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既是政府管理学院通选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法学院、社会学系等院、系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等活动的知识,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认识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以及推动这些活动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行政理论与行政方法。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植学生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在全面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提升学生了解和把握当前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行政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公共管理其他课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理解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外行政改革的动态和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国外前沿的行政管理理论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树立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的意识,提高行政管理技能。
二、课程授课内容 第一讲 绪论
1、行政管理学概述
2、行政管理学的演进
3、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 第二讲 行政职能
1、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2、行政职能的涵义
3、行政职能的构成
4、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第三讲 行政权力
1、行政权力概述
2、行政权力的分配
3、行政授权
4、行政权力的行使 第四讲 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概述
2、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
3、优秀领导者的品格
4、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5、领导力及其提升 第五讲 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概述
2、组织目标
3、组织结构
4、组织原则
5、组织环境
6、组织变革 第六讲 人事行政
1、人事行政概述
2、现代人事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
3、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
4、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考任、退休与培训
5、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一保健机制:考核、奖励、晋升与工资福利
6、现代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义务、道德、监督与惩戒
7、中国公务员制度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第七讲 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概述
2、行政决策体制
3、行政决策过程 第八讲 行政执行
1、行政执行概述
2、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有效性
3、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途径和模型
4、行政执行的方式 第九讲 行政方法
1、行政方法概述
2、行政基本方法
3、行政程序
4、行政计划
5、行政技术 第十讲 行政效率
1、行政效率概述
2、行政效率研究的现状与历史
3、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
4、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一讲 机关管理
1、机关管理概述
2、机关文书管理
3、机关会议管理
4、机关后勤管理 第十二讲 公共财政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
2、公共财政支出
3、公共财政收入
4、公共财政政策 第十三讲 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及发展
2、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3、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第十四讲 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概述
2、行政行为的功能
3、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4、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5、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第十五讲 法制行政
1、法制行政概述
2、行政监督
3、法制监督
4、社会监督 第十六讲 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概述
2、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
3、行政责任的确定 第十七讲 行政伦理
1、行政伦理概述
2、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3、行政伦理制度化 第十八讲 现代政府能力
1、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
2、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
3、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4、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第十九讲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
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第二十讲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1、新自由主义
2、公共选择理论
3、新制度经济学
4、新公共管理
5、第三条道路
6、治理理论
第二十一讲 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1、典范革命
2、“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
3、“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 第二十二讲 政府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2、新公共行政
3、重塑政府、撤出制高点
4、创新公共行政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第二十三讲 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2、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3、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英国、美国、新西兰 第二十四讲 问题与争论
1、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
2、政府职能与“钟摆”
3、公共行政(学)的任务
三、课程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充分挖掘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另一方面着力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仍然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讲授要向学生展示全景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在思考本课程前沿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开始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研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散自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每次上课前我们都会制作相关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其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下载使用。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听课可以不必受制于记笔记的速度,而是可以思考更为关键性的问题。这既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校过,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指导专题小组撰写报告。每学期,我们会将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他们的小组主题。教师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课题研究,指导他们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同时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严格学术论文的规范撰写研究报告,并将小组报告挂到课程的网页上,以开展学术交流。对于有代表性的优秀小组报告,我们将进行表彰,并安排在课堂上讲演宣读。这样就将课堂学习与小组研究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小组协调合作的能力,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4、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我们始终坚持“以研究带动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求各位教师积极从事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的最新成果带入课堂,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和问题意识。在课程教学与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力量和优势(课程主讲人包括学院副院长和中心主任),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行政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除此之外,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加行政管理领域的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有关讲座、论坛,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丰富同学们的课余学术活动。
