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发展的情况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而且对于满足高职院校的特殊需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育实际,探讨了在现实条件下,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以及现实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语文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从专业角度说,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这里,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效率。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取得了大发展。但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重要基础课的语文却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不被重视。从现实来看,语文课课时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很多学校的语文课被各种专业课所挤占,一些学校把语文课删减到40学时,甚至更少,致使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无从落实;(2)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低。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入学生源的语文素养也越来越低,这也给语文教学增添了难度;(3)教材使用不切实际。很多学校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本科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教材,并且教材年年都在更换,有的则是学校自己急功近利临时编写的语文教材,教材的选编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既没有顾及教材与学院自身实情的有效结合,也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难以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也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4)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对语文课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不适合上语文课的教师也加入到语文教师队伍。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既无视语文的学科性质,也无视高等职业院校的特殊需求,使得语文课程混乱无序,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价值的必然要求。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因为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当中,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任何一门课程知识或信息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任何一种知识或能力的教学与接受过程,都是语言活动;任何一种知识或技能的外化或显现,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说,离开了语文,任何课程都难以为继。语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负有传播真善美的使命,重视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帮助学生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体验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审美、历史、习俗等众多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对自然的、社会的、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外来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了解、接受、感悟中,不断充实与提高,得到个体的意志、毅力、个性、气质、兴趣、情感等心理品质的日趋成熟,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具有如此重要的学科价值,然而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下,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我们必须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满足高等职业院校特殊需求的必然选择。我区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是从两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的,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要想在高等教育界取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更好地承载历史赋予的使命,必须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来涵养大学精神,承载其应该肩负的社会功能。语文学科在涵养大学精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精神最深刻的内涵就是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是学校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的总和,它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学校全体师生长期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化是最好的滋养剂,对于涵养大学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语文知识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加速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语文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实效。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第一,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是首要遵循的原则。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语文教学进程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推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下转第17页)(上接第8页)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高职院校不仅要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和扎实人文底蕴的人才,把人文精神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其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学习和钻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和语文的学科性质,合理设计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促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编写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材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编写科学合理的语文教材。就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实际而言,编写语文教材既要与中学语文对接,又要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相适应,做到具有实用性、宽泛性和易学性。总体而言,当前西藏的高职生理论知识不够牢固,基础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但兴趣爱好广泛,因此,教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内容要联系本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要突出它们的特色。语文教材还要服务于专业教学,要与相应专业教材相辅相成,以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教材内容一定要能够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兴趣。
第三,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观念和思维品质。语文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放下师长的架子,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权威的勇气,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语文教师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挑战自己,要不断提高多学科整合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然,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发挥其潜能所需要的宽松和谐的环境,能够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陈晓瑞等.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江苏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双师”素质,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特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申报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三条
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考核在“合格”以上。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申报或延迟申报:
1.考核中有“基本合格”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申报。
2.受记过以上处分或考核中有“不合格”者,延迟2年以上申报。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
3.有谎报学历、资历、业绩或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
第四条
外语要求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取得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申报高级职务者须取得高级合格证书,申报中级职务者须取得中级以上合格证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考:
