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教学案例
1.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并结合海南航空案例对其经营前景进行分析。
2.简述云铜案中三方循环贸易的过程及实质,会计人员应如何识别交易的正当性及合理性。
3.简述几种存货计价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案例说明财政部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
4.结合案例分析,为什么在2002年针对同一家子公司,南航和厦门建发所公布的利润不同?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这种现状还会发生吗?
5.简述2007年长丰汽车开发支出达2.18亿,即位居A股上市公司榜首,说明什么问题?并结合其他上市公司进行阐述。
6.结合案例简述安然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及手法。
第二篇:会计案例
4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中纪发〔2009〕7号),4月24日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地动员部署。要求通过此次专项治理,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形式的“小金库”,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从各地审计机关近年来审计结果情况来看,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确实仍然存在,而且是屡禁不止,这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导致乱支滥用行为的大量发生,扰乱了经济秩序和财务会计秩序,而且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必须重拳出击,治本清源,综合治理,坚决取消“小金库”。下面,结合各地审计机关查处出来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违纪案例,对“小金库”这一问题作一专题剖析,希望能对各地清理“小金库”工作有所启迪和借鉴,以便切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彻底除掉“小金库”这一毒瘤。
一、“小金库”的概念、性质及其特点
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新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由此可见,“小金库”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性质是严重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小金库”的主要特点有:隐蔽性强,不易被检查发现;资金来源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危害性大,是极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涉及面广,发生数额有增无减等。
二、“小金库”的形成及其种类
“小金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种类有哪些?通过近年审计出来的“小金库”案例分析,基本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形成“小金库”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八种:
一是利用截留、隐瞒各种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方式,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有收费收入的部门和单位。有的采取应征不征或少征一块收入,将其直接存放在缴费单位;有的采取下级单位上缴收入时不直接汇入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大账,而是直接汇入另外私设的账户;有的还利用部门自身管理职能,代为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直接以现金方式从对方单位领取等手段,设立“小金库”。比如,某部门将应收下属单位和代征单位的两笔规费收入12万元,直接转入部门另外私设的一个账户,从而形成了“小金库”,结果被审计发现查处。
二是利用自购票据违规收取收入的方式,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分布的面比较广。主要是采用自购收据违规收费,如收取宣传业务资料征订费、证照工本费、业务培训活动费、代办费、赞助费、管理费或变相罚款等收入,将其放在财务大账之外使用。比如:审计发现某部门内部一个科室以自购据和白条方式收取办证费、年审费和管理费等收入,除部分交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财务大账外,绝大部分留在科室以内,乱支滥用,基本挥霍一空。经审计认定,其“小金库”数额达15万多元。同时,该部门一些科室还采用“大头小尾”手法开出收据,又隐留一块收入5万多元,全部被审计查处。
三是利用工程转移方式,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有项目工程建设的单位。比如:某系统下属的一些单位乡镇基层站,主要是利用承建水利、交通等小型工程机会,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形成的工程结余直接转入“小金库”,或者采取大包经营方式,签订“两本账”合同,差额部分转入“小金库”,仅用这一手段就累计私设“小金库”110多万元。
四是利用以购物券、物品、招待费抵算应收收入方式,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频繁业务关系的单位,采用拿对方商品物资或者将招待费等发票放在对方账列支来抵算应收收入。比如:某单位以购物券、物品、招待费抵算应收10家客户单位的收入达40多万元,审计时被查出。
五是利用单位资源性资产发包、出租或出售收入不入账方式,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有资产经营权的部门和单位,有的采用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搞门面房出租或三产等,其收入隐留在账外;有的采取将变卖出售闲置资产收入不入账的办法;有的将部分资源发包收入或物资搞账外循环等等。比如:某单位将发包土地生产的水稻和养殖的鲜鱼物资全部发给了单位职工及有关单位和人员,没有进入单位财务大账核算,累计折算款36万元,结果被审计发现查处。
六是利用应收利息不入账方式,设立“小金库”。比如:审计部门在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购买的国库券利息37万元应提未提,隐于账外,直至审计查出后,下发了审计决定才如数调增“应收利息”。有的部门存在采用对外单位有偿出借资金或者公款私存、入股分红等手段,收取的部分利息、红利不入账方式设立“小金库”。
