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们收获快乐
让孩子们收获快乐
一一班语文教师
宋春杰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烂漫的,他们身上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每次上语文课只要一看到他们稚气的脸庞,一听到他们奶声奶气的童音,我的心情就会变得无比欣快。可以这样说课堂上,在孩子们身上我得到了数不清的快乐。那么在语文学习中,我该怎样让孩子们收获快乐呢?
结合近期的教学工作,我稍稍得到了点启发。现在一年级孩子们正在进行复韵母的学习,复韵母共有18个。在这18个复韵母里其中有两组复韵母是孩子们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组是“ui”和“iu”,一组是“ei”和“ie”。在课堂上我曾试着加强孩子们对这两组韵母的练习,多写多练,效果却不是太好。孩子们学得枯燥痛苦,积极性一点也不高。于是我便想怎样使孩子们既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复韵母,又能从学习里获得快乐呢?一年级孩子干什么事最快乐呢?苦思冥想一番后,我顿悟了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把要孩子们需要区分的复韵母编进了故事里。下文给读者分享其中涉及复韵母“ui”和“iu”的小故事。
小朋友们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那么乌蚁赛跑的故事你们听过吗?话说“u”和“i”之间也有过一次赛跑,“u”就是乌龟,“i”就是蚂蚁。乌龟跑步虽然比兔子慢,可是比小蚂蚁要快多了。一次乌龟和蚂蚁比赛跑步,乌龟一下子就爬到蚂蚁前面,蚂蚁只好跟在乌龟后面,所以“i”跟“u”的尾巴后就读“ui”。爬了一会儿,乌龟回头看,发现蚂蚁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它就和骄傲的兔子一样睡起觉来了。蚂蚁爬呀爬,终于超过了乌龟,“i”跑到“u”的前面就该奖个优,所以“i”前“u”后就跟读“iu”。在一个生动的故事中,相信小朋友在牢牢地记住“ui”和“ui”的同时,也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课堂上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当再次上课我询问孩子们时,孩子们回答得异口同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宣扬以故事形式讲解学科知识的方法理念多么先进,而是旨在探索关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上得高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收获快乐亦难亦易,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能够及时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采取我们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用心程度,决定学生人生的高度。
第二篇:教育笔记让孩子们体验快乐
教育笔记让孩子们体验快乐
西湖花园幼儿园 崔彩勤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个缺少面对人生没有乐观态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
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很多„„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在草地上休息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都一个劲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冬冬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虽然小手都脏了,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最珍贵的两个字:快乐。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
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前几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集体种豆子,在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小朋友们种完豆子后,我就此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小豆子?”小朋友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每天去看看小豆子。”有的说:“我会和小豆子说话。”还有的说:“我要给小豆子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小朋友们的发言,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讲解了应该怎样照顾小豆子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小豆子的时候,不要用手去弄小豆子等。我发现,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小朋友们会在吃饭后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小豆子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并且当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时,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第三篇: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活动开始了,每一年的研修都能够让我收获满满,今年也不例外。在本次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三节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分别是《孤独的小熊》、《鸟儿乐园》、《图形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三节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但是三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始终以孩子为主体,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这也为以后我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启迪和反思。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创造性,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而三位老师都做到了,他们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由此可见,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孩子们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认真的反思了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很多老师也出现过跟我一样的情况,我总结了几点特别重要的: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活动目标;3.准备充分的活动道具;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能够随机应变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总结,这也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为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5.活动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升华,提升孩子的情感教育;6.教师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
我相信,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公开课时,只要老师们始终尽心尽职,不断严格要求和提升自己,在接下来肯定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孩子也会受益,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让孩子们游戏中快乐学习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湖北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这次听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参赛的老师们都非常的优秀,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下面我就联系我们的日常教学谈一下我这次听课的收获,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丰
富的课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元素,在教学中老师们无一例外的都准备了相当直观有趣味的课件,其中包括了水墨画使用的 PPT,及手影 PPT,让幼儿们直观的形象的了解所学的知识,这些现代化教学的方式值得我们推崇。
画,一幅幅的手画作品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幼儿大胆的尝试在自己的手上涂色,用了一种不同的艺术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其次是《洗刷刷》这节课中,老师让小朋友用海绵和洗衣液在玻璃上摩擦出泡泡,然后在在上面勾兑不同颜色的水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最后用宣纸实行拓印,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很高,给了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都各不一,幼儿们用自己审 本文来自文秘 114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来作画,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教师的专业态度