1.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2.具有外语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3.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4.年龄在50周岁以上。
5.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6.经省教育厅审核确认在本行业本地区作出重要贡献及从国内外引进的有突出成就的人员。
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具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取得省人事、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或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考:
1.具有计算机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3.申报计算机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第六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相关要求,结合所从事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需要,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进修规程》所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三章
讲师资格条件
第七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讲师资格:
1.具有学士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4年以上。2.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3年以上。3.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年以上。
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年,或获得博士学位后承担高校教学工作,经考核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可以直接认定讲师资格。
第八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积极参与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或参与其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年以上。2.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全部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指导过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学校开设公开课4次以上,评价良好;或获得校级教学竞赛奖或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
第九条
专业实践要求
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和第2—5条中的一条:
1.高职院公共课教师指导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累计6个月以上;专业课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工作2年以上或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6个月以上,系统掌握企业生产、服务流程,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到小学、幼儿园实践累计6个月以上,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
2.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指导的学生个人在校级以上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以上,且本人获指导教师奖。
3.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本人在省级以上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励1项以上;或创作的作品被市级以上专业机构收藏、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设计项目被采用1件以上。
4.有一定的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承担过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1项以上,项目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或获得发明专利1项以上。
5.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参与过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专题研究1项以上,研究项目应有学校认可的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十条
科研业绩要求
任现职以来,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开展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高职院公共课教师不能满足第九条第2—5款条件之一的,须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3万字以上视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
第四章
副教授资格条件
第十一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报副教授资格: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2.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年以上。第十二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积极参与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或其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2年以上。2.系统担任过2门课程全部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指导过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近5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2次为“优秀”。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以上;或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前3名);或主持校级以上教改课题1项以上,课题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和结题报告;或担任校级教学团队、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项目主要成员2年以上(前2名),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聘任决定。
第十三条
专业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能力强,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和第2—7条中的一条: 1.高职院公共课教师指导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累计5个月以上;专业课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工作3年以上或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5个月以上,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到小学、幼儿园实践累计5个月以上,积极参与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指导的学生在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或国家级三等奖1项以上;或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获省级奖,本人均应获指导教师奖。3.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本人在教育等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或国家级等次奖1项以上;或创作的作品被省级专业机构收藏、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设计项目被采用2件以上,收藏、采用需提供相应的证书和材料。
4.有较强的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主持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1项以上,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课题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并通过有关部门鉴定。
5.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对基础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受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主持过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以上,项目应有正式立项报告或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经委托单位鉴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6.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项以上,主持项目须有相应证明材料。
7.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市(厅)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前3名),课题通过鉴定;或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或获得被国家授权并转化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
第十四条
科研业绩要求
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高职院公共课教师不能满足第十三条第2—7款条件之一的,须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论文经专家鉴定对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取得下列成果的,可视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仅限视同1篇:(1)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专著8万字以上;(2)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正式出版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且本人编写8万字以上;(3)艺术教学类教师出版高水平的作品集。
