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绝句

时间:2019-05-15 02: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夏之绝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夏之绝句》。

第一篇:夏之绝句

夏之绝句

刘建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受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新鲜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自我阅读,能够品味出文章的美,能够根据文章说出作者为什么酷爱炎热的夏天?感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摘抄优美、新鲜的词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热爱生活,走近自然,珍爱生命。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文章语言形式的美和内容所表现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指导

评点式自我朗读——自我朗读、品味、评点写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对本文极具诗意的散文的语言品味。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进行选读、品读、点读来直接亲近语言文字本身。

难点: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和蕴含的理。可以通过结合文中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加以解决。

疑点:文章第18小节的末尾“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这里的感情倾向似乎不同于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个问题可以将一段文字放到全文的整体背景,尤其结合上、下段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自读、选读、品读语言并相互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收录机、磁带、小黑板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我阅读、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形式的美。师生共同研讨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整体感知

简媜的散文是诗质散文,并不以识见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练字见长。《夏之绝句》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意象和机警而妩媚的文字。

(三)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台湾作家简媜,以诗踏入文坛,已出版了七本散文集,每一本都有新突破。《夏之绝句》出自其第一本散文集《水问》。

2、听课文录音,积累下列词语(小黑板展示)

3、自我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分组朗读、品味、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修辞手法。比喻句的使用,生动新鲜的动词,句式的变化: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等等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并相互交流。

4、归纳小结讨论并在摘抄本上摘抄下你最喜欢的句子,同时对摘抄的句子用一两句话作点评,写感受或收获。

5、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1)文题为“夏之绝句”,文中写了哪些夏景。

(2)文中用骈俪文来写春天,用绝句来比夏天,借助想象分别表现出春天和夏天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

(3)有人觉得蝉声聒噪乱人心,而作者却情有独钟,捕促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想一想原因。

(4)作者在第18小节所发出的“„„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该作怎样理解?(5)学生补充:略 讨论明确:

(1)作者咏夏,并不泛写各色夏景,而是集中描写蝉声。先写童年捉蝉,再写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一面散步一面听蝉,全篇散文犹如一首绝佳的咏蝉诗章。

(2)将“春天”比作“骈俪文”,表现出春天色彩绚丽,百花吐艳,万物争春这样浓墨重彩的景象。

将“春天”比作“绝句”,既表现出夏天的诗意美,如“„„诗中自有其生命的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又写出夏天独特的声音,如“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3)作者对于蝉声以绝佳吟唱视之,全出自于都市人对于天籁自然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都市人,五官俱为滚滚红尘所污染,全无一点田园风光可抚慰疲惫之心灵,身边俱是轰鸣的车声,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噪声中,忽闻窗外蝉鸣,怎不令作者感到如一条清澈洁净的水流可冲流耳朵,荡涤心扉;怎么不会像磁铁吸取铁沙一般,把作者整个心思都吸引过去,又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作者紧张紧扯在手里的轻愁。所以作者也说:“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静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

(4)夏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也是春至冬四季歌中最高亢的强音,这也许是充满着青春活力,亦秀亦健的作者与夏结缘相契的又一原因吧,在这些文字中作者表现出一种青春易逝,美景难得挽留的怅惘,这就使此篇散文超出了对景物的吟咏,心境的抒发,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美尽管总是瞬间的、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无不如此,但花谢花还开,月缺月又圆,因此,结尾“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至此,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5)学生补充问题研讨(略)

(四)总结扩展 扬春抑夏似乎是诗家传统,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偏偏推陈出新,喜赞夏天像一首绝句,终篇一想,全是出于对蝉声的喜爱,全文就是一首咏蝉的诗章,蝉声作为整体意象笼罩全文,层层递进,回旋往复,而章法井然,形象突出,在结尾又突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一年四季,我们往往也会对某个季节情有独钟,请选一季节谈谈自己的感受,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季节)。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摘抄优美语句。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夏天的诗文,与本文进行比较,如《小院的夏天》。附:报书设计

夏 之 绝 句

简 媜

蝉声足以代表夏:童年捉蝉,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边散步边听蝉 夏天像一首绝句:朴质的自然诗派

抒情的边塞诗 ——蝉声,亦是生命之歌

九、教学反思:

1、教学本文时,由于预习工作做得较好,因此,一节课完成比较轻松,学生的自学质疑比较到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对局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因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1)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2)为什么说“蝉亦是禅。”(3)“何处惹尘埃”出自何处,怎样理解?(4)文章语言优美,形式独特,但文中有不少的倒装句读起来咬口,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们不应该提倡,更不应一味地模仿。(5)„„

2、在“总结、扩展”时描绘心目中的某个季节的同学十分主动积极,他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用比较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季节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由于许多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对于文中一些主观色彩很浓的较晦涩的句子理解起来困难较大,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因此,教学生留心生活,认真体验,感悟生活是今后语文老师指导的重点之一。

4、在欣赏佳句妙句上,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所限,找出的句子毫无特色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⑵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⑶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⑷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⑸ 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

⑴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⑵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⑶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⑵ 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教学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教学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教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诵。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然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2、品读前三句:

⑴ 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总写了—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⑵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3、品读分写部分:

⑴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

⑵ 品读“长城”、“大河”几句。①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 要点: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②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③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要点: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

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①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比喻、拟人。

②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扑丽;二者义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像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

⑷ “长城”、“大河”利群山、高原的描写,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4、品读最后三句:

⑴ “须”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等待。

⑵ 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先让学生发挥想像去体会,回答,然后教师明确。)

明确:这儿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像,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四、梳理、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思路与写作手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⑴ 修辞手法小结:

要点: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⑵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要点: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⑴ 朗读这一部分。⑵ 表达方式的特点。

⑶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⑷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背诵这首词。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2、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3、“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5、“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6、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总结,练习。

第二篇:《夏之绝句》教学设计

内蒙鄂尔多斯准格尔旗 包金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标注生字、了解大意。

简祯,本名简敏祯,1961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创办大雁出版社。

她的风格力求多变,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华,能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被誉为台湾散文底三代传人,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随笔集有:《白蛇三叠》、《浮尘野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时只有星光送他》、《栖在窗台的白鹭》、《水问》、《一竿冷》、《一口闲钟》、《红婴崽》、《四月裂帛》、《美丽的茧》等。

三、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重点研读赏析:

让学生找出来并说出体会: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形象联想句:把蝉声比作“四面楚歌、鸣金击鼓”;比作“磁铁”;还比作“一条绳子”,时时刻刻在牵扯、震撼着“我”的心灵。多么形象、生动、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独巨匠心。

第三篇:《夏之绝句》初中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捉蝉之乐的?其中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而文章说:“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当中包含了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夏之绝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夏之绝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2005-10-16 11:20:00 来源:文领网 作者:不详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建议

一、关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欢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身在城市,并没有让简媜对现代化的大都市产生好感。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这样的潜台词:喧嚣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宁静之所,我们只有在沉思中,回忆过去,才能寻找到自己渴求的东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自然,关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颗童心。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到这里,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

二、线索与组材

本文是以忆蝉、捉蝉、玩蝉、听蝉、悟蝉的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作者先记叙童年时代捉蝉的故事,在上学的路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学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树上捉到蝉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让童心未泯的人们也不觉沉醉于其中。课堂上,“我们”在抽屉里玩蝉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先看,再听,后摸,充满了童趣。“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富有内蕴的短短一句话,不但耐人寻味,而且还引出了对蝉声的描写。“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行文至此,与文章开头呼应。那么为什么说蝉声代表夏呢?作者紧接着写蝉声的音色、节奏,写蝉对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诗,有生命情调,有自然质朴,有旷远飘逸,有豪情悲壮,这哪儿是在单单写蝉声,这分明是心胸豁达、豪情万丈的人的写照啊!这更是像夏天一样激情四射的人的体现啊!这不就是像蝉一样该放开喉咙就引吭高歌,该缄默不语就戛然而止的悲壮斗士吗?

听蝉部分,写了晨间、午后、黄昏三个时段听蝉的感受。晨间蝉声给人以净化,午后蝉声给人以闲适,黄昏蝉声给人以慰藉,字里行间娓娓告诉你一定要善于去倾听,才会有收益。悟蝉部分,写了蝉的自然、质朴、真诚、奉献、豪壮,对蝉声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生命之歌”,来道出了其中的内蕴真谛: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处流下了动人的悲壮与辉煌!也流下了几分遗憾和感伤!

