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
一、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朱熹主张诵读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必须成诵”,诵读在教学中很重要。诵读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初一时,对每篇古诗文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或教师范读,让学生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和参考资料读课文,疏通文意,再让他们反复朗读,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有感情。初二时,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朗读,课上展示,可以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小组量化考核。长期如此,学生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更浓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熟读成诵的精妙呈现。如:《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交代潼关的地理位置,“聚”、“怒”用字精当。一个“聚”字,使静态之物具有了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相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一个“怒”字,使人觉得黄河如猛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景象。
二、开展竞赛,激发兴趣。竞赛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效果。中学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与肯定,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开展配乐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赏析、辩论赛等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先进带后进,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肯定表扬(包括口头表扬、记分、发奖品或纪念品等),肯定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使学生在群体中切身感受到:我进步了,我是个好学生,同学们认同我„„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告诉他们“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有钻劲和挤劲,没有干不好的事,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与成功密不可分,在学习中身心体验到愉悦、快乐、满足时,学习兴趣自然会产生。
三、形式多样,感同身受。我国古代诗歌追求诗情画意,根据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为一首诗配一幅画,配一段背景音乐,或谱上曲吟唱,或根据音乐和诗的意境编一段舞蹈。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放旋律急促的琵琶曲;可为《孙权劝学》、《木兰诗》编排课本剧;可为周敦颐的《爱莲说》画一幅画;可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儿时有》并编舞蹈。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如上《五柳先生传》时,让学生饰演“五柳先生”答记者问,评论五柳先生的做法,畅想21世纪五柳先生的未来。这样,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轻松开心,学习效果明显,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四、想象体会,指导写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国古诗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写作视野,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如将《清明》改写成课本剧,将《天净沙 秋思》、《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友人》改写成优美的散文,主要内容不变,但画面设置,意境创造,细节描写,修辞运用等方面学生均有发挥的余地,所以古诗文改写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习我国古诗文的兴趣,对古诗文的理解将更深入、透彻、个性化,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他们走出课堂能自发、自主的阅读大量古诗文,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学积累、儒雅气质的人。
五、德育教育,润物无声。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让他们作出选择。《伤仲永》可让学生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刻苦学习,最终将“泯然众人”;学习《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拳拳爱国心,矢志不渝。如此种种,让学生学习古人眼光的长远、胸襟的博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肩负起传承文明的责任。对德育渗透来说,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要使古诗文教学焕发光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传承古代优秀文化。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毋庸质疑,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为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目标,本文论述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回顾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读、品、悟”几方面去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观点。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古诗文;兴趣。
O、前言
我记得一句充满浪漫情调的话:“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细细想来,自孔子整理《诗三百》始,至清末,古诗词是中国文坛上的常青树。几千年来,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杰作。可以说是“古典文献,浩如烟海;古典诗文,灿若繁星。”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滋养了历代中国人。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国人的基本意识。也就是说:“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经典诗文都不会落伍。”难怪史上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谆谆教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当今有国家领袖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劝勉我们:“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1——6年级不少于160篇(段)。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受到关注的程度。这不禁让人深思:“新课程标准下的古诗文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古诗文来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浩繁的古代典籍蕴涵着历代前贤的思想精华,是华夏祖先智慧的精髓。学习古诗文,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1、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了解祖国广袤、秀丽的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暮江吟》、《忆河南》;杜牧的《山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篇,描绘出祖国处处迷人的景色。这些诗篇有的写得宁静,有的写得雄伟,有的写得变幻多姿,真是江山如画。这既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教材,也 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广袤、秀丽的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启蒙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2、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而认识到要珍惜时光,勤奋好学。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3、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理解朋友间的珍贵情谊。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友谊观。
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篇。写得是一往情深,真挚感人。
4、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理中了解到一定的哲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通过一些情景描写,寄寓了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能让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
5、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了解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建立起同情劳动人民、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如:李绅的《锄禾》、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等。他们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对那些不劳而获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1-6:通过古诗学习,学生能从中体会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形成热爱家乡、敬亲思亲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籍的《秋思》;王安右的《泊船瓜洲》;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诗篇,写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学生怎能不从中受到熏陶呢?
