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程红《间隔排列》备课有感
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备课有感
——龙泉小学程红霞
马上就要学习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第五单元《间隔排列》了,间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接触过,但一般不会关注和研究它。根据教材的编写形式,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呈现一种现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接着,安排观察、操作、实验等各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并找到规律;然后,采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发现的规律,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最后,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和进行的活动,反思收获、积累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引导学生观察有趣的现象,通过“看”“数”“比”“圈”等活动,由表及里逐步体验现象里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隐含且可以发现的。只要对丰富的具体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就能发现规律。探索规律的教学重点在于“探索”,必须让学生经历亲自寻找规律的过程。如果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就失去了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当然,小学生探索规律是很不容易的,经常会遇到困难,教学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就这一次探索规律来说,教材安排了以下一些活动。
1.观察现象,了解其中的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教材呈现一幅生动的画面:许多兔子排成一行跳舞,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一根绳上,每两个夹子之间晾一块手帕;场地前面,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块篱笆。观察现象,怎样看,看什么,都很重要。教材问学生:图中的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这些问题引领学生把画面里的物体分成三组,分别观察各组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看出兔子与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夹子与手帕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木桩与篱笆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发现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从而初步了解课题“间隔排列”的意思。
2.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比较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初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从数学角度观察现象,要关注现象里的数学内容。“数”能得出物体的数量,“比”能找到相同与不同。教材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各种物体的个数,这是从现象中收集数学信息。还要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得出兔子比蘑菇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发现同组的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
3.把同组的两种物体“一对一”地圈出来,体验“相差1个”是合理的。
同组的两种物体为什么都相差1个?相差1个是不是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思考使学生进入探索规律的状态。教材安排,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圈在一个圈里。圈的结果是多余1只兔子,表明兔子与蘑菇像图画里那样排列,兔子应该比蘑菇多1个。按照圈兔子与蘑菇那样,把1个夹子和1块手帕看成一组,圈成一圈;把1根木桩和1块篱笆看成一组,圈成一圈,能够发现多余1个夹子或1根木桩,并且体会同组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的必然性与合理性。4.放大情境,增加物体数量,体会“相差1个”是稳定的。如果更多的兔子和蘑菇像这样排列,还会相差1个吗?如果更多的夹子和手帕像这样排列,还会相差1个吗?教材提出问题“20只兔子站成一行,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由于兔子和蘑菇仍然是一一间隔排列,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想“兔子比蘑菇多1个”,通过20-1=19,算出蘑菇的个数。另一方面可以想“如果最后多余1只兔子,那么前面的19只兔子应该有19个蘑菇来一一对应”。教材还问“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一边算“20+1=21”,一边想“1个夹子和1块手帕看成一组,20个夹子和20块手帕组成20组,最后还应该多余1个夹子”。情境里的物体增加了,排列规律没有改变,学生对两种物体相差1个的规律有了更丰富的体会。
(二)创设摆学具的操作情境,安排学生继续探索间隔排列的规律,并且想办法表达规律
1.通过呈现规律的变式进一步丰富认识。
两种物体的一一间隔排列也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一行物体的两端,是同一种物体,还是两种不同物体。前面的兔子与蘑菇排成一行,两端都是兔子;夹子和手帕排成一行,两端都是夹子;木桩与篱笆的排列,两端都是木桩。学生已经探索并理解了两端是同一种物体的间隔排列规律,接着还要他们探索两端是不同物体的间隔排列规律。
教材安排学生摆学具: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这是一个开放的操作情境,其中■的个数是规定的,●的个数是不确定的。
学生一般会先把10个■摆成一行,再把●插进去。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他们会思考“●怎样摆,个数最少?”“怎样摆,个数最多?”于是摆出如下三种情况:
■●■●■●■●■●■●■●■●■●■ ■●■●■●■●■●■●■●■●■●■● ●■●■●■●■●■●■●■●■●■●■●
