之意无圈之形”,这是不实际的。走架子怎么会无圈之形呢?“无形”如何成架子呢?光是意念练拳,肢体无形与静坐或静站气功练法何异之有?若果无形还存在只是无圈,那就是直线、折线运动而不是走弧线了,这也不可以称为太极拳。所以董先生对“开展”与“紧凑”的解释,大大有益于太极拳爱好者。

9、何谓“先在心,后在身”?

“先在心,后在身”是《行功论》的一句。董先生对这句有独特的见解。他说:“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已跌出矣,即为不知手之舞之。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手操之,熟后心不念歌,手能如意。是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对这句拳论中的名言,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只会理解为走架子时,凡做一个架式,先有意念(心也)思维,继而才做成动作的形态。即所谓以意念引导动作。然而董先生把它作为习练技击的经验总结。就是说在训练对敌搏击时,初学要用心习练攻防的一定招数,铭之于心,在训练中把招式的攻防的一定招数,铭之于心,在训练中把招式的攻防运用练得娴熟,形成条件反射,那么临阵时不论对方怎样攻击,自己都可以不思索,得心应手,随机应变。也可以说,这指明了武术搏击运动有别于套路练习,一定要从实战出发,经过特殊训练。这对于现代武术重新走进技击搏斗的新里程,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法则。董先生这些观点恐怕不单对太极拳爱好者而且对所有参加武术搏击的人都有助益。

10、董先生在他的《经验谈》中说:“人乃动物,并具灵感。譬如我的拳击一人,彼人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此人反应也。拳术家有稳、准、狠三字。等求我不发劲,发则所向披靡。然何以求稳、准、狠?须先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王宗岳先生之《行动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

一 身 备 五 弓:

太极拳的行拳走架要求“一身备五弓”,且贯穿于拳架的始终。做到了一身备五弓,就能使蓄发相间,连绵不断。一身备五弓是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臂为两张弓(左右),两腿为二张弓(左右),五弓合一,即为周身一家的整体劲,这个整体劲就是指以整个脊柱作中轴,在它的带动下两手臂、两腿脚随之谐调而动,而不是局部动手或动脚。行拳走架过程中要做到“起劲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侧肩,主宰于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这个整体劲就是指以整个脊柱作中轴,在它的带动下两手臂、两腿脚随之谐调而动,而不是局部动手或动脚。行拳走架过程中要做到“起劲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侧肩,主宰于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自始至终还要保持“弓”的蓄发状态。

一、身弓:是以腰为弓把(或弓背),腰脊命门始终以意念贯穿,要虚虚领住,发劲时腰须往后顶撑(不是凸腰、抛腰)。上弓稍是指大椎到枕骨,下弓稍是指尾闾,上下对应对合,自然谐调配合,就完成了身弓。

二、两手臂弓:是指肘尖为弓把,肩井和手腕为弓稍,运动时以意领住肘尖,弓稍固定,前后对称。发劲时,要以腰看着肘,肘顶着手腕。由于肘的顶伸使劲力延伸到弓梢,上至肩井、下至手腕,也就产生了“前进之中必有后撑之力”。那么屈肘呢?是通过意思将肘的重力下坠、而形成手腕和肩井相合就完成了手弓。

三、腿脚弓:是指以膝为弓把胯骨和脚跟为弓稍。它的运动方式:

1、提腿时是弓把向上领提,下弓稍随、上弓稍沉,2、蹬腿时是弓把伸力达两稍,上稍至腰胯、下稍至脚跟蹬地,有入地三分之惑。

3、蹲腿时是上稍与下稍相合,松腰、尾闾下沉将弓把顶出产生屈膝完成了脚弓。

五弓为太极拳之本,它以身弓为主,手弓脚弓为辅。五弓合一是练好太极拳整体劲的根本,二、如何练好太极拳

太极大师张迎忠谈如何练功:

初学者如何化掉身上的僵力(2009-08-16 14:55:35)练陈式太极拳者都知道,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得越尽,太极拳的弹性内劲就产生得越快。但是,怎样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掉,这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有些练拳者不得其要领,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身上的僵劲仍然没有化掉,走起拳架来浑身僵硬,不流畅。针对其造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其一,要明画大圈之理。练拳者,既要掌握好拳架的标准,更要弄清怎样达到标准。练陈式太极拳,必须要经过一个从画大圈,到画中圈,再到画小圈的过程,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无形圈。因此,练圈者必须认认真真地走好画大圈这个环节,要用一至二年的时间认真地画好大圈。只有画好大圈,才能把身体内的重要骨环、关节画开、画活,达到身肢放长的目的,才能画好中圈。谁领会这一点快、早,谁就能在练拳过程中不走弯路,高人一筹。

其二,要明三节之理。人体全身有根节、中节、梢节三节之分。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三节之中又各有三节。臂之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身之三节,即: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腹为根节;腿之三节,即: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练拳者要认真走好用好三节劲。如在用两臂走圆画圆时,开时肩、肘、手依次相开,合时手、肘、肩依次相合;发劲时,一定要做到根催、腰达、梢发。通过这样久而久之的练习,就能达到节节贯通,周身一家,一动无不动,松活流畅之目的。

其三,要明缠丝运动之理。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练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劲产生太极拳弹性掤劲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缠、前后缠、左右缠、进退缠、正斜缠的一顺一逆、双顺双逆的五对缠丝做到位。开合时,要做到顺缠合、逆缠开,均衡、对称、协调,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久而久之地练习,就可以达到浑身俱是缠丝圈,全身上下左右无一处不缠丝,而又以身躯缠绕为主宰,通过腰脊的螺旋运动和胸腹折叠运化来带动贯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缠丝,进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解三焦,和平阴阳,内壮五脏,而又柔活骨节、肌腱、筋韧,外强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只有运用这个方法,经过长期的柔化,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经肉离骨而使内气充于肌肤,骨节张开而使内气敛于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掤劲,意到气到劲自然。

太极拳练“过”会伤身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好的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伤及自身或缩短自己性命的巨大损失。

古人云:功有助所难求,无求易。所以我们练太极拳应在掌握套路各式动作姿势下,应用各条身法正确的指导下,要求得顺其自然,所以我把太极拳也叫自然拳,自然界有天地,太极拳中有刚柔,打拳力求刚柔各半,阴阳相济,阴阳和合。

多少年来有很多有名太极拳师其寿命与所练太极拳术不相符,有的还不到70岁就辞世而去,当今也有一些我知道的名师和我熟悉的有名的太极拳友,也在不足70岁先后离世。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练的本应延年益寿的好拳术让他们没能受益,反而过早的离去呢?我个人认为练武之人,尤其是修炼内家拳之人,内家拳要先修内,修自身练拳先修德,武德、口德、德行双修,练武之人应知仁者无敌,而不是力大者无敌的道理,这里所讲不是他们的德行不好,而是所差大仁大义、心胸开阔的天地大德。二是练功姿势不正确,不会放松,僵硬练拳,我们要知道太极拳师松功,是一种松静的功夫,身体不会放松,体内泣血不固,练拳身法不会用,不知怎样松肩、沉肘,不会提顶、拔背,不知怎样练吊裆,落胯塌腰,练拳时身体不中正等等。。。不正确的练拳方法不是养而是耗耗得全是气,是内气。三因是名人名家,为了保持荣誉,或拜了名师,为了追求功夫、功名,求功心切,胜人心切,加重练功,加意念练功,每天都想多练一会,立不败之地,不知当止则止,当动则动的原则,只知多练、狠练,怕输给别人,拼命的硬下功夫去练,不分白天黑夜的有时间就去练,消耗自身大,内耗过。四太极拳就是一开一合,一刚一柔变化的拳术,练太极拳的开合,如同我们日常的挣钱、花钱的关系,比如我每天挣100元,而每天花掉110元,这样每天亏了,用不了几年,挣得不如花掉的多,无蓄只花就亏空了,如果我们每天挣100元,只花掉10元,那么每天能攒90元,几年后成万元户,自己身上有了钱,买房买车都行,所以练太极拳的开合,如同挣钱、花钱的关系,打拳力求劲断意不断,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我的恩师练得正确,他老人家82岁时我们徒弟也动不了他,与我们动手不用力,他身法、反应、动手非常灵快,80岁时区辽宁中医检查身体,大夫说这老爷子年轻人的心脏,可见身体健康的程度,后来因意外车祸,离开了我们,否则定能过百岁,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经常告诉我太极拳别打多,别打过,所以太极拳如果练对了,真正能入门,练功正确,能养生、健身、防身,能延年益寿。如果练拳不正确耗体能,耗内气,耗先天之气、内气耗尽肉眼难所以练太极拳功之人要有天地人合的气势胸怀,要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内家拳没有明人指导不懂拳理练功方法、硬练、苦练最伤人,在天之耗先天本源的能量,还不如每天跑步锻炼。

