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必胜客”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游戏“必胜客”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游戏的主人是幼儿,游戏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幼儿在游戏交往中能迸发新的思维火花,面对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解决,使得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我爱我家”这个游戏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在厨房里烧烧玩玩很感兴趣,他们喜欢自己烧菜、烧饭,还喜欢招待客人。孩子们结合自己真实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实践,将获得的感性经验与游戏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游戏。游戏“必胜客”就是孩子们对自己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于是,我们利用走廊的一块空地方,给孩子们创设了游戏“必胜客”这样一个,可以尽情分享、尽情玩耍的地方。
又到区角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想去“必胜客”,不一会儿游戏牌子挂完了。淘淘在“必胜客”里玩了一会儿,转来转去。他过来告诉我:“老师吃东西要用钱的,没有钱怎么去吃啊?”
(对呀,没钱怎么可以吃东西啊?淘淘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看来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了,为什么不顺应他们的需要呢。)
在这天的分享交流中,我请淘淘讲了他的想法。孩子们听了之后,大家切切私语起来。“是呀,妈妈带我去吃东西时,每次都要付钱的~~”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是用卡付钱的。
(在大家的交流下,孩子们对玩必胜客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当我听到孩子们在分享交流中相互传递自己以有的生活经验时,我想,应该支持他们的想法。)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一起想,用什么来做钱呢?而且还要方便。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做一个取款机吧,这样取钱比较方便。
(幼儿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适时的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款机做好了。去“必胜客”吃东西要先去取钱的,孩子们在相互传说着,又是孩子们的原有生活经验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两个服务员在门口招待着客人。
(这天,我看着两个服务员忙忙碌碌地招待客人,“请坐”“请你付款”“欢迎下次再来”。此时,我知道孩子们不再需要老师,他们需要的是尽情享受、尽情分享经验。)
“必胜客”游戏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许多孩子在玩其他游戏时,看看“必胜客”里的人少了,他们马上就会去。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有一会儿安静,服务员瑜瑜看见我来到门口,马上对我说:“韩老师,你也来吃吧,我们这里有很好吃的意大利面条、炸鸡腿、炸鸡翅、披萨~~。”受到瑜瑜的邀请我当然积极响应。我去取款机那里取了一些钱,来到了“必胜客”,瑜瑜热情的招待我“请问你要吃什么?”“我要一份意大利面条和一份饮料。”“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你要的饮料。”
(啊!没有饮料?原来在游戏材料中,我们没有提供给孩子们饮料的材料。正在这时,我注意到了在游戏中担任厨师的辰辰~~)
原来辰辰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他走过来对我说“你不要着急,饮料马上就有。” 说完后辰辰马上动起了小手,用其他材料做了一瓶饮
料送到了我的面前。
(在幼儿已有一定游戏经验后再提供成品材料,就导致了幼儿重复游戏,没有发展,也没有兴趣。这时如果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既能承接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又能让幼儿动手操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和运用经验。)
在这天的分享交流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客人要吃的东西,你们这里没有怎么办?”“到其他地方去买。”“去仓库取货,我爸爸告诉我的。”~~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孩子们说我们可以自己做吗。孩子们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得出了结论。
就是这个时候!幼儿在游戏中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在反映着对人对事的理解,每个幼儿反映的角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才导致了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而这时,我将这个幼儿关注的问题,矛盾冲突的焦点拿出来谈论,就能够引导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就会很轻松的让游戏继续下去。
另外,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孩子亲自收集一些材料,但收集材料不能只成为家长和老师的任务,而应与幼儿产生互动,因此在材料收集来后教师有必要与幼儿讨论一下材料可以怎么用。以此来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游戏行为。这句话说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往往会觉得不知如何观察从哪里开始观察,因此我在实践中
逐步发现教师在每次观察过程中确定1~2个主题比较合适既能有目的性的集中精力观察又能做到循序渐进使观察真正成为支持幼儿游戏进展的有效平台。
游戏的拓展不是无止境的,幼儿游戏从开始到最后结束,通常有三个走向:自然消退、自然缩减和自然转化。结束原有游戏或主题的理由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幼儿对原有的游戏材料不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粗野行动破坏材料,这种排斥和破坏的现象,正意味着幼儿已厌倦旧有的题材或环境布臵,他们需要新的材料、新的构想来满足游戏欲望。
从 “必胜客”游戏开设以来,孩子们愈来愈喜欢这个游戏,此游戏经过了不断地完善和调整。通过观察,我理解了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正因如此,我才没有把 “必胜客”游戏出现问题时就撤走,而是利用增添游戏情节、增加游戏材料等方式,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游戏水平上有所提高。并抓住幼儿的矛盾冲突点,在一个比较适宜的时机引发了孩子新的思考,激活了孩子的经验和思维,让“必胜客”游戏顺利的开展起来。此外,在预设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考虑到游戏之间的横向联系,对幼儿想做什么和有可能怎么做要有一个预期,创设的游戏情节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就有一定挑战性。
第二篇:表演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表演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背景:
在已往的故事情节表演中,孩子们对扮演角色参与表演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常常会仓促结束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被打消,于是,在一次年级组会议上我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在班上专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表演艺术的舞台。没想到我的问题一提出竟然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虽然我班孩子在表演游戏中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童话或故事等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但是它却充分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们还可以根据想象,增减故事的情节、角色、对话、动作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还能主动地把增加表演情节的思路拓宽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培养幼儿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
活动情景:
在一次课堂上表演《鸡妈妈的蛋》时我随意请几个小朋友让他们首先尝试表演。还特意请陈培山男小朋友来演狐狸,他是我们班上比较活泼大胆的,我选他来演狐狸也是觉得他能够扮演好狐狸这个表演难度比较高的反面角色。但是当我说开始时,他笑得一脸的尴尬,站在那里求救似的叫着“朱老师„„”我问是不会表演吗?他摇摇头说:“不是,我不想演狐狸,上次我演的也是个坏蛋,这次再演狐狸,我以后都不会演好人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没有笑,觉得孩子的思维真的和我们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原来他的内心还有这样的担忧。正面角色的诱惑力还是大一点。于是我及时做出调整,重新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了角色。看到每个孩子脸上兴奋的表情,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很正确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把自主权充分留给孩子,这样使我与孩子的关系能更进一步,孩子也觉得老师象朋友,很多事情是可以商量协调的。这一点也十分重要,让孩子敢于说不,有自己的主见比扮演好一个角色更显珍贵。从这件案例中,我也突然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表演游戏往往只是故事教学的手段,同时在教师高控制之下的表演游戏鼓励的是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和服从,缺乏的是幼儿对创造的热情和渴望。这种被动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获得的只不过是一些破碎的、静态的字词句,扼杀的却是幼儿主动探索创造的精神和充满童趣的想象与幻想。
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鸡妈妈的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如:原定用来做窝的纸箱太深了,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梅亚兰带头和同伴商量还用不用纸盒做窝,有的幼儿说纸盒好是好,就是难割!经过商量最终改用了蛋糕盒。还有一次,在表演《小花猫的新衣服》之前,我请参与表演的幼儿一起讨论道具的制作,谢宸韵说:“我家有彩色的画报可以拿来做花布。”朱元圆说:“我有许多漂亮衣服可以拿来表演用。”还有几个孩子对上面两个建议都持反对意见,理由是这些衣服都应该靠自己的手做出来,那样表演才更好玩。当时,我听了孩子们这样大胆的设想眼睛突然一亮,但又想到中班的孩子能用双手做出来吗?于是,我试探着问孩子们:“你们愿意学做衣服吗?”我的话刚说完,他们就大声告诉我:“愿意”。也就因这两个字,使我看到了希望,是啊!孩子们都不怕困难,我还怕什么呢!在后来的学做衣服过程中也的确遇到了重重困难,如:“猪妈妈”(王宇悦)买了一块蓝花布回家后,剪了三次都没把宝宝的上衣做出来,她急得团团转,看着被自己剪完的碎纸片,只好又去买了一块来,这一次她先用手比划用铅笔先画好印记,然后才拿剪刀剪,虽然她做得不是像老师做得那么好,但是她的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成功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往往以参加表演为满足,不以有无观众为表演条件。教师应当利用这种游戏,吸引更多的幼儿参加游戏,使他们自然地、出自心愿地表演,以使自己受到锻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和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如:游戏的主角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可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以后应轮流担任主角。也可以有意让某个幼儿担任某一角色,以使他得到锻炼。
分析与思考:
其实,表演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我所重视的就是让幼儿享受表演的过程带来的欢乐与愉悦。因为我知道这是幼儿的游戏,我们游戏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小演员,而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活泼、自信、学会交往合作,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开展自主表演游戏期间,幼儿每次都意趣盎然地参与活动,在这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性、交往的兴趣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另外,我觉得要开展好幼儿的表演游戏,教师必须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游戏的过程,应对表演游戏有极大的兴趣,启发和鼓励幼儿开展游戏。要相信幼儿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创造,发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笑得更灿烂。
第三篇:谈阅读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现如今,电视、网络充斥着每个家庭。家长们天天嚷着孩子只看电视、玩电脑而不看书时,却忘记了自己天天守在电视、电脑前,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电子保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不可能和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看到家长天天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当然也会每天坐在电视、电脑前,屁股都不愿意抬一下,家里自然也就一片死气沉沉了。孩子们在跟着大人看电视、看网络上东西的时候,那些成人化的东西,也就渐渐渗入到他们的大脑,学习成绩糟糕那是必然的结果,说不定还会染上其他一些坏毛病。
这时候,父母才想起来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过,在控制孩子之前,家长如果不先控制自己,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家长才是真正影响孩子的主因。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而自己却沉迷其中,还怎么说服孩子?家长可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如果家长们能把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节省下来,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散散步、聊聊天、看看书的话,家里肯定会变得欢乐和睦的。所以有专家提出,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让家庭更温馨的好方法就是阅读。当然,这个阅读不是指父母让孩子去阅读,而自己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屏幕前玩游戏,而应该亲自和孩子一起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也叫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仅仅只是阅读那么简单,它能让父母和孩子在“共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快乐,同时还能加深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并爱上阅读,懂得人生。