5、安排寒暑假的主题性社会调查。作为该门课程结束之后的专业培养的延续,我们还在寒假或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开展以行政管理前沿思想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促使学生将书本理论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辩证分析。主题性社会调查的成果将得到课程教师的指导和评分,并计入学生成绩。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编号:EX11812A。学时:48 学时。学分:3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教材:《行政管理学》 王乐夫、许文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行政管理呈现出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等特征。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宗旨在于提高国家各级行机构的效率和能量,使国家的行政活动走向科学、规范、民主与法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同学们对《行政管理学》的基础、主体、行为、规范、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分析三个层面。了解层面: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层面:要求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行政公共关系、行政责任、行政信息、行政道德、行政组织、决策、监督以及行政改革等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分析层面:要求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配套使用阅读材料和相关案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应注重自学,一方面抓住教材中所涉及的问题钻研,一方面联系实际加以深入探究。面授辅导时间一般可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联系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过程时,可组织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以开拓视野、活跃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
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学时)(1)、行政管理的含义(2)、行政管理的特点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0.5学时)(1)、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与形成(2)、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3、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0.5学时)(1)、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2)、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2、简述行政管理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的要点。
3、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4、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5、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二)、行政环境(4学时)
1、行政环境概述(2学时)(1)、行政环境的含义、类型和特点(2)、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及意义(3)、行政生态模式
2、行政环境要素(1学时)(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环境(4)、文化环境(5)、民族宗教环境(6)、国际环境
3、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1学时)(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环境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2、简述行政环境问题提出的意义。
3、简述行政生态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4、论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三)、行政职能(4学时)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意义(1学时)(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性(2)、行政职能体系(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2、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1学时)(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3、我国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2学时)(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职能的含义、特性。
2、简述行政运行职能的基本内容。
3、试述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4、简述行政职能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5、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6、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总体趋势。
(四)行政组织(4学时)
1、行政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1学时)(1)、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2)、行政组织的类型(3)、行政组织结构
2、行政组织理论(1学时)(1)、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2)、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3)、我国的行政组织理论
3、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1学时)(1)、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及意义(2)、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4、行政组织改革(1学时)(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2)解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3)、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组织的含义、基本要素、特性和基本类型。
2、简述行政组织结构模式的基本特点。
3、简述行政组织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观点。
4、简述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5、论述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6、论述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人事行政(2学时)
1、人事行政概述(1学时)(1)、人事行政的概念
(2)、人事行政的特征、职能和任务(3)、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2、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0.5学时)(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3、人事行政与公务员的科学管理(0.5学时)(1)、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2)、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人事行政的含义、特征、职能与任务。
2、简述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3、简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4、简述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
5、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6、简述公务员的运行机制。
