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汇编)

时间:2019-05-15 02: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第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是健康人大脑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思维活动和其它活动一样,总是由个人的某些需要引起的。如果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由需要所引起的思维活动,这种需要称为认识需要。认识需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新问题。此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也就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思维情境:

1.通过“存疑”来创设思维情境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的“设疑——问疑——解疑”的活动过程。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就会引起认识的需要。在每一节新课学习之前,先安排一个自学过程或预习过程,同时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产生疑问。

2.通过实验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编排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依据,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大气压强》这一节教学中,安排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空瓶吞蛋实验、小试管在大试管中逆水上升实验等,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物理史和物理故事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发展的历史是物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物理方法和物理智慧的历史。介绍物理史上的伟大发现、发明和思维进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钻研创新精神;介绍物理史上的物理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教学因素。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安培把马车当黑板的故事、牛顿的“苹果落地”故事等。

4.通过生活或生产实例来创设思维情景

生活与生产实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因素,如果能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或生产实例要求学生去解决,就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设计楼梯过道开关、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火箭、测定家用电冰箱每天消耗的功率、自制指南针、自制电铃等。

5.通过激发物理的美感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美学因素极其丰富,物理学天地不愧为大自然赐给的与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美的世界。苍穹彩虹、海市蜃楼,多美的物理现象;汇丰大楼的日光照、光的色散表现出物理学的和谐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理论,充分显现物理理论的深刻简洁美„„物理美不仅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讨、研究新问题的要求。

6.通过揭露矛盾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学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就能较好地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需要。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晶体与非晶体的互相转化等体现了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7.通过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许多问题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由已知通向未知或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的,我们在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求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如浮力知识是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自然延伸、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的深化、分子运动论是热现象知识的微观解释等。

8.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有些概念和规律,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但还没有认识它们的本质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习这类概念和规律时,可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当然,创设思维情境没有一定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学生,多开动脑筋,定会创设出能引起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思维情境来。

分享到搜狐微博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物理情景,为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以下的作用。

一、能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记忆是思维的起点,“不记则思不起“。根据思维理论,记忆内容的多少,记忆时间的长短与记忆方法和材料是有关的。实验表明:把内容与情景相结合能加强记忆的表象储存;对物理情景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比如关于“势能”的教学,如果我们讲清了重力势能要领的建立过程,重力势能大小的计算,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重力势能变化的情景,那么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就不必死记诸如“重物向高处移动,重势能增大,重物向下移动,重力势能减小”等结论。在学到分子势能、电势能时,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情景。起到了以一档三的作用。事半功倍。

二、能促进物理知识的顺利迁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从皮亚杰的理论看,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的结构图式的储存住处的复合,并在新刺激物输入住处的作用下,参与同化与顺应。建立物理情景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化的过程。当新刺激物输入住处后就会产生一种格式的反映,而忽视物理情景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等,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如空中楼阁,就不能顺利迁移。

三、能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教育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突出“物”和“理”的作用,以“物”讲“理”,以“物”思“理”,通过“讲理”和“思理”使物质的时空“本质”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从模糊到清晰,从分散到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而使学生对“物”的理解更科学、具体、形象,改变那种“见题不见物”,“解题不讲理”的情况,把学物理就是为了把物理“考好”或“解出物理题”的认识转变到“理解物理情景”上来,从而改变那种死记定律,乱套公式,不问是否适用的现象。对物理情景的建立,教学中要反复示范引导,让学生从自学的应用逐渐过渡到自觉的加以应用,这也无形地进行着学习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那种把注意力指向物理知识的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措施。

四、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物理情景是抽象的“抽”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它结合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既富于启发性,也富于哲理性,既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正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同步卫星为什么要放在赤道上空一定的高度?伽利略是如何用理想实验证明力学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牛顿是如何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等等,都包含有一些新奇的现象和有趣的故事,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它们当中又含有一些严密的推理演绎过程,让学生觉得很奇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使教学过程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情景的设置,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前提,注重物理情景的设置,在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应该好好琢磨。

