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2:1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

第一篇: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

毕业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

如何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情境激发感情,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布局谋篇,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如何创设一种讲评和修改作文的情境,培养他们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作文

情境

兴趣

思维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长期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创设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用那些生动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启迪,也是语言的学习,而且是美的享受——从这里,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界。

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到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让“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去写作。

㈠、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 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如:在指导“大扫除”的场面描写时,应事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告诉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课堂上,提问:“谁干活不怕脏?怎样不怕脏?”同学们可真是有话可话,但是,抓不住人物的动作要领,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于是,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过,在表达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观察顺序说,做到言有有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他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1)接着是怎么做的?(放课件2)然后是怎么做的?(放课件3)最后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4)在学生依次说出动作:“握、拖——扛、跑——拧、冲洗——握、拧”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观察其神态,想象其内心,然后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指导,学生就很快完成了一段话的练习。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月季花的形态时,应做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回忆观察时的印象,然后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会自然地说出学过的词:“含苞未放”、“含苞欲放”、“绽开”,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朵——完全绽开的。把一朵含笑怒放的月季花制成特写镜头课件,先把它的花朵、叶、茎分步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想象;再出示这束月季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学生不但认识了月季花,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按一定顺序。第三步:抓住月季花形态各异的特点,引导观察各种姿态的花,让学生想象说话。当美丽的图画播放出来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说话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单支独开放的,好像是园中的领头之尊;这两朵齐开的,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姐妹;这三朵开在一起的,一朵大,两朵小,就像是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逛公园;这四朵开在一起的,就像美丽的花仙子降临人间,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护花使者,前面还有一个园中向导!这五朵开在一起的,多像一位幼儿园的阿姨在给许多小朋友讲故事;这许多朵堆成一簇的,就像一个团结向上的大集体……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个个抢先发言。这样的场面,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都被当时的情景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说:“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简直一个个都成了想象大师了,将来肯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④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而且发展了他们 思维的创造性。

㈡、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儿童“想象之树”蓬勃生长的园地。在这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便会看到喜人的硕果——儿童的心灵插上了翅膀……

在听了同学们描述月季花的形态后,创设情境:你们的语言真可谓把老师带到了那诗一般的仙境。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放古筝曲,师述):现在,我们就站在美丽的月季花丛跟前,看到这朵朵开放的月季花,就会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去(教师象征性地用鼻子去闻一闻,自言自语道:“好香哪!”)……你正凝神地看着,忽然,一阵风吹来,满园的月季花(教师做月季花随风摆动的手势)……小蜜蜂飞来了……花蝴蝶也飞来了……稍停片刻,教师又说:“好,睁开眼睛,美不美呀?谁能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我会情不自禁地闻一闻:真香啊!”

“一阵风吹来,这里就像花的海洋,满园的月季花,随风摆动,就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又像是在欢迎我们:欢迎你,新世纪的主人!”

“我似乎还听到了她们那欢乐的笑声……”

“小蜜蜂来到花丛中辛勤地采蜜,说:„我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了你的香味,就赶到这里来了!‟”

“月季花姐姐,你真美丽!我真敬佩你,月月都能为人们奉献美丽,送去芳香!”

“月季花姐姐,你真顽强,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能傲然挺立!”

“月季花姐姐,公园里、道路旁、校园里……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为了让人类能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无私奉献!”

的确,用李吉林老师的话说就是: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的前面开阔其思路,使学生从审美感受开始到创造美。这样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含蓄地道出了月季花期长和生命力强的特点,从而也是同学们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构段方式,使作文出现了创新。以上的情境创设,也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教师的语言、眼神对学生又饱含着希望与期待,使教师的情感成为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变化的心理因素。

再次,采用表演体会情境激语言,让学生快乐作文。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展示生活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直接带入有关生活的现实的情境中去……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就倍增,也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写作时犯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

“擦玻璃”虽然是同学们常见的现象,但如何把它清楚地写出来,还是个问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地方学生说不到位,就创设情境,当即让学生表演擦玻璃:先怎样擦,再怎样擦,够不着的地方呢?窗户的边框呢?并定势让学生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最后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一个“擦玻璃”的片断就完成了。