7、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8、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六)、行政领导(2学时)
1、行政领导概述(0.5学时)(1)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
(2)、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与作用
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职责与素质结构(0.5学时)(1)、行政领导者的职位(2)、行政领导者的职权(3)、行政领导者的责任(4)、行政领导干部的素质结构(5)、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
3、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0.5学时)(1)、行政领导方法(2)、行政领导方式(3)、几种常见的领导艺术
4、行政领导制度(0.5学时)(1)、民主集中制
(2)、行政机关的首长负责制(3)、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含义及特点。
2、简述行政领导的重要作用。
3、比较职位、职权概念。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5、比较职位划分与职位分类。
6、简述行政领导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方式。
7、简述几种常见的领导艺术。
8、试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内涵与优缺点。
9、简述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10、论述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要求。
11、论述行政领导者素质结构优化的策略。
(七)、机关行政(2学时)
1、办公室管理概述(0.5学时)(1)、办公室管理的含义(2)、办公室管理的特征、任务(3)、办公室管理的作用
2、办公室管理的主要作用(0.5学时)(1)日常性工作(2)、综合协调工作(3)、辅助决策工作
(4)、领导者临时交办的工作
3、机关后勤事务管理及其改革(0.5学时)(1)、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意义和原则(2)、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3)、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改革
4、行政工艺设计及计算机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0.5学时)(1)、行政工艺的意义(2)、行政工艺设计的内容(3)、计算机在机关管理中的运用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办公室管理的含义、特征及主要任务。
2、办公室管理的重要作用。
3、简述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4、论述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必要性。
5、论述机关后勤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改革趋势。
6、简述行政工艺的含义及意义。
7、简述行政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八)、行政决策(4学时)
1、行政决策的概念、作用和原则(1学时)(1)、行政决策的概念和主要特点(2)、行政决策的类别(3)、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4)、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2、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学时)(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集思广益,拟定备选方案(3)、评估择优,确定决策方案(4)、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3、行政咨询对行政决策的意义(1学时)(1)、行政咨询的概念和特点(2)、行政咨询对行政决策的重要性(3)、行政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行政咨询作用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4、行政决策体制(1学时)(1)、行政决策体制的含义及作用(2)、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系统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决策含义、特点、分类和基本原则。
2、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简述行政咨询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原则。
4、论述行政咨询的功能、重要性及意义。
5、论述如何充分发挥行政咨询的重要作用。
6、简述行政决策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7、论述如何改进行政决策体制。
(九)、行政执行(2学时)
1、行政执行的含义、特征与作用(0.5学时)(1)、行政执行的含义
(2)、行政执行活动的基本特征(3)、行政执行的作用和意义
2、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与障碍分析(0.5学时)(1)、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2)、行政执行的障碍分析
3、行政执行的过程(1学时)(1)、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2)、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3)、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执行的含义和特征。
2、论述行政执行的作用与意义。
3、论述行政执行制约因素及主要障碍。
4、简述行政执行过程具体环节及基本要求。
(十)、行政协调(2学时)
1、行政协调的含义和体系(0.5学时)(1)、行政协调的含义和特点(2)、行政协调体系
2、行政协调的原则、功能和社会作用(0.5学时)(1)、行政协调的原则(2)、行政协调的客观必然性(3)、行政协调的目的和功能
(4)、行政协调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行政协调的程序和方法(0.5学时)(1)、行政协调的程序(2)、行政协调的方法
4、行政沟通对行政协调的意义(0.5学时)(1)行政沟通的含义和特点(2)、行政沟通的类型
(3)、行政沟通在行政协调中的作用(4)行政沟通的改革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协调的含义、特点、方法、常用手段和原则。
2、简述行政协调体系具体构成。
3、论述行政协调的客观必然性、功能及作用。
4、简述行政协调的具体程序。
5、简述行政沟通的含义、特点、类型。
6、简述行政沟通的作用。
7、论述行政沟通的制约因素和改善办法。
(十一)、行政信息(2学时)
1、信息与行政信息(1学时)(1)、信息的含义、特征与作用(2)、行政信息的含义和分类(3)、行政信息的基本特征
2、行政信息系统(0.5学时)
(1)、行政信息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行政信息系统的特征(3)、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3、行政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0.5学时)(1)、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要求(2)、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程序与方法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信息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2、简述行政信息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3、简述行政信息系统的含义、构成要素、特征。
4、论述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5、简述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具体要求。
(十二)、行政监督(2学时)
1、行政监督及其作用(0.5学时)(1)、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特点(2)、行政监督的作用
2、历史上的行政监督制度与理论(0.5学时)(1)、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监察制度(2)、近代西方行政监察思想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0.5学时)(1)、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2)、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
4、我国行政监督作用的发挥(0.5学时)(1)、我国行政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的表现(2)、加强我国行政监督的途径 附:讲解相关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监督的含义、特点。
2、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3、简述行政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
4、简述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构成部分。
5、论述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6、论述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途径。
7、试述舆论监督的意义。
(十三)、财务行政(2学时)
1、财务行政含义、职能(0.5学时)(1)、财务行政及其含义(2)、财务行政的基本职能
2、国家预算(0.5学时)(1)、国家预算的含义与作用(2)、国家预算体系(3)、国家预算的编制(4)、国家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五)、国家预算的执行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0.5学时)(1)、财政收入的含义(2)、财政收入的形式(3)、国家税收