凡是有好就有坏,任何事物都是对应统一的,太极拳练正确最养生,能健身、防身,反过来不得法也最伤人、伤身至于短命,而且功夫越好的人伤及就越大。

综上原因,造成太极拳伤身致命的就一个字“过”,一为力过、二为气过、三为意过,四为神过等等。。。何为力过:身体不会放松、僵直、僵硬的练拳,刚劲过大,不会阴阳相济。古人云:过刚必折,力是有极限的,一旦力达极限就会物极必反的下降。功力也如此,有的相互不服气,较着劲的猛练,求胜心切,有的拳师抱着木球、抱着石球练,这样练太极拳是大错特错。《太极拳论》要求我们轻灵活泼求懂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如果我们不按《太极拳论》要求练功,用石球去练功,怎能达到《太极拳论》所讲的轻灵一羽不能加的程度,只会增加功力,这是与《太极拳论》相违背的,太极拳是非持力达手快的拳术,要保持平常心,在心静、松柔上下功夫,仁者才无敌。

何为“气”过?有的拳师教学生,每个动作要注意呼吸,配合每个式子进行呼吸,是错误的,太极拳的呼吸两字是前辈对“引进落空、借力打人”技艺所作的一种特定比喻,是与人的自然呼吸在性质、概念、作用和内容上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有的人为配合动作进行呼吸造成胸背痛,身体难受感。太极拳的呼吸时随着每个式子变化的自然呼吸,如同我们平时的呼吸一样,一定要自然,武氏拳讲在气则滞,一句话要自然,千万不能用呼吸指导打拳,会伤人伤身的。就是由一定功夫,用哼哈二气开合发放人时,也不是特意的去呼和吸,也是因人动时发出的自然动作之气。有的拳友气性大,爱生气,与家人、朋友等生气,带气练功,长时间也会伤身。另外注意饱伤胃饿也伤气的。所以练拳之前要提起全副精神,心情愉快舒畅进行练拳。

何为“意”过?太极拳是在神、在意不在气的拳术,在意但不能用意太过,意过是僵,意过会伤身、伤神、伤气的。古人云: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大道不离方寸土,非存心兮非有意,更非胸中运精气。《行功歌》打拳要似是而非,似有似无中练,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中练,不能强行领气,强行运气用意运气伤人伤身,应在似笑非笑,似松非松中练拳。

何为“神”过,练拳要求神不外散,神宜内敛,有的人瞪大眼睛、努气逼人,神气外露,神过分外露为神过,神过也是僵。《拳论》说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精神提得起不是神过,分开来,到一定层面时还要忘神,“忘神以养虚,以养虚无之体”。无节制的房事频练功会伤精,同时也伤神。