又如,在指导写“洗手帕”片断时,一上课,就端来一盆清水,准备好一幅脏了的手帕和一块肥皂,说:“同学们,在昨天的家访中,小芳妈妈说,自从小芳上了三年级,变化可大啦!洗手帕,别有绝招。你们要想看看吗?”在同学们的响应声中,小芳开始表演,同学们观察。完后,我先让小芳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再让同学们说“洗手帕”的过程,真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内心,描写得栩栩入生。

又如,上课故意迟到,让学生写“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片断;表演因扔纸而发生的意外,让学生写“由扔纸想到的……”片断,表演……,写……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如李吉林老师说:“①引导儿童观察情境,在情境中加深体验,写话、作文必然情动辞发,言之有物。”

二、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②儿童思想的风帆一旦扬起,老师就得给他们开辟轨道,让其驰聘在万坎碧波之上……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写好,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指导“怎么去写”。实际上,小学生作文除了感到“没啥可写”以外,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定格、重放等工具优势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因为,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㈠、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指导写具体。

运用多媒体的定格作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比较笼统,不善于注意事物中的细节。还以习作教学《一场拔河比赛》为例,当在课堂上用录像展示拔河比赛的全过程时,虽然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兴趣很浓,注意力很集中,可是,一旦马上让他们下笔成文,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重放录像,并选择“拔河”中有代表性的一些镜头“定格”,把一闪即过的画面“定”了下来,让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观察。老舍先生说过:“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比如,同学们看到自己在“拔河”中“拼命”的镜头,骄傲地说:“看,我最卖力了,我的手都红了。”看到别人“拔”的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才议论呢:“看,张醒咬紧牙关,脸憋得通红,连眉毛都竖起来了。”“不对,眉毛是拧起来了,好像也在使劲。”“李增辉的双手拽着赛绳,像拽者脱僵的野马的尾巴,死死不放。”“贾盛博的身子倾斜得快要摔倒在地上了。”听听,这些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正是我们渴望已旧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吗?这样写出的文章能不具体吗?

㈡、利用多媒体的“重放”,指导写清楚。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命脉,写作顺序清楚了,别人才能读明白。多媒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帮助同学们回忆当时的情景,也能无限制地重放镜头,使事物在同学们的脑子里反复强化,多次看和听,他们或多或少地就能叙述出个大概。这时,老师再稍加点拨,就能轻松解决有关写作顺序的难题。还以“一场拔河比赛”为例子,当放过两遍录像以后,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写作的顺序是“赛前——赛中——赛后”或是“比赛前的准备——比赛中的激烈——比赛后的喜悦”。而且,在“比赛中”这一主要环节中,也知道要抓住“队员们拔得特别卖力”、“赛绳相持不下”、“拉拉队嗓子都喊哑了”这几部分来写。这就改变了过去只知道笼统地写“比赛的第一场我们赢了,第二场他们也赢了,第三场特别激烈,我们拽呀拽,使出了吃奶的劲,终于拔过来了。”那种流水帐似的写法,写出的文章既具体,又清楚了。㈢、利用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写生动。

多媒体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有强大的容量,可以把许多图片和文字复制到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选择,运用,非常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多媒体课件里储存足够多要用的图和字,以便在上课时随时出示。如: 在指导学生观察拔河前的准备时,一方面出图,指导观察队员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态,一方面出文字:“精神抖擞、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摩拳擦掌、充满信心”、“身强体壮、膀大腰圆、各个像小牛犊,各个像小老虎”。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地叙述看到的情景,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㈣、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要趁热打铁。”情境的创设,学生已经打开了语言的闸门,这不正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但是,拿起笔来先从何写起,又怎样去写呢?实践告诉我:多媒体又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的准备,心理上跃跃欲试,渴望倾吐的时候,再一次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草稿纸上拟写作提纲,并将其提纲用实物投影放映出来,让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再一次清晰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得当的毛病,让其成稿在腹,能胸有成竹地去写,随心所欲地去布局谋篇,使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