●的个数分别是9个、10个、11个。显然●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如果深入研究为什么●的个数会不同,就能发现这两种图形一一间隔排列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整排图形的两端都是■,●的个数最少;一种是整排图形的两端都是●,●的个数最多;一种是整排图形的一端是■,另一端是●,●的个数不是最少,也不是最多。分别比较这三种情况■的个数与●的个数,一种是■比●多1个,一种是■和●的个数相同,一种是■比●少1个。因此,三种情况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种图形相差1个,一类是两种图形个数相等。前一类整排图形的两端是同一种图形,后一类整排图形的两端是不同的图形。
通过上述的摆学具、找规律、想原因,比较全面地探索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些规律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保存在学生的经验里,既有比较充分的体验,又不需要刻意去记忆。
2.鼓励学生想办法表示规律、交流规律。表示规律是数学化程度相当高的思维活动。如果说,探索规律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充分开展探索活动,那么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发现的规律,也不能忽视。其实,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包括对规律的表达与交流。
表示规律的最好形式是数学模型,模型能够最本质、最简明、最数学化地表现规律的数学内容。然而,小学生还不具备利用数学模型的能力,所以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小学生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最适宜采用语言描述、画图、写式子等多种形式。能比较概括地表示当然很好,也允许比较具体地表示。只要经历描述规律的过程,有自己表示规律的办法,就应该得到赞赏。
(三)回顾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交流体会、享受喜悦、保持兴趣、积累经验
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可以组织学生想想研究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开展了哪些活动,采用了哪些方法,经历了哪些活动,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表示这个规律……要让学生体会自己是成功者,因为间隔排列的规律不是教科书或老师告诉的,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要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平时经常使用的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探索规律,使探索规律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善。要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需要科学的态度,既要大胆猜想,又要及时验证;体会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乐趣,虽然过程有些艰苦,但成功的快乐暖心田……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探索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感知规律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规律。出示:骨肉相连、教室中的桌椅、盆花的排列等。
(1)师:我相信我们班级里肯定,有很多美食家,老师这里有一种美食你们认识吗?
骨肉相连中的骨与肉看上去排的很有规律。你能说说它是怎么排的?(是这样排的肉、骨头、肉、骨头……)
(2)师:那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教室)我们看下这里的一排桌和椅是怎么排的呢?它又有规律呢?(它是桌、椅、桌、椅……这样摆放的).(3)这里花摆的也好看,你觉得是按什么规律摆的才能这么好看呢? 假如老师还要再放一盆你觉得该放什么颜色的呢?再放一盆呢? 同学们同意吗?
像这里的骨与肉、课桌与椅子、红花与蓝花好像含有一种相同的规律,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一下吗?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研究规律
想不想继续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啊?今天老师请来了森林里的兔子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展示例题主题图,找到间隔排列的物体。
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两种物体组成的排列是间隔排列呢? 像我们刚刚总结的一样图中的兔子和蘑菇,手帕和夹子,木桩和篱笆都是一个隔着一个交替出现,所组成的排列,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两个相同物体中间隔着另一种物体,像这样的排列就叫做间隔排列。请用两种方式描述间隔排列
Xx和xx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这样的排列就是一个间隔排列。每相邻的两个xx中间有一个xx这样的排列就是一个间隔排列。2.我们数学上在研究一种规律的时候不仅研究位置关系的还往往研究两种物体的数量问题。完成下列表格并与你的小伙伴探讨一下你们发现什么?有什么疑问?
活动讨论,发现一个物体比另一物体少(多)1.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所有的间隔排列都是一个物体都相差1呢?)开动脑筋去验证
利用分组的思想,先看兔子和蘑菇的排列,你们能想出办法来说明吗?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实现分组陈,从而验证结论。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三)深入研究,探索规律本质
1.拓展:假如小兔有20只,蘑菇有多少?
假如蘑菇有20只,小兔有多少?假如小兔有很多很多只,蘑菇呢?
2.小结:不管小兔有几只,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小兔和蘑菇总是相差1。
3、猜想
(1)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的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课件出示)
归纳小结:像这样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总是相差1。
三、拓展延伸
■和●一一间隔排列,有10个■,会用()个●。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最后猜一猜,比一比。展示学生的画法。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当排列两端物体相同则两种物体相差1。当两端物体不相同时,则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四)实践提升
数学小活动:我想请几位同学(其中有一个小队长)上来排一个对列,但老师排出来的对是一个间隔排列,假如我们请三个女生,我们要请几个男生上来?最多多少?最少几个?男女生人数能一样吗?