以上是自己的粗浅看法,与拳友共同分享交流,也希望拳友们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要想正确的练好太极拳,首相按《太极拳论》要求练,《太极拳论》云:“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千万不要“过”,周易讲中庸,也是这个道理,不是太极拳不好,而是我们没有认真按拳论要求练好,无私、无欲、自然、宇宙浑一体,皆从自然生,练正确太极拳最养生,能延年益寿,能达上乘武功。练“过”不正确能伤人伤身甚至短命。

(有些拳友也包括我在内,不是把练拳养生健身放在第一位,而是以练功、求功放在第一位,这也应引起注意

练拳无人似有人”的技击想象 :张迎忠论太极拳

拳谚曰:“练拳无人似有人。”这是前辈练拳经验,是强调想象在练拳中的作用之大。只有通过想象把自身投入到技击实战环境之中,练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太极拳是一种意拳,只有意念功夫深,拳技才能增进。意产生于形,反过来意又指导形。意到形到,气也能到位。拳论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帅,身为驱使。”这些理论说明意、气、形之间的关系,意是统帅,形与气是将士,意不到位,形、气就不可能到位。形与气间,气依附在形上,形靠气督导而成。若形在技击时不到位,则虽有气力而技击无效;形虽能到位,但是内气不能冲出,技击照样无效。因此,练拳要注意三者一体进行训练。

“想象”要注意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离开客观实际,那就是空想。练拳技击想象的客观依据,首先是太极拳势自身特点,要搞清每势的缠丝画圓路线及位置,是逆缠丝劲还是顺缠丝劲,是立圆圈还是平圆或侧圆,是大圆圈还是小圆圈。其次,注意太极拳的技击原则,不丟不顶,沾连黏随,引空击空,借力打人。其三,注意双方相交位置,要研究三节位置,三节相互作用正如长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练拳怎样技击想象呢?要根据以上的客观要求,势势揣摩研究技击功能,久练就能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下面举几例说明。

一、金刚捣碓

接起势。上肢高捋,身体向右旋180°假设对方用直拳击打我面部,我右手逆缠抓对方手腕,右手棚托对方肘尖部位,然后利用腰轴旋转发力,同时左膝关门,防护对方踢裆。这是内开正中定横中的技法。变换重心时,右脚外撇,可破对方脚跟使其移动重心不稳。提左腿时,要注意膝盖用劲顶撞对方的前弓步,破坏对方桩步。左腿向前迈出时,要趁对方弓腿提膝之机,我左脚用力蹬踹对方站立腿的膝盖。左脚落地要注意位置及脚尖里扣,设下埋伏与上肢叠劲配合。上肢由高捋转中下采捋,要特别注意折叠劲,用时要把对方伸直的劲折回捆绑住对方。下肢要配合上肢,蹬右腿前送劲,变换重心,左手要先挤后棚托,逼迫对方上肢没有用武之地,或直接快速取对方面部。我之右手趁机发劲,用捌劲左手搭在对方左肘外侧,击梢部手心朝前击裆。接着指尖领劲向上画圆进击,穿咽喉取眼睛。两手上下错合劲要擒拿对方腕、肘部位。若右手向上画弧进攻无效,则向里画立圆,掌变捶,用捶外崩击打对方裆部。上右手时,右脚尖领劲,踢对方小腿骨,或高取其裆部,近者要用膝顶裆部。上下肢要配合,同出同收。捶下砸时,要落右脚发劲跺对方的前弓腿的脚面。第二次右拳要里缠上提,击打对方下颚,右膝盖顶对方裆部。右拳下落时应转阳拳,内气下沉,击打对方俯仰的胸部。因太极无处不掤,身体各个部位都应注意棚引走化,有时要立即闪空击打。歌诀:身体左转弧上拥,左逆右顺外圆撑;重心左移身右转,移重勾提护裆中;上肢右捋虚步变,左腿斜伸如试冰;高转下捋用折叠,换重左捋左腿弓:左手上棚右穿掌,右脚前踢落虚空;右手握拳左手翻,气沉丹田悬头顶;右拳里缠落脐前,左手抱拳立圆定;高提右拳与眉齐,右膝上顶击裆中:落拳下砸跺右脚,震脚惊雷引敌空。

