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引入设计]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二氧化硫对环境的破坏,提醒学生二氧化硫与我们的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每一位学生都应去了解二氧化硫,增强环保意识。[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接触法)

(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4)消毒剂

[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 [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废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二氧化硫的功与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说明事物具有两面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学生观察后回答]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投影总结]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

[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2、化学性质

[实验](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了紫色石蕊的水溶液变红 [投影] SO2+H2ODH2SO3(可逆反应)

[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导管的水不多,而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生成的亚硫酸分解,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导管水面上升。[现象2] 品红褪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

[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硫和氯水漂白性 [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 [投影] SO2+Br2 + 2H2O=H2SO4+2HBr

[提问]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是否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学生总结回答]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 [投影] SO2+2H2S=3S+2H2O

[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

-2 0 +4 +6 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

3即 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

催化剂 [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投影] 2SO2+O2=====2SO3(可逆反应)SO3+H2O==H2SO4(放热)

[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

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投影]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小结](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

(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

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A.H2S B.SO2 C.S D.H2SO4

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

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 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

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 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 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 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

相关评论

第二篇: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保意识。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结构与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通过二氧化硫污染的教学,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法建议

二氧化硫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二氧化硫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目的是将课堂上或书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体建议如下:(1)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二氧化硫造成污染及其防治的化学原理; ②本地二氧化硫污染成因分析;

③防治建议(化学的、工业的、社会的角度)。(2)布置任务

①文献收集:学生查询有关资料,资料来源可以使多渠道的,例如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教科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报道、空气质量报告,也可以就此问题进行专家访谈等。

②综述与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主要数据、主要观点或主张;对这些数据和观点进行科学分析,整理成《文献综述》。

③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出自己的观点(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论证。然后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论文、小报、展板、调查报告等。

(3)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7人,选出组长,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4)组织表达与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成果形式,组织全班交流活动。交流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体师生介绍研究过程与成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为学生准备适当条件(例如多媒体系统、实验仪器与药品、相关软件等)。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汇报的内容、形式、成果做出评价,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2.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在教学思路上,应该从“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过渡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的学习应该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学习。

3.在本章教材内容里,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只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这两种物质的教学,应该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4.中学所学理论(例如物质结构理论)内容浅显,远不足以满足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解释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规律的应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物质的分类与通性等等。

对二氧化硫而言: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试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SO2+2NaOH=Na2SO3+H2O;CaO+SO2=CaSO3;H2O+SO2=H2SO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与强氧化剂反应是可以被氧化为+6价,在水溶液中通常以SO42-的形式存在,干态时可以以SO3的形式存在;与强还原剂反应时,可以被还原为0价,通常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从物质的特殊性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具有以下性质:①毒性(其毒性不如硫化氢强);②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与次氯酸有所不同。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利用其强烈的氧化性,将有色物质的分子破坏掉,变为无色的物质。这个反应通常进行的比较完全,且为不可逆过程;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二氧化硫、水和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一般来说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或者长时间放置会将二氧化硫重新放出,使被漂白的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由于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容易毁坏被漂白的物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比次氯酸应用的场合多。5.二氧化硫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性质,是知识系统和链条中的“关节点”,应用简单仪器就可以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建议师生一起设计一个联合装置,一次性地展现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并防止污染教室内的空气。

下述装置供参考: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小结: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 + H2O H2SO3

SO2 + CaO = Ca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Ca(OH)2 = CaSO3↓+ H2O CaSO3+SO2+H2O=Ca(HSO3)(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2 H2S + SO2 = 3 S↓+ 2 H2O(介绍)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SO2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

2SO2+O2(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2SO3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 HBr

酸雨 探究活动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一、探究活动的题目

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现将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则溶液是否褪色?通入后再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二、实验探究

1.先往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说明理由。

2.向另一支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说明理由。

3.向第三支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混合气。注意此时分成三组实验。

(1)第一组:控制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的比例为1 :1,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2)第二组:二氧化硫过量,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3)第三组:氯气过量,观察现象,说明原理。然后给溶液加热有何现象?

