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狮王拔牙》活动设计
中班语言:《狮王拔牙》活动设计
包翠琼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境。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能补充讲述故事内容。
4、知道从小保护自己的牙齿,培养爱牙习惯。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境。
难点剖析: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活动准备:故事相关图片(如狮王、小猫、小狗、刺猬的图片或简笔画像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了一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看,就是这块(老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块巧克力给同学们看),你看到了吗?我想知道,小朋友平时谁特别喜欢吃巧克力啊?把小手举高点给老师看,好吗?
啊,有这么多小朋友平时喜欢吃巧克力啊!可是,你知道吗,在森林里也有一个动物特别喜欢吃巧克力。那么它究竟是谁呢?老师下面给你猜个谜语,你就知道它是谁了。
老师说出谜题:
脑袋大,胡子稀,蓬头散发不梳理,又凶猛,又暴躁,大声吼叫发脾气。
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出是狮子。
教师:——哦,原来它就是狮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波波”。(这时候老师适时出示狮子的图片)
二、教师开始讲述故事前面部分(故事1-4段),幼儿倾听。“狮王波波长着一头卷发„„”
三、教师讲完故事前面部分后提问(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狮王波波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呢?
——(小朋友回答后,教师适时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少吃糖、巧克力等甜食;勤刷牙。)
2、给狮王治病,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医生,分别是哪几位?它们看到狮王后怎么样了?
四、教师:现在一共来了2位医生,分别是小猫和小狗。是啊,它们一看是狮王,都吓得转身逃走了。小朋友,你知道吗?下面又来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可不一般,他是谁呢?——它是刺猬。
那么,刺猬见到狮王是不是也吓得逃走了呢?狮王波波见到刺猬又会怎么样呢?
五、让幼儿猜想狮王见到刺猬医生之后的故事。(引导幼儿充分地想象和猜想)
幼儿猜想„„
六、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部分(5-6段),幼儿倾听。
七、.教师讲完后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小朋友,狮王看到刺猬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幼儿回答。
2、最后狮王波波的牙齿是怎么掉的?(摔了一跤,磕掉的。)
八、教师出示图片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幼儿欣赏。
九、幼儿欣赏完故事后,进行表演。
十、课堂总结:
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谁都不想去拔牙。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少吃糖,勤刷牙哦!(活动结束)
活动过程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尝试自由表现,重在体验角色,表现故事的情趣。
2、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013-10-15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狮王拔牙》
中班语言:《狮王拔牙》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狮王拔牙》诙谐、幽默的情境。
2、发挥想象,尝试补充讲述故事内容
3、知道从小保护自己的牙齿,有一定的爱牙意识。
活动准备:
狮王、小猫、小狗、刺猬的图片或简笔画像各一个;《狮王拔牙》故事动画;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勤刷牙图片;《刷牙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了一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看,就是这块(老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块巧克力),哇,甜甜的巧克力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吃吧!你知道吗,在森林里也住着一个特别喜欢吃巧克力动物。那么它究竟是谁呢?老师下面给你猜个谜语,你就知道它是谁了。(谜题:头发蓬蓬松,样子真威风,张嘴一声吼,百兽全发抖。)
师:——哦,原来它就是狮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波波”。(这时候老师适时出示狮子的图片)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
1.故事前半部分(1~4段)——“狮王波波长着一头卷发„„”
师:狮王波波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呢?给狮王治病,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医生,分别是哪几位?它们看到狮王后怎么了?明明是过来治病的,怎么拔腿跑了呢?(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回答)
师:现在一共来了2位医生,分别是小猫和小狗。是啊,它们一看是狮王,都吓得转身逃走了。小朋友,你知道吗?下面又来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可不一般,他是谁呢?——它是刺猬。那么,刺猬见到狮王是不是也吓得逃走了呢?狮王波波见到刺猬又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充分猜想狮王见到刺猬医生之后的故事)
师:小朋友想法都很多呢,那刺猬到底治好波波的牙齿了没呢,我们继续把故事听下去!2.故事后半部分(5-6段),幼儿倾听。
师:小朋友,狮王看到刺猬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最后狮王波波的牙齿是怎么掉的?(摔了一跤,磕掉的。)3.出示图片,完整欣赏 师:原来最后是波波自己把牙齿给磕掉了,可真是滑稽!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吧!(教师播放《狮王拔牙》故事音频,结合故事图片进行完整欣赏)
三、情感体验,保护牙齿
师:唉,我真不应该吃完巧克力不刷牙,害的我牙齿都生病了,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保护你的牙齿的?怎样做才能让牙齿不蛀牙?给我点意见吧!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勤刷牙图片)
师:我会好好听小朋友给我提的建议,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保护我的牙齿,诶,小朋友现在和我一起来刷牙吧!
(教师播放《刷牙歌》幼儿一同做刷牙操)
师: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谁都不想去拔牙,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少吃糖,勤刷牙哦!