二、掩手肱拳

动作一:接拗步式。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

假设对方双掌击来,我用双分劲将来势化解,劲以腰裆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分开,劲掤于两小臂外侧及掌外缘,身体旋转移动重心,可以化解对方进攻之力。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先左转,两手画圆向上里合,两手握拳,用虎口双击对方耳门。击时两肘外翻,内似椭圆形。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后移至右腿、松腰落胯蓄劲,同时两肘向里合夹对方耳门。随移重心,左手变立掌看护,右手握拳顺缠落在右腰间,可以移换重心,用右肘击打后边敌人。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蹬地借力,劲要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利用圆转惯性画圆出方。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击打对方胸胁部;左手先逆缠抓握对方手腕,再顺缠旋转随右拳前冲,再向后猛拉,可以把劲放在左肘向后击打对方。目视前方。

发劲时先松后紧,拧裆转腰,发拳如闪电。击右拳打左肘,要完整一气。此动配合呼气。歌诀:震脚如雷双耳贯,拳先肘后体右转;重心移后裆开圆,右拳待发左掌看;击拳拧腰轮轴转,右拳缠丝内气贯;借地反弹劲力送,两膀弹抖冲右拳。

三、闪通背

承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两掌双顺缠相合于左膝盖之上,重心不变。

动作一:若对方两手搂抱我腰间两侧,我立即用两手顺缠,相合于对方的两肘尖部缠绕上托,借用肘与胁部夹住对方两手的合力,同时下肢配合顶裆或蹬踢对方裆部。若对方低头搂抱我前弓左腿,我即可用双手顺缠合劲,捧合在对方两腮之下,用力向上棚托,手指尖抠入其肋骨缝间。

接上势动作。重心右移,同进双手走下弧捋,右转急闪,左脚外画弧落在右脚旁成左虚步。

动作二:若对方下沉反抗我的掤力,我随着对方下沉之劲双手双逆缠,下采而捋之。若敌方偷袭我左肩,我用闪空之法避之,然后趁空用肩靠进击对方胸部。若对方从右上方击打我头部,我用右手臂逆缠上拥护之,同时右手顺缠而击打对方腹胁部,左脚画弧勾挂对方之脚,破坏对方根基。

若对方之手被我擒拿住,我要立即向下捋采发力。当对方顺势进步打直顶肘击我胸部时,我抓握其右手逆缠丝画小圆圈,向右上方捌出,对方劲背后而击之。如果对方又适应,我要立即变劲,用下捋采劲,同时要有向前推送之劲。若对方偷袭身后,我疾用闪空技法。

若对方用肩背住我的右臂,我应用被背之手,手指尖领劲前穿,将肘尖让过对方支点,然后立即逆缠外翻,用肘外侧击打对方耳门,左手配合右手进击对方左胁部,同时下肢配合,巧妙用腿勾提发劲破对方之根。

动作三:左掌向前上方逆缠画弧,击左方来力,右手顺缠下捋落于裆前,重心移于左腿,右脚画弧成虚步。

接上势。同时两手画圆,右手在上先逆后顺,画小圆圈变勾手向下,再向身后发劲;右手在下,先逆后顺,向上穿与咽喉平,同时左脚向前迈半步,脚尖里扣,重心前移于左。

动作四:若对方自上而下压我拥起的左手,我应左手画小圆圈避开对方之手,趁机横击对方耳门,要用虎口里侧出劲。若我用右手心贴住对方左手手背将其拿住,我要立即顺缠画圆上挑,大拇指与食指错合用力,迫使对方不能沉肩垂肘而内气上浮,身体受制而背,我趁机而击之。或我用左右手上下合劲,左手采抓对方之手,右手直接出劲,取对方咽喉、眼睛。若对方掤接我右手,我变劲屈肘,用直顶肘进击对方胸部心窝。

