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天桥中心小学----张秀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是重头戏。作为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改变阅读教学观念、开拓阅读教学资源及阅读教学种种误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海底世界》,描写了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植物和蕴藏,可以让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下海底的景象,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有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猫是怎样钓鱼的?最后有没有钓到鱼?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猫钓鱼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蚕姑娘》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慢慢变成蛾姑娘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盖间新房”、“开了窗”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蚕姑娘的变化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 《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大象博士请助手》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布告”椅子等各种道具,还把小猴、小兔、小猫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猴、小兔的言行不够文明,要像小猫一样做个言行文明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五)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学画》一课时,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如果让他们去画湖中千姿百态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点。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只是简单的荷花、荷叶的轮廓),复制后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二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满湖通红”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也栩栩如生了„„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六)在读中结合写作训练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虹》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雨后的美丽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用带有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转化为文字,把它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夏天,一阵雷雨之后,田野里的禾苗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柳枝像长发在风中摇摆。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歌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富有想象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五、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事件难事。当然,阅读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老师有心,有意,就会发现更多的方法。
第二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然而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视野窄。结合多年农村执教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好“三步”。
一是激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难度入手,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简单”这个度。如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就不要急于让其写成篇作文,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不要求有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等等,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走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社会调查、游览
等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去观察,去体验;搞好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作文从自己最兴趣的材料入手,做到言之有物。例如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就这个内容写一篇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都充满了激情,创作欲望空前高涨,文章自然能有感而发。
(三)从写作目的入手,让学生走“有所为而作”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时给妈妈写一封信;指导学生写日记,使之把内心烦恼的事记下来等。通过给学生提示写作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渐悟出作文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畏惧感则自然消除,兴趣随之而来。
(四)从增强成就感入手,使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班上朗读,放入“作文园地”里,在广播中播出,选送到各级报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是累材。积累素材,就是为作文“蓄足”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学生经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就能了解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等词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自然有材可用、有规可循了。
(二)让学生多看。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观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
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笔下便不会干枯。
(三)让学生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
录。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同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记“流水帐”,应该有所偏重、突出新颖。
三是练技。练习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不断升华学生写作能力,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过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后,要在作文时运用自如,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练”。
(一)循序渐进法。在学生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命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一是由局部描写向整体成文渐进。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片段描写。例如写人,就可以专门进行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等到学生局部描写掌握熟练后,教师指导再进行整体结构的合成。看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二是命题由浅显向抽象渐进。作文时,如果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设计系列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二)综合训练法。一是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让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等。到时学生就可以积累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并相互阅读、欣赏。这样,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这种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
“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多元化练习。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作文教学亦无固定的模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作为师者,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灵气和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篇:如何提高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崇仁县马鞍中心小学谢菲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低年级是口语交际的起步阶段,能否成功迈开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对于儿童今后的交往交际有着极大影响。那么,这个阶段影响孩子口语交际的关键是什么?是兴趣。孩子的口语交际兴趣来自内心表达的需要,更来自外界的多种刺激,如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得心应手的交际方法,激情洋溢的赞叹之词等等。
一、循序渐进,指导模仿迁移。
口语交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一开始就能说出什么美词佳句。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应该照顾全体学生,从说完整话开始。在口语训练中,指导学生先模仿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可以引导他们用句子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常用的关联词。如在讲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时,我问:“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学生在回答时,学生们动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正确的回答问题,但是,从句子的表达上并不是很完整的,这时我就要引导他们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通过引导,学生终于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
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模仿交际方法,在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的基础上考虑变通。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是学生们口语交际积累的好材料。通过迁移,孩子们也能创作出同样精彩的句子。再有,有效的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让学生获得感受到成功地满足感,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和勇气,为进一步的进行独立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在口语交际指导中,创设交际情境,让孩子们放飞童心和想象力十分重要。如在一次主题为“森林被砍伐,小动物们无家可归,都在哭泣”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首先我让学生课下做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上课伊始,我把教室布置成大
森林的样子,让每一位小动物在森林里欢快的玩耍,并且让小动物们说一说:大
森林给你带来了什么乐趣?小动物们畅所欲言:
“大森林是我们的家,我们生活在大家庭里,多热闹啊!”
“大森林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耍!”