(4)、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共产品(5)、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6)、政府采购
4、预算外资金及其管理(0.5学时)(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其特点(2)、预算外资金范围。(3)、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财务行政的含义、职能。
2、简述国家预算的含义、作用。
3、简述国家预算编制的类型。
4、简述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
5、简述国家税收的含义、特点、分类。
6、简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7、简述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分类。
8、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特点、原则、方式和具体程序。
9、掌握预算外资金的含义、特点。
10、论述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要求。
(十四)、行政法治(4学时)
1、行政法治的概念与意义(0.5学时)(1)、行政法治的概念(2)、行政法治的地位和作用
2、行政法治的基本内容(1.5学时)(1)、行政职权法定化(2)、行政机构法定化(3)、行政程序法定化(4)、行政责任法定化
3、行政法治的实现途径(2学时)(1)、加强立法工作(2)、提高执法水平(3)、严格法律监督(4)、保障司法独立(5)、争取社会认同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法治的含义、基本内容。
2、比较人治与法治、法治与法制的异同。
3、简述行政法治的重要作用。
4、论述实现行政法治的现实途径。
(十五)、行政方法(2学时)
1、行政方法的含义、作用和科学化(0.5学时)(1)、行政方法的含义(2)、行政方法的作用(3)、行政方法的科学化
2、行政指令方法(0.5学时)(1)、行政指令方法的含义和特征(2)、行政指令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3)、运用行政指令的原则
3、经济方法(0.5学时)(1)、经济方法的含义和特征(2)、经济方法的作用和局限(3)、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和改进
4、法律方法(0.5学时)(1)、法律方法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方法的作用及局限(3)、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和改进
5、心理行为方法(不讲授)(1)、心理行为方法的含义和根据(2)、心理行为方法的主要方式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方法的含义、作用和科学化途径。
2、简述行政指令方法的含义、特征、原则。
3、论述行政指令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4、简述经济方法的含义、特征。
5、简述经济方法的作用。
6、论述经济方法的局限及改进方法。
7、简述法律方法的含义、特征。
8、论述法律方法的局限和改进方法。
9、简述心理行为方法的含义、主要形式。(十六)、行政道德(2学时)
1、行政道德的含义和作用(0.5学时)(1)、行政道德的含义(2)、行政道德的特点(3)、行政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2、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0.5学时)(1)、行政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含义(2)、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的构成
3、行政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0.5学时)(1)、行政道德规范的特点(2)、勤政为民方面的道德规范(3)、廉洁奉公方面的行政道德规范
4、行政道德建设(0.5学时)
(1)、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自我修养与道德自律能力的提高(3)、外在道德教育和约束的强化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道德含义、特点、功能和基本原则。
2、简述行政道德的能动作用。
3、简述行政道德规范的特点、具体要求。
4、论述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5、论述行政道德建设的途径。(十七)、行政效率(2学时)
1、行政效率概述(0.5学时)(1)、行政效率的含义和特点(2)、行政效率的要素(3)、研究行政效率的意义
2、行政效率的测定(0.5学时)(1)、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和标准(2)、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
3、行政效率的提高(1学时)(1)、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2)、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不高的表现及原因(3)、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办法 附:讲解相关案例。思考题:
1、简述行政效率的含义、特点和构成要素。
2、简述研究行政效率的意义。
3、简述行政效率测评原则、方法。
4、简述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5、简述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
6、论述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7、论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十八)、行政改革(4学时)
1、行政改革概述(0.5学时)(1)、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2)、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2、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1.5学时)(1)、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2)、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改革(2学时)(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行政改革进程(2)、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难点(3)、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附:讲解阅读材料。思考题:
1、简述行政改革的含义、基本方式。
2、简述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3、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
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5、简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难点
6、试述中国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
四、参考书目
1、《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行政管理学》,张永桃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行政管理学》,夏书章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版。
4、《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彭和平、竹立家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公共行政管理》,彭和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公共行政学》,邓庆生等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行政管理学》,许文惠、黄达强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三篇:刑法总论教学大纲(北大)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刑法学是化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分为刑法总论与刑比各论两部分,其中刑法总论是关于刑法的一般理认的研究,它对于学习刑法各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刑法总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与原理,掌握犯罪与刑罚的一般知识。
二、推荐参考书目
1、杨、杨敦先生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陈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三、必读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3、14修订)
四、学习时间:安排20周,每周4学时,总共80学时,其中,课件授课30学时,专 题研究25学时,其余学时为讨论、作业和复习考试时间,25学时。
五、教学安排:分十三单元进行课程学习: 第一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一章 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任务
3、刑法的适用范围
4、刑法的基本原则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刑事管理原则
2、刑法的溯及力
3、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学习时间:第1-2周(6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 授课2与专题2)4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2学时。
(五)思考题:
1、刑事管理原则都有哪些?