接上势。两掌左顺右逆转掌,左手由下向上棚起,右手逆缠小圈于头顶,同左手组成捋势,然后身体旋转180°,以左脚跟为轴,右脚脚尖着地,退到后置脚跟着地发力。臀部要上挑。

动作五:右手抓握住对方的左手腕或手指部位,缠绕使其臂伸展,我左手上托住对方的肘尖下部作为支点,全身贯足气,趁旋转时右脚画弧后退,侵占对方面积,用臀部挑打对方裆腹部,两臂猛画立圆,上下配合发劲。若背摔击空,可用右肘向后击打对方胁部。

歌诀:闪通背势大转身,一波三折妙如神;禹门流水三汲浪,讵少渔人来问津;东来西打原无样,只此一击定乾坤;人说此中多妙术,浩然一气运天真。

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推手验证过的技能,练拳时要想象,只有练拳时能置身于技击环境中,太极功夫才能达上层。

第二篇:学习太极拳心得

学习太极拳心得

姓名:张永贵

班级:10级体教(2)班

学号:1013402049

正文: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人是一个重心支撑体。

前不久看了一个叫功夫天下的论坛和徐世煕网站。其中有很多关于功夫和太极拳和论述,看后感觉受益很多。关于太极拳:很有争论,自己也知道练的是太极操。徐老师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视频一下子让人明白了。棚捋挤按,以前看都不看的东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也说明徐老师是有很多体会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须要靠基本功才能发出来。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稳定性。最起码的练习:站桩,俯撑之类。不管练什么,基本的东西都要有。

有了点进步,别显摆。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没功夫,别人会忽略你。别给自己找麻烦。

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招法既体现了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它要求顺随舒适,以柔见长,自然轻灵,松沉圆满为宜,而又强调用意不用提力,动则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伸屈刚柔,于似松非松之间,当达到一定程度,须求意与气结合,即在有意无意之间。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参考文献:

1990

鄧時海《太極拳根源研究》中國名人傳記中心出版社,1990.3出版。1982

顧留馨

編著《太極拳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6出版。再版書林口體育學院圖書館有藏

第三篇:太极拳学习感想

太极拳小介

38152111 张艾

古语有云:“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像,四相演八卦。”有这样一种拳术,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创的并且符合自然运转规律,这就是太极拳。

关于太极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武当太极起源的说。事实上我们没有的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它是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比较科学的讲,太极拳的来源有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它的运动特点是: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讲究“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动作徐缓舒畅的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它最本质的特

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太极历史悠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也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第四篇:学习太极拳感想

学习太极拳有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太极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名词,电视上有太极宗师,公园里有练太极的老人,对于太极,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它是在大一上学期的体育课上,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字——慢。一开始我认为学习这个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必费多大精力,最后考试能过就可以了,大一的那个学期学习的并不是特别认真,到了大二由于学校运动会有万人表演的项目,我们又开始了太极拳的学习,既然是要去表演的我也就比之前认真了许多,老师教的认真劲也挺能感染我的,一次次的给我们做示范,这次太极拳的学习令我感受颇深,之前是自己小瞧了这项运动,认真练过才知道,太极拳是很费体力的,练习的时候是需要全神贯注的,认真体会的话会觉得每一次跟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打太快了都是肢体动作,很难找到那种特有的韵味,等练习时间长了,有了太极拳的架势以后,身体慢慢有了感觉,往往就会越打越慢,但也不是越慢就越好,打太极有最适合的速度,速度跟韵味也是紧密相关的。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回味老师的话,还有深刻理解太极的意义。早晨每次到操场打太极拳都是一种享受,看着老师优雅的动作,听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极音乐,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长此以往,对身体的益处可想而知。虽然最终万人太极我没能上场,但是我努力过也就不会后悔,在场外观赏也是一种乐趣,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这次万人太极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太极拳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要时刻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也要尊敬这一伟大的运动,要练就好好练,不然就是对它的亵渎,对中华文明的轻视,对自己的不负责。学习太极也是在学习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岂能怠慢!

