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

时间:2019-05-12 22: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

第一篇: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

听程红兵教授报告有感

新城小学 丁华娟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要求下,我利用课余时间聆听了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教授《学校的教学领导》的精彩报告,亲身感受了名师的风采,感慨万千。

程教授虽然是中学特级教师,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但他的讲座还是非常贴近我们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信手拈来;虽然他的报告主要是站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角度,但对我们小学基层普通教师还是极具教育启发性的。

听了程教授的报告,我对他的一些论述甚感受益匪浅。一、一堂好课的标准:五个“实”,即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有缺憾的课或有待充实的课)。如果我们的课能够真正做到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常态、有遗憾,那么这样的课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真实可信的,才是效果长远的。对比自己的课,距离甚远,心中倍感惭愧。

二、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到的几个“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这几个“有”很好地概括了作为一个教师在备课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对照这些要求我觉得自己还需加倍努力,逐步完善自我。

三、课堂“三声”。即“掌声”:教师深刻与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悟;“笑声”: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浓厚;“辩论声”亦即学生自主与探究的积极参与,教学效率最高时是师生辩论时。我们课堂上的笑声倒是不时出现,辩论声也时有发生,但真正发自学生自觉的掌声,那真是太难了。我们知道,只有由衷地打动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并语言思辨精到,才有可能做到,这样的掌声、笑声和辩论声自我感觉实在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四、教学内容处理。学生已经懂的我们只需检查就行;学生不懂但他们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加以概括与提炼即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来弄懂;如果讨论与交流还弄不懂的话,那老师就必须进行讲授

与阐明。这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结合本班情况处理好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五、教师语言三境界:第一、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使学生听得懂,说得出;第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第三、话语有限,其意无穷,使学生充分想象,思也无涯。教师语言做到如此境界并非易事,特别是第三境界,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思维敏捷的学生为数甚少,如果教师的语言能让他们思而无涯,那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六、教学方式主要有三,即传授、训练、研究。这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地使用,有的教学内容该选用讲授进行知识的传授,有的教学内容需进行操练,有的教学内容则需创建学习环境,利于知识的构建。这些教学技能都绝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可唾手可得的。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与探讨中不断自我完善。

七、测试后的讲评。测试之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问题。既要讲答案,又要讲问题;既要讲问题,又要讲原因;既要讲原因,又要讲规律;既要讲规律,又要讲方法;既要讲大家,又要讲个别;还要讲清楚以后如何改进。

八、评语“三忌”。即一忌公式化,德智体美,优点缺点希望;二忌脸谱化,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三忌公文化,语言冷漠,“该生如何”。“三宜”即一宜面对学生,如同促膝谈心;二宜有针对性,写入内心;三宜语言活泼,激励感染。如果每次评语都做到这“三忌” “三宜”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个方面将会达到他个人的顶峰。

在报告中,程教授还主张把课堂适当地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但该讲的还必须讲,该还的必须还。课堂就是要求听、说、讲、做,到什么环节都要充分给予时间进行活动。这些都引起我的无限思考,在自己的课堂中我是否利用了每一时刻进行充分的听、说、讲、做了呢?

报告中,程教授提到过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82岁高龄时说的一句话:“我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于令人遗憾的课。”这话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切实体会到名师名家的风范,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我要永远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在知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才能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不至于被抛在最末尾。

第二篇:程红兵讲座有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听程红兵教授“教师教学执行力”主题讲座有感

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 刘珊珊

听完程红兵教授关于提高教师教学执行力的讲座后,可说是感慨颇多。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测试评价,每一点都有让我深思的地方。现就其一处谈点想法。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在程红兵教授的讲座中被多次提到。程教授认为:教师语言有三重境界,一是想得清楚,说得明白;二是声情并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三即是刚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讲课往往是老师说的、做的很多,给学生思考、探讨的很少;我们往往是重了表,而轻了意。实际上,很多时候,是需要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言外之意”的。要做到这一点,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语言力求生动有趣。

在我看来,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练习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一个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老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法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 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说话处处皆学问。