三、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依常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在小学作文训练总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除了要对当次作文作一次总的回顾和评价外,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此,重视作文讲评并提高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试想一下,如果在未誊写作文本之前,我们先收起学生的草稿,从语言、选材、结构、中心几个方面粗评出典型的优秀习作,拿到课堂上来欣赏,创设一种赏文的情境,更能让你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挑选出好的作品,叫小作者一个个走上讲台,把他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很显然,他们感到这是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能读得绘声绘色,做到了抑扬顿挫。可以说,这是作者表达感情去朗读的最佳时机——让所有的同学都听他(她)来自读自己的习作;更是同学们赏识文美的最佳方式——亲耳聆听作者倾吐自己的感情,真是两全其美。这个时候,你看吧,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有听得入了神的,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有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有敬佩得竖起大 拇指的,还有啧啧称赞、情不自禁地进行议论的……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内心已经在琢磨了:人家怎么写得这么好呢? 噢,原来他……看到这种情景,我就趁机让他们进行评价,果然不出所料:他(她)动脑筋了,选材新颖;他(她)写得是真人真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他(她)写得生动,做到了详略得当;他(她)敢于展开合理的想象;他(她)语言积累多,词汇丰富……这句句肺腑之言,不正是我们教师想说的吗?这个时候,再去修改——自改、互改作文,是不是比老师细评,学生根本不看评改情况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习作上要见效得多呢?用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知错就改”、“就地„罚办‟”。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教师批改的任务减轻,而且对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都起着明显作用。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究竟如何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实践表明: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人美耳,此意学人比不可不知也。”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能成为千古名句,还不是改了多少次,最后才觉得用“绿”字最恰当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这一典故,我们不是常常说起吗?当然,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一种方法是:

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和想象,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片断练习,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在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共同进行评议。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少数,但影响甚远。老师在上面直接批注、修改;全班学生集体评议、修改;同学们自改、互改。学生看着 被改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了众多的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 优缺点,当堂予以改正。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自信心,增添写作兴趣,又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评议、修改的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在我们前面所说的讲评之后进行,也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修改了。在学生欣赏完了优秀习作之后,教师先用电脑出示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主体是否突出等;四是改材料,主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重复累赘的材料,是否有与题目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等;然后,用实物投影出示一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习作,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接着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直至等你喜欢欣赏你的文章为止。这种方法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综合上述,在信息时代,在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今天,在作文指导课上,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利用其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做到“有话会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不但摆脱了怕作文的不良心理,而且积极主动地练习写作,并且有信心写好,形成了作文的良性循环。从课堂效果来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了,获得的知识面丰富了,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效率提高了。从学生心理来说,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逐步达到“爱写”、“会写”、“会改”的境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我觉得,声像媒体像“一个台阶”,他可以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像“一根拐杖”,它可以 扶着学生“步入习作的殿堂”,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的作文练习创设了 丰富的情境画面,同时还具备文字输入,修改保存的功能。小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边看情境,边练习写作,真可谓乐中写,写中乐。

课堂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是能让学生顺利渡过写作难关的一条成功之路。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④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教师,也是诗人。我愿能为学生写出一首首“快乐作文”的壮丽诗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徐大丽——《小学语文教学》

余光明——《中学语文教学》

程巧英——《山西电教》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二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 要

如何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情境激发感情,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布局谋篇,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如何创设一种讲评和修改作文的情境,培养他们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作文 情境 兴趣 思维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长期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创设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爱用那些生动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启迪,也是语言的学习,而且是美的享受——从这里,孩子一步步去认识世界。

一、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指导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到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让‚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去写作。

㈠、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中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臵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为乐事。

如:在指导‚大扫除‛的场面描写时,应事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告诉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课堂上,提问:‚谁干活不怕脏?怎样不怕脏?‛同学们可真是有话可说,但是,抓不住人物的动作要领,普遍存在观察无序的问题。于是,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过,在表达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观察顺序说,做到言之有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他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1)接着是怎么做的?(放课件2)然后是怎么做的?(放课件3)最后又是怎么做的?(放课件4)在学生依次说出动作:‚握、拖——扛、跑——拧、冲洗——握、拧‛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观察其神态,想象其内心,然后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指导,学生就很快完成了一段话的练习。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月季花的形态时,应做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回忆观察时的印象,然后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会自然地说出学过的词:‚含苞未放‛、‚含苞欲放‛、‚绽开‛,而且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朵——完全绽开的。把一朵含笑怒放的月季花制成特写镜头课件,先把它的花朵、叶、茎分步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想象;再出示这束月季花,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学生不但认识了月季花,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按一定顺序。第三步:抓住月季花形态各异的特点,引导观察各种姿态的花,让学生想象说话。当美丽的图画播放出来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说话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单支独开放的,好像是园中的领头之尊;这两朵齐开的,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姐妹;这三朵开在一起的,一朵大,两朵小,就像是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逛公园;这四朵开在一起的,就像美丽的花仙子降临人间,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护花使者,前面还有一个园中向导!这五朵开在一起的,多像一位幼儿园的阿姨在给许多小朋友讲故事;这许多朵堆成一簇的,就像一个团结向上的大集体……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个个抢先发言。这样的场面,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都被当时的情景感动了,情不自禁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说:‚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简直一个个都成了想象大师了,将来肯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④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而且发展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㈡、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中小学生‚想象之树‛蓬勃生长的园地。在这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便会看到喜人的硕果——中小学生的心灵插上了翅膀……