2、如何理解从旧兼从
原则?
3、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
1、犯罪特征
2、犯罪构成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犯罪的特征
2、犯罪构成条件
(三)学习时间听课(含授课1与专题1)
(四)实施方式第2-3周(4学时)2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2学时
(五)思考题:
1、犯罪特征是什么?
2、犯罪构成都有哪些条件
第三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三章 犯罪构成条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犯罪作为与不作为
2、犯罪故意与过失
3、刑事责任能力
(三)学习时间:第3-4周(6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2)5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
2、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 的过失?
3、如何理解预见义务与预见能力?
第四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四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1、正常防卫
2、紧急避险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正常防卫的构成条件
2、防卫过当
(三)学习时间:第5-6周(5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各授课2与专题2)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正常防卫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3、防卫过当如何处罚?
第五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五章 未完成罪
1、犯罪预备
2、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犯罪未遂的特征
2、犯罪与犯罪中止的区分
(三)学习时间:第7-8周(7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3)6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的特征?
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分是什么?
第六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六节 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的定罪
2、共同犯罪的处罚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共同犯罪行为
2、共同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三)学习时间:第9-10周(7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3)6学时,自学0
(五)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共同犯罪行为?
2、什么是主犯罪及主犯如何处罚?
第七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七章 单位犯罪
1、单位犯罪的定罪
讨论与作业1学时
2、单位犯罪的处罚
(二)学习与考核要点
1、单位犯罪的特征
2、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三)学习时间:第10-11周(5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2与专题2)4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如何理解单位犯罪的特征?
2、如何理解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第八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八单 罪教形态
1、法律的犯罪
2、处断的犯罪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想象 合犯
2、罪加重犯
3、牵连犯
(三)学习时间:第11-12周(6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2)5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0学时
(五)思考题:
1、什么是想象
合犯?
2、如何理解结果加重犯?
3、牵连犯如何处罚?
第九单位
(一)学习内容:第九章 刑罚概说
1、刑罚概念
2、刑罚权
3、刑罚目的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刑罚C特征
2、刑罚的目的
(三)学习时间:第12-13周(3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1与专题1)2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刑罚目的?
第十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十章 刑罚种类
1、主刑
2、附加刑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主刑的种类
2、附加刑的种类
(三)学习时间:第13-14周(6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2)5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死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如何理解
同刑法中的死缓制度?
3、罚的适用方式有哪几种?
第十一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十一章 刑罚裁置
1、量刑
2、累犯
3、自首
4、立功
5、数罪并罚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量刑原则
2、自首
3、数罪并罚
(三)学习时间:(第14-15)7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2)5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2学时。
(五)思考题
1、行刑
2、缓刑
3、减刑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缓刑
2、减刑
(三)学习时间:(第16-17周)6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3与专题2)5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缓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减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第十三单元
(一)学习内容:第十三章 刑罚消灭
1、刑罚消灭的概念
2、时效
3、赦免
(二)学习与考核重点
1、退诉、时效
2、特赦
(三)学习时间:(第18周)3学时
(四)实施方式:听课(含授课1与专题1)2学时,自学、讨论与作业1学时。
(五)思考题
1、追诉时效的意义是什么?
2、追诉时效期限如何确定?