除了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外,教师说话应处处皆学问。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讲究艺术,更要注意说话技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与教学过程和谐。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忌讳表达含糊,阐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的毛病语言、无效语言,我们脱口而出的不加考虑的语言正在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孩子,一定要想好了再说。

三、少说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

这是从一个调查中得出的结论,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这三句话确乎是中国式的,它们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三句话的不断重复会达到怎样的教育效果,究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们现在经常在上课 之前提醒自己:切勿使用语言暴力,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损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当家长的和当老师的要有善于表扬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孩子缺点很多的家长,很多时候需要带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孩子从你这儿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关爱,得到一种被关心、被肯定的感觉,他的责任感就焕发出来了,于是他的学习就会有突破的,甚至创造奇迹。所以当家长的和当老师的要舍得去表扬孩子,以这样一种心态你会突然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表扬。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叫郑渊洁,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家长,因为不满学校的教育,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主动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己给孩子编教材,亲自教自己的孩子。学的都是实用的知识,所以他的孩子18岁的时候就用自己承接网站设计维护所得的报酬给自己买了辆奥迪A6轿车。这是非学校教育成功的特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做师长的是否善于发现

五、用睿智的语言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

要做最成功的教师,最需要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加上幽默睿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要力求 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青出于蓝而且要胜于蓝。现在老师的角色首先是教练,教出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学生才是出色的老师。刘易斯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易斯,刘翔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翔,但是刘易斯、刘翔都离不开教练。老师就是要用独特的语言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成才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其实,想要锤炼好自己的语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这些,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及时反思,不断提高,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愿与同行共勉之。

第三篇:程红兵老师讲课

特级教师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师:于勒在不在这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

生:这句话主要体现这家人高兴、得意,还有几分骄傲的心情,把信给别人看,为了炫耀。师: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10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分析在理。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请同学们认真看。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

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时,菲利浦夫妇就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

师:是当面骂的吗?

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

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是冲着于勒那封发财的信才下决心求婚的。

师:后来这一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一条船

。师:我们把情节理一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 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幅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生:人不如钱。

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

。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师:很好。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克拉丽丝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这个人太无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非常自私、势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

师:菲利浦夫妇都是小人物,不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坏蛋,但由于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我们从心底鄙视他俩的人格。还有什么发现?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个家伙,说明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比较细致,但我们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于勒?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菲利浦最终没认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他也是以金钱为重的,菲与克只是有点程度不同罢了。

师:很好,具体说说。

生:克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

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师:好,我们来齐读文章写小若瑟夫的一段话:从“我看了看他的手”———“我的亲叔叔”。

(读略)

师:同学们还没有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里一共三句话,前二句写谁? 生:写于勒。

师:是谁的目光看于勒?

生:若瑟夫的。

师:我读一下,你们看这目光包含了什么?(师读)生:目光饱含了怜悯之意,对穷困潦倒的于勒充满同情。

师:第三句是写谁的心理活动?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动。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一遍读出了感情。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师:好。下课。

【评析】听程老师上的《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感到很有特色,兹略述于后。

1 精选教学切入口。对于小说的一般教法,或从整理故事情节入手,或始于人物形象分析,而程老师却另辟蹊径,他把菲利浦一家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作为切入口。由于菲利浦一家对于于勒发迹和落魄的不同的反应,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也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程老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主题,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和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乃至语言文字的全方位理解,进行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

2 充分调动语文因素。既然是文以载道,我们当然应当以文明道,那种贴标签,或是不着边际的架空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请看程老师的示范,他抓住一个“盼”字,引导学生联系小说中大量的细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菲利浦一家企盼于勒回来,决不是什么亲人团聚,而是在他们看来,于勒能带来世上最为宝贵的金钱;程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引导学生分析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所包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小见大,细腻至极。这样的阅读分析,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一体,既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更使学生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

第四篇:听程红兵校长谈课堂教学

分享程红兵教授课堂教学思想 高新四中 胡志玮

根据2016校长研修的安排,我有幸学习了程红兵校长关于课堂教学的讲座。报告中,程校长直面课堂教学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大量的事例阐释“三种课堂”的基本要求。

规范课堂要做到:

1、目标适当——聚焦行为(成就证明:用可以观察的学生行为来表述,应采用以下这类外显的行为动词——列出、定义、计算、演示;行为条件:学生完成行为所必需的条件具体化,例子:能借助什么完成什么)

2、内容恰当——学科要求(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检查;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概括与提练;什么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讨论与交流;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讲授与阐明;什么是老师讲了也不懂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懂的——活动设计与示范)

3、方法得当——自然得体(教师不能只管自己讲,不顾及学生反应,好一些教师还会鼓励并注意学生反应,更好的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老师想得清楚,说的明白;学生听的清楚,想得明白。顾泠沅认为:听课应关注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佐藤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

高效课堂要做到:

1、目标精确——水平要求(清晰具体的目标需要在时间、质量、数量上有所要求,如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拼写准确率要在90%以上;不看笔记,学生应写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原因,并对每个原因进行评论性的解释,全部完成时间为30分钟;在一个平面上,学生要在3分钟内做15个兔子跳的动作。)

2、内容精当——目中有人(教师备课准备要充分,要充分预设,不能出现这种笑话: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出了一个上联“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古诗对出下联。一学生说:“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3、方法精准——心中有数(麦黑尔“差异教学法”:要教约翰数学,不仅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必须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

教学三元素——教师、学生和教材,存在3种组合方式: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用课前设计好的程序方法展开教学。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在教教材。因此对完成教学的每个知识点、预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视,努力牵引着学生沿着既定的轨迹行进,即便中途出现意外,也都要回到主轨上来。教师主宰着课堂,掌握着教学的进度与尺度,掌握着教的方法与方式,把持着话语权。有效率,但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会陷入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窠臼,学生处于被动。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如同一名导游,循循善诱,娓娓讲述,揭示教材中的神秘、优美和奇趣。学生则如蜜蜂采蜜,兴奋雀跃于教材之中。这样的教学是生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反馈,教与学和谐生动,师与生教学相长。“只有一个地球”两个课例比较。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携带问题寻访教师、质疑问难,不是因外力作用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更主要是被知识的力量、学习的快乐所吸引。当学生互相研讨而不得,愤悱待启,向教师请教。在方向上指点迷津,在学业难点上引领和点拨,在智慧碰撞中起到燧石点火的作用。这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学的至高境界。当下教师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尚缺少一些实质性的进展。牛津大学著名教授斯梯温:我可以把马领到河边,但我无法保证他们都喝水。马不喝水,我们不能强迫。

教师的作用就是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充满智慧,有文化的课就是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评价必须有所转变:从教师的讲解精彩度转变为学生的参与度,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转变为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从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转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的参与度。

智慧课堂要做到:

(一)思维层次

萨拉教学的意义:不仅是生物学的生命标准,更主要初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课堂上迅速提升——

一是对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的训练。学生们相互反驳的那些理由,成人会觉得太过浅显幼稚,从两个相距较远的“类”中迅速抓出共同点(比如骡子和太阳都不能繁殖、手机和太阳都有能量耗尽而“死”的可能),作为类比推理的起跳台。这种远距离联想配合类比推理,正是许多创新的开端。

二是对传统科学观的挑战。传统的看法一方胜出,但科学争论往往没有永恒的胜出者,也总会有不能完全被说服的“C组”人士。争论双方可能“两输”,也可能“双赢”;“输”未必永世不得翻身。课堂辩论微缩了人类科学曲折前行的历 程,这种“不确定”的体验,比“确定”的知识点更重要。

三是面对争议时溯源的思路。回到初始判断标准上。善于从众说纷纭中找出冲突根源,从本质上解决争端。这节课,区别不在当下而在日后。

美国学者奥斯伯恩:“科学家的特质之一即具有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学生缺少发展科学辩论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弱点。”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否则,知识塞满了,智慧荒芜了;智商提高了,识见崩塌了。

