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取材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课标要求:根据生产生活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以及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学习本节课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在初中对硫的认识的基础上与本书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硫及硫的化合物为主线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同时还为本章节后面第四节硫酸的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承前启后。
二学情分析
认知方式: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通过结构分析物质性质。
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接触了二氧化硫,在高中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价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对物质的性质的探究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心智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缺乏谨慎的态度和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胜任本节课的探究活动。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正确引导,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析归纳的方式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培养大胆提出假设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方法:
①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被动接受学习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积极的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硫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②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与品红溶液反应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加强对二氧化硫、氯水等物质漂白性的理解和掌握。
③通过猜想→制定探究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硫与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其危害。了解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胆猜想及实验探究活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协作学习初步学会从实验中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实验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事物具有两面性。根据本节课内容分析及课标要求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四、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本节课我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
展示酸雨破坏森林、建筑、河流的图片,展示不法商贩将银耳变白的图片。设问: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能够腐蚀建筑物?不法商贩是如何将银耳变得更白?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课标题。从实际生活中去选定事实,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习动机,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第二部分:新课教学:
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回忆初中学习的关于硫的知识,硫的性质,及其燃烧的方程式引出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污染物,要更好的利用它和防治它要了解它的性质。
推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回顾同为非金属氧化物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类比猜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将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硫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观察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总结知识,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酸性氧化物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并与二氧化碳做对比,大胆猜想二氧化硫的性质,分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选出安全可行、环保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填写实验报告,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接着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思考硫元素在化合物中都具有哪些化合价,并以数轴的形式表现出来。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设计验证方案。解决学习难点。
深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的特点
用播放演示实验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观看实验,并总结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特点,比较与氯水漂白性的异同。视频演示实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把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用真实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分析比较法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情境创设中“二氧化硫是怎样形成的?”得到两条路径: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另一条:二氧化硫先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拓展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呢有哪些用途,酸雨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酸雨?(从二氧化硫的来源考虑)
学生通过 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讨论归纳解决问题充分认识二氧化硫的两面性,辩证的认识事物。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探究酸雨的控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人与化学学科的价值,增强的环保意识。
六、说课小结
针对学生的素质的差异可以进行分层次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学生自己小结,教师给与必要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应做到课前提前思考,课上同学生一起思考,课后及时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者,多样的教学形式可能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及时对重点内容加以复习。教师设问:
七、板书设计
4.3.4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一、流的性质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2)酸性氧化物
(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与还原性(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三、三氧化硫的性质
第二篇: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说课稿
4.3.1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说课稿
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化学组 张程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以及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本节内容与初中对硫的认识及本书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联系,同时还与本章后面学习第四节硫酸的知识联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硫的化学性质;了解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主要性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硫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三氧化硫有关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生态责任感。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三、说学生
此前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硫的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对物质性质的探究已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归纳教学法。2.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利用图片设问:①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②日常生活中不法商是如何将发黄发黑的大米变白变亮来牟取暴利的呢?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课题。从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事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关于硫的知识,及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引出二氧化硫。
3.推测二氧化硫物理性质,将事先收集好的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总结知识,产生成就感,并且有继续学习的兴趣。4.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氧化物,与二氧化碳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且设计相应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生成的问题;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5.分组讨论: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6.播放视频: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看实验,并总结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特点,比较它与次氯酸和活性炭漂白性的异同。视频演示实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用真实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用分析比较法解决问题。
7.分组讨论:情景创设中的问题“酸雨的是怎么形成的?”得出三氧化硫的形成,及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知识拓展: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用途,及如何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9.课堂小结: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梳理。
六、说板书和训练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的重要知识点,以便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板书设计:
4.3.1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的性质
二、SO2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呈弱酸性同CO2)(3)SO2氧化性和还原性。(4)SO2漂白性。
三、SO3的性质: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第三篇: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案
自由化学学堂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
[教师]以前我校学生宿舍条件差,学生很容易得一种皮肤传染病——疥疮,同学们知道用什么药物可以医治吗?
[学生]硫黄软膏、灵丹霜(含硫黄)[教师]生活中我们还接触到哪些含硫的物质? [学生]石膏、氮肥硫铵、煤等
[教师] 展示硫黄晶体、石膏、一份空气质量日报,引出课题。硫和硫的氧化物
一、硫
[学生] 观察硫黄晶体
[教师] 硫是否能溶于水、酒精等溶剂呢?