在听了同学们描述月季花的形态后,创设情境:你们的语言真可谓把老师带到了那诗一般的仙境。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放古筝曲,师述):现在,我们就站在美丽的月季花丛跟前,看到这朵朵开放的月季花,就会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去(教师象征性地用鼻子去闻一闻,自言自语道:‚好香哪!‛)……你正凝神地看着,忽然,一阵风吹来,满园的月季花(教师做月季花随风摆动的手势)……小蜜蜂飞来了……花蝴蝶也飞来了……稍停片刻,教师又说:‚好,睁开眼睛,美不美呀?谁能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我会情不自禁地闻一闻:真香啊!‛

‚一阵风吹来,这里就像花的海洋,满园的月季花,随风摆动,就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又像是在欢迎我们:欢迎你,新世纪的主人!‛

‚我似乎还听到了她们那欢乐的笑声……‛

‚小蜜蜂来到花丛中辛勤地采蜜,说:‘我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了你的香味,就赶到这里来了!’‛

‚月季花姐姐,你真美丽!我真敬佩你,月月都能为人们奉献美丽,送去芳香!‛

‚月季花姐姐,你真顽强,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能傲然挺立!‛

‚月季花姐姐,公园里、道路旁、校园里……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为了让人类能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无私奉献!‛ 的确,用李吉林老师的话说就是: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的前面开阔其思路,使学生从审美感受开始到创造美。这样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含蓄地道出了月季花期长和生命力强的特点,从而也是同学们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构段方式,使作文出现了创新。以上的情境创设,也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教师的语言、眼神对学生又饱含着希望与期待,使教师的情感成为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变化的心理因素。

再次,采用表演体会情境激语言,让学生快乐作文。

中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展示生活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直接带入有关生活的现实的情境中去……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就倍增,也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写作时犯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

‚擦玻璃‛虽然是同学们常见的现象,但如何把它清楚地写出来,还是个问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地方学生说不到位,就创设情境,当即让学生表演擦玻璃:先怎样擦,再怎样擦,够不着的地方呢?窗户的边框呢?并定势让学生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最后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一个‚擦玻璃‛的片断就完成了。

又如,上课故意迟到,让学生写‚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片断;表演因扔纸而发生的意外,让学生写‚由扔纸想到的……‛片断,表演……,写……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如李吉林老师说:‚①引导儿童观察情境,在情境中加深体验,写话、作文必然情动辞发,言之有物。‛

二、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学生思想的风帆一旦扬起,老师就得给他们开辟轨道,让其驰聘在万坎碧波之上……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写好,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指导‚怎么去写‛。实际上,中小学生作文除了感到‚没啥可写‛以外,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定格、重放等工具优势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因为,作文训练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观察,思维,表达密切配合。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

㈠、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指导写具体。

运用多媒体的定格作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比较笼统,不善于注意事物中的细节。还以习作教学《一场拔河比赛》为例,当在课堂上用录像展示拔河比赛的全过程时,虽然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兴趣很浓,注意力很集中,可是,一旦马上让他们下笔成文,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重放录像,并选择‚拔河‛中有代表性的一些镜头‚定格‛,把

一闪即过的画面‚定‛了下来,让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观察。老舍先生说过:‚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比如,同学们看到自己在‚拔河‛中‚拼命‛的镜头,骄傲地说:‚看,我最卖力了,我的手都红了。‛看到别人‚拔‛的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才议论呢:‚看,张醒咬紧牙关,脸憋得通红,连眉毛都竖起来了。‛‚不对,眉毛是拧起来了,好像也在使劲。‛‚李增辉的双手拽着赛绳,像拽者脱僵的野马的尾巴,死死不放。‛‚贾盛博的身子倾斜得快要摔倒在地上了。‛听听,这些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正是我们渴望已旧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吗?这样写出的文章能不具体吗?