(二)开放程度

话语有限,其意无穷,充分想象,思也无涯。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启发学生从多个维度看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应该是单一视角,而应该学会全面地、整体地看问题,例如学习“朝鲜战争”,可以让学生既看我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让他们看朝鲜教材,看韩国教材,看俄罗斯教材,看美国教材,看看人家的教材是怎么说的。从多种角度看同一事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思考、选择。如果是理科教学,同一个题目,应该让学生知道有多 种解题方法,所谓一题多解;还要让学生知道一题多变,同样一种情况,会有几种变化,掌握变化中的规律。再进而探究与所谓规律相反的情况,让学生知道相同,知道差异变化,知道相反,多角度看问题,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课堂不是片面传输,而应该充满思维矛盾,让学生的思维出现矛盾冲突,才能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冲突,课堂才有深度。例: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如何评判美国人的抗税,既要让学生知道站在英国人的立场如何评判,也要让学生知道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如何评判,这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同时交给学生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充分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在课堂里不是简单的了解、认同和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而是要勇于质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来审视教材内容,与课本对话,与教师对话,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或者是在批判基础上的认识、吸收,或者是另辟蹊径,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三)文化品位

1、价值思想

人家是在培养思想力,而我们是在培养记忆力。中国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 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我们的历史试题: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日本的历史试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2、人的观念

3、文化品味

我们经常只看到这堂课上得好,而不是看到一位把课上好的老师。

一堂好课的组成要素是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方法,但是仅仅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是绝对上不出一堂有智慧的课。

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修养,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课堂有深刻的理解。浓厚的学科需要需要积淀。深刻的课堂理解需要批判思维。

周国平说:“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凡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是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程校长最后说,把教材还给教师,把学习还给学生。最短的路与最快的路。我们要做出正确选择。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收益最大,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一个人知识多并不代表这个人智慧多,而智慧多的人也不一定知识多。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将学生培养成智慧者。

规范、高效的课堂必须处处体现智慧,智慧课堂必然是规范乃至高效课堂。

三种层次的课堂是教师不同水平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努力追求高效、智慧的课堂。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勇于创新,那么在我们的课堂里,智慧的光芒就会时时闪烁。

第五篇:听程红兵老师说课

说课

好课的听说看

听: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听三种声音 掌声、笑声、辩论声。看:关注课堂上的三个细节

1.关注思维方式:很多数理化老师都是这么上课的,先讲定义、定理、公式,之后带着学生解例题,解完例题以后再去做作业。会造成高分低能。

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把生活现象和公式、定理之间的鸿沟填平,这就是数学教育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始终采用演绎方式的话,这个鸿沟不但没有填平,反而在不断地扩大。

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归纳出来一般的定义,比如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解,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最后给学生许多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判别,由一般再回到个别。我觉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要让孩子面对生活,面对现象,而不是直接面对公式。

2.关注课堂的开放度: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比如数学老师的一句:“还可以怎么计算?”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

3.关注旁例和反例:以数学为例,多讲旁例,反例。变异理论。他们给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东西,而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全面的。说:老师的语言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第二境界: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第三境界:老师言有尽,而意无穷。规范课堂的意义

好的课堂有三个层次: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三种课堂都是好课,但有层级差异。

一、目标要适当

教学目标用什么表示?应聚焦学生的行为,即用可以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来表述、证明。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列出完成行为的条件,将学生完成行为所需的条件具体化,即让学生借助什么完成什么。目标越具体,课堂教学越有效。

二、内容要恰当

恰当的内容,需要内容要科学、正确、有意义。但课堂上无意义的提问和课堂设置却比比皆是。

三、方法要得体

课程改革之后,很多老师们努力想改进教学方法,但有时却做得不得体,不自然,完全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显得很尴尬。台湾黄炳煌说:打高尔夫球,只要自己打得好即可;打网球,还要留意对方,有来有往;打篮球,还要兼顾团队成员的合作。一些教师采用“打高尔夫球”的教学法,有去无回,根本不注意学生反应;也不注意学生团队合作。高效课堂的三个纬度

何为高效的课堂?准确的理解,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课堂至少要有三条标准:目标精确,即要有水平要求,水平要求就是对时间、数量、质量有具体的要求,而我们多数老师没有;内容精当,即目中有人,高效课堂的教学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法精准即心中有数,就是有差异,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即用不同的方式教不同的学生。

