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做快乐的收获者
让学生做快乐的收获者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钻研学习、总结用法、改正教法,从各个方面力求让学生得到最全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成绩。但是我很少思考过一堂英语课真正该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还是能力?为什么我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很有限,甚至有的学生觉得英语课是“负担”,学习英语也渐渐地成为了“最没兴趣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只有在不断地体会到成功之后学生才会兴趣不减。新的英语课标也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可见“成功感”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是多么重要的动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呢?
一、将兴趣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让学生直接体会开口的成功。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需要渗透交际理念,首先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这体现在课堂上开口,让他们大声朗读,回答问题大声用英语回答,和周围的同学进行对话练习,甚至课外鼓励学生说英语,为他们搭建英语角,等英语互动平台,让学生有练习讲英语的机会,重要的是开口就是成功,能说英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就是成功!成功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学生当然会感受到成功的作用。
二、将激励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功。教师上课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适当进行不同的评价。除了用“good” “very good”,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 “你的发音很标准。”、“你的英文字写的非常漂亮。”、“你上课坐的很端正。”、“你的背诵能力很强。”等有针对性的语言,这样可以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中的优点。当然评价要全面,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不忘指出缺点,让学生明白今后发展、努力的目标。优生和差生兼顾,都要鼓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感觉到被老师肯定的成功感。
三、将成功感受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做人的成功。英语在培养人的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育人。好的感觉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指引着人向往美好的情感,美好的事物,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个良性循环,积极地生活态度也让学生积极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地学习,可以让效果更佳,这就是成功感带来的动力,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动力。总之,赏识是温润的风,它带来孩子心灵的暖意,培养同学的成功感靠我们的态度,靠我们的课堂和课外生活,语言的赞美,动作的安慰,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慢慢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源泉。
第二篇:让孩子们收获快乐
让孩子们收获快乐
一一班语文教师
宋春杰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烂漫的,他们身上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每次上语文课只要一看到他们稚气的脸庞,一听到他们奶声奶气的童音,我的心情就会变得无比欣快。可以这样说课堂上,在孩子们身上我得到了数不清的快乐。那么在语文学习中,我该怎样让孩子们收获快乐呢?
结合近期的教学工作,我稍稍得到了点启发。现在一年级孩子们正在进行复韵母的学习,复韵母共有18个。在这18个复韵母里其中有两组复韵母是孩子们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组是“ui”和“iu”,一组是“ei”和“ie”。在课堂上我曾试着加强孩子们对这两组韵母的练习,多写多练,效果却不是太好。孩子们学得枯燥痛苦,积极性一点也不高。于是我便想怎样使孩子们既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复韵母,又能从学习里获得快乐呢?一年级孩子干什么事最快乐呢?苦思冥想一番后,我顿悟了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把要孩子们需要区分的复韵母编进了故事里。下文给读者分享其中涉及复韵母“ui”和“iu”的小故事。
小朋友们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那么乌蚁赛跑的故事你们听过吗?话说“u”和“i”之间也有过一次赛跑,“u”就是乌龟,“i”就是蚂蚁。乌龟跑步虽然比兔子慢,可是比小蚂蚁要快多了。一次乌龟和蚂蚁比赛跑步,乌龟一下子就爬到蚂蚁前面,蚂蚁只好跟在乌龟后面,所以“i”跟“u”的尾巴后就读“ui”。爬了一会儿,乌龟回头看,发现蚂蚁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它就和骄傲的兔子一样睡起觉来了。蚂蚁爬呀爬,终于超过了乌龟,“i”跑到“u”的前面就该奖个优,所以“i”前“u”后就跟读“iu”。在一个生动的故事中,相信小朋友在牢牢地记住“ui”和“ui”的同时,也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课堂上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当再次上课我询问孩子们时,孩子们回答得异口同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宣扬以故事形式讲解学科知识的方法理念多么先进,而是旨在探索关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上得高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收获快乐亦难亦易,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能够及时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采取我们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用心程度,决定学生人生的高度。
第三篇: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谈—畅说—言真——悟理—怡情。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引导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指点”与“疏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让其产生一种写作的激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说心里话,抒真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创作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万为重要。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的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二、打开学生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例如: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稻子的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有些学生还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三、巧取“活水”,让学生有话可写
1、采集自然中“活水”。孩子是家庭的孩子,是社会孩子,更是大自然的孩子,自然的孩子,大自然中有孩子无穷的乐趣,有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如教学“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劳动基地一片果园里活动,让学生们给果树除草、除虫、施肥等。向他们介绍果树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学到书中没有的知识,更有动手中的快乐。结果学生们都很快把这次的实践活动写得很精彩。
2、用好教材中的“活水”。小学课文美文、美句、美词多的是。让学生多读好的文章。进行仿写,对学生快乐的作文也是很好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写一个人,学生从学到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作文中。都能写到很好的文章。
3、寻找生活“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小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领悟真谛,从中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自觉追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而作文,就是他们感悟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的眼——把看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耳——把听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嘴——把说到的一切写在纸上,是他们的心——把想到的一切写在纸上。一句话,作文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再次展示。
四、超越时空,放飞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开想象空间,但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设想,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象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彼此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比如,看到园丁在修枝剪叶,就联想到教师的教书育人;由蜜蜂采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课时,同学们学后,都觉得小女孩生活在那个社会很悲惨。于是学后,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以《假如卖火柴小女孩儿来到我们身边》为题将课文续写开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得以延伸。结果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想象合理,相当精彩。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第四篇:让学生快乐成长
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学随笔大邑县安仁镇学校杨萍萍
最近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充满激情,虽说自己身体有些不
便,但只要一但投入到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中,我似乎也变成了小孩子似的和他们又唱又闹。一节课下来已经是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孩子们如此积极快乐地学习着,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下课了他们总是能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为自己当初给他们制定的这个计划而感到喜悦。当看到他们用那双专注而又清澈的眼睛盯着我,认真倾听我给他们讲有关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文化知识时,我看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常常在想:做一名小学教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莫非是看到
自己所教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品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很多老师迷失了方向,有的变得麻木不仁,有的不在状态,对学生没有耐心,放任自流„„不断地打击让很多学生走不出失败的大门,在班上抬不起头,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学习没啥意思„„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敢问凡是有责任心的老师们能这样做吗?