六、复习考试:第19-20周为复习考试时间,8学时。实行闭卷考试。由北大统一组 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B期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0916 段睿 指导老师 原丁
[摘 要]行政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运用领导的技巧,这种应用技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运用科学理论,熟练而有效实现行政目的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的智慧、胆识、才能、经验的综合反映,始终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行政目标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对于各方面的掌握与支配,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处事艺术、授权艺术等等,这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领导艺术。因此,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行政 领导 艺术
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方式、技能等的操作性综合,也就是那些非程序化、非模式化、非定量化的高潮的领导技能。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的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分类
事实上,领导艺术存在于每一个领导行为之中,有多少种领导行为就会有多少种领导艺术,诸如用人艺术,团结艺术,批评艺术,决策艺术,指挥艺术等等,其实际类型是很多的。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授权艺术
授权是指领导者将自己一定的职权授予下属去行使,使下属在其所承担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处理问题,做出决定,为领导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授权员工属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员工实现自我领导的有效途径。
1)授权的原因。授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间接性原因。由于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的间接性,领导只授权下属,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组织
目标。二是专业性原因。由于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和专业化特点,领导不可能事事精通,因此只有授权给具有管理能力的专才,才能完成组织目标。三是复合型原因。由于现代领导是下属与领导者融为一体的参与型活动,领导者、执行者区分不明显,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2)授权的类型。授权的类型主要有: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3)授权的原则:a.因事择人,视能授权;b.明确权责,适度授权;c.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授权应注意的问题:a.谨防“反授权”:就是下级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反授给上级,即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问题、矛盾推给上级;b.防止“弃权”:就是领导者所拥有的决策权、奖惩权、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c.防止“越权”:就是大权旁落,下属行使了上司的职权。
2.用人艺术
用人艺术,主要讲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是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用人艺术的最低要求。然而,“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知人识人,古今中外领导科学中,有太多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知人”是为了“善任”,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用人原则,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合理,适当激励、用养结合。量才录用、能职相称是很值得重视的。人性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 管理者如果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所有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古代有很多杰出的领导者和政治家,都知人善用,诸葛亮的用人的用人艺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志。
3)咨之以计课而观其识。
4)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正确的用人不仅在于知人善任,用心地考察干部,确切地了解干部,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要人尽其才,领导者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协调,密切配合,还要才尽其能,不断地满足下属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3.处事艺术
行政领导者在干好自身领导工作,专心本业,忠于职守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因人制宜,宽容处事等等,纵观世界全局,事情零星而杂乱,实际却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人,一是事,人要做事,事要人做,做好人的工作,就等于把事情办好。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所遇到的处事对象是人。人的性格、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精神境界、个人追求各有不同能力也有强弱,不能用同一方式去处理,要视各人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而这些恰恰都是行政领导者处事的要则。
4.运时艺术
运时艺术,既包括领导者对自己本职工作事务处理的时间安排,也包括他对本组织内各类事务处理的时限的了解和运筹。总的来说,对提高领导效率大有帮助的运时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筹时间。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领导者想要完成组织行政目标,并试图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科学运筹时间。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筹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效能来说,赢得了时间的主动,就等于赢得了胜利。
(2)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就是领导者合理安排时间消耗比例,把要完成的工作,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规模大小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好,然后按预定计划逐步完成。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有:1)明确工作先后的次序,先主后次。2)建立严格的时限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的明确时限要求,严格规范时限计划,并按预先规定的时限检查或总结完成情况。3)最重要的是安排处理好整体工作与局部工作的日常工作计划。
(3)提高时间利用率。处理工作事务,要专心致志,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延长内在时间,努力提高每一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要善于挤时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握高效率的黄金时间段,从而提高效率。
(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
1.总体性领导艺术,即着眼于全局性问题,善于洞察全局形势,善于分辨时机,抓住有利时机,并能够利用良好机遇,这是行政领导有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掌握好局部性的领导艺术,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解决局部微观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2.专业型的领导艺术。它是各级各类行政领导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把握和运用的。任何一个领导,都应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部门的现状、问
题、潜力、趋势,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只有对领导工作了如指掌,才能灵活机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应对与解决,确保提高效率。
二、行政领导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
2.行政领导者要履行好领导职能,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就必须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
3.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6.巧妙安排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
9.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三、行政领导在行政领导中运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领导活动中唯一有自觉能动性的因素。而领导活动正是通过对人的领导,进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社会实践过程。在领导活动中,如果离开了人,忽视对人的领导和使用任何领导活动都不能进行。在科学社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人员知识化的当代社会中,领导者的用人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广泛发掘人才,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个人才高八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现代领导者。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艺术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领导,就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反之,不重视领导艺术,没有任何领导技巧,必然使工作陷于瘫痪,使其处于被动、盲目和混乱。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
维方式,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领导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正如韩非子所说“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能” 能够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是即使领导者管理技能成熟的表现,也是领导者个人取得业绩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能够运用好领导艺术,发挥其巨大效用,不仅有利于与下属之间建立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领导者从繁琐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培养造就领导者的领导技能,是各级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实现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就要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重视人的因素。而领导艺术主要就是针对于人的管理艺术,同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和改进行政部门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机关的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束语