七是利用虚列支出,虚增招待费、劳务费、手续费、修缮费、印刷费、办公费等支出方式,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一些单位通过虚开支出发票,在财务上列支,直接套取现金后进行乱支滥用;有的通过虚提业务手续费等方法,将资金提取后分到单位内部各科室进行使用,有关支出不入财务大账,搞体外循环形成“小金库”。
八是利用“往来帐户”核算收支,变相设立“小金库”。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改变资金用途,往往将该作收入的款项不作收入,该作支出的不转为支出,全部放在往来账户中核算,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从而形成一块半透明、半公开的“小金库”。
三、“小金库”的成因及其动机
私设“小金库”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为什么久禁不止,其动机十分明显,就是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不足,是产生小金库的直接动因。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不了解,法制观念淡薄,对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账外账”反正是账,搞一点变通无关紧要,并且认为“小金库”比较隐蔽,一般不会被查出,存有侥幸心理,能设就设,能逃就逃。
第二,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是产生“小金库”的内在动因。如何给职工谋点奖金福利,如何处理一些不合规的支出费用,一些单位领导认为,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小金库”。从查处出来的“小金库”资金去向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用于发放本单位的职工奖金福利支出、请客送礼费用支出等等。
第三,财务监管力度加大,是产生“小金库”的外部动因。随着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执行到位,财政统管力度的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招待费用等支出的控制,在此情况下,一些部门、单位就觉得手脚完全被捆死,从而出现财政、纪检等部门管理越严格,部门单位产生私设“小金库”的动机就越强烈。于是个别单位,少数领导总要千方百计地研究对策措施,留一点“活钱”,为个人谋一点“福利”,为开支不合规支出找一条“渠道”,不管风险多大,就是铤而走险,私设“小金库”。
第四,查处力度不够,是产生“小金库”的间接动因。目前,审计出来的“小金库”,一般只是给予单位一定的经济处罚,大多没有与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挂钩,结果造成有关部门、单位存在无所谓的思想,总认为即使“小金库”被发现了,无非就是单位罚一点款,没有触及个人责任,不伤筋骨,进而未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震撼作用。
第五,财会人员执法不严,是产生“小金库”的辅助动因。一个部门、单位有“小金库”,与其财务人员失职和业务不精也有很大关系。一些财会人员原则性不强,明知私设“小金库”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但是往往惧怕得罪领导,不敢向领导讲清财经纪律规定,或者发现本单位“小金库”没有及时向领导提出加以纠正,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从而助长了“小金库”的滋生。
四、对策措施
坚决取消“小金库”,既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反腐建设,坚持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议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1.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重点宣传《会计法》等一系列财经法规,大力营造坚决取消“小金库”的强烈氛围,使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充分认识到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充分认清取消“小金库”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取消“小金库”的自觉性,真正做到依法办事,规范运行。
2.加大监管力度。一是要强化票据管理,严禁使用非法票据,严格把好收费票据使用关。行政事业单位凡是使用非财政部门印制收据收费的,一律视同乱收费,付费单位必须拒付。二是要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严禁乱开乱设账户,财政及有关金融机构应严格把好各部门、各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关,一经发现擅自开设账户的,要严肃查处。三是要强化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把好“阳光操作”关。对不足30万元的工程也要一律实行公开竞争,实行一定范围内的招标,并且要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审核和监督。四是要强化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认真抓好“票款分离”工作,严禁截留、隐瞒、坐支、挪用各项收入,严禁弄虚作假虚支虚提支出费用,严格把好收支监督关。五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坚持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以财政、审计、纪检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内容的监督体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全方位、多形式、经常性地开展财务检查活动,不留死角,才能有效地制止私设“小金库”行为。
3.加大查处力度。建立一个严格地责任追究制度,对“小金库”问题绝不能姑息养奸。要明确今后不管“小金库”数额大小,只要一经查出,必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一是通报批评,提出警告,向社会公开曝光;二是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对单位以法规规定的最高处罚幅度处罚,对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也要相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三是必须给予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一定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不敢私设“小金库”,达到望而却步,望而生畏。
4.加大统管力度。一是要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各部门、各单位财务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确保各部门、各单位财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二是要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建立分级会计结算中心,逐步取消部门、单位会计核算机构,努力建设一个“简便易行、快捷高效、监控有力”的核算机制,使“小金库”无生存之地。