第十五条
破格申报副教授条件
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年,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8年;或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须具有硕士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1年以上,可以破格申报副教授资格。破格申报副教授资格,除具备第十二条第1、2款和第十三条第1款外,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1次为“优秀”,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第2条和第3—9条中一条:
1.教学业绩突出,教改成果显著,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或担任省级教学团队、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主要成员2年以上(前2名);或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以上,并已结题。
2.在本学科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4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且至少1篇发表在本学科核心期刊,论文经专家鉴定对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专著8万字以上,或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正式出版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且本人编写8万字以上,或艺术教学类教师出版高水平的作品集,可视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仅限视同1篇)。
3.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指导的学生在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1项以上,本人均应获指导教师奖。
4.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本人在教育等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奖励;或获得省行业主管部门授予的高技能人才等称号。
5.有较强的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主持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2项以上,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关键的技术难题,课题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并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或本专业、行业权威部门鉴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6.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对基础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受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主持过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以上,项目应有正式立项报告或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经委托单位鉴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7.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教师主持过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项以上,主持项目须有相应证明材料。
8.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主持市(厅)级科研课题,或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前3名),课题通过鉴定;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以上;或获得被国家授权并转化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9.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等综合性表彰1项以上。
第五章
教授资格条件
第十六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教授资格并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
第十七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书育人成果卓著,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并形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近五年来系统担任过2门课程全部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全省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近5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2次为“优秀”。
2.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学业绩突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名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或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前2名);或担任省级教学团队、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主要负责人2年以上(前3名),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聘任决定。
3.系统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第十八条
专业实践要求
具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产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带领团队开展专业开发,掌握行业发展、产业调整的动态与趋势,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在指导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作出突出的成绩,在本地区小学、幼儿园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条:
1.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成绩突出,是省级以上实训基地、科技平台、工程中心等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前2名)。
2.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绩突出,直接指导的学生在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1项以上;或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本人均应获指导教师奖。3.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高,本人在教育等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或国家级奖励1项以上;或创作的作品被省级以上专业机构收藏、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重大设计项目被采用3件以上,其中至少1件参加全国专业展览或被国家级专业机构收藏或设计作品被知名机构、大型活动采用或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收藏、采用需提供相应的证书和材料。
4.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强。主持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2项以上,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关键的技术难题,课题应有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并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或本专业、行业权威部门鉴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受市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主持过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项以上,项目应有正式立项报告或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经省教育主管部门或本专业、行业权威部门鉴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6.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教师,主持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项以上,主持项目须有相应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
科研业绩要求
任现职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和第2—4条中的一条:
1.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高职院公共课教师不能满足第十八条的,须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至少4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经专家鉴定对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取得下列成果的,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仅限视同2篇:(1)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的学术专著20万字以上,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2)主编正式出版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且本人编写10万字以上,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3)艺术教学类教师出版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作品集,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由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作品在80幅左右的,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2.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以上或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项以上;或主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前3名),或主持市(厅)级科研课题2项以上。课题通过鉴定,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同行中影响较大。3.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或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前3名);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或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以上(前3名);或获得被国家授权并转化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
