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面裙的纸样设计》教案
马面裙的纸样设计
【课题】
马面裙的纸样设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波浪可以应用于服装的很多部件和款式中,如上衣、裙子和裤子中,它贯穿了服装的整个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点。波浪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多端,不掌握波浪形成的原理,学生就很难适掌握波浪裙的结构设计。所以学好本知识点,将有助于让学生从平面的纸样跳脱出来,直观的感受波浪裙纸样的三维立体效果,从而适应市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掌握波浪裙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波
浪裙的放缝、做标记方法。
(2)、通过波浪裙的人台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波浪的形态,从
而理解波浪产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组实践体验,使学生明白。
(2)通过在人台试穿,观察交流,提高学生分析样板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感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波浪裙放缝、做标记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波浪裙的人台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波浪的形态,从而理解波浪产生的原理。【教学工具】
PPT课件、人台、白坯布、手缝针、线、剪刀、直尺、1:1西服裙纸样、【课前准备】
1、分组:把学生分成7组,注重基础较好与基础薄弱的组合 2、309教室:开放式,按小组就坐
3、课前作业:请每组同学准备好的一份1:1西服裙纸样
4、教师提前准备一件白胚布缝制的波浪裙实物样裙
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上次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西服裙的结构设计,首先我们来一起回顾下西服裙的制图要点。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实物导入,观察思考
把老师提前做好的波浪裙实物放在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观察波浪裙的款式特点,思考波浪形成的原理。活动二:多媒体教学
请同学们观察PPT课件上的工业样板要求,每组独立完成1:1波浪裙的工业样板。请每组同学把准备好的1:1波浪裙纸样拿出来,按放缝和做标记的要求,对样板进行放缝和做标记。(如下图)
活动三:排料裁剪
提供门幅为144厘米的白胚布面料一块,波浪裙工业样板一套,请同学们按照课 件上的排料图(如下图)对波浪裙样板进行排料(根据波浪裙的部件和丝绺方向)。
按照排料图用划粉画好样片,进行裁剪。▲ 裁剪应注意事项:
(1)要裁剪时注意剪刀放正,不要倾斜,一面造成面料与样板的误差(2)求丝绺端正,剪裁精确;(3)不要遗漏对位剪口(缝制标记)活动三:完成波浪裙成品
把裁剪好的四个样片的侧缝用手缝针缝起来,注意针距控制在2cm左右,装拉链处不需要手缝。侧缝缝完后把侧缝拼合后的腰贴与裙腰缝合在一起。最后把完成后的裙子在人台上展示。
活动三:教师点评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观察波浪裙的下摆的形状是否圆顺,不圆顺必须对下摆进行修正,在进行人台修正时,一定要注意下摆与地面平行。最后师生一起探讨波浪裙形成的原因(由于面料的重力作用两边向中间挤压)。
本次课采用的教学指导策略有:
(1)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获得能力。(2)分组合作: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2(3)完成波浪裙成品:由学生亲自完成波浪裙的成品,并在人台上展示,从直观上让学生天了解平面纸样和立体实物之间的转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课堂小结】
波浪裙的工业样板不仅要完成放缝、做标记的工作,而且要对样板进行人台修正,这样最后成型的样板才能进行工业上的批量生产。在进行人台修正时,一定要注意下摆与地面平行。【作业】
自己设计一款波浪裙,完成波浪裙的工业样板。
第二篇:小蓝裙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0)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20)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5)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5)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7)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28)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10)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
焕()俩()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改变往
小蓝裙的故事往从小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的开始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教后感
第三篇:小蓝裙教学设计
小蓝裙教学设计
小蓝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用自已的话概括三处“不协调”,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都怀着欣喜地心情走进了学校,进入了课堂,对于这学期的学习生活,你一定也有一些新的打算了吧,新学期,新气象,快来说一说你的希望和打算吧!