第三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

摘 要:一个引人入胜、新奇有趣的导入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思维快速引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中精彩、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置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能使学生更长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情景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50

一、利用物理故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许多物理故事反映了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的学科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案例:在“浮力”教学时,用“死海不死”的故事,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用“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而获得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启发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有关,同时,启发学生“物理来自生活”,要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并要勤于思考有关的问题。另外,用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的故事引出杠杆的知识,也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应用牛顿从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给学生建立重力方向的空间概念等。

物理故事的魅力是能启迪学生的物理思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斗志。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从伽利略实验和笛卡尔理论来看牛顿第一定律,引用他的名言“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育学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来提高和完善自己,也是一种智者的表现;同理,在“磁生电”教学中,引用“科拉顿痛失良机”的故事,教育学生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通过游戏、竞赛或魔术的方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玩耍,创设游戏、竞赛或魔术情境,学生会觉得有趣,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在“摩擦力”这一节的教学中,课前可让三位学生进行夹玻璃珠比赛,在全班同学的倒数声中,比赛同学着急得采用各种来夹,结果最终都只拿着一个空杯子的情境将学生一下吸引到了课堂中来,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候也可以用电视台某个节目中的方法:从垒起来的玻璃杯下一层一层地抽掉玻璃杯之间的布,在学生的担心和惊讶声中,摩擦力的教学自然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案例二:在“光的反射”教学时,课前教师将一块很小的镜片用双面胶贴在食指上。上课时,教师拿出一副扑克牌,任意洗牌后,牌面向大家,随意洗牌后都能说出面向大家的那张牌是什么,在学生的惊讶声和猜测声中,教师出示答案,引出课题。并告诉学生魔术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光的反射,学好本节内容,会快速破解魔术或将成为一名魔术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三、设置悬念或矛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中,有些是非科学的,可能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案例一:在“分子之间有空隙”知识点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来设置悬念:用两个100ml的量筒分别量取5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它们混合,稍稍摇晃后,学生观察到只有95ml左右,为什么会少了这么多?这样的矛盾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二:用电吹风吹乒乓球或用漏斗吹乒乓球,乒乓球无法被“吹走”。

猜想以及设疑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将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出来,不但能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发展自身的思维,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任务便是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特别是在进行新课引进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悬念情境的设置,将学生问题解密的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四、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

案例一: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A:火车站台上有一条黄色的警戒线,在等待车时,不能进入警戒线以内;

情境B:行驶的汽车经过时,路面上扬起的尘土、落叶;

情境C: 风吹走雨伞。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案例二:用准备好的长木棒,让学生扛一个书包,教师特意将书包放得离肩膀较远,支点离手很近,让学生扛着书包走路,学生痛苦的表情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样扛东西很费劲,并顺势用“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引入“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其对科学知识的距离感,在顺利引入新课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服务于生活。

五、用实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实验教学是一种最基本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实验教学几乎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在教学时,要精心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需要重视课堂直观的演示,还需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形成比较真实的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情境创设本身便是多样化的,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比较多。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积极地研究和探索,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情况灵活创设,确保创设出的情境符合学生需要,并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余沐诤.生活化情境教学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2] 乔翠兰.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课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例如,在教学《相交于垂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交于垂直,现在要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想在家门口到对面的小河边修一条路,怎样修最省料、省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帮老师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学生分小组动手画,画出多条路线后测量,最终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也是最省料、省工的路线。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在教学中设置“画一画”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

三、创设情境,巩固知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竞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乘、除运算,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实际练习中采用“找朋友”“夺宝藏”等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通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设情境,应用知识

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数学科本身又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多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课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教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等识和经验。创设有效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杨振钟(1987.03-),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本科,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第五篇:在品德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在品德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枝江市董市镇董市小学 曾梅花

2011年夏,我来到武汉学习,虽然酷热难耐,但却使我受益悱浅,我觉得在品德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

