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维新镇第二小学 王永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间隔排列》
一、说教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这些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2、体会并逐步掌握借助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3、逐渐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知道为什么,并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会方法,因此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发现,除此之外,我还将安排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流程
接下去我将结合我的教学流程来具体说说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思考。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5个环节:
情景引入,初步体会;比较数量,交流发现;寻找方法,解释规律;习题巩固,深入探究;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1、情境引入,初步体会
首先我将创设一个情境:小兔子们在围栏里种了一排蘑菇,正手拉手在院子里玩耍。情境的设定在于恰当的引入教学。接着我将以问题:在图中小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回答到:兔子与蘑菇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等。学生很有可能知道这样的排列,但是形容时不够准确简洁,因此我将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进行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概括并总结: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在发现了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方式后,再提问:那么木桩与篱笆呢?夹子与手帕呢?有了之前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能准确描述这两组排列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间隔排列,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为接下去讨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探讨为什么做准备。
2、比较数量,交流发现
我将以一个问题:究竟间隔排列的物体的数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承前启后,引发学生思考。请学生独立完成书本78页的表格,并独立思考,从中有什么发现。
通过表格呈现数据,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间的关系:第一排的物体总比对应的第二排的物体个数多1,也就是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这里我也将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这一环节的教学,由直观感知到具体发现,完成表格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发现规律,并产生疑问:为什么数量都相差1呢?
3、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便抛出问题: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以兔子和蘑菇为例具体分析,我将提问学生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兔子比蘑菇多了1,1多在了哪里?怎么思考的?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有了第一、二环节的铺垫,以及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从头开始,一一对应,分组分析的思想: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
提问: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也就是——兔子比蘑菇多出来的1。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请学生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理解为什么数量相差了1,从而逐步完成重点的教学,突破难点。
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一圈,说一说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及时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习题1、2是逆向运用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以及探索的方法,学生需要弄清楚的是:
1、2题都是间隔排列,并且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从而能够根据例一图片和所学分析完成习题。
例二作为例一的推广与深入,用图形代替具体物体,用文字代替图片,更具抽象性,难度更大。我将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圆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由于之前对例一的探索得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数量总是相差1,因此根据结论回答并不困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得到的结论完成题目。
在此之后提问:正方形和圆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该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圆最少是9个,最多11个,因此可能是9,10,11三种情况,又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呢?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来完成的:最主要的是要考虑首尾放置什么。又于思考操作中体会分组的思想。
5、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请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体会。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渗透的思想,体会的情感。回归三维目标。
六、总结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探索发现,掌握方法。课堂结构层次清晰,于思考中完成教学重点,于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会思想。
第二篇: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师:同学们,老师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特别棒,看这是奖励你们的。师操作:出示两个笑脸与两个大拇指间隔排列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老师觉得同学们坐得很端正,继续奖励大家,猜老师会奖励大家什么呢?
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像这样,笑脸与大拇指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排列现象 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
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出示:PPT(手链图
红白蜡烛图
食物)
师:欣赏了这么多照片,你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
师:的确,这样的排列看起来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三(1)班的同学很会观察、很爱动脑筋,老师带你们到兔子庄园去玩一玩。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迎咱们呢。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 学生汇报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一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师:咱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
出示: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巡视,师:研究好了吗?
现在把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来汇报一下。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生说一一间隔排列
师:的确,这三组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鼠标指着大图)如果没有学生说一一间隔排列,则省略此步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边相同
师:咱们来具体看一看 点击第一组变大,师:你来说一说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说:左边是(),右边是(),两边()。再看第二组,你来说一说 再看第二组,你来说一说
师:两边相同可以说成是两端相同。(板书:两端相同)师: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生:两边的比中间的多1个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嘛? 生: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兔子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或者
生: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兔子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在数量上的关系吗? 生:两边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
师:也就是两端物体比中间间隔物体多一个。(板书:两端物体比中间间隔物体多一个)
反过来说也就是中间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验证一下:咱们来给小兔子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点击一个圈)你们会分吗?(会),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完成作业纸的第二题分蘑菇,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分好了吗?
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点击课件。真的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所以多了一只小兔。中间的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所以少了一个蘑菇„„
师:其他两组排列里也是这种现象吗?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夹子手帕图。如果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也像这样圈起来后,结果会怎 2 样?
生:多一个夹子
师:为什么会多一个夹子呢?