三、分析原理

氯气和二氧化硫单独与品红溶液反应,均会使之褪色,其中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因为它能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重新释放出二氧化硫气体,使溶液颜色复原;氯气溶于水后生成强氧化剂次氯酸,它能使有色物质因被氧化而褪色,加热也不能使颜色复原。但这两种气体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 HCl 因此,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就会失去原来的漂白作用。而当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物质过量时,反应后的溶液就会反映出这种过量物质的性质。因此,当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通入溶液中,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硫过量时,溶液褪色,给溶液加热后溶液的颜色会复原;当氯气过量时,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使溶液颜色复原。

四、实验后的启示

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切忌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如果只注意两种物质都具有漂白性,则会忽视这两种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只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反应,就会忽视某一种物质过量时的情况。不过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两种物质漂白原理这一基础知识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1)已知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试根据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推测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的情况,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对你的推测加以验证。说明与实施方案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望文生义,而忽视化学式背后活生生的“性质”,从而违背化学学习的规律。本活动通过“形似”的CO2和SO2的性质对比,揭示二氧化硫的性质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科学性、全面性。

方案设计建议:

方案一 比较CO2和SO2二者的性质(特别是化合价),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方案二 先进行实验,然后对生成物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在对结论进行讨论。活动组织建议: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要求进行方案设计; 第二步: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本组所设计的方案; 第三步:全体师生对方案进行质询和评议;

第四步:修改或完善方案后以小组为单位,按方案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第五步:呈交实验报告,必要时进行全班交流。

(2)实验室通常用亚硫酸钠跟硫酸的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请你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以说明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说明与实施方案建议 设计意图: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备气的所用的装置;在综合考虑二氧化硫性质的基础上,设计全面反映其性质的装置,达到认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培养综合能力。方案设计建议: 活动组织建议:

①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设计装置;

②用投影机将学生的方案展示出来,师生共同予以评价; ③选择2-3个方案进行实际操作。④各组汇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小结。

(3)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共同作用于品红溶液后,在对其进行加热。试分析可能发生的现象。说明与实施方案建议

设计意图:锻炼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档次:

①知道二氧化硫和氯气均有漂白性;

②记得二氧化硫和氯气(氯水)可以发生反应是漂白功能丧失;

③知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氯气(或氯水)具有氧化性,二者相遇会发生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稀硫酸不具有漂白性;

④注意到二氧化硫跟氯气(氯水)反应时量的关系,如果有一种物质过量,则反应后会显示过量的物质的性质;

⑤在设计实验时,考虑了品红的用量问题。好的实验程序是将两种漂白剂混合,再通入(或滴入)品红溶液,(若漂白剂物质的量之比不是1:1时)至恰好褪色;

⑥会用数学的语言简捷而严密地表达反应的情况。数学模型示例:

在漂白剂先混合,在作用于品红溶液,并恰至刚好褪色的情况下: n(SO2):n(Cl2)>1时,品红颜色可以恢复; n(SO2):n(Cl2)=1时,品红不会褪色; n(SO2):n(Cl2)<1时,品红颜色不会恢复。

因此,本活动具有较好的思维梯度,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起点和收获,同时展现了化学严密的逻辑品质。方案设计建议:

方案一:二氧化硫和氯气先混合再通入瓶红溶液,至恰好褪色(1:1时不褪色)。

方案二:二氧化硫和氯气先分别同入适量水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品红溶液,至恰好褪色(1:1时不褪色)。活动组织建议:

由于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会造成污染,建议选择2-3人分别实施自己的方案,然后向大家报告。最后有师生共同讨论,对问题做出圆满的回答。(4)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研究二氧化硫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植物成长的影响。说明与实施方案建议

设计意图: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活动在选择植物等方面应用到生物有关知识。方案设计建议:

选择不同的植物,测量不同SO2含量气体时植物坏死所需要的时间。活动组织建议:

①建议邀请生物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设计;