1.创设主动探究的质疑情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性的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教师还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要谦让”这个道德观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达到了情通理达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2.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实践证明,品德课教育源于生活,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采用活动化教学,能改变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过程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做为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品德课以崭新的形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现代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在教“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丰收会,让学生展示一学期来的学习成果,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班主任兼品德教师,我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品德与生活教学,我还积极使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播放课件,使学生课堂上的热情提高。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发展

曾梅花

教学形式活动化是新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亮点,它要求老师将教学目标融于不同的活动细节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探究,让学生在参与和感性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因此,活动化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参与活动。

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认识和情感体验。三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活动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华,而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

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性。

全面性是增强实效性的基础。这里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得到 “ 为人生打基础或作准备的教育 ”。然而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兴趣爱好而不愿意参与,甚至逃避活动。因此,全面性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 “ 量 ” 的保证。这里所说的 “ 量 ” 不是说每一次活动必须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而是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协调、创设大量合适的情境,努力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二是学生素质在活动中应得到综合发展,包括 “ 认知过程 ” 的教育、也包括 “ 情感过程 ” 的熏陶和冶炼。全面性更主要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 “ 质 ” 的体现,即学生能在不同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全身心投入的参与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突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与时俱进,多种多样,然而针对某一具体教学目标,采用何种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仍然有其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理解为:首先,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活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活动的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就近。如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都是活动内容生活化的体现。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深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使其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内化。其次,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有效。即符合教学实际,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走过场,摆花架子。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精心选择科学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全面发展,就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会《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教学案例

曾梅花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教学过程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食堂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二、案例解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在教学《珍惜粮食》这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粮食有关的一些资料(如浪费粮食的现象、粮食怎么来的„„),并做好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课前,同学们都对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作了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小组内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饭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严重浪费粮食的“惨局”。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

生2:那次春游,我发现同学浪费粮食很严重,吃不完的就扔到垃圾桶里,好可惜!

生3:我也曾做过浪费粮食的事,有时看到妈妈煮的饭好吃我就盛得很多,但每次吃不到一半我撑不下去,于是我就其余的倒掉。以后我不再贪吃,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做到不浪费。

师:你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地承认,真是个好孩子!

学生们汇报自己发现和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种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生1:不对,因为课前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生2: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灾区的人民在煎受着饥饿的痛苦。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捐给灾区人民。

生3: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了粮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也长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粮食的知识,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生1:我爷爷是个老农民,我从他那了解到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阿姨都非常辛苦,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去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除害虫、收割、晾晒、脱粒,有了这样辛苦的劳动,才能产出粮食。

生2:我在妈妈的帮助下,从知道我爱吃的面包、蛋糕、还有面条都是面粉加工而成,而面粉是由一种粮食小麦加工而成的。从而我了解到粮食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三、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1、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教材是课程和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2、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反思、提高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应该引导儿童“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3、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

新教材较好地注意到选取儿童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事件”作为范例,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的关系,一方面使儿童面对教材“生活”产生情感的触动,使教材对于儿童而言是“价值有涉”的,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课堂生活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课堂和学校里的资源也只是课程和教育资源的一个部分。因此,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使游戏、电视和网络,使教师、家长、公众以及儿童自己都成为品德教育者。总之,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和儿童生活周围中的一切事、所有人都成为教育资源和教育者。

让微笑洋溢在每一个孩子脸上

曾梅花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学校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份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实习小社会;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魏老师的这段话明确地告诉了我们: “阳光普照”、“张扬个性”、“独立自我”,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所以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合作,为自我发展奠基础。

班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依托,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班集体可通过促进其成员之间平衡、互助、合作的交往,增强对他人的感知、认识与理解,学会遵守必要的社会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

1、设置多样竞争组。小组是班集体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这个学期开学初,我把班级28个同学分成七组,每一组内都包含行为规范较弱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使各组的竞争力量相对均衡。然后,由他们自主讨论谁是该组的大组长,再合作讨论为自己的小组命名,有“雏鹰展翅队”、“旋风冲锋队”“文明小队”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提出了以下评比要求.根据我提出的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奋斗目标,使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当家作主,学会自治。