通过这些优秀诗文的学习,学生除了以上的认识之外,还会了解到一点我国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如卢伦的《塞下曲》);或了解渴望祖国统一、抵御外侮、解救苦难民众的思想(如陆游的《示儿》);或了解一些描述古代儿童生活的诗作(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此外,古诗的学习,还能让学生从古代汉语那里得到灵感和启迪。学习诗人是怎样遣词造句来抒情达意的。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可以说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诗文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既然古诗文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就应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真正从中受益。
二、小学古诗教学的总目标。
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具体是怎样的呢?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 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在附录中,还特别强调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列出了古诗文120篇(段)的标题。而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足见其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性。
面对如此繁重的古诗学习任务,如果不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一味敦促其死记硬背,这无异于苦役,还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把古诗及诗意一齐交给学生,要求其死记硬背,让学生都怕了老师,也怕了古诗,而且效果也不怎么样。
由上可见,在古诗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尽管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任务繁重,如能激发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就另当别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好学。这正如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所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是催促一个人去做事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要让学生不把学习古诗文看作是苦差事,那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古诗当成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策略就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培养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1、致力于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4-1-1读。
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谓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旨意。《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提到:“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理论上讲,读,表面上看,只是学生的一种有声或无声的行为;从心理学看,读时潜蕴在大脑深处的语言感悟能力,即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分析、整理、概括等能力,却构成了语言能力的核心。因此,我在古诗文教学时,首先强调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直到读熟为止。
当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朗读节奏是关键。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诗节奏停顿的小技巧(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你要是给他讲啥平仄是会把学生搞糊涂的。所以这里称小技巧。)
4-1-
2、背。
学习古诗,积累是重要目的。也就是说,学习了古诗,懂得了古诗的蕴含的音韵,那么,在谈话、写作的时候,欲引用时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这才是工夫,学习古诗是为了运用,而不是让学生成为长腿的书橱。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不积累古诗,谈何容易呀?所以,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又是关键。
我的策略是:利用小学生的表现欲,采用竞背的方式。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相当强的。在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时,他们都不甘落后。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采用竞背的方式。也就是在学生读熟诗歌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竞争,即看谁背得快一点。有时老师也参与其中,当然,老师要有意的让着学生。这场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由于小学阶段的古诗篇幅都不是很长。多为四句,学生一番竞读下来。基本都能背诵。4-1-3故事引导,理解诗意。
故事是儿童的最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古诗也不外乎写景叙事抒情,基本上可以改编为故事。采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挥想像、进而理解诗意,这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即教师先出示一个故事(也可让学生自己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讲这一个故事,要能复述故事梗概。例如:我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时,采用故事(教师自编):
元二是唐朝的一个官吏。一天,皇帝派大臣到元二家宣读圣旨:命元二出使安西。元二就要远行了。好友王维快马加鞭来到渭城,送别元二。这天清晨下了一场小雨,润湿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的一棵棵柳树也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滴了。王维在为元二饯行的酒桌上,含泪语重心长的说:“老朋友,请再喝完这一杯美酒吧,等你走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一样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临别时,王维说:“在外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元二拱手作辑,转身离去。只有老友王维还伫立在那里,默默为他祝愿:“元二,祝你一路平安。”
故事熟悉之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出诗意。(这适合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给出其大意。)
故事引导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悟出诗意(故事内容就是对诗意的诠释);还可把枯燥的诗意讲解化作趣味性的领悟。
4-1-4作业巩固,深化理解。
在大力倡导为学生减负的新课改精神背景下。作业的设计要体现科学、精炼、高效的原则。我认为在古诗方面,两种题型足矣。一是读背、默写古诗:二是将古诗改写为故事(改写时学生可充分发挥想像,写得有血有肉最好)。
这样的作业,既积累了古诗,巩固了诗意,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举两得。还还至于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4-1-5课后辅导,教师进行运用引导,让学生学以致用。《论语·子路》记载:“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尽管是阐述学诗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这也不是我要去深究的问题。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学习诗歌,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呀。要不,就真成了长了两条腿的书橱了。
也就是说,教师要利用一些时间,如晨读等,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古诗运用于生活中。比如:在生活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几个庄稼汉,在一起争辩:飞机有没有窗口。一人说有;两人说没有。争执不下,还红着脸以辱骂祖宗为筹码。说飞机没窗口的两人摆出了“铁”的证据,说他们在打工的地方由于去偷看飞机被保安抓过。他们是亲眼看过的,它没有窗口嘛。最终是不欢而散。
我就以这一事件让学生讨论:你如何来看待这一事件?结果学生就讨论出了一结论。就是“说飞机没窗口的人由于距离太远,或是其它原因,没有看清飞机的具体外形,所以钻了牛角尖儿。学生用上了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说:看一事物,要多角度的去看、全面地看,才能对事物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这一认识,让我感到欣慰。
2、课外学习古诗文兴趣的拓展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光是教材编排的诗歌,我认为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也就是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学习技巧运用到独立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能有体会到学习成就的快乐,这才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在课外给学生提供了供其学习的诗歌。4-2-
1、选择诗歌的原则是贴近生活,浅显易懂。
我为学生挑选的诗歌:有古诗中有不少是贴近儿童生活,而又没有选入教材的;有写(包含)春夏秋冬、日月山水、梅兰竹菊的诗歌;有写离情别绪的;有思乡思亲的;还有一些包含浅显哲理的诗歌等。这些诗歌是分门别类的。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当然,也是为学生积累不同的素材打基础。
4-2-
2、我把选好的诗歌提供给学生,一般每周一首,附上学习的要求。(要求:积累诗歌,这包括读读背背、默写;说说诗歌写了件什么事,或描写了什么场景,或是阐述了什么道理等。你能把它改写为小短文吗?)
每周老师都利用语文课进行适当的学习交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去学习。
五、结语
以上所述,只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几年来的一点经验体会。俗语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要得法。”我还将努力的探索,实践。培养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多学诗歌,去享受到古诗文中的思想精髓,去享受审美的愉悦,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诗歌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继续宏扬其魅力,滋养一代代的中国人。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 2014-3-4 9:58:09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第四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的确,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大有人在。对此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座谈,从中了解和发现他的兴趣点。比如有的学生说喜欢看动画片,我就播放动画片给他们看,正当看得入神时我关掉了所有的声音,只留画面,他们感到很沮丧,看着我说“为什么?”我问“缺少了什么”,回答“说话和音乐声”这时我向他们解释了音乐的作用和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从此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他还有说喜欢跳绳的,我就从节奏入手;有喜欢画画的,我就对他们进行音画欣赏......。总之,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对症下药,会有收效。
第五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重视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