在学习行政管理学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说关于行政的都有涉及,虽然不是很深入,但足够无门了解行政管理到底是学什么,更让我们了解了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行政领导的课程记忆特别深刻。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组织中的领导人,有很多权利,但也有很多的责任,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做绝对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组织的存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百度百科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利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政府机构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表现在:
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利。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组织理论之父”之称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论述对传统管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4、社会人的假设得到霍桑实验的证明。
5、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
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6、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
1、历史的方法
2、理论的方法
3、调查的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系统的方法
6、案例的方法。
7、政府: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侠义的政府,专只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8、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
1、国家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利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利,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9、行政权利的特征:(1)、内在特征:
1、行政权利的阶级性
2、行政权利的社会性
3、行政权利的渗透性
4、行政权利的有限性(2)、行政权利的外在特征
1、行政权利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2、行政权利运行的层次
3、行政权利运用的时效4行政权利运行的统一
5、行政权利运行中的权利膨胀。
10、论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P41)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1)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左右方向。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1、形成: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设35个部门管理各工作。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职能庞杂,运行紊乱,职能错位,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2、发展与改革: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1987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一步确定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1992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宽度深度加深。2002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指导提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效率2007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新观点举措。
11、政府和市场失效的表现。(1)职能庞杂,运行紊乱(2)职能错位,政企不分(3)职能交叉、效率低下(4)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12、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13、行政组织的特征:A政治性它代表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B公共性 无论何种阶级特征的行政组织都具有公共事务的职能 C系统性 任何国家行政组织都有 D法制性 行政组织是依法建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 E权威性 国家行政组织通过这个种法定权力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领导干预。
14、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具体指一个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的法定形式
15、行政目标体系:
1、总目标:即反映行政组织基本功能的总体目标,明确规定行政组织成员基本的活动方向,并为人们进一步分解组织目标提供基本点。
2、职能目标:描述了行政组织内部具体的活动项目,指明组织成员应当开展的工作,本质上反映的是组织内部机构的工资职能,因而称为职能目标。
3、工作目标:它主要规定的是目标主体在阶段时间内应所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
16、(选择)行政组织的部门体系:
1、领导机关:行政的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职能机关:指中央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工作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局等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委、厅、局等。
3、辅助机关:是为领导机关或职能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机关。
4、派出机关: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省级、市辖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7、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程与目标
历程:
1、初期基本格局的形成(1979-1957)
2、三次由精简到膨胀的循环(1958-1987): 1、1958年开始,中央向地方大幅度放权,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和比例失调现象。
2、第二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66-1981年,3第三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82-1987年。
3、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的机构改革(1988年至今)
目标:
1、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3、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4、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
18、公共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1、政府是国家各种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3、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9、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1、公平、公开竞争原则
2、党管干部原则
3、法制管理原则
4、功绩原则。
21、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同:
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异:
1、不搞政治中立 西坚持中立立场文管任员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中要求公必须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中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公务员制度是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是独立之外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西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所谓政治化和事物官的所谓职业化。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特权。西方文官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是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22、行政领导: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活动和从事这种领导活动的人。
2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2、道德品格素质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要求
4、身体、精神素质要求
2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切行政行为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进行的。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2、科学的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3、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名族的存亡。
25、、试论述行政执行是检验行政决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行政执行的前提是行政决策目标实施前必备的主观条件,包括:
1、行政决策合法合理,这是行政执行的前提,决策的制定必须严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2、行政执行的物质条件充足,人和行政执行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作为前提没有物质条件所有的行政执行都将无从说起。
3、行政执行组织条件完备,它能保证顺利开展各种组织措施如机构的建立、人员设备权限划分等。
26、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7、行政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权威性2课堂的复杂性
3、目的的特殊性
4、传播条件的优越性。
28、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正确把握公共舆论
2、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
3、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29、行政沟通的作用:
1、行政沟通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
2、行政沟通是调解矛盾、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
3、行政沟通是鼓舞士气、客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