一、目标精确,是对教学做出水平要求

目标精准的课堂,需要有明晰的时间概念、数量概念和质量要求。

二、内容精当,课堂上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课堂不是流于形式的表演和自说自话,它需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教学,基于学生的教学,做到目中有人是高效课堂的第二个要求。

三、方法精准,做到过程、效果心中有数

麦黑尔“差异教学法”,要教约翰数学,不仅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必须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针对学生的差异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的教学,特需课程也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三元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因此存在3种组合方式: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展开,按照既定的轨道往前推进,如果学生偏离了,老师立刻牵引回来。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这种课堂驾轻就熟,上课的铃声响了,教师第一句话开始说;教师最后一句话刚一结束,下课铃声即时响起。整堂课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效率非常高,其直接原因就是老师强势主宰课堂、控制课堂,把握话语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这是典型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是传统课堂中的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并不主张这种课堂。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针对传统课堂教师为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导游,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像蜜蜂一样在教材中采蜜,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教材深处。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自己学习,自己设问,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当思考无法深入之时,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之时,向老师请教,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所有课堂、所有同学都能实现的,难度很大。

教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应该起到的主要作用在于: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智慧的课堂需要什么智慧?

当我们评判一个课堂,是否饱含智慧时,可以用下面几个标准来衡量:思维层次是否更高?开放程度是否更广?文化意味是否更浓?

一、思维层次

思维是很奇妙的东西,它能被奇妙的诱因诱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和逻辑性,也可能被刻板的条框和引导限制得丝毫没有生气。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思维自由

二、开放程度

课堂也有格局,格局要大,层次才高,格局狭小,层次局促。要促使课堂根本改变,还需要打开课堂,不要没完没了盯住小打小闹的细枝末节,而是开放课堂,让学生视野、心胸也为之开阔。

开放之后要聚焦,聚焦在具体问题上,并且形成观点交锋式组合。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而课堂内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把握,在于教师课堂上的适时调控。

什么是智慧的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这就是智慧的课堂。做到这一步关键就是老师的开放,心态开放,思维开放,课堂才会开放。

三、文化意味

智慧的课堂要反映教师的价值思想,折射出人的观念,体现出很浓厚的文化意味。

一堂好课的组成要素有教学技巧、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方法。公开课不要演戏

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学习掌握规范,让老教师超越规范。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听课的目的在于学习、交流。课堂,校长的第一视点

关于评课,我们可以从评课的功能、评课的主体、评课的方式、评课的效果等方面来思考评课的不同层面、不同情形。第一,评课既是评价也是评比。

第二,关于评价标准的学科特征问题,各个学科肯定有个性特征,语文有语文的特点,数学有数学的特点。第三,关于全面性和特征性的问题。

评课的功能。从总体上说评课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类功能是引领价值,是对教师思想的引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问题,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比如师生关系,将落后的、守旧的课堂教学思想,改变为现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在当下转型期间尤其显得重要。第二类是指导价值,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指导,即通过评课指导教师怎样上好课,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如何处理好教材,如何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不是喧宾夺主等等。好教师才能成就好课堂

课程是个立体的东西,它包括教学、课堂、教师、学生、教材、各种各样教学资源等。教学是个过程,相对于课程而言教学是线状的,从开始的备课、上课,到作业练习、反馈辅导、测试评价等,所以说它是个线状的过程。相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是个点状的东西,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经常讲聚焦课堂,“焦”就是焦点,因为重要,所以要聚焦。

华东师大有一个著名的教授叫叶澜,叶澜说好课有五个“实”。什么叫好课?她认为能做到五个“实”的,就是好课。哪五个“实”? 第一,扎实。什么叫扎实?有意义,这堂课要有意义。第二,充实。有效率,课要有效率。

第三,丰实的课。什么叫丰实?有生成性的课。课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要生成新的东西。第四,平实的课。什么叫平实?常态下的课。