第三篇:会计课案例教学之我见
会计课案例教学之我见
开江县职业中学 樊红
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会计课中,案例的设计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案例的不足。案例的设计既要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要与课堂时间相适应。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中所列举的许多案例,大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距离较远,特别是新税制实行以来,教材中案例与现行要求已不相符。比如,没有把增值税考虑进去。
二是有的没有按照章节相关的内容要求设计案例,反而使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
三是有的案例所列的数据无来龙去脉,例如编制会计报表的案例,仅有报表的数据,没的指明其来源,无法正确说明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四是关于成本核算的案例太长,内容太多,不利于课堂板书讲解。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今后在编写会计教材时,设计选用符合要求的案例,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按要求灵活设计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弥补教材中部分案例的不足。我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根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选用
各种能为学生理解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体会到,设计和选用案例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1、要体现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会计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
2、要体现正确性。案例的设计要以“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使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3、要体现典型性。要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增值税的核算时,只对一般纳税人的帐户设置和核算过程进行介绍,并举出案例加以说明,它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抵扣,税率为17%。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则只要说明基本核算方法即可,它是采用6%的征收率。
4、要体现可操作性。不能使案例的内容十分复杂和面面俱到,否则,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处理方法,将使学生减少兴趣,甚至不易理解,起不到好的效果。
5、要体现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包括案例本身的完整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由于经济业务的独立性,设计的案例在逻辑上应该是严密的。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常常表现为内容上的连续性,但不要重复,并且要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如,使一个案例的结果,成为另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新的案例。这样进行教学,就效果较好。当然,对不同的案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前后矛盾,更不能与财经法规相抵触。
认真利用案例进行教学。会计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案例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一些简单的案例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而一些较复杂的案例要通过板书来解决,一板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简化”,设计的案例以及解题过程应在一版以内解决,不要溢出,否则影响教学的联贯性。二是要“形象化”尽量利用图表说明案例和解题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到应增值税明细帐时,可以采用丁字帐的形式来说明该帐户的结构和各明细科目借贷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大而又非常复杂的案例,我认为应该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教师事先将已知的资料抄录在小黑板或绘图纸上,讲到案例时,先展示已知资料,再用板书说明解题过程,这种挂图可以多次使用,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案例的设计。至于要表现动态的经济活动,这就要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借助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成本核算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组织类型和生产工艺过程,如果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电脑组织教学,效果则更好。
总之,在会计课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刻苦钻研,不断探索,认真设计选用案例,并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会计案例分析
被审验单位伪造营业执照诱使注册
会计师出具不实验资报告的案例(学号尾数:6,7,8)在验资实务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被重视但又可能给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带来风险的问题。笔者将在验资业务中接触或收集到的几起验资案例整理出来,希望对注册会计师防范验资风险有所警示和启发。