教师的责任,不光是培养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
培养一个合格的、身心健全的人。要让一个内心反复受到打击的学生从失败自卑中站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啊!只有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至少让他们看到自己还有一线希望。哪怕希望非
常渺茫,但他们拉住了一条能将自己从深井里拉出来的绳子。本学期我新接任了一个班级,其中有个男生以前在别的老师眼里就是个“调皮蛋”无药可救的。刚开学时我就特别注意他的一言一行,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是有些调皮,学习上也不太认真,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优点是为班级做事积极,说一不二,也有点号召力。我及时抓住他这个闪光点在班级中表扬他,单独找他谈话,帮助他树立做好学生的信心和决心。后来同学们还推选他当体育委员,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作为班干部的他随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进步。从一个问题学生转变成好学生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多月下来,他虽然偶尔还是要犯一些小错,但是我都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并且随时都在为他敲警钟。因为在我眼中他确实进步了许多,改变了许多。我也经常对自己说:“只要学生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这就是教育的一大好事。”回想过去,我面对“差生”,最多的就是抱怨、批评,很少静下心来找他们谈谈,关心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他们并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缺少前进的动力——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同学们的信任和理解。他们的苦恼和痛楚我们谁曾多想!他们也需要理解!
最近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感触颇多。他对“差生”的处理方法让我感悟到“情”的重要,“爱”的关键,“鼓励”的作用,所有的优秀都是鼓励出来的。他说:“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所以,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要学生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差生就变
成了优生。”王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很多老师学习和借鉴,他培养出那么多高分高能的优秀学生,我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学生本身的素质,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他独到的育人方法。
面对现状,我们一方面还得抓成绩,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伤心”,不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不能让他们的心理变得自卑„„哪怕他们的考试不及格,只要尽力了、努力了、坚强了,我们都应该为他们鼓掌加油,真诚的为他们祝贺,我们没有理由再训斥和责问他们。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痛,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既要像慈母一样充满爱心,积极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哪怕是微乎其微,也应如严父一般严格要求。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信心和决心,才能让这些问题学生知情、晓理,学会感恩。
育人的道路是艰辛的,学生的成长历程是漫长而曲折的,正因为在这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有师生携手同行,所以教育才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多一份的欢声笑语,教师便多了一份笑语欢声,只有师生共同和谐了,教育便成为了一种幸福。美无处不在,珍贵的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快乐是自己寻找的,给与别人快乐的同时你也获得了快乐。让我们共同寻找教育的快乐吧!