4.是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
第二十条
破格申报教授条件
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5年,取得副教授资格并受聘副教授职务8年;或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须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副教授资格并受聘副教授职务3年以上,可以破格申报教授资格。
破格申报教授资格,除具备第十七条第1款外,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有1次为“优秀”,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第2条和第3—6条中一条:
1.教学业绩突出,教改成果显著,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以上,或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的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至少6篇为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在本学科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经专家鉴定对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的专著20万字以上,可视同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仅限视同2篇)。
3.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奖励(前3名)。
4.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成果显著,直接指导的学生在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本人获指导教师奖。
5.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专长,在全国专业大赛中获一等奖或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大师级人才称号,在同行业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6.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等综合性表彰1项以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高校讲师资格不实行破格申报。
第二十二条
“双肩挑”人员申报教师职务,教学工作量和专业实践要求不低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管理研究成果不超过总要求的三分之一。第二十三条
从其他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转至教学岗位的人员,应先转评同级教师职务。申报教师高一级职务时须从事教学工作满3年,任职年限连续计算,业绩成果以教学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论文、研究成果可适当参考,不超过总要求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四条
对从企业引进、在同行业领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具有特殊才能的高技能人才,晋升高级职务时,注重考察其专业实践技能和在促进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绩,其他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二十五条
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解释:
1.“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指学校在每学年末通过学生、同行、督导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一年来教学质量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优秀率一般占当年参加考核的任课教师的30%左右。
2.提供的论文须是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本专业论文,且可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中查证到。“省级以上刊物”指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高等学校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报(须有ISSN或CN刊号)。“核心期刊”一般指论文发表时北京大学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期刊。在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收集的论文均仅作参考。专著或教材指有“ISBN”书号的正式出版物。
3.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指省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市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指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省级科研课题指列入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和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的课题,市级科研课题指列入省辖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的课题。
4.本资格条件中未注明排名的获奖要求,均以持有获奖证书为准。
5.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等级等均含本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1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奖励含三等奖。
第二十六条
本资格条件中年龄、任职年限、论文论著发表出版时间、课题结题时间均截止到申报上一年年底。
第二十七条
申报之日已办理退休手续或已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在申报范围之内(申报之日以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准)
第三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常燕
摘要:文章从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引进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培养;引进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市场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与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树立科学人才观和价值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在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师则是学校生命线的命脉,无论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与实施都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在目前的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命脉和关键所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论述。
一、教师队伍的稳定
1、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稳定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可谓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支奇葩,它不仅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且彰显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上来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社会上来看,存在社会偏见。目前,在我国社会上已基本形成一种看法,就是公办高职院校不如综合性大学。民办高职院校不如公办学校;第二,从学校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在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福利待遇上都不如后者,而且缺乏对教师的整体规划,缺少稳定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第三,从教师自身来讲,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时就已经带有一种对这类院校的偏见,他们也认为公办的综合性大学好,稳定、待遇高;高职院校不好,不稳定、待遇差,常常把高职院校作为跳板,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第四,少数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认为招聘很容易,不愁引不来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就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秩序。影响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学校无形资产的损失,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进一步得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稳定教师队伍的措施
针对上述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的原因,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1)“政策制度留人”。
制定完备的教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在政策制度建立之后。还有一个执行问题,高职院校必须按章办事,使规章制度真正运行起来.体现政策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使教师时时刻刻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制度保障,从而给教师一颗“定心丸”。