2008年9月,B工程公司为申请施工企业三级资质,拟将注册资本变更为600万元。在提交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资料时隐瞒了其注册资本实有100万元的情况,并以营业执照正副本丢失为由提供了加盖B公司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B公司主管部门F局出具的证明。由于审验的注册会计师与B公司经理相识,遂以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会计报表载明的注册资本500万元为基础,在对B公司主管部门F局投入的100万元货币出资审验后,出具了“新增注册资本100万元,变更后注册资本实收金额为人民币600万元”的验资报告。B公司利用该验资报告骗取了注册资本为600万元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利用该验资报告和变更后的营业执照骗取了施工企业三级资质。
假票列支是否构成偷税(学号尾数:3,4,5)某货运实业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货运、物资储存、报关、货物中转、汽车货运等业务,其营业税是按收取的全程运费减去付给其他承运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税务机关对其2001~2002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接受收据(水单)35份、假公路运输货运发票28份、假水路运输货运发票1份,共列支营运成本1860345.65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07084.87元、企业所得税448587.15元。
但在如何对该公司违法行为定性处理上,稽查人员出现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虽然本案在客观上符合偷税的三个要件,但只有在税务机关有证据证明纳税人主观上具有偷税的故意,才能按偷税进行处罚,本案因无确切证据证明其有偷税的主观故意性,不应按偷税处罚。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该公司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偷税,理由是企业行为达到了偷税的三个要件,而《税收征管法》并未强调主观故意性是偷税的必备构成要件。
企业在陈述、申辩中也认为,29份假运输发票是承运方开具的,35份收据(水单)是为其承运货物的境外远洋运输公司开具的境外发票。企业是在缺乏发票专业知识和真假发票鉴别能力且不知情的前提下,接受了这些货运单位开出的假发票和境外发票(水单),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故意,运费支出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如果因此受处罚企业不能接受。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责任如何划分(学号尾数:1,2)
1992年2月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融资租赁合同。双方约定,出租人甲公司应按照承租人乙公司的要求,从国外购进浮法玻璃生产线及附属配件,租赁给乙公司,租金总额18万美元,租期24个月,每6个月为1期。最后一期的到期日为1994年5月30日,如乙公司不支付租金,甲公司可要求即时付清租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或终止合同,收回租赁物件,并由乙公司赔偿损失。双方还约定了租金利率的调整和延付租金的罚款利息。丙公司为乙公司提供了支付租金的担保。丙公司向甲公司出具的租金偿还保证书中约定,丙公司保证和负责乙公司切实履行融资租赁合同的各项条款,如乙公司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向甲公司交纳其应付的租金及其他款项时,担保人应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无异议地代替乙公司将上述租金及其他款项交付给甲公司。
1993年5月5日,甲公司将购进的全套设备全部运抵目的地。按照乙公司的要求,将设备安装在丁工厂使用。经乙公司和丁工厂共同开箱检验和调试后,认定设备质量合格。设备投产后,因生产原料需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销路较差,致使开工后就停产。承租人和丁工厂仅支付甲公司设备租金6万美元。
甲公司多次催要,乙公司和丁工厂仍未能支付租金,于是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和丁工厂立即偿付所欠租金及利息,并由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乙公司辩称,甲公司在丁工厂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未能收回租赁物,致使损失扩大,乙公司不应承担责任;丙公司辩称,甲公司应在承租方无力偿付租金的情况下及时收回租赁物,防止损失扩大,但甲公司却采取放任态度,致使损失扩大,甲公司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人民法院受理后,将丁工厂列为本案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丁工厂辩称,自己不是融资租赁合同的当事人,不应承担租金偿付义务。
审计利剑所指百万“小金库”大曝原形(学号尾数:0,9)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对A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A局)财务收支审计中,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查出了该局所属事业单位技术服务中心弄虚作假,采取大头小尾方式开据发票,隐瞒截留收入160.8万元私设“小金库”,套取现金发放劳务费的严重违纪问题,相关责任人已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个别责任人也上缴了其非法收入。这个情节恶劣的百万元“小金库”是如何暴露原形的呢? 一、一张临时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引出了审计线索
审计组在对A局技术服务中心下属的企业综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延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注册资金全部由A局借入,职工工资也全部由该局发放。但2000年12月,开发公司却在费用中列支出临时工工资8.7万元。公司出纳解释说:“这8.7万元是提出了现金发给A局全体职工,自查报告中已做了说明,没必要再查了”。审计人员认为发给全局职工应有发放明细表或者上交A局财务的收据,请对方提供。但公司出纳却借机离开,一去无影。过了半天审计人员打电话追问此事,身兼技术服务中心和开发公司法人的刘某一方面答应第二天提供发放明细表,另一方面又说了许多好话。既然自查了,发放明细表为什么迟迟不提供?刘某为什么这么客气?一连串疑问和异常现象引起了审计人员警觉,这其中必定存在问题,这张临时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就是审计的线索。二、一本打单费收据牵出160.8万元“小金库”