㈡、利用多媒体的‚重放‛,指导写清楚。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命脉,写作顺序清楚了,别人才能读明白。多媒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帮助同学们回忆当时的情景,也能无限制地重放镜头,使事物在同学们的脑子里反复强化,多次看和听,他们或多或少地就能叙述出个大概。这时,老师再稍加点拨,就能轻松解决有关写作顺序的难题。还以‚一场拔河比赛‛为例子,当放过两遍录像以后,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写作的顺序是‚赛前——赛中——赛后‛或是‚比赛前的准备——比赛中的激烈——比赛后的喜悦‛。而且,在‚比赛中‛这一主要环节中,也知道要抓住‚队员们拔得特别卖力‛、‚赛绳相持不下‛、‚拉拉队嗓子都喊哑了‛这几部分来写。这就改变了过去只知道笼统地写‚比赛的第一场我们赢了,第二场他们也赢了,第三场特别激烈,我们拽呀拽,使出了吃奶的劲,终于拔过来了。‛那种流水帐似的写法,写出的文章既具体,又清楚了。㈢、利用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写生动。

多媒体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有强大的容量,可以把许多图片和文字复制到一起,帮助学生理解,选择,运用,非常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多媒体课件里储存足够多要用的图和字,以便在上课时随时出示。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拔河前的准备时,一方面出图,指导观察队员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态,一方面出文字:‚精神抖擞、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摩拳擦掌、充满信心‛、‚身强体壮、膀大腰圆、各个像小牛犊,各个像小老虎‛。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地叙述看到的情景,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㈣、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要趁热打铁。‛情境的创设,学生已经打开了语言的闸门,这不正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但是,拿起笔来先从何写起,又怎样去写呢?实践告诉我:多媒体又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的准备,心理上跃跃欲试,渴望倾吐的时候,再一次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草稿纸上拟写作提纲,并将其提纲用实物投影放映出来,让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再一次清晰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得当的毛病,让其成稿在腹,能胸有成竹地去写,随心所欲地去布局谋篇,使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

三、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会评‛、‚会改‛作文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依常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在小学作文训练总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除了要对当次作文作一次总的回顾和评价外,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此,重视作文讲评并提高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试想一下,如果在未誊写作文本之前,我们先收起学生的草稿,从语言、选材、结构、中心几个方面粗评出典型的优秀习作,拿到课堂上来欣赏,创设一种赏文的情境,更能让你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挑选出好的作品,叫小作者一个个走上讲台,把他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很显然,他们感到这是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能读得绘声绘色,做到了抑扬顿挫。可以说,这是作者表达感情去朗读的最佳时机——让所有的同学都听他(她)来自读自己的习作;更是同学们赏识文美的最佳方式——亲耳聆听作者倾吐自己的感情,真是两全其美。这个时候,你看吧,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有听得入了神的,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有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有敬佩得竖起大拇指的,还有啧啧称赞、情不自禁地进行议论的……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内心已经在琢磨了:人家怎么写得这么好呢? 噢,原来他……看到这种情景,我就趁机让他们进行评价,果然不出所料:他(她)动脑筋了,选材新颖;他(她)写得是真人真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他(她)写得生动,做到了详略得当;他(她)敢于展开合理的想象;他(她)语言积累多,词汇丰富……这句句肺

腑之言,不正是我们教师想说的吗?这个时候,再去修改——自改、互改作文,是不是比老师细评,学生根本不看评改情况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习作上要见效得多呢?用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知错就改‛、‚就地‘罚办’‛。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教师批改的任务减轻,而且对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都起着明显作用。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究竟如何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作文修改教学。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实践表明: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人美耳,此意学人比不可不知也。‛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能成为千古名句,还不是改了多少次,最后才觉得用‚绿‛字最恰当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这一典故,我们不是常常说起吗?当然,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一种方法是:

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和想象,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片断练习,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在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习作的情况下,共同进行评议。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少数,但影响甚远。老师在上面直接批注、修改;全班学生集体评议、修改;同学们自改、互改。学生看着被改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了众多的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 优缺点,当堂予以改正。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自信心,增添写作兴趣,又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评议、修改的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在我们前面所说的讲评之后进行,也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修