第三篇:中班语言《小熊拔牙》教案
中班语言《小熊拔牙》教案
一、目标:
l、能够理解故事大体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2、使幼儿养成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l、《小熊拔牙》的ppt
三、活动步骤及活动终点:
l、老师讲绘本《小熊拔牙》,播放ppt
2、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小熊最爱吃什么?它为什么要拔牙?是谁给他拔的牙?
3、帮助幼儿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如,什么时间刷牙,应该怎样刷?想吃甜食怎么办?吃完应该怎么办?
4、与老师一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性讲述,除了爱护牙齿,还要爱护哪些部位?眼睛、耳朵、鼻子、四肢等,怎样爱护它们嫩?简单了解如何保护身体器官。(如眼睛看书的时候要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姿势要端正;不用硬的东西抠耳朵;比把东西塞进鼻孔里等。)
四、活动延伸:
l、在日常生活中多提示幼儿漱口、刷牙、注意口腔卫生。
附: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地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根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吆!哎吆!疼地小熊直叫唤!兔大夫正好从这儿过,听见了小熊的叫喊声,连忙走进小熊的家。“小熊张开嘴,让我看一看!”“你这个牙齿真不好,得补一补,你这个牙齿也不行,得换一换!”兔大夫拿出针管打麻药,然后有拿出钳子,要把小熊的牙拔掉。“一二三!”小熊的牙齿太大,兔大夫用力往外拔。小熊疼得眼泪往外冒。
小熊的牙齿终于拔掉了,擦上点儿药。“你的牙齿还疼吗!”“不疼了!”“以后要好好保护你的牙齿,要不一个一个的都烂掉!”“怎么保护它们呢?”“不能吃那么多的甜食,不偷吃饼干,不偷吃蜂蜜,每天要把牙齿刷几遍,早一遍,晚一遍,里里外外都刷遍!”小熊不想让自己的牙齿都拔完,所以从那以后,他记住了妈妈和兔大夫的话,不吃那么多的甜食,天天坚持刷牙。小朋友你们的牙齿疼不疼?你想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吗?想想兔大夫的话吧!
第四篇:中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中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执教:周艳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能创造性地表现树的走路、发抖和狮王吼叫等动作,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3、会看图谱,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白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2、音乐磁带、铃鼓、响棒、串铃各7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有趣的树,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树走路、定型、发抖和狮子吼叫的动作
2、玩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中的两个形象。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根据节奏模仿树走路、定型,狮子一吼,“树”发抖。
二、幼儿能创造性地表现树的走路、发抖和狮王吼叫等动作,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1、欣赏乐曲,教师完整讲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幼儿听音乐玩游戏两次。
第一次游戏:教师扮演狮子,幼儿做树 第二次游戏:幼儿分角色扮演
三、会看图谱,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1、教师画图谱,幼儿讨论、了解图谱表现的内容
2、看图谱选择乐器,在分组练习伴奏后,集体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
第五篇:中班音乐欣赏 狮王进行曲
中班音乐欣赏
设计意图:
狮王进行曲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会选择情节较为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狮王进行曲》,因为动物永远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也成为本次活动生成的前提。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内容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一首经典名曲,其旋律明快,变化明显,富有感染力,而中班幼儿已显像出强烈的表演、表现、模仿的欲望。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情绪和旋律的变化,理解音乐内容
2、大胆想象,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动物形象 活动重点: 感知理解音乐内容 活动难点:
大胆表现自我,感受表演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音乐故事
音乐CD 鱼鳞衣 花 纱巾 打棒等装饰品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听一听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通过故事可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音乐的大致情节,为理解音乐奠定基础。而故事前的问题则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2、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音乐
1、欣赏音乐
教师:听完好听的故事之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有了故事的铺垫,在倾听音乐时孩子们会很有兴趣,教师可以用夸张表情和轻微的动作来感染孩子。)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听到了什么?
4、再次欣赏
教师:你们能听出那段音乐表现的报信的小鸟、神气的士兵、威武的狮王、温柔的王后、可爱的小狮子吗?我们再来听一听,仔细听哦,不仔细是听不出来的。
5、分段欣赏音乐,并用动作来表现
我们再来听听小鸟是怎么报信的?士兵呢?狮王?
(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模仿每个动物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6、完整欣赏音乐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边讲述边做动作,再次复习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三、表现音乐
1、如果让你来当一只小鸟你会怎么样打扮自己呢?
(这一环节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外形的描述为下一环节表现音乐做准备)
2、老师这里有好多的道具和衣物,请小朋友根据角色来打扮自己,然后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请小朋友自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教师辅助指导)
3、幼儿集体表演音乐《狮王进行曲.》
四、活动延伸:
1、听音乐指图画
2、绘画活动:美丽的大森林
3、手工活动:折纸
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