第五,真实的课。什么叫真实?有待充实的课。什么叫有待充实的课?换句话说就是有遗憾的课。

上海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教师顾泠沅,他是著名的数学特级老师,上海市的教育功臣。顾泠沅评课很简单,他从以学论教的原则出发,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我觉得顾老师这个评课原则非常简单,但很有意义。听是什么?是吸收,课堂当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吸收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热闹。说是表达,想是思考,做是动手实验。我觉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课是个非常好的方式。“听说想做”四个字非常简单,很朴实,在实践当中却是很管用的东西。

专家评价教师,首先要“脑中有纲”。什么意思?脑中有课程标准的概念。为什么要有课程标准的概念?也就是对我们这个学科教学有个宏观的立体的整体的把握。其次要“胸中有本”。什么叫“胸中有本”?有教材,教材非常熟悉,教材滚瓜烂熟。1,优秀教师绝对不是看书教书,优秀的教师往往是看人教书,看着学生教书,2,要对教材做比较研究。第三,“目中有人”。什么叫作“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成长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多元设计

课堂教学的设计必然涉及到教学取向,教学过程有四种取向。第一种:得过且过。第二种:忠实的取向。第三种:调适的取向。第四种:、创生的取向。

正确的取向是什么?第一,面对课程标准必须忠实。

第二,在教学和教材的使用上,应该采取调适的取向。什么叫调适?就是调整适合于我们本校的情况,适合于学生的情况。第三,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要采取创生取向,创造生成。

学生才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

基于学生的教学,以学生为目标,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再考虑教材,再其次考虑教师。第一位的是学生。关注教学过程

第一,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学生已经懂的作为教师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

第二,什么是学生不懂的?但是请注意他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东西的,学生的大脑不是一片空白,如果是一片空白你只要填充就可以了,学生不懂,但是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内容的,你就让他看教材好了,看完以后让他去概括,让他去提炼,概括不到位你帮他,提炼不到位你帮他。

第三,什么是学生不懂,看了教材也不懂,他需要合作学习才可以搞懂的?那你就组织讨论和交流好了。

第四,什么是必须老师讲的?学生不懂,看了教材也不懂,通过讨论还不懂。

第五,如果老师讲了学生还不懂,那就必须实践活动一下了。你别以为老师所讲的一切学生都会听懂,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教师就进行活动设计,就让孩子们实践实践、活动活动。老师教得怎么样,要看学生学得如何 有一种教学方法叫还原

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价值在教师,起作用的、创造价值的主要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的价值在教师,起作用的、创造价值的主要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学校的意义就没有了,教师的意义就没有了,课堂的意义就没有了。

教师在课堂的作用就在于:于无向处指向,学生没有方向的时候教师要指明方向;于无路处指路,学生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指路;于无疑处生疑,学生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教师给学生指路;于无疑处生疑,学生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更深的问题;于无助处支助,学生缺乏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于无光处点灯,学生在黑暗中摸索,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光明;于止步处鞭策,在学生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强有力的鞭策推动。

下载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有感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随感 每次听完程老师课后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这次的《葡萄沟》教学,又让我耳目一新,足见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厚。本课程老师以“趣、美”贯穿全文,让学......

    听老师报告有感

    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学习心得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

    程红兵教学课例

    程红兵教学课例:《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

    程红兵关于教育家的思考

    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 ■程红兵 编者按:程红兵,已从事教育事业31年,系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听郭文红老师讲座有感

    聆听智慧 用心成长 ——听郭文红老师讲座有感 济水东庄学校 陈巍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4月12号,在中心校的组织和带领下, 我有幸聆听了南京芳草园小学数学高级教......

    听魏书生老师报告有感

    听魏书生老师报告有感 刘杰文 2014年的4月28日,我们教育局有聘请了魏书生老师为全县教师做教育思想讲座。 在实验中学会议室,到会的,有教育局领导,有各校校长主任,有老师,我们都......

    听魏书生老师报告有感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守住心灵的宁静 让工作充满快乐 ——听魏书生老师报告有感 射洪县太和中学 岳 凯 2009 年 5 月 10 日,我国著名教育......

    听南京市百草园小学郭文红老师报告有感

    听南京市百草园小学郭文红老师报告有感 郭老师的报告主题是《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她用柔美的语言讲述了几个名人的故事,如台湾作家三毛,小学数学不及格,于是她钻研数学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