改了。在学生欣赏完了优秀习作之后,教师先用电脑出示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主体是否突出等;四是改材料,主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重复累赘的材料,是否有与题目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等;然后,用实物投影出示一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习作,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接着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直至等你喜欢欣赏你的文章为止。这种方法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综合上述,在信息时代,在要求提高教师素质的今天,在作文指导课上,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利用其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做到‚有话会说‛,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不但摆脱了怕作文的不良心理,而且积极主动地练习写作,并且有信心写好,形成了作文的良性循环。从课堂效果来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了,获得的知识面丰富了,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效率提高了。从学生心理来说,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逐步达到‚爱写‛、‚会写‛、‚会改‛的境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我觉得,声像媒体像‚一个台阶‛,他可以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像‚一根拐杖‛,它可以 扶着学生‚步入习作的殿堂‛,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的作文练习创设了丰富的情境画面,同时还具备文字输入,修改保存的功能。小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边看情境,边练习写作,真可谓乐中写,写中乐。

课堂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是能让学生顺利渡过写作难关的一条成功之路。作文教学是一门艺

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教师,也是诗人。我愿能为学生写出一首首‚快乐作文‛的壮丽诗篇。

第三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情”,就是指一个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谓的“境”,则指环境氛围境况。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作文教学,更要紧密结合情境来进行,没有了“情”,没有了“境”,更谈不上什么“文”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意义重大。

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1. 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水上公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从远及近,或由左及右等顺序进行观察。再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重点地观察。如对九曲桥上的垂钓者的观察,可以抓住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的特点及其变化,当同学们在旁边议论的时候,当有一条大鱼上勾的时候,当有人上前问话的时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反应和变化。这样,学生知道了在观察景物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及抓住周围景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2、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a.训练思维 注重想象

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在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时,我启发学生想象秋叶离开了树妈妈会说些什么,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想的?当你看到秋叶飘落的情景时,你感觉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像蝴蝶。。)当落叶落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时,妈妈会和他说些什么?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一幅生动的秋叶飘落的画面便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大家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这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b.培养想象 训练能力

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是______》: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甲说:假如我是医生,我一定会钻研医术,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乙说:假如我是一名考古学家,我会去探索未发掘的古文物。丁说:假如我是哈里·波特,我将用我手中的魔棒,让自己当一名和平使者,尽一切努力来维护和平、消除仇恨、消除战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和平的阳光;让自己当一名正直的法官,秉公执法,为维护正义而战„„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正如彼得·克莱思所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

c、积累语言 丰富想象: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A、定期检查:定期进行检查,课外摘抄古诗、儿歌、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B、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语言的积累,促进了想象的形成和丰富,提高了写作兴趣和技巧。

实践证明,教师在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二.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可以引领孩子领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回忆父母为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学生会有感而发,受范文的影响,趁热打铁,孩子们都谈得很真实,很感人。有生病时父母为自己忙前忙后一夜未合眼的事例,有吃饭时父母舍不得吃把好菜夹给自己的事例等。这些都是写作很好的素材,孩子们表达起来都是有感而发。用范文来创设情境是最轻松便捷的途径。

三.在表演中创设情境。

活泼好动、爱表现是儿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 选择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人、事、某个场面,可以对课中内 容进行表演,如小实验、课本剧;可以是一简单动作,例 如擦黑板;可以模拟生活场景再现生活,如去商场购物、考卷带回家后、换妈妈等;有时也可以是师生特意安排背 书记成绩这一项目,对课后不要求背诵的长课文抽查,学 生不会背诵,心情紧张,教室里沉闷,教师首先让班长背,班长支支吾吾背不出,满脸通红,教师宣布全班记零分,在学生焦虑、紧张之时,教师宣布不要背诵,只是开个玩 笑,同学虚惊一场,如释重负,学会是亲身体验了这紧张 时刻,然后议一议,趁热打铁进行练笔《紧张的时刻》,学生兴致高昂,有话可说,一气呵成,内容也具体了。从情境中,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同时,引导学生懂得 生活其实并不单调,关键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 活,培养自己积累作文材料的能力。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