教师们把时间空间充分的留给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好活动流程,培养孩子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们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听课中教师们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更加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在新课程中教师在实行活动时,还十分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心理,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用亲切、关怀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注重与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机会,这个点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重点体会。
这次学习中教师们对指南的理解以及使用,说明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持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到提升,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要随时准备并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再有目的地抛还给他们,持续地积累经验、持续研究和持续反思,以充分利用艺术的价值,让幼儿充分发挥艺术天赋,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第五篇: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最终版)
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现在大力提倡“读课外书,写规范字”也不正是此意吗?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起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其实很多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仅靠课内学习为主,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
其一,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12册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一般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
其三,课内阅读毕竟内容有限。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好奇心极强,什么都想了解。天文、地理、军事、甚至原始社会他们都想问个究竟。而这些知识,只靠课内阅读是无法解决孩子们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
抓课外阅读,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却有70%的功效,用时少而功效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
(1)读与思结合,只有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读完后和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故事情节,书中的人物。比如我推荐我班学生读《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然后和家长探讨如何做个好爸爸、好妈妈等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读《蓝色的 海豚岛》这本书,我问孩子们有没有问题要问作者奥台尔。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讨论“你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读书后的印象,我设计了读书表格,孩
子读完后写读后感,把他们读书时的喜怒哀乐及时记录下来,我还鼓励他们如果有疑问的地方还可以运用书信或网络的方式与作者交流。
(3)读书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不但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自学能力。小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习惯篇(9)明确提出“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也是孩子读课外书必须养成的习惯。
曾经听到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一回家就看书,书读得不少,但语文成绩并未提高,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往往只追求那些惊险曲折的紧张情节,造成了他们一门心思看“热闹”,而不去考虑“门道”的结果。虽然阅读不是短期就有明显的效益的,但是以上现象至少说明了课外阅读需要方法指导。我不仅教学生怎样读书,我还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和孩子一起谈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谈感受„„让家长耐心听孩子“说书”,分享孩子读书的快乐。
二、指导写读书笔记
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种:
(1)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三年级)
(2)列提纲,指导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写读后感,自己设计读书表格(四、五年级)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我告诉他们,今天的积累,就是明天的财富!而且,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一周批阅一次,发现笔记比较出色的进行诵读、展览,把优秀的读后感贴在墙上,供大家欣赏,内容有不妥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开始有很多学生不会写读后感,只是摘抄书中的段落,过了一段时间,大部分会写了,而且还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听了非常感动。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去阅读不同层次的书。我还从网上搜集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的目录供大家参考。爱好不同的学生各有所爱。如爱好历史故事的可去读有关英雄传奇的故事,喜欢小说的可去读大块头的著作。这样,可缩短学生作为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本学期,我在调查了解本班阅读现状的情况下,针对学生阅读的不同层次,推荐不同的读物,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办手抄报,并选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墙上,以便于集体交流。我每两周让学生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一开始,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当我批完他们的读后感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尽可能画出有感而发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慢慢的,学生的感受越来越多,精彩地文章也越来越多。一开学,我发放家长联系卡,告诉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有些家长还打电话告
诉我,孩子的变化很大,不在迷恋网络游戏,爱看书了;有些家长说孩子把很多玩的时间都用看书了;还有家长说我的做法也许现在效果不大,但他相信如过孩子能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为学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听了这些我感到很欣慰。
2、紧扣教材推荐。根据课文的教学内容或课文中某一片断,向课外阅读延伸,引导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学生对冰心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便让学生去读冰心的其他著作《小桔灯》、《繁星》《再寄小读者》等作品。学完吴伯箫的《早》一文,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事》、《鲁迅全集》,然后些感受,课堂上交流读后感。学习了《海伦.凯勒》,向学生推荐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践证明,长期坚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爱读乐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会读善读的能力。
3、学生互相推荐,互相交换阅读。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发现很多学生带来的书很好,于是我让他们每周五把书带到学校,互相交换看,我班55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交换一次,那一个学生就可以读55本书。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学生又可以读到很多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推荐的方法,推荐班上学生正在看的好书。每月召开一次阅读好书经验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是什么书,它好在哪里,来源何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书上精华的部分概括出来推荐给大家,以达到资源共享。如杨红樱的作品及选萃就是由学生推荐,然后风靡我班的。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孩子们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不妨带他们到书海畅游,让书香伴随孩子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