夹子是排在两端的物体,所以比中间的手帕多一个
师:再看看木桩篱笆图,把一根木桩和一块手帕一组一组圈起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多一根木桩
师:为什么会多一块木桩呢?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多一个,木桩是排在两端的,所以就多了一根 师: 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相同时,排在两端的物体一定比中间间隔物体多1个 呢?(大部分学生有些迟疑,不敢确定)咱们再来验证一下
请小朋友们任意画两种图形,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相同。画好后,数一数两种图形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收集两份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展示并说说有没有验证规律 师:其他小朋友画的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符合
说得真不错,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出示: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19个蘑菇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20块手帕像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21个夹子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过渡)师:你们真爱动脑筋,小兔子看你们学得这么棒,决定教你们玩一个游戏,想玩吗?
四、游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游戏名称叫“男生女生来排队”的游戏(课件:游戏:男生女生来排队)
老师要找三名男生、三名女生来按照老师的指令排队,其余同学当小裁判,5秒内完成指令的话就给他们鼓掌。
想上来玩游戏的小朋友赶紧报名哦!指名学生上台后。师:准备好了吗? 老师开始下指令了
1.第一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2.第二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有一个女生。学生发现了问题
师:要使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站一个女生可以怎么做?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女男女男女男女/ 女男女男女 生:下去一个男生
师:哪个男生离开队列,男生的两边就都有了女生了。生:某某
师:如果这个同学上位的话,队列的两端站的是(女生),女生的人数比男生人数多一个。师:除了让这个男生上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使男生的两边都有女生。
生:再喊一个女生上去
师:谁愿意上来。指名女生上台 师:现在站对了吗?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个队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女生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数出来的
师:有什么方法,不通过数数,就能一下知道女生比男生多?
生: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女生站在队伍的两端,所以比男生多一个 还想继续玩游戏吗?
那咱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不过要开动小脑筋哦!师:老师这儿有四个男生,排成一排,现在最少来几个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3个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列的? 请你上来排一排
为什么只需要3个女生就够了?
生:因为男生在两边,比女生多一个,女生少一个,所以只要3个女生就够了 师:最多需要几个女生呢? 生:5个
师:怎么排?你能说一说吗? 生:女生排在两边。比男生多一个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真棒
除了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4个
你来说说来4个女生怎么排? 出示: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还可以怎么排?
出示: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这两种排列方法和前面的排列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板书)师:咱们来回顾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和男生同样多?
五、回顾学习过程,谈体会
师:回顾我们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生2: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容易发现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收获去勇闯智慧谷。
五、解决问题,出示:智慧谷 第一关判断对错
师:看到题目后先想一想,等老师倒计时到1的时候,用手势把答案告诉老师,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教给手势)
(1)★▲ ★▲★★▲„„ ★▲★这组 排列中★的个数比▲多一个。
„„„„„„„„
()
(2)课桌和椅子一一间隔排列,课桌有10张,椅子有10把。„„„„„„„„
()第二关:解决问题
一年一度的人民公园菊花展即将开幕了,展台上已经运来红菊花100盆,如果按以下方式一一间隔排列展出,还需要运来多少盆黄菊花?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六、总结拓展
快要离开兔子庄园了,老师想把这串珠链送给小兔子们,你们说是红珠子多还是黄珠子多呢?
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假装操作,我现在就把它排成一行,看看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
围成一圈的间隔排列其中有着怎样的规律呢?与排成一行的间隔排列又有着 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就一定能发 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下课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探索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感知规律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规律。出示:骨肉相连、教室中的桌椅、盆花的排列等。
(1)师:我相信我们班级里肯定,有很多美食家,老师这里有一种美食你们认识吗?
骨肉相连中的骨与肉看上去排的很有规律。你能说说它是怎么排的?(是这样排的肉、骨头、肉、骨头……)
(2)师:那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教室)我们看下这里的一排桌和椅是怎么排的呢?它又有规律呢?(它是桌、椅、桌、椅……这样摆放的).(3)这里花摆的也好看,你觉得是按什么规律摆的才能这么好看呢? 假如老师还要再放一盆你觉得该放什么颜色的呢?再放一盆呢? 同学们同意吗?
像这里的骨与肉、课桌与椅子、红花与蓝花好像含有一种相同的规律,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一下吗?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研究规律
想不想继续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啊?今天老师请来了森林里的兔子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展示例题主题图,找到间隔排列的物体。
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两种物体组成的排列是间隔排列呢? 像我们刚刚总结的一样图中的兔子和蘑菇,手帕和夹子,木桩和篱笆都是一个隔着一个交替出现,所组成的排列,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两个相同物体中间隔着另一种物体,像这样的排列就叫做间隔排列。请用两种方式描述间隔排列
Xx和xx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这样的排列就是一个间隔排列。每相邻的两个xx中间有一个xx这样的排列就是一个间隔排列。2.我们数学上在研究一种规律的时候不仅研究位置关系的还往往研究两种物体的数量问题。完成下列表格并与你的小伙伴探讨一下你们发现什么?有什么疑问?