“大森林是我们的餐厅,每当我们饿了,就到餐厅里去吃饭。”
师:“大森林对小动物来说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源,那么,突然有一天……”这时,让学生看插图,观察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看图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在观察的基础上,我引导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我饱含深情的说:“大森林里发生了这样的事,你想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把大森林当作自己的家,语言里饱含了深情,在语言的表达上井井有条,流露出自
然之情。
创设交际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这样学生把自己所知、所想、所做,用精彩的话语表达出来,从而轻松完成交际任务。
三、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素材。
语文教材,插图新颖,内容生动,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情趣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浪花》中描述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沙滩上到处是贝壳和小虾,这么多的贝壳和小虾,书中没有一个多字,文中是怎么说的?我让学生多读课文,互相发表见解,说出:这就是文中说的“小篮子都装不下了”。在教学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时,不仅让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而且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第二年小灰兔会怎样做?在编故事讲故事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借助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边表演边说。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小壁虎、老牛、小鱼、燕子、壁虎妈妈的头饰,五人一组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壁虎难过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是学生进
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四、挖掘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素材,引发学生倾诉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加上农村孩子上学前很少说普通话,方言较多,加上学生和老师身高差距太大,学生要仰头才能与老师对话,学生不愿意与老师用普通话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学生交谈时,我总是弯下腰或者蹲下,保持与学生同等身高对话,并且面带微笑,增强教师的亲合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每天早晨我都要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前一天的收获,路上的见闻、精彩的节目、有趣的事情等。这样随意交流,学生很放松,慢慢地学生说话的胆量就会大起来,敢于说话。并且在交际时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们以增强学生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做个生活的观察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刚开始是我引导他们说,就像是课堂提问,后来学生越来越勇敢,会主动地和我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启发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认知能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有提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比如班上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会说欢迎词;国庆节放假归来,能介绍见到的有趣的人或者事件;教师节,对老师表示祝贺;搬进了新
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家……
五、说画结合,呵护学生口语交际热情。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利用画、说结合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交际的快乐。为此,我采用绘图的方式,让孩子先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画出来,然后再进行
交流。在进行这项课堂活动时,首先把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先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组内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问题,小画家要一一解答。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交际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从而达到本课“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目的。然后,再请每个小组自行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请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自己的画,还要解答班上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安排学生自由的看看别人的画,评评
别人的画,鼓励学生扩大口语交际范围,让他们的自主性更强。
六、争夺红花,实施赞赏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过程中。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比尔.盖茨的母亲在答记者问中也曾肯定地说过:“我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赏识。”我们对学生要不断发现其优点、亮点,关注细微进步,真诚地激励他们,满怀爱心的唤醒他们的潜能。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十分重要。我在班里建立了“红花制”的评价方式,而且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只要肯说,就能得到红花;说得越好,得到的越多。我还给他们以鼓励,如“你真棒!”“我们班的小交际家非你莫属!”以此简单而又极富鼓励性的评语,来激励孩子保持旺
盛的口语交际热情。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适时的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敢想、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交际的不断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浅谈提高低年级写字能力的方法
浅谈提高低年级写字能力的方法
武鸣县马头小学
胡惠芳
在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就有十年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经过十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也有一定的经验。学生的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写字能力呢?
第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里特征。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即使个别辅导,也要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看老师写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第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我非常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①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一般我在班里进行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小组竞赛,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大红花。个人竞赛就以每个单元比赛写字一次,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动物”。②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比如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等故事形式,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③定期展示作品。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第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生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把字写好,才能喜欢写字。我首先从基本笔画入手。每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而每个笔画都要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我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字的偏旁。字的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最后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生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位置。其次让学生一笔一画地写。要求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最后就要是专心致志。在此方面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心静气和,才能练成一手好字。
第四、保证练习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多练习写字,写字速度较快。但还要因材施教,对成绩好的,我让他们两天练习一篇关于古诗或文章段落的硬笔书法。对于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我让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保证质量,再求数量。久而久之,他们的写字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了。
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积极探讨研究,在写字教学中,也取得一定的收获。但低年级的学生易变性比较大,还须努力,加强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使他们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中捷友谊小学胡艳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常听同仁们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
一、激发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二、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l)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