2、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的建设不但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且应将教学视作班集体建设的成长点,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我积极培养有效的学习集体,即学习共同体,以达到营造合作创新的学习文化之目的。在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中通过组织大量有效的共同学习活动,拓展教学中人际互动的空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鼓励创新与实践的新型学习文化。同时,我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由她组织班内的学生创建学习拉拉手伙伴。通过学习合作组合作,互帮互助,使小组各成员都能有所提高,从而增强平衡、互助的观念。

二、设岗,为自我发展培沃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力至高无上,班内一切事务都由教师说了算,其中班干部的任免也不例外,班干部的人选总局限于那么几个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他们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个性特长便难以得到发展,从而也使班级工作呆板,班集体活动缺乏生气。为改变这种状况,我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工作。

1、人人有服务岗位。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28个具体明确的岗位,从电灯的开关、窗帘的拉放、饮水器的管理、课桌的检查等等细小环节入手,把原本班主任自己应该动手的琐碎事项都交于每一个学生。当然,在岗位按排时,我不强制安排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竞争上岗,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获得了有利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设立值日班主任岗位。在班委干部全面抓班级工作的同时,我还设立了小小班主任轮值的岗位,按照座位顺序每天由1名学生轮流学当值日班主任,负责抓当天班内事务,如检查课前准备工作、两操的监控督促、室内及保管区的清洁卫生工作督查等,同时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每周五由班主任向大家公布一周记录所反映的情况、且作出相应的奖罚。这样使每个学生既规范了自身行为,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第一轮值岗的基础上,选出能干的同学担任第二轮值日班主任,以此类推。

3、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单一的社会角色,固定化的管理者式和被管理者的角色极易束缚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造成了学生发展上的不公平现象。在实施建立多样化小组和“人人有岗位”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处于被管理地位,他们选择岗位也常不受集体重视。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了角色动态分配制,即采用轮换,轮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集体不同层次的管理,角色动态制主要体现在:中队干部能上能下,每月选拔一次;小队组长定期轮换,至少一月一次,并根据班级实际设置多种管理角色。实践证明,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我管理,增强主体自我调整能力。

三、活动,为自我发展搭舞台。

每个班级都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传统的班级活动是把学生禁锢在围墙以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毫无机会施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而良好的班级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我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他们各展其能。

1、积极参加校各项主题活动。主题教育是学校的传统活动。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无论什么竞赛活动,先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竞赛,再选出优秀的人员或作品参加高一层次的比赛,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参加各种比赛,一次次的锻炼,学生们的各种才能得到了发展,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在班队活动中,我们开展了“金点子”“头脑运动会”“畅想未来”等主题队会,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等内容,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信息;结合语文课内容,开展“诗歌朗诵会”、“一分钟演讲”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演讲能力;同时我还把学生领出校外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到社区进行环保调查,在家庭作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采访活动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学生,慢慢地学生们由乐趣变成了兴趣,能主动地参与进去。

当然,在每一项成绩取得的时候,我都不忘给学生及时表扬。在我班每位同学的课桌上都贴着一张纸,标题是“今天我得到表扬了吗?”既方便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和荣誉,也能提醒学生要积极争做一名上进的同学。每当学生得在活动中和学习中得到一次表扬都划正字记录,满十个正了就可以在后墙上的奖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这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已有缺点的杂草。”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唯一的这一个,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的发展也不是统一化的一个样式。在班集体建设这张大舞台上,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由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学生的生命幼苗蓬勃向上,使他们的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载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李春龙 (万年县齐埠中学 江西万年 335508) 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推进物理探究教学的关键。本文基于问题情境的含义剖析,着眼于研究初中物理教学......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往往会抓紧时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朱义兵,体育学院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课中适当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江阴要塞中学史 吏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应“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