(2)“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其它类型学校的教师相比,具有很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他们拥有实践技能,追求技术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师的特点,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与他们做朋友,为他们服务。此外,高职院校应正视自
身的弱点,对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教师心与心地交流。培养相互之间的感情.使教师认识到高职院校总体上虽然不如公办的综合性大学.但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是相同的,希望教师能与学校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从而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感情是维系学校和教师关系的重要纽带。一旦教师对学校有了感情,他们就不愿离开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就会大大加强。高职院校在教师使用上要坚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为教师提供广阔、自由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
(3)“待遇留人”。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从事的是阳光底下最伟大的职业.需要具有奉献精神.但是教师也有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追求一定的物质利益也是合情合理的。特别是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创新的实训场所和大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职业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制定合理的福利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交纳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保障体系,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有:热爱高职教育,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爱生如子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有人格魅力,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好。所谓“关键能力”是指: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第二,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当是理论或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他们不但具有“有理论、会教学”的高校教师的共性,还要特别熟悉企业生产第一线,更注重应用;第三,在教学的同时,逐步增强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教师:
1.应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灵魂。只有把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才能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才能把校园建设成传承、引领先进文化的基地。
2.应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差,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增加专业教师比例.尤其是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应积极主动地提倡教师到学校实训基地锻炼。到企业、行业顶岗实践,或鼓励教师在学校组织学生实习时,亲自带队并参加企业工作,这不但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和安全管理.而且可以使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
3.加强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
在教学任务重,科研条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进修学习,鼓励开展学术活动,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三、教师队伍的引进
重视引进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师梯队。
1、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教育部2004年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明确规定: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在20%以上。高级职称一般指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也包括硕士及以上学位(近期暂含在读研究生)。同时,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水平工作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任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引进兼职人才,实行“经验+实战+最新理论”的多样型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能工巧匠。因此,离职院校引进的兼职人才应重点放在经验丰富的具有技术性的退休教师和具有实践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同时,也可以引进适当数量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形成“经验+实战+最新理论”的多样型兼职教师队伍。
(1)对我国教育而言,退休教师是宝贵的资源,他们大多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因此,返聘退休教师从教,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而且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师资短缺问题。为高职院校实行“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2)离职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离职院校在引进兼职教师时应引进在生产第一线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生产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可以把生产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的实际操作技术,了解企业人,感受企业文化,为他们进入企业、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3)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相对退休老教师和企业人才而言,缺乏必要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但是他们思维灵活、学习气氛浓,且容易接受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氛围,开阔他们的思维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也为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灵活、宽松的学术氛围。建立多样、合理、健康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并达到国家要求的比例,以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才会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振兴高等职业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选自《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10月
第四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工作简报
2009年第25期
(总第58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编印 2009年12月15日
目录
学院第二次党代会
◎柳职院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座谈会就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3
党建工作
◎柳职院党建工作队伍赴湖南考察学习„„„„„„„„„„„„„„„„„ 3
示范建设工作
◎柳职院参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4
教学科研 ◎柳职院成为2010年广西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承办单位„„„„„„4 ◎柳职院四篇论文在广西第一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5
师资队伍建设
◎柳职院四名教师参加第六期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赴港培训班„5
内外交流
◎柳职院参加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 6
学院荣誉
◎柳职院学生在“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7 ◎柳职院学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8
社会服务
◎柳州市中学农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培训顺利结束„„„„„„„„ 8
学生工作
◎柳职院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9 ◎柳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 9
素质教育活动
◎柳职院启动第三届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10 ◎柳职院举行纪念“一二•九” 爱国主义运动74周年升旗仪式„„„„„„„10 ◎柳职院经济管理系青年志愿者校外服务站在市科技馆揭牌„„„„„„„„ 11 ◎柳州市图书馆 •文惠讲坛走进柳职院„„„„„„„„„„„„„„„„„ 11
学院第二次党代会
柳职院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座谈会 就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为做好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2009年11月27日,学院党委召开民主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座谈会,就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并通报党代会筹备情况。民盟、民革、民进、九三学社、民建等民主党派的代表及无党派人士代表畅所欲言,从总体上肯定了报告写作内容,认为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反映了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情况,同时各位代表也指出了报告的不足之处,从报告的框架结构到词汇调整,从宏观发展的规划到具体数字的运用,从学院发展定位到示范建设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党建工作