作文指导中适时创设情境、降低难度,作文指导中,往 往发现学生主题部分内容不具体,教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建立清晰的表象,减缓坡度。如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音乐会,只提到了爸爸、妈妈表演了合唱,“我”表演了舞蹈,对人 物的动作、神态缺乏细腻的刻画,轻描淡写,不能更好地突 出中心,在读了文章后指出问题,请两位同学演示表演过程,情景的表现活生生地显现在差生面前,解决无话可写的问 题,即使进行表扬鼓励。再如,看图习作中,画面静止不动,无声无息,学生根据仔细观察把握图意,展开合理想象,差 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展示图内外内容。理清 观察的顺序,引导描绘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帮助差 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练笔,消除了艰难情绪,增强了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 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

创设情境进行体验习作,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兴趣,扎实训练为核心,把学生独立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之中是进 行作文指导的好途径。立个性之人、主体之人、真实之人,正是作文教学的崇高追求!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靖城镇柏木小学

侯江燕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

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长期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在教学生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首先,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接着,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的滋味,可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我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习作欲望。

叶圣陶认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作文要有材料,而材料来源于生活;作文要有感情,而感情发于生活。作文离开生活,将是无地之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各种各样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

如我利用学校组织的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契机,在班里开展了一次“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的现场献爱心活动。活动开始,我伤感地告诉了学生青海玉树“4.14”7.1级地震的不幸消息,以及地震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情况。我还动情地描述了“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央视赈灾晚会的感人场面,并重点讲了香港义工阿福舍己救人的事迹。在我真情洋溢的言辞中,学生的神情显得专注而肃穆,有的学生眼睛已经湿润了,我知道此刻他们的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感动。接着,我拿出特意制作的红色“捐款箱”,宣布现场献爱心活动正式开始。学生依次上台献自己的爱心,并说一句心里话。而当每一位学生走下讲台,教师里就响起一次热烈的掌声。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感人的旋律,把这次献爱心活动推向高潮。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写一篇作文《记一次献爱心活动》。由于学生都真切地体验到了充满真情的生活情境,拥有了真情素材,因而写的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三、创设阅读情境,学习习作方法。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析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如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童年的乐趣在这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展露出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讲着,绘声绘色的读着,似乎也回报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借此机会,人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发现吧,想一想,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为什么会叫;油为什么比水轻;手盆中的水流呈顺时针的奥秘等。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实,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的例子有很多,如《燕子》中燕子的外貌描写;《东方之珠》中热闹场面的描写;《北大荒地秋天》中先总后分的描写方法„„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四、创设评改情境,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依常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在小学作文训练总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除了要对当次作文作一次总的回顾和评价外,又要明确今后作文训练的目标。因此,重视作文讲评并提高作文讲评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试想一下,如果在未誊写作文本之前,我们先收起学生的草稿,从语言、选材、结构、中心几个方面粗评出典型的优秀习作,拿到课堂上来欣赏,创设一种赏文的情境,更能让你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挑选出好的作品,叫小作者一个个走上讲台,把他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很显然,他们感到这是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能读得绘声绘色,做到了抑扬顿挫。可以说,这是作者表达感情去朗读的最佳时机——让所有的同学都听他(她)来读自己的习作;更是同学们赏识文美的最佳方式——亲耳聆听作者倾吐自己的感情,真是两全其美。这个时候,你看吧,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有听得入了神的,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有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有敬佩得竖起大拇指的,还有啧啧称赞、情不自禁地进行议论的„„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内心已经在琢磨了:人家怎么写得这么好呢? 噢,原来他„„看到这种情景,我就趁机让他们进行评价,果然不出所料:他(她)动脑筋了,选材新颖;他(她)写得是真人真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他(她)写得生动,做到了详略得当;他(她)敢于展开合理的想象;他(她)语言积累多,词汇丰富„„这句句肺腑之言,不正是我们教师想说的吗?这个时候,再去修改——自改、互改作文,是不是比老师细评,学生根本不看评改情况和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习作上要见效得多呢?用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知错就改”、“就地‘罚办”。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使教师批改的任务减轻,而且对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都起着明显作用。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江阴要塞中学史 吏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应“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天长市仁和中学李中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进入老师所引导的思维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来思考情......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创设情境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 要】写作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情境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任国保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554300) 摘要:本文从探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首先 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