活动讨论,发现一个物体比另一物体少(多)1.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所有的间隔排列都是一个物体都相差1呢?)开动脑筋去验证
利用分组的思想,先看兔子和蘑菇的排列,你们能想出办法来说明吗?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实现分组陈,从而验证结论。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三)深入研究,探索规律本质
1.拓展:假如小兔有20只,蘑菇有多少?
假如蘑菇有20只,小兔有多少?假如小兔有很多很多只,蘑菇呢?
2.小结:不管小兔有几只,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小兔和蘑菇总是相差1。
3、猜想
(1)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的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课件出示)
归纳小结:像这样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总是相差1。
三、拓展延伸
■和●一一间隔排列,有10个■,会用()个●。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最后猜一猜,比一比。展示学生的画法。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当排列两端物体相同则两种物体相差1。当两端物体不相同时,则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四)实践提升
数学小活动:我想请几位同学(其中有一个小队长)上来排一个对列,但老师排出来的对是一个间隔排列,假如我们请三个女生,我们要请几个男生上来?最多多少?最少几个?男女生人数能一样吗?
四、总结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第四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找规律——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78-79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想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乒乓球串、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逐一出示——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猜。
追问:猜得真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就说是一一间隔排列。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猜测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猜测: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相等吗?
验证:数一数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把结果填入练习纸的表格中。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种物体的个数填入表中,不仅把学生对每组物体排列方式的关注引向对每组物体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为发现规律奠定基础,而且在数据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2)利用小兔蘑菇图,探究规律。
启发: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
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兔蘑菇图,想想看,怎样使人一眼就看出小偷和蘑菇的数量是相等的?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分组方法发现数量关系。
增加一只小兔,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3)利用夹子手帕和木桩篱笆图,确认已经发现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 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就此展开讨论。既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每组物体的排列方式作更为细致的分析,更是为了启发他们在排列方式与对应的数量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从而使规律的数学内涵得到进一步彰显。】
3、练习应用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3)把红花和黄花一一间隔排列,红花开头,黄花结尾,红花有20盆,黄花有几盆?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对问题解答过程的思考、表达,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把■和●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有4个,●可能有几个?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1、理解题意,学生操作。
2、反馈点评,提炼摆法,提升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物体数量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物体数量间的普遍规律。】
四、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体会。
五、回归生活,欣赏规律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请你欣赏。(播放课件)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更加有序,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现象的有序和美丽。】
第五篇: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等教学活动,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间隔排列,找寻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等活动,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3.通过回顾与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在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找寻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学准备:课件、贴图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师:老师想比一比,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记忆力最好!电脑分别出示一组无规律排列的字母和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字母,学生在记忆与交流中感受与对比,初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特征,引出课题——一一间隔排列。
二、观察情境,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征。1.出示主题图。
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看一看,这里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吗?说说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引导学生观察,找寻出主题图中的几组间隔排列,并说出其排列特征。
3.引导学生比较几组物体的排列,找寻其共同特征,初步感知“每组两个物体都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
三、比较归纳,探索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填一填。
同学们找到了兔子乐园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每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数一数,填一填。
要求:(1)仔细观察图,自己说说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再数出每种物体的数量,填在书上。
(2)引导交流:观察它们的排列和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三组间隔排列的共同特征: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2.圈一圈。除了数一数的这种方法,谁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让大家也能很清楚的看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按要求圈一圈,用“一一对应”的分组方法验证已经发现的数量关系。
3.解决问题。
出示简单一一间隔排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寻出每组两种物体的排列规律,指名学生解答。
四、动手操作,进一步完善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认识。
1.画一画。
(1)课件出示要求:如果把三角形和小棒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三角形有6个,小棒最少画几根?最多呢?
学生读清楚题目要求后分组讨论,画出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情况,同时请一组学生在黑板上同步操作。
(2)请学生介绍本组画的情况后,集体交流:最多画几根?最少画几根?还出现了什么情况?
2.分类。如果请你把同学画的这些间隔排列现象分分类,你会怎么会分?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类、交流。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图表对照,观察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基本规律。
五、感受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1.欣赏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随处可见,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
2.找寻身边的间隔排列现象。
引导学生找寻并指出身边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小结。
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拓展。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