技术服务中心和开发公司以发放明细表丢失为由还是不提供相关原始凭据,这更引起了审计组的怀疑。审计组决定,集中人力对技术服务中心账证深入检查,但审计结果却一无所获。该中心账目非常清楚,收支也很规范。为找出突破口,审计组采取最费力的检查办法--核对原始发票和开出的三联专用收据。检查中终于有一本发票存根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其他各本发票都是各种业务收费混开的,而这本发票50张所开据的收费内容全是打单费,且每张票面金额都是20元,总计1 000元,职业的敏感使审计人员对这本打单费产生了怀疑,为什么这么巧,打单费都在一本发票上且每笔都是等额的?审计组向会计索要打单业务记录,并要求业务部门提供工作量记录,有关人员却支支吾吾拿不出来。审计人员找会计单独谈话,让他放下包袱配合审计工作。在审计人员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后,技术服务中心的会计终于吐口了:开出的打单费存根联和记账联金额是假的,给企业开的发票联金额远远超出存根联金额,账外收支都记在两本笔记本上。审计组立即找法人刘某谈话。刘某知道审计组掌握了证据,无法再隐瞒,于是讲出了实情。原来,开发公司和技术服务中心账外收支都记在一起,审计组索要开发公司发放明细表时,想拖两天改改账,将技术服务中心的“小金库”剔除出去,可审计组查的太紧,又抓住了发票中的“鬼”,事情也就全露“馅”了。
第五篇:会计案例答案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案例一 财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时必须以审核后的原始凭证为依据。王先生报销差旅费时机票丢失,财务人
员无法已经原始凭证记账。如果王先生自己写个证明,财务人员无法确定机票的折扣,无法确定记账的金
额。如果王先生能够取得航空公司的证明并加盖航空公司的章印,那么能够证明机票的金额及真实性,财
务人员才能据此记账。这样做也是进行会计初次确认时保证经济信息的可靠性的要求。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
案例一答:该公司的会计系统不完全。按照公司法和会计法,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应该有具有会计证的人记账,应当根据涉及的经济业务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并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录。王单先生仅记录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也无法得知每一笔银行存款变动的对应关
系。根据2004年、2005年该公司发生的业务,还需要在“实收资本”、“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固
定资产”、“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租金”、“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等账户中登记入账。
并根据账簿记录核算全年的利润。尽管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没有变动,但是由于购置了计算机等固定资产,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对资产耗费在收益期内逐年摊销或者提取折旧,从而正确计算当年的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案例一答:成先生的做法并不是小题大做。小代丢的三张记账凭证问题不是很严重,因为记账凭证是会
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按照会计准则和记账规则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
登记账簿的依据。如果记账凭证丢了,还可以根据原始凭证重新编制记账凭证,不至于对会计工作造成太
大影响。而小陈弄丢的20万元的现金支票存根属于原始凭证,并且是外来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初始文件,与记账凭证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重要依据。一旦丢失,补
偿原始凭证(尤其是外来原始凭证)的成本较高,同时也令记账凭证和会计分录缺乏依据。此外,现金付
款凭证所附原始凭证与凭证所注张数不符,说明原始凭证有丢失,或者是所注张数出错,这些都是较为严
重的问题。
第六章:会计账簿
案例一答:1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要采用订本式账簿,而记录内容比较复杂的财产明细账,如固
定资产卡片则需要卡片式账簿,除此之外的明细账可以使用活页式账簿,该公司全部使用活页式账簿显然
不够规范。2会计账簿具有重要意义,记录在会计凭证上的信息是分散,不系统的,为了把分散在会计凭
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归类反映,喂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善的核算资料,并未编制会计报表提供
依据,就必须设置和登记账簿。设置和登记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所以,对于会计凭证必须要登记
入账,不可单凭会计凭证控制。1如果发现账簿有错误,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不可涂改,或者用涂
改液消除字迹。分更正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显然,公司允许使用涂改液是错
误的。2由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同时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随意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必须
坚持内部牵制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任何账
簿。出纳人员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后,应将各种收付账凭证交友会计人员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及有关明细账。综上所述,该公司会计内部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王方先生对此将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如果处在该职位应该辞职。
第八章:编制报表
案例一:对于11月29日发现的重复记账进行更正是正确的,因为差额属于会计差错,随意必须更正。但
是12月30日未达账项,是开户银行和本的单位之间,对于同一款项的收付业务,由于会计凭证传递时间
和几张时间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账二另一方未入账的会计事项,并非会计差错,所以不应更正。
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并不是更正账簿记录,对于 银行已经入账而
本单位尚未入账的业务和本单位已经入账而银行尚未入账的业务,均不进行账务处理,待以后业务凭证到
达后,在做账务处理。对于长期悬置的未达账项,应及时查阅凭证,账簿及有关质料,查明原因,及时联
系银行,查明原因,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