所以可以说,亲子共读是在用“爱”的方式来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里充满温情。
有位妈妈曾在她的博客中写道:“自从我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后,我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她说,她的儿子八岁。以前,儿子每次放学回家之后,把作业一写完就去看电视了。而她忙完家务后就去上网,或者做其他事情,两个人根本没有交流的机会。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专家说,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于是,她和儿子商量,每天晚上八点,母子一起读半小时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他们各看各的书,有时共读一本书,有时互相进行交流,渐渐地,她发现和儿子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了。
所以说,一个好的阅读行为,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媒介。通过阅读中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亲密。同时,通过阅读,家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懂得尊重他们。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养育就是“抚养、教育、培育”三方面的集合体。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的责任更重要的就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也就是说,做孩子思想上的领路者,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阅读犹如给孩子装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孩子借助这双翅膀,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这就是书籍给他们的力量。
我们经常感叹,孩子怎么开始叛逆了,孩子怎么这么不体谅父母的苦心?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怎么越来越深了?父母只是在责怪孩子,却忘了自省。父母之所以和孩子有了代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父母只顾工作、赚钱,却忘了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而亲子共读恰好可以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情感,让全家一起度过轻松愉悦的欢乐时光。当亲子之间的关系和谐了,代沟也就不存在了。而父母也就能从共读的书中,找到和孩子交流的语言密码了。
试想一下,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坐在父母的怀中,大手套小手,共同举起一本书翻看,这时不仅你们身体的距离近了,心灵的距离也近了。孩子长大了,当你们一起阅读的时候,必定会从共读中找到共同的话题,在阅读和交流中,不仅能让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提高,而且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父母自然就成了孩子的朋友和知心人。
记得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阅读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很多成年人在回忆童年时,忘不掉的就是曾经阅读过一本好书,那种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幸福感,是好吃的、好玩的都无法代替的。这种精神上的愉悦,远远比物质上获得的愉悦更令我们怀念,更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家长们,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在给孩子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享受一下亲情的快乐。如果父母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互动,那就更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了,这种快乐,当然是最珍贵,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第四篇:我给同学带来快乐
我给同学带来快乐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班小强的爷爷去世了。
今天早上,我去他家里看他的时候,发现他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没抬起头来,只是说了一句你快出去。我吓坏了,一向开朗活泼的小强为什么今天这么反常。我回到学校,一问同学才知道小强的爷爷去世了,心情不好。“难怪呀!”我恍然大悟。我灵机一动,说道:“我们今天晚上去小强家逗他开心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今天晚上,同学们果然准时到齐。我们走了过去,发现小强还是趴在那里,一声不吭。同学向他走去,突然,前面的同学摔倒了,紧跟在后面的同学也摔倒了。前面的说:“你想把我压死呀?”“谁想把你压死呀?”我们几个人就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惹得我们直发笑。咦?小强怎么一抖一抖的,他抬起头来,一副大笑的样子。
小强终于笑了,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第五篇:我给父母带来快乐
我给父母带来快乐
我是一个生活幽默?学习用功的女孩'这两点让我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在生活上;我的幽默是可以拿金奖的哦!我在家喜欢和我的爸爸逗趣:记得有一次。爸爸故意当着我的面对妈妈说”“哎!咱们的女儿怎么那么淘气呢??我听出了爸爸话中有话?便马上回应道、'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女嘛!?爸爸哑口无言了,我暗暗得意,心想?俺这回可胜过俺老爸了!
不仅在生活上我可以给父母带来快乐/在学习上:我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笑口常开,每当我考试得了高分:爸爸妈妈就会对我说?”考得不错'不过不要太骄傲哦!’我偶尔考的不理想时、爸爸妈妈总会对我说。“考得不好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可以了:。我认为爸爸妈妈在这方面丝毫不比知心姐姐卢勤逊色。不过为了换来爸爸妈妈的微笑,我还是在努力争取考高分。
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好象只打过我一次”因为我让他们整天都笑口常开。他们还有心思打我吗?
我非常体贴爸爸妈妈,我觉得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外面奔波,非常辛苦“所以我还经常帮忙做一些家务事,正因为我整天都非常快乐“所以也让我的性格变得乐观”即使有不高兴的事‘也能很快地把它抛到九霄云外。
我的幽默与乐观让我的父母感到无比地幸福与快乐!
(指导老师?蔡治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