②学生分组设计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 ③实验观察周期不超过2周; ④鼓励方案多样性。

朱征

第三篇: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章前,学生已学习过了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问题引导和交流,小组之间的协作和探究,使学生们顺利突破本节的难点并掌握本节课重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初步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

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②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策略:

通过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硫离我们并不远,并不是与我们毫无关系的而是息息相关来导入本节的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通过设置教学情景,学生自主地设计探究实验和讨论分析,令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用分类法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节重点,而且巩固了二氧化碳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用酸雨图片来创设出问题情景,并提出问题:

1、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它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留下悬念,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实验演示:将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让学生观察SO2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学生讲述:SO2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得出SO2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教师)播放Flash动画,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判断这一现象是属于SO2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边讲边板书。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① 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简单说明“可逆反应”的特征。

设置问题: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③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的学习。

3、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条件与反应的可逆性。

②简单讲述SO3的性质。

(教师)展示图片,引入酸雨形成的原因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用不法商贩漂白银耳的例子引入,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5、二氧化硫漂白性与其他物质漂白性的不同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实验探究学习引入了常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导航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课件交互性良好,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教材之间的交互。而且,借助多媒体,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而且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实验观察、讨论与分析中掌握了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第四篇:“二氧化硫”教学设计3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范围比较广,既有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又有环境保护常识,教材力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由二氧化硫的组成、化合价推测性质,由性质推测现象,由实验验证推测,同时复习酸性氧化物、可逆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任两班课,学生状况不平均,约50%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约30%的学生素质差,无学习兴趣,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我只能因材施教,对各类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发展,做到以人为本

三、思路设计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化学中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演练过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既强调突出结论,又重视过程。要不断调动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验或例证为依托,立足于启发学生思维来进行引导和安排讨论,使学生自己寻求结论。在教学中,实验手 段是经常应用的,能对学生起到补充直接经验和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

三、探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内容与方法:1 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结合二氧化硫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3通过二氧化硫的污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四、探究重点、难点和疑点 探究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

探究疑点:1.SO2和CO2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2.氯水的漂白与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探究教法与学法

五、探究教法

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的教法:

(1)目标设疑法:充分发挥目标引导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的积极性,培养探索能力。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硫酸的特性。

(3)比较法:通过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获得新知。探究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物质的性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抓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六、探究教具学具准备

24只集满SO2气体的试管(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Na2SO3固体、浓硫酸、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品红溶液、24只水槽(学生用)、导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七、探究教学设想

利用实验、讨论、启发、阅读、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的解决方法:

1.做好实验,SO2的水溶性实验不仅能反映它的物理性质,主要还能证明SO2是酸性氧化物,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后面的实验则证实SO2的还原性,介绍SO2的漂白性和漂白原理。

2.根据SO2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表现氧化性,如被H2S还原,又能表现还原性,如被氧气氧化成SO3。

3.将SO2的漂白性和氯水比较,让学生认识两者的区别,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横向沟通。

难点的解决方法:

做SO2漂白性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O2有漂白性,加热无色溶液,溶液又变红色,且有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生成(这里只能是SO2)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而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SO2的漂白性不稳定。疑点的解决:

1.SO2和C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由于SO2和CO2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2.把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进行比较

八、探究过程: [引入]:

(趣味实验):把校园内摘的两朵颜色和大小差不多的红茶花同时一个放入已收集好SO2的集气瓶里,一个放入空集气瓶,放在桌上,过一会儿观察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提问):请学生简要介绍酸雨的危害,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惊奇)放入SO2的集气瓶里的红茶花变为淡红色接近无色,直观了解了酸雨的危害。

(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讲新课]: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介绍): 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实验:将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并晃动,观察实验现象?