太极拳博大精深,绝非一些武侠书刊里描写的那样,只要得到几页“谱”或几句“诀”,就能无师自通练成绝顶武功而称雄天下。太极拳深奥微妙的拳理拳法,非得有老师的口传身授,还要学生本人有“夙慧”,有悟性,肯下功夫,才可能有功夫上身。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我们要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太极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普及太极拳,弘扬武术瑰宝,强身健体,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太极拳的队伍中来。

第五篇:太极拳学习总结

体育课学期总结——太极的魅力

姓名:周歆学号:2010202544信息学院10级理科试验班5班 这学期的武术体育课老师教给了我们二十四式简化太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之前认为太极一点锻炼价值都没有的看法,其实太极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对太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开始被太极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现在太极拳的种类主要有五种,即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现在比较普及的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但无论是哪一种太极拳,其特点基本上都是: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内外兼练、协调完整。太极拳本身是一种艺术,古语有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以说太极拳很好地融入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能够适应刚柔动静,有着极强的变通性和实战性。

但是学好太极拳更是一门艺术,首先,要想学好太极拳,需要有着极强的耐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舒缓,戒骄戒躁,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让自己静下心来,要全心投入太极拳中,另外要让自己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无论是呼吸还是四肢,只有身体保持舒松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学好太极拳。有了这样的特点,太极拳能够帮助习拳者在通过不断的练习过程去培养自己的耐心,陶冶自己的心境。其次,在习拳的时候,我们要切实去体会太极的宗旨,并按照太极的原

则和要求进行练习。比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总的来说,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心得就是:静心用意,呼吸自然;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不浮不僵,外柔内刚。

虽然太极拳节奏舒缓,看似不用使劲,但只有在真正尝试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打太极拳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往往一整套拳下来,就已经浑身是汗,腿也会有明显的酸痛感。可见,太极拳有着很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比如老师在上课给我们讲的一个例子:老师教过的一个学生,本来在读书期间就已经患了癌症,后来坚持每天打太极拳,结果癌症就再也没有复发过。老师给我们讲这件事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太极拳的功效。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

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

太极拳有着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有着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生理功效,还能培养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同时也有着很好的实战价值。太极拳有着极大的魅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要修身养性,提高一下自己的内在涵养,改变一下自己的品性,而太极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开始被太极的魅力所吸引,我会继续练下去,同时我也相信,我将会从中获得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下载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太极拳有感

    学太极拳有感 随着近日老师开始较深入的讲拳理和练拳方法,我越来越感到:练太极拳本身并不难,难在理解,确实是悟到即到。一是老师讲得明白,有理论有实例,有步骤有方法,通俗易懂。二......

    太极拳优秀教案

    太极拳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并且熟练七十五式太极拳搂膝、坳步、掩手肱拳、金刚倒锥动作的名称、要点。了解太极拳的名称、运动基本要求,提高学......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优秀范文五篇)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12131065 原仁杰 这一学期,我选修的是太极拳。太极拳是我们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练习太极拳不仅能修身养性,还可以运......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学习太极拳的体会和感想 以前,一听“太极”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太极只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活动,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像相差甚远。但是,这次接触下来感觉......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系别:张仲景国医学院 专业:护理 班级:2010160301 学号:105160340030 1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系别:张仲景国医学院 姓名:余晓远 班级:2010160301 【内容摘......

    太极拳课程学习总结

    太极拳课程学习总结 1、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套路 第一式 起势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 白鹤亮翅 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 手挥琵琶 第六式 倒卷肱 第七式 左揽雀尾......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机电三班 徐晓菲 2015205 太极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名词,电视上有太极宗师,公园里有练太极的老人,对于太极,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它是在大一上学期的体育课......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学习太极拳的感想 古语有云:“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像,四相演八卦。”有这样一种拳术,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创的并且符合自然运转规律,这就是太极拳。 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