柳职院党建工作队伍赴湖南考察学习
2009年11月10日至13日,在党委书记朱伟才、党委副书记阳旭率领下,由柳职院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及部分系党总支相关领导组成的党建工作考察组一行7人赴湖南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
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与各院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党建工作、宣传工作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学习体会到了其他院校特色鲜明的 3 党建工作、温馨向上的校园文化。考察组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工作,如何为学院示范建设开展宣传工作、如何创新学生工作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将考察中学习到的好经验、新思路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全面推进柳职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
示范建设工作
柳职院参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2009年11月26日至27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柳职院院长石令明、副院长张翔、林若森和示范建设办、教务与实训管理处、机电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汽车与环境工程系等部门和系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行8人参加了会议,分别参加了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教育“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等会议内容,并与其他院校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所展示的成果和形成的会议精神对柳职院示范建设工作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及时学习会议的相关材料将会对学院示范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科研
柳职院成为2010年广西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承办单位 2009年12月3日,2009年广西高校科研工作会议和广西高校科 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玉林师范学院召开。区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在高校科研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强化建设,突出服务,努力实现高校科研科学发展”的讲话,要求广西高校科研项目一定立足广西,要与广西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实现对接。柳职院作为2010年广西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申请承办院校之一,熊文华副院长在会上对年会承办设想做了精彩的陈述,赢得与会代表热烈掌声。大会确定柳职院为2010年广西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承办单位。这是广西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由高职高专院校承办。
柳职院四篇论文在广西第一届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广西第一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近日揭晓,柳职院四篇论文获奖,张翔副院长的《渗透企业文化实现交融与对接——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视角探微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招生就业处许明副教授的《我国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获得一等奖;张翔副院长的《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问题》、许明副教授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获得二等奖。
师资队伍建设
柳职院四名教师参加第六期
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赴港培训班
2009年11月14日至11月22日,柳职院四位老师参加了由教育 5 部新世纪教研所组织的第六期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赴港培训班。香港职业训练局对来自全国各省的41位示范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方面的培训。培训采用讲座、分组讨论、参观等多种方式,通过培训让教师们对香港职业训练局和香港职业培训体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对香港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开发与课程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内地不同院校和香港职训局相关专业教师的交流,各课程组成员相互吸取他人的优点,较好地完成相关课题,最后还进行了小组汇报。柳职院四位教师完成了《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和《会议与宴会设计》两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内外交流
柳职院参加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
2009年11月29日至30日,由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包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德职教项目成果展”等活动内容。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德国合作项目单位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同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三十周年。柳职院副院长张翔作为参展院校代表出席了相关活动,同时学院制作的展板参与了中德职教三十周年成果展出,反响良好。
在中德职教合作30年的历程中,柳职院也积极汲取德国职教先进 6 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深化中德职教合作,学院张翔副院长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中德合作管理培训广西行动学习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研究专题”的研究;成功承办了中德合作管理培训广西行动学习论坛;先后派出27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德高职师资培训学习;邀请268名企业专家在42个专业开展了30余场工作任务分析会,借鉴德国职教理论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全员培训„„在优化职教发展环境、壮大职教优质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提升服务功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彰显了“依托柳州、产学互动、以产促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荣誉
柳职院学生在“正保教育杯”第五届 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于2009年12月6日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柳职院参赛选手表现优异,艺术设计系的申雅珍同学荣获Photoshop平面设计组全国一等奖,信息工程系的黄诗凡同学荣获Java程序设计组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艺术设计系蒙高宗、农奇锋、汤曲云等同学获得Photoshop平面设计组优秀奖,艺术设计系李满、韦瑞晓同学还分别获得Flash和3Ds MAX三维设计组优秀奖,机电工程系陆有康、周林、蒋裕军、江涌同学获 7 得AutoCAD机械设计项目优秀奖,学院获得了大赛组织奖。其中,申雅珍同学是广西所有参赛大中专院校中唯一获得Photoshop科目一等奖的学生。
柳职院学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9年12月5日下午,“NEC电子杯——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柳职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林植胜、林业海、徐剑欣三位同学所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全国一等奖,是柳职院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林植胜同学作为获奖代表队的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社会服务
柳州市中学农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培训顺利结束
继成功举办第一期农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后,第二期柳州市中学农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于近日在柳职院拉开帷幕,来自柳州市所属六县的6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集中培训。教育局殷茁雄书记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对六县农村中学教师为基础教育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培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献身农村教育。
培训期间,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察》、《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题讲座、跟班学习活动等,对参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升专业素养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工作
柳职院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2009年12月1日下午,柳职院学生工作部组织召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院党委书记朱伟才联系学院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总结了学院一段时间以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分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做好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求。党委阳旭副书记指出,要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统一,强化服务理念,突出服务功能,用规范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影响学生,在校园中营造勤奋求学、积极向上的氛围。会议要求各系部组织学生工作队伍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认真贯彻落实朱书记、阳副书记此次会议的讲话精神,促进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