是啊,生活中只要有美好的向往和打算,就可能会有更加完美的结果,也许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很大的变化,不信你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小蓝裙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题
二、自学:
(一)自读课文。(师板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同学们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老师相信大家的朗读能力,现在我给大家出示这样一个朗读目标,请你按照自已的朗读水平,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达到哪个朗读目标。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二)要求学生按照喜欢的学习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画一画,写一写。
三、点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已的学习来解决问题,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对问题的见解。
A:故事的原因是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的贡献最多,老师就会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他(她)
点拨:在文中第几段中,怎样读能表达出当时的情景,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B:故事的经过:小姑娘得到了一件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使周围发生了很大变化。
点拨:请找出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几次不协调,画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生边读,师边板书:小女孩,家里环境,庭院、房屋、街道、小镇。“不协调”
讨论:你对哪一次“不协调”感受最深?有感情地读一读,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情景设置:假如你是文中的一位主人公,当你看到“不协调”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四、总结:
孩子们,你看,就由一件这样不起眼的小蓝裙引起了这样的一系列的变化,往往一个大的进步就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只要我们想要进步,就必须就改变自已。
五、拓展:
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或做法?并将感兴趣的话题写下来。
小蓝裙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愿意看看、听听、讲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愿意看看、听听、讲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难点: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黄颜色、蓝颜色、装有清水的两个瓶子、大号量杯、红、粉、紫、棕等颜色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引出小蓝和小黄
1.教师出示装有清水的瓶子,变魔术将清水变成蓝色的水,引出小蓝。
2.请一位小朋友当老师的小助理,变魔术将清水变成黄色的水,引出小黄。有一天,小蓝和小黄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课件《小蓝和小黄》,教师采用“关键中断”法,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1.出示图片小蓝家
提问:这是小蓝,小蓝长什么样啊?我们一起跟小蓝打个招呼吧。这是小蓝的家,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你们看小蓝家一共有几个人呀?都有谁呀?哪个是蓝妈妈?哪个是蓝爸爸?
为什么?
小结:小蓝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蓝,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出示图片好朋友
提问: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
3.出示图片小黄家
提问: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它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呢?小结:小黄家里有妈妈有爸爸还有小黄,他们也是相亲相
爱的一家人。
4.出示图片小蓝和朋友做游戏
提问: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你们看,猜猜它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观察画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猜想)
小结:原来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和转呀转圈圈儿的游戏。
5.出示图片小蓝找到小黄
提问:(1)小蓝找到了它的好朋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高兴,兴奋,开心)
(2)小蓝和小黄两个好朋友见了面做了什么?(拥抱)
(3)(请小朋友和他旁边的小伙伴互拥抱)跟你的小伙伴拥抱感觉怎么样?
(4)你们看它们抱在一起发生什么事情了?(变绿了)
6.图片:回到家里
提问:小蓝和小黄回到家,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他们了,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7.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一部分
提问:为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他们了?小蓝和小黄见面后做了什么事情?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理解小蓝和小黄“拥抱”后的变化
教师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故事,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变化。
提问:小蓝和小黄拥抱在一起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将黄、蓝两种颜色倒在一起,进行验证)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蓝的其他好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班里(红、粉、紫、棕等颜色),那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探索一下吧。
小蓝裙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感兴趣的观察和想象色块的不同组合。
2、乐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的简单情节。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蓝和小黄
1、认识小蓝、蓝爸爸和蓝妈妈
(1)今天,老师给宝宝们介绍一个小伙伴,这是小蓝。小蓝说:小朋友们好!幼:小蓝你好!
(2)小蓝请我们到他家去玩,看看小蓝家里有谁?
小蓝家里有蓝爸爸、蓝妈妈还有小蓝。
(3)小蓝有个最要好的好朋友,他是谁?是小黄。
(4)小黄也请你们到他家玩,看看小黄家有谁?
小黄家里有黄爸爸、黄妈妈还有小黄。
二、和小蓝小黄做游戏
1、激发兴趣:小蓝小黄常常和好朋友一起玩,他们在玩什么?
2、瞧!小伙伴又换了个什么好玩的游戏?
小红小黄小绿排排队,真神气,象什么?
3、快看快看,它们又变成什么了呀?
3、变变变,围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4、哎哟哎哟玩累了,小蓝小黄要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蓝小黄再见!