四、总结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找规律——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78-79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想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乒乓球串、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逐一出示——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猜。
追问:猜得真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就说是一一间隔排列。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猜测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猜测: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相等吗?
验证:数一数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把结果填入练习纸的表格中。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种物体的个数填入表中,不仅把学生对每组物体排列方式的关注引向对每组物体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为发现规律奠定基础,而且在数据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2)利用小兔蘑菇图,探究规律。
启发: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
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兔蘑菇图,想想看,怎样使人一眼就看出小偷和蘑菇的数量是相等的?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分组方法发现数量关系。
增加一只小兔,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3)利用夹子手帕和木桩篱笆图,确认已经发现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 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就此展开讨论。既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每组物体的排列方式作更为细致的分析,更是为了启发他们在排列方式与对应的数量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从而使规律的数学内涵得到进一步彰显。】
3、练习应用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3)把红花和黄花一一间隔排列,红花开头,黄花结尾,红花有20盆,黄花有几盆?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对问题解答过程的思考、表达,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把■和●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有4个,●可能有几个?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1、理解题意,学生操作。
2、反馈点评,提炼摆法,提升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物体数量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物体数量间的普遍规律。】
四、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体会。
五、回归生活,欣赏规律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请你欣赏。(播放课件)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更加有序,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现象的有序和美丽。】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 题: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3、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 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难 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正方形和圆片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请大家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请4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上台排队,再请一位同学把这8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教师:像刚才男生和女生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间隔排列里还有更有价值的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图)
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3、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在兔子乐园中有一些物体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的间隔排列,你能找出来吗?
4、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兔子。)
(2)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3)刚才我们发现了夹子和手帕,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些规律,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填表。教师提问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物体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相差1)
提问:为什么会相差1?教师引导学生在间隔排列的每组物体中
两个一组圈一圈。(例如: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圈后提问:最后余下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发现: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板书: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引导学生看表格,看看大家的发现对不对。
(5)小结:像刚才的这些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差1。
5、联系场景图说一说:()和()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是(),中间物体是(),()比()多1个。
6、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个)
7、想一想:你还能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互相说一说。(如:学校的铁门、做操的队伍、自己的手)
三、运用规律,巩固认识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学生说明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四、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谈话: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
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物体。(书上79页要求)
如果把正方形和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可能有几个?(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圆摆了几个?
3、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看看每种摆法的圆各有几个,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提问:为什么会有圆和正方形个数相等,也是10个这个结果呢?(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能对上,没有多余的)
追问:那一一间隔排列的正方形和圆,它们的个数可能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4、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圆和正方形相差1个,所以圆可能有9个,也可能有11个。如果两端不同,圆和正方形的个数相等。(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5、拓展规律一:
如果把正方形与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有10个,圆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学生操作)师板书:(1)两端摆正方形:圆有9个(2)两端摆圆:圆有11个
(3)两端不同:圆有10个,和正方形相等 小结: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个数相差1或个数相等。
6、拓展规律二:
如果把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
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男女生跳舞图
数一数,发现男女生人数相同,为什么相同?指明一些学生上去排队,先排成一圈,再从中间断开,把对拉直,发现这种情况和两端物体不同的情况一样,个数相同。
7、图片欣赏(课件)
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时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78-79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一串红黄花一一间隔的花朵、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一起到兔子庄园玩一玩,好吗?
老师还给兔子们带了一件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师操作:拿出礼品盒 依次拉出1朵黄花、一朵红花操作
猜猜下面是什么?
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像这样,黄花和红花一朵隔着一朵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
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出示:PPT(手链图 衣服图 红白蜡烛图)
师:欣赏了这么多照片,你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 师:的确,这样的排列看起来非常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出示主题图)咦,兔子庄园已经到了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迎咱们呢。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 学生汇报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一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师:咱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 出示: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巡视,师:研究好了吗?
现在把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来汇报一下。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生说一一间隔排列
师:的确,这三组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鼠标指着大图)
如果没有学生说一一间隔排列,则省略此步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边相同
师:咱们来具体看一看
点击第一组变大,师:你来说一说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引说:左边是(),右边是(),两边()。再看第二组,你来说一说 再看第二组,你来说一说
师:两边相同可以说成是两端相同。贴板书 师: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生:两边的比中间的多1个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嘛?