柳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
2009年12月3日上午,柳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结合区资助办公室下发的《关于预拨2009年春季学期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补贴经费的通知》及院资助办公室提出的《关于2009年春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的发放方案〈讨论稿〉》,阳旭副书记详细传达了文件精神,并介绍了学院资助办公室的发放方案。各系主管领导及学生专干认真听取介绍后,对2009学年春学期临时伙食补助的发放方案、布置资助评优以及生源地贷款 等相关工作进行了讨论。
素质教育活动
柳职院启动第三届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2009年12月4日下午,柳职院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正式启动。本次长跑活动要求从启动仪式起至2010年4月,学生每天利用早晨、体育课以及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完成2000米长跑,各系每周组织两次集中锻炼,由辅导员督促各班体育委员做好考勤。为使长跑活动按计划落实,学院为每个系安排了一名体育老师进行技术指导。
柳职院举行纪念“一二•九” 爱国主义运动74周年升旗仪式
2009年12月9日早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74周年升旗仪式。2009年新团员在国旗下进行了入团宣誓仪式。
开展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74周年活动,弘扬了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爱国学生团结自强的精神,通过活动,勉励同学们不忘国耻,时刻把民族的富强放在首位,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而努力。柳职院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74周年系列活动还将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黑板报比赛等。
柳职院经济管理系青年志愿者校外服务站在市科技馆揭牌
2009年12月8日,柳职院经济管理系青年志愿者校外服务站揭牌仪式在市科技馆举行。柳州市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展览、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系团总支将与柳州市科技馆签订志愿者服务协议,以科技馆为服务实践基地,长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注重精品服务基地建设,以自身所学到的技能为基础形成了社区帮扶、文艺演出等特色服务项目,在服务中提高了各种技能,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
柳州市图书馆 •文惠讲坛走进柳职院
2009年12月5日晚,柳州市图书馆•文惠讲坛“有效沟通,助你成功”主题讲座走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大讲堂。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柳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首席志愿者、柳州市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许朝山老师讲述了如何有效沟通、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增强自身修养等知识。抄 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飚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沈北海部长,区党委彭刚副秘书长 自治区人民政府李康副主席,宋晓天副秘书长
自治区教育厅高枫厅长,黄宇副厅长、杨伟嘉副厅长、郭连科副厅长 自治区财政厅席鸿康副厅长 自治区教育厅招生考试院黄雄彪院长 柳州市委陈刚书记
柳州市人民政府郑俊康市长
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甘霖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和群 柳州市委何贵文副秘书长
柳州市人民政府蔡玉琚副秘书长、陈大洲副秘书长
柳州市人大林桂平副主任,韦耘副秘书长,科教文卫委孙松主任 柳州市政协林焕新副主席,林冬副秘书长,文教卫体委黄松涛主任
抄 送:自治区高校工委组织部莫锦荣部长、自治区高工委宣传部李清先部长
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唐春生处长,黄青云副处长、李向红副处长
自治区教育厅财基处梁家斌处长,农汉康副处长 自治区教育厅规划处莫少林处长 自治区教育厅学生处高玉广处长 自治区教育厅人事处韦安光处长 自治区教育厅招生考试院郭朝东副院长 自治区财政厅科教文处程学忠处长 自治区财政厅蔡高根副处长
柳州市发改委姜云飞主任
柳州市教育局撒忠民局长、殷茁雄书记,郑晓鸿副局长 柳州市财政局刘军局长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2009年12月15日印发
校对:蒋玉梅 录入:朱汝群 排版:朱汝群(共印 60 份)
第五篇: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附件1
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拟定于2014年7月举行,具体比赛方案如下: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5%;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若干。比赛获奖名单将经江苏教育网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后公布。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将代表江苏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项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组别设臵
(1)语文类(含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组
(2)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3)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4)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5)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6)其他专业组
其中(1)-(5)组的优秀作品可推荐参加全国大赛。2.赛项要求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3.比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参赛教师自备笔记本电脑参加比赛。
4.参赛名额
每校参赛作品不超过3项,且每组不超过1项。5.参赛材料
每个参赛作品须提交以下参赛材料:
⑴书面材料:报名表一式2份、教案一式5份、说课稿一式5份;
⑵光盘:1张,包括现场讲解演示内容,以及上述书面材料的WORD电子版。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1.比赛内容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优秀作品可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2.赛项要求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vic)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3.比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提交视频、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
4.参赛名额
每校参赛作品不超过1项。5.参赛材料
每个参赛作品须提交以下参赛材料:
⑴ 书面材料:报名表一式2份、教案一式5份; ⑵ 光盘:1张,包括不超过45分钟的课堂教学录像,以及上述书面材料的WORD电子版。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为: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 level=3.0)编码方式,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帧率为25fps,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或1024×576(16:9),音频采样率48KHz,码流率128Kbps(恒定)。
(三)网络课程比赛 1.比赛内容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优秀作品可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2.赛项要求
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3.比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4.参赛名额
每校参赛作品不超过1项。5.参赛材料
每个参赛作品须制作参赛作品网站,并将网址和评审所需的其他材料(如教师用帐号、学生用帐号等)填入报名表中。请提交报名表书面材料一式2份,同时将WORD电子版发送到jsdasai@126.com。
三、参赛要求
(一)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参赛教师应是学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二)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四)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
(五)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六)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参加本次比赛。
四、材料报送
各比赛项目的参赛材料请用档案袋单独封装,并将报名表复印件粘贴在档案袋外。书面材料一律用A4纸竖装,双面印刷,软皮平装;除报名表外,材料的其他位臵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
各校请于2014年6月26-27日,将各比赛项目的参赛材料寄送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楼北楼501室,联系人:孙加翠,邮编:210097)。电子材料发送到指定邮箱,并电话确认。
联系人: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孙加翠,联系电话:025-83598787;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徐庆、徐冰,联系电话:025-83335159,025-83335559。
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发布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vic,工作QQ群号:1481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