教学反思
1、本班幼儿园对阅读图书中的图画和文字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我直接从引导幼儿阅读图画引入课题,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刚开始,幼儿各抒己见,想法各异,有的幼儿还充分调动了过去在主题活动中的知识经验,很不错。由此可见,我作为引导者对于幼儿的想法要给积极的肯定和正面的引导,幼儿想象的翅膀正是在教室的呵护和鼓励中展翅飞翔的。
2、幼儿在欣赏图画书的图画环节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是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是这个环节用得时间比较长,幼儿一直坐着看、坐着说、坐着听,形式过于单一。于是,在课前,我临时增加了分组排图讲述环节,希望能够动静交替,进一步加强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结果事与愿违。(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图画书的想象和理解都非常,可是我并没有灵活处理,还是按照原定的活动计划进行,以至于活动时间超时,幼儿的兴趣减弱。)
小蓝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学习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课文,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小蓝裙带来的变化。
3、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课堂小结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最大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讲读第二部分
拓展,深化主题
总结
听写生字、新词。
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板书:9、小蓝裙的故事
小女孩梳洗漂亮极了
变化母女收拾屋子焕然一新勤劳的双手能改变一切
爸爸整理庭院整洁亮丽
人们整理街道整齐清洁
小蓝裙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1蹦读课文,结合编者的批注,思考: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分别画出来。面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把想法批注在旁边。
2毖生交流汇报。
出示画出的句子:
①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②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
③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家里的整洁很不协调。
④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1)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的句子,抓住“脏——小蓝裙”、“乱糟糟——漂亮女儿”、“杂草丛生的庭院——家里的整洁”等的对比,理解“不协调”的含义。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句子。
(2)面对这些不协调,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批注,老师相机指导读相关段落。(如:谈到“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时,老师引导:是呀,每一位善良的爱美的人都想帮助小女孩梳洗干净,小女孩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一起读第4段。学生读后评议,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特别是“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在与前面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3毖生分组讨论。“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抓住每一次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4辈乱徊拢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小结: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三、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4次“不协调”记住故事梗概,然后先在小组内讲,互相评议,再到班上讲。
第四篇:29. *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2.品味文章语言之美,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更深入、更有创意的理解,树立善待动物,珍视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n)良 窥伺(kuī sì)相觑(qù)鬣毛(liè)剽悍(piāo hàn)驯(xù yìn)颚(è疮痍(chuāng yí)阔绰(chuò)庇荫(bì)骨 遒劲(qiú)犷(guǎng)野 畸(jī)形 给予(jǐ)驾驭(yù)羁勒(jī lè)勒(lēi)得变了形 2.解释下面词语。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剽悍:勇猛,强健。羁绊:束缚,本文指马笼头。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窥伺:暗中观察情况。疮痍:创伤。遒劲:雄健有力。
3.作者链接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一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册的《自然史》。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回答: 1.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
【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 2.两类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驯良 天然野生的马——自由自在
3.两种马各有什么特性?请在文中找到依据。【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
(1)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2)驯良、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天然野生的马:
(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无需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又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装饰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本文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二)深层探究
1.你认为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交流点拨】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与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你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交流点拨】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致使“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交流点拨】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三)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交流点拨】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这篇文章语言很美,请举例加以赏析。
【交流点拨】(1)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韵律美。
(2)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一道道、一条条”是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
(3)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修辞美,赋予马以人格的魅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在战场上的冲腾蹿跃。
(4)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然马的豪迈与自由。
(四)手法探究
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交流点拨】(1)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2)作者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课堂小结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课后习题
1.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2.搜集整理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如王亥驯马、赵高指鹿为马、田忌赛马。
板书
第五篇:29. *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提问:
@、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1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展示图片“马踏飞燕”)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
2、展示有关马的配乐视频图片
3、收集的含有“马”的成语和诗句
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有关马的诗句,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导入课题《马》及作者
5、简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了哪两种马?
明确: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3.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马受了哪些苦?)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4、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5、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圈点勾画文中集中体现作者这种态度的相关语句。明确:作者同情家马(被奴役的马),赞美野马(自由之马)。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重点理解:
a、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而“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 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b、如何理解“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棉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天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c、“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也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三、互动提升,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了课文中讲到的两种马,你喜欢哪种马?原因是什么?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同情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四、拓展延伸
1、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2、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崇尚自由 善待生命 关爱动物 尊重自然
五、小结写作方法。
(1)多处运用对比描写,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性、生动性
如:作者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进行了对比,抒发了对人工驯养的马的同情与对天然野生的马的赞美;作者还将马和其他七种动物对比,突出了野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2)人格化的描写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作者写马在战场上 “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作者说马“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3)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课后习题
假如你是一只匹马,你愿意做一匹怎样的马?(50----100字)范文:
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做一匹千里马,我希望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点别的能力,比如听得懂人话,说得了人话,这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作为弱势群体的马,我又有什么办法。人们不是常说“学好外语,行遍天下”吗?我也要做一匹特立独行,能力卓著,善于沟通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