第五篇:让学生快乐成长
让学生快乐成长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过渡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压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该问题,本文以疏导方法为基础,从内因结合外因两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实施“四心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最终达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压力;疏导;心理健康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的理想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生理发育的同时伴随着一场“心理革命”,生理发育逐步成熟,心理上却正处于“断乳期”,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同学关系紧张,沉重的升学压力等。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同时又期望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承受挫折能力降低。遇到挫折,不愿与父母、老师交流,倾诉对象少,导致心情压抑,心理压力较大,阻碍其健康快乐成长。
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心理现状,通过开展《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的形式[1],对我所任教的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调查工作。本次抽查了108个学生,收到问卷100份。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如下:
1.进入高中后,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感到不太适应?从来没有的学 生只占了16%,有时占了68%,有18%的学生总是如此。
2.你现在的学习压力?认为过大的学生占了24%,还可以的占了72%。
3.你认为目前你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有72%的学生有时觉 得,从来没有的占了12%。
4.你认为目前你的压力来自于?有52%的学生压力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另 有38%的学生是来自自己的期望。
5.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有54%的学生选择与别人面对
面的交谈,有20%的学生选择到网络上发泄情绪。
6.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22%的学生情绪波动很大,32% 的学生会更加努力,46%的学生和以前一样,影响极小。
7.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有32%的学生总是很苦恼,52%的学生有时会苦恼,14%的学生从没有苦恼过。
8.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54%的学生经常这样,44%的学生偶尔这样,只有2%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9.你总是莫名其妙感到烦燥,情绪低落,浑身无力?选择经常的学生占了 28%,选择偶尔的学生占了62%,只有10%的学生从没有。
10.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你希望的内容是?有高达88%的学生希望 是有关如何调节情绪的内容,10%的学生希望是有关学习方法的。
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及个别谈话中,可以明确看到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存在着如下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问题,如厌学等。由于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成绩差的学生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
(二)精力分散。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的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等。
(三)信心问题。一些学生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四)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总之,高中生存在着心理压力大、压力释放不顺畅、出现悲观消极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对学生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实施对策
那么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保持身心健康呢? 作者在多年教学实
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心理教育经验[2-5],针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大、压力释放不顺畅、出现悲观消极情绪等问题,以疏导为原则,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一)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促使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的平衡。心理日记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的平衡。
例:一位高中生的心理日记《学会面对》
逃避的我一直躲避现实到现在,而面对现实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困难,多么的难以办到。
由于我的胆小,我的自卑,使我不敢面对事实,于是我学会了逃避,想尽办法的躲过那个对我来说是个困难的事情。当我仅靠个人的力量不能躲过时,那时有一股平时从未有的力量推动着我,使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躲过这一劫。然而,最终不能躲过时,我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它,但是我还是会以一种胆小躲避的心态面对它。
小学阶段,几乎没什么需要我躲避的,但有一次,我真是没有选择的机会。在一次绘画比赛中,每个班级要选出两名选手去参赛,之前我并不知道。而就在那时,班主任选了我作为其中一名选手,那时我极力地想逃过这一劫,但无论怎样,已经没有机会了,至少那时的我是这样认为的。由于我那时的过度紧张,致使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在考试中很长时间没有下笔,因为我不知该画什么。也许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困难。
以前我一直在逃避,就连到了现在,我也在做这不对的事情。
高中,存在着更多要面对的现实,这是避免不了的。我应该学会面对,但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这一方面的弱点吗?
我想我应该办不到,因为就有这么一个事实摆在眼前。高中的音乐课要求每节课必须有四个同学站在讲台桌前唱一首歌,那一节课恰好轮到我,而我想以喉咙不舒服为借口来推脱,但这个理由行不通。为了躲避,我最终说了一句“我还没准备好”,这也暂且躲过了,但是这只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
现在,我认为我应该正确面对现实,并尽力去做好它,这才不会使将来的自己感到后悔。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心理日记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让学生把
自己的想法、苦闷表达出来,达到转移对抗,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从而有效调整学生因烦恼、挫折等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现象,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使学生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境。
通过写心理日记,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从而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让学生写心理日记,相当于使学生拥有一个与自己交流的知心朋友,以增进心灵的沟通与理解,从而保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地进行疏导与调节。
(二)从外部环境上,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成长。学生在校生活主要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班级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为创设一个人际关系和谐、奋发向上的班级,一方面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以友好、诚挚、公平、谦虚、信任、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并力求将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在这样的人际交往实践中,就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力,体会到与人交往、合作的愉悦情感。另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等。
例1:无锡市中学苏春瑜老师发现学生不够自信,就和全班同学一起创作了班歌《我能行》:“如果面前有一座山峰,我们就勇敢去攀登;如果眼前有一场暴风雨,我们就奋力去迎接。跌倒了,爬起来,说一声我能行;失败了,不放弃,说一声我能行„„”这首催人自信的班歌唤起了学生的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例2:知识竞赛,可确定若干主题,把学生分成小组,参加比赛。为了取得小组优胜,每个小组要集体准备,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作风。
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与周边的同学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并能寻求生活的乐趣,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激发起学习信心,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感到学习生活愉快。
(三)理解和尊重学生,实施“四心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自主疏导释放心理压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期待是使人向上的动力,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尊重和热爱学生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进而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愉快、乐观等肯定情绪的体验,并由此迸发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学生的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表现为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想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发展,就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并实施“四心”教育。“四心”即:
爱心:即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尤其要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例如:安排座位时好中差搭配,要求先进帮助后进;课堂提问,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班级活动中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的爱,不能象家长式的溺爱,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关爱学生。除了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外,平时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思想感情等,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尽量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耐心:即在学生出现思想反复情况时要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简单、粗暴、封建家长式的做法。
诚心:即以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产生安全感;
细心:即在心理辅导中,对学生言行举止要做细致的观察,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变化。
这样,师生心理才能相容,感情才能共鸣,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班级就是一个温暖的家,消融心理隔阂,解除思想戒备,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铺平道路,培养健全学生人格打好基础。
四、总结
在教育工作中,应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疏导方法为原则,结合本文所述的多种手段和方法,达到释放学生心理压力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武月,《高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2]庞滨,《打造健康的班级环境》,大众心理学,2006年。
[3]钱瑞芬,《心理日记—学生宣泄烦恼、调节内心的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
[4]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孙玉洁,《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开明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