(师生互动):根据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总结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沸点:-10℃(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实验):往刚才从水槽中拿出来的装有水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教师提问):这反应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阅读):课本127页第二自然段

(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已学过的酸性氧化物CO2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由于SO2和CO2 很多性质相似,它也能与这些物质发生类似反应,推测若将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直至过量,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先浑浊,后变澄清

(教师提问):能否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CO2和SO2?那应该用什么来鉴别CO2和SO2呢?这还要我们继续学习SO2的其他化学性质(创景设疑,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2.氧化性—还原性

(教师引导):S元素有几种化合价态?分析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态,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为了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推测

1、SO2具有氧化性

设计实验:把盛有SO2气体的集气瓶和盛有H2S气体的集气瓶混合,观察有何现象?(放映小动画)

SO2 + 2 H2S = 3 S↓ + 2 H2O 推测

2、SO2具有还原性

设计实验:

1、把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阅读课本127页第三自然段)

2、把SO2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中观察有何现象?

(老师指导实验):同学们先保留自己的猜测,请两位同学上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介绍实验装置,把SO2通入到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教师引导)SO2 + Br2 + 2H2O == 2HBr + H2SO4 若用X表示卤族元素,请写出卤素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X2 + 2H2O == 2HX + H2SO4(结论):SO2既具氧化性又具还原性,SO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出SO2的还原性

(教师提问):SO2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3.漂白性

(学生演示实验):把SO2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为无色,然后加热,试管口放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品红又恢复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探究):观察实验现象,阅读书本,理解SO2的漂白原理

SO2和有色物质化合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条件下易分解成原来的物质。(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知道如何鉴别CO2和SO2了吧,夏天戴白色草帽为什么日子久了又变回黄色?比较SO2和Cl2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SO2 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l2与水反应生 成HClO的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褪色 探究板书设计:板书采用条款式,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清晰化,便于理解和记忆。小结:略

九、探究教学评价:

依具本节要求掌握的知识及学生现状特设计本节教学评价如下:(问题探究)

把下列物质按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列:活性炭、Na2O2、H2O2、SO2、HClO及 O3(按漂白原理不同)

氧化褪色 Na2O2 H2O2 HClO O3 化学变化 化合褪色 SO2 物理变化 吸附作用 活性炭

[布置作业]:设计实验证明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

十、探究课后反思: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本节课引入趣味实验时,用得是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红茶花(要教育学生不能乱摘花朵),同时把若干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其中让学生猜测性质,设计实验,通过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五篇:二氧化硫教学反思

“二氧化硫”一课的教学反思

白马中学 王小霞

《硫和二氧化硫》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充满着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相关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社会。故2015年1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我在高一(4)班上了《二氧化硫》一节课。从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有:

1、以空气质量日报引入新课,紧紧围绕二氧化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为什么空气中这么多气体而我们却选用二氧化硫的指标来衡量空气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

2、关注学生主体。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在课堂上看到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观看实验录像、比较、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自我表现法等综合启发式教学法学习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意图是突破本节的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在讲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我从“150万双一次性筷子=66平方”材料信息入手,让学生从有关一次性筷子的材料中获得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能从根本抵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并告知食用含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会对人的肝和肾等有严重的损害,甚至有致癌作用,同时介绍三种方法鉴别熏蒸的一次性筷子 ;在讲完二氧化硫与碱反应后,提出生产生活和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应如何处理等等。总之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教学中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引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不仅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学生不断的动脑思考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4、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系统掌握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整节课实施的是“以练带复”教学模式,以练习来巩固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高考题让学生觉得高考离他们并不遥远。但是由于预设有些高,我垫的板凳不够高,学生在解题时有些吃力,所以下次要注意把难点知识分散难度。

总之,这次的公开课我经过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虚心请教的过程以及同组老师和名师工作室各位领导和成员的点评,都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成长都受益匪浅。

下载二氧化硫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氧化硫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十中学 王晓英 选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样例5)

    【课题名称】二氧化硫【活动方式】实验探究,讨论归纳【重点 难点】做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二氧化硫”教学案例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二氧化硫教案

    - 123 -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氧化性: 3. 还原性: 4. 漂白性: 三、二氧化硫与社会: 【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知识和生活两大......

    二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实现“课程教学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

    化学教案二氧化硫

    化学教案-第六章 第二节 二氧化硫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