[学生实验] 将硫黄晶体研细,完成硫在水、酒精、二硫化碳中的溶解性实验 [学生] 归纳硫的物理性质
黄色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教师] 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 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就会产生二氧化硫。
[教师] 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尾气的排放。[教师]硫在空气中燃烧,就会生成二氧化硫。[学生实验]点燃一小块硫黄晶体,观察现象。
自由化学学堂
而上一节所学的HClO的漂白,则是利用了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其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效果是永久的,加热不会恢复原色。
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利用来加工食品,使其增白。食用这类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肾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教师]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又是如何变成硫酸,造成酸雨的呢?
[教师]SO2和H2SO4两种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各是多少? [学生]+
4、+6 [教师]要使硫元素从+4价升高到+6价,必须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氧化剂
[教师]这一过程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剂是什么? [学生]氧气
[教师]空气中SO2在漂尘催化下,氧化为SO3,SO3再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H2SO4。H2SO3在空气中也能被被氧气氧化为H2SO4,从而形成酸雨。你能否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2SO2 + O2 催化剂 2SO3,SO3 + H2O = H2SO4
2H2SO3 + O2 = 2H2SO4
[教师]工业上就是利用二氧化硫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为SO3,SO3再跟水作用来生产硫酸的。
[投影]板书设计及小结(略)[课堂练习](略)
w.w.w.k.s.5.u.c.o.m
第四篇: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实现“课程教学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危害。本节知识与第一节《硫》、第三节《硫酸》可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硫的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并为第四节《环境保护》做好铺垫。
(二)课程标准要求
1、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的实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其它漂白剂不同,因此定为难点。
(四)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又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了前面的知识作指导,学习起来应该不会困难,所以本节选用的教学方法为以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讨论启发教法、对比归纳教学法。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二氧化碳做对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过氧化钠、活性炭等的漂白原理做对比。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
事先收集好一瓶二氧化硫气体,放入一朵红花,很快褪色。引出本节课的主角------二氧化硫。PPT展示图片(二)新课教学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其颜色,同时请几位学生闻一下该气体的气味,适时强调正确闻气体的方法。在二氧化硫水溶性的教学中,我将请学生完成此实验。PPT展示动画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探究
(2)二氧化硫水溶液显酸性,还原性,氧化性等性质,设计一个简单的微型实验,既节约原料绿色环保,又能清楚直观地看到各种反应现象的对比,使学生记忆更牢固。(3)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通入盛有石蕊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装置将会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与之对比,归纳旧知识,迁移对比新知识。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设计。①向具支试管中倒入适量品红试剂,接着向处理过的针筒(将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和针头后的针筒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烤,软化后用镊子迅速夹掐,进行热合密封。用铁丝在针筒2mL到3mL之间戳一个2mm到3mm的小圆孔。)中加入少量Na2SO3粉末,并把针筒插入具支试管中,最后将青霉素瓶盖塞上。然后用注射器吸取约0.2ml浓硫酸注入针筒,可观察到Na2SO3与浓H2SO4迅速反应,并有气体产生,然后看到品红溶液颜色褪去。②对褪色后的溶液进行加热,可以观察溶液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同时小气球膨胀的更大。③实验完毕后,用另一支注射器吸取浓NaOH溶液注入到具支试管中,振荡几次,使SO2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④实验改进后的意义:
1、实验设计的绿色化,整个实验是在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的,且对SO2进行了处理,不会造成污染。
2、本实验装置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所需化学药品少同时现象又明显。
3、该实验在操作2后,可将试管冷却振荡几次,品红由红色又变成无色,加热后又变成红色,能反复多次为学生演示SO2漂白的可逆性。
4、实验过程中都伴随着小气球的变化,为本实验增加了趣味性。PPT展示图片
3、二氧化硫的用途:制硫酸;杀菌消毒;漂白剂;防腐剂
4、二氧化硫的污染
播放一段有关酸雨的录象,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做出归纳总结,正确评价二氧化硫的功与过。(三)习题设计
(1)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即褪去,若以体积比1:1同时通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立即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2)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现象如何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四)课堂小结
因本节内容较系统且较易接受,归纳总结将请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做适当补充即可.四、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易溶与水(1:40);比空气重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 H2O = H2SO(2)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2SO2 + O
2= 2SO3(3)漂白性:暂时
3、用途:制硫酸;杀菌消毒;漂白剂;防腐剂
4、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PH<5.6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同时利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深入浅出地突破教学难点,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联系生活和生产实例让学生认识了SO2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从生活环境中较好地轻松掌握了SO2的相关性质。
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一些特点:(1)新课引入激发兴趣;(2)课堂教学,实验贯穿;(3)形象模拟,便于记忆;(4)演示实验,直观可信。(5)板书设计,突出重点;(6)习题设计,突出难点;(7)书面作业,表现层次。
创新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实际上是通过亚硫酸起作用,适度拓展了教材资源,深化
第五篇:《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作业这七个板块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讲述)
1.说地位:本节课位于第二章第三节,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2.说联系: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卤素、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高三第六单元 “硫酸工业”、“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说内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据学情得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重难点)