生: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兔子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或者
生: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兔子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在数量上的关系吗?
生:两边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
师:也就是两端物体比中间间隔物体多一个。贴板书
反过来说也就是中间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
咱们来给小兔子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点击一个圈)你们会分吗?(会),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完成作业纸的第二题分蘑菇,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分好了吗?
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相信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点击课件。真的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所以多了一只小兔。中间的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所以少了一个蘑菇„„
师:其他两组排列里也是这种现象吗?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夹子手帕图。
如果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也像这样圈起来后,结果会怎样? 生:多一个夹子
师:为什么会多一个夹子呢?
夹子是排在两端的物体,所以比中间的手帕多一个 师:再看看木桩篱笆图,把一根木桩和一块手帕一组一组圈起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多一根木桩
师:为什么会多一块木桩呢?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多一个,木桩是排在两端的,所以就多了一根
师: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相同时,排在两端的物体一定比中间间隔物体多1个 呢?(大部分学生有些迟疑,不敢确定)
咱们再来验证一下
请小朋友们任意画两种图形,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相同。画好后,数一数两种图形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收集两份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展示并说说有没有验证规律 师:其他小朋友画的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符合
说得真不错,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出示: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19个蘑菇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20块手帕像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21个夹子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真爱动脑筋,小兔子看你们学得这么棒,决定教你们玩一个游戏,想玩吗?
(四)、游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游戏名称叫“男生女生来排队”的游戏(课件:游戏:男生女生来排队)老师要找三名男生、三名女生来按照老师的指令排队,其余同学当小裁判,5秒内完成指令的话就给他们鼓掌。
想上来玩游戏的小朋友赶紧报名哦!指名学生上台后。师:准备好了吗? 老师开始下指令了
1、第一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2、第二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有一个女生。
学生发现了问题
师:要使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站一个女生可以怎么做?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女男女男女男女/女男女男女 生:下去一个男生
师:哪个男生离开队列,男生的两边就都有了女生了。生:某某
师:如果这个同学上位的话,队列的两端站的是(女生),女生的人数比男生人数多一个。
师:除了让这个男生上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使男生的两边都有女生。生:再喊一个女生上去
师:谁愿意上来。指名女生上台 师:现在站对了吗?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个队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女生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数出来的
师:有什么方法,不通过数数,就能一下知道女生比男生多?
生: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女生站在队伍的两端,所以比男生多一个
还想继续玩游戏吗?
那咱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不过要开动小脑筋哦!
师:老师这儿有四个男生,排成一排,现在最少来几个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3个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列的? 请你上来排一排
为什么只需要3个女生就够了?
生:因为男生在两边,比女生多一个,女生少一个,所以只要3个女生就够了 师:最多需要几个女生呢? 生:5个
师:怎么排?你能说一说吗? 生:女生排在两边。比男生多一个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真棒
除了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4个
来说说来4个女生怎么排? 出示: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还可以怎么排? 出示: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这两种排列方法和前面的排列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板书)师:咱们来回顾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和男生同样多?
(五)、解决问题,小兔子邀请咱们去智慧谷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智慧谷
第一关判断对错
师:看到题目后先想一想,等老师倒计时到1的时候,用手势把答案告诉老师,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教给手势)
(1)★▲★▲★★▲„„★▲★这组排列中★的个数比▲多一个。()(2)课桌和椅子一一间隔排列,课桌有10张,椅子有10把。()第二关: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六)、总结拓展
快要离开兔子庄园了,老师想把这串花朵围成一个红花黄花一一间隔排列的花环送给小兔子。操作,拿出另一头,这串花朵的两端都是黄色的?猜一猜,是黄花多还是红花多? 生:黄花
师:你们数都不数,就确定是黄花多吗?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两端相同,两端的黄花就比中间间隔的红花多一朵
师假装操作,我现在就把它围起来,看看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不是)
师:怎么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有两朵黄花在一起了,师:怎么办呢?
生:拿掉一朵黄花或者再加一朵红花
师:老师选择拿掉一朵黄花,刚才黄花比红花多一朵,现在呢?(红花黄花一样多)
师:现在可以围成一一间隔的美丽花环了吗? 可以
师操作围起来,小兔子们收到这件礼物一定会开心的。围成一圈的间隔排列其中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