1、学情分析:
①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②。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的物理性质。本节许多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③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勇于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
2、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③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热爱大自然,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通过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理解SO2的漂白性。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多媒体音像图片。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利用知识迁移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2.学法分析:本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化学本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本节涉及的问题组较多,为帮助学生理解我从重点、难点两个方面采用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以硫元素的四种价态为主线,贯穿氧化还原知识)①做好教材演示实验。结合CO2分析实验4—7,不仅能反映SO2的物理性质,主要还能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过实验4-7,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漂白原理。在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引导学生用所提供药品设计验证实验。
②硫的价态变化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因此,它既能表现出氧化性,如能被H2S还原;又能表现出强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如能被氧气进一步氧化成SO3。
2、难点的解决办法 用生活中银耳漂白来引出二氧化硫可能具有漂白性,然后做教材P90演示实验4-7做出验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做完后又提出问题,“为什么草帽久了之后会变黄?”学生提出假设?然后加热无色溶液,溶液又恢复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又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不能持久的。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事先收集好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将一朵红色纸花放入其中,很快褪色。这瓶神奇的气体是什么呢?为什么它能使红花纸花褪色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角—二氧化硫.(二)回顾旧知识,归纳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老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硫,让学生自行阅读P90页内容并引导学生归纳SO2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由此培养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框架。
(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由五个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问题一: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H2CO3,那么SO2溶于水是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呢?其产物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将会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解释其猜想的依据。猜想是科学认识上的一种“智慧的火花”,猜想不是无根据的臆想,是从以前获得的知识中产生的一种“直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教师演示教材P90实验4-7验证问题,由实验现象让学生认识SO2溶于水所形成的水溶液显酸性,让学生认识到这是SO2 作为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质。(我再从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二: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回忆,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1)、与水反应(2)、与碱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引导学生回忆的方向,有利于构建二氧化硫的知识体系,并完善非金属氧化物的知识网络图。
问题三:SO2的漂白性(由生活中的实例来突破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一重难点)
设计贴近生活,来源与生活的问题:①你知道银耳原本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何市场上销售的银耳是白色的,它们是如何做成的吗?②这体现了SO2的什么性质?教师演示课本P90实验4-,让学生仔细过程现象:红色逐渐褪去。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归纳出SO2的特殊性质: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质)。问题四:在这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问雪白的草帽久置为什么会泛黄?说明SO2的漂白有何特点?(不稳定)教师再把褪色的品红加热,通过实验验证:SO2漂白的不稳定性。学生已经知道漂白性不稳定这一知识,再由教师来总结其实质—生成了不稳定的物质,加热会分解。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生活,用银耳和草帽的生活例子来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不稳定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轻松掌握新知识。这个设计也呼应了引入中的实验。
问题五:实验过程中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这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刺激性气体为二氧化硫。说明了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望,闻,观,触等途径去观察实验。
(学习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后,接下来学习二氧化硫的用途)
SO2的用途:SO2的任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那么是否说明SO2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就毫无意义了呢?
教师播放实物“化妆品”—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视频中的解说,了解SO2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质)、杀菌消毒、防腐剂在生产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视频的观看和结论的归纳,可以使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待事物。
(学习了新知识要懂得应用,下面我会用例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学以致用】如何鉴别CO2和SO2 ?
学生前后组讨论归纳,教师倾听表述,据情况做适当补充。让学生回顾问题三中为探究SO2的漂白性而做的验证实验。最后总结出可行性方案。
【设计意图】利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深刻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
六、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关于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的知识体系并突出整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物: 2.氧化性: 3.强还原性: 4.漂白性: 三、二氧化硫的用途 四、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七、课后练习:P96 5、8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到的新知识,加深记忆。谢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1213010120
梁锦丽
化本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