三、别致的文章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把春天比成“骈俪文”,把夏天喻为“绝句”,开篇给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胜。但作者虚宕一笔,不言夏,却先叙及蝉声,“未曾去关心蝉声”,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缤纷,作者缘何独独念及蝉声?当“我”对夏的悄然而至而浑然不觉时,是蝉的叫声给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的话,那作者显然是把蝉当作了夏的标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对蝉的回忆。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本文写法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乍读之后,好象觉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马由缰,但细细品之,文章无处不是在写像蝉一样的人,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学过的《荔枝蜜》等散文,更加含蓄深刻,因为它更强调和注重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这么深刻,更谈不上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但是每个人在读过《夏之绝句》后就会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本文表达含蓄,内蕴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这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计示例

一、由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褶裙

门槛

戛然而止

铿锵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天籁

涟漪

了悟

骈俪文

旷远飘逸

3.用圈点批注法阅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完成以下各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3.作者对蝉及蝉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解说: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整体一局部一整体,阅读文章,应遵循阅读规律。从整体入手,局部揣摩,再归结全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养成高屋建瓴的阅读习惯。)

四、研读课文,仔细揣摩

1.请学生勾划出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其中的妙处。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绝句”?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解说:这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领悟。第1题是对文章语言的欣赏,可欣赏灵活多变的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的揣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2题是对文章主题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别是对丈中重点句和关键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读懂和理解课文。)

第五篇:《夏之绝句》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2.体会课文用清词丽句所营造的意境,欣赏文中优美、精练而妩媚的文字及灵活多变的句式。

[自读程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查字典,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褶裙门槛戛然而止

敛铿锵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天籁涟漪了悟

骈俪文旷远飘逸

3.用圈点批注法阅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完成以下各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解说: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整体一局部一整体,阅读文章,应遵循阅读规律。从整体入手,局部揣摩,再归结全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养成高屋建瓴的阅读习惯。)

四、研读课文,仔细揣摩

1.请学生勾划出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其中的妙处。

2.如何理解夏天“像一首绝句”?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解说:这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领悟。第1题是对文章语言的欣赏,可欣赏灵活多变的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的揣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2题是对文章主题和中心的把握和探究,特别是对丈中重点句和关键句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刻地读懂和理解课文。)[自读点拨]

简媜(1961一),台湾宜兰县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佛光山翻译佛经,后任职于广告公司及杂志社,卸职后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多变,常于平凡中屡出奇招与险招,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简姨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那种古朴、谐和、亲切的氛围使她感触颇深,空旷悠远的夏天,梦幻般的童年感触,在简媜的笔下呼之欲出。可能是长久接触佛经的缘故,佛经对她的影。向极大,简媜在自己的散文世界里始终扮演着“千岁老人”或者“得道高僧”的角色,孜孜不倦地阐释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这使她的作品弥漫着浓浓的古典主义情怀。

二、有关蝉的知识介绍

蝉隶属于同翅目蝉科。蝉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再变为蛹,蛹最后蜕化为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蝉。蝉卵多产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幼虫长大后爬出来,在草地或树枝上脱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高唱“知了”,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蝉的成长,既是漫长的又是非常艰苦的。蝉的生命周期长达十几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在蝉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前三个阶段都是蛰伏在地下。如果人们都能知道蝉十几年才能来到世间“风光”一次,也便会觉得蝉鸣的珍贵了。十年一鸣,如此难得,又如此短暂,能不珍贵吗?

三、理清结构

四、欣赏语言

五、关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下载夏之绝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夏之绝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之绝句》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教学设想 简媜的散文是一种诗质散文,并不以见识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是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炼字造句见长。这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学习......

    杜甫 绝句特色之拗体

    拗体在杜甫的绝句诗里 出现较多,特别是以七绝为甚 。前人对杜甫的诗七绝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原因之一,便是拗体太多而不中格律。杜甫写的七绝是比较随便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日常生......

    《绝句》教学设计之四-教学教案

    佚名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

    英语之夏演讲稿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Laibin and I am from English education class 2 of 2012.It’s my honor to be here.Before my speech, I want to ask two questions. First,......

    科技之夏总结

    2011福海县一农场“科技之夏”工作总结 “科技之夏”活动作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组成部分,侧重于生产季节的现场指导,是对“科技之冬”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这几年来,我县通过“......

    夏之庭读后感

    本书从三名小学六年级的男童观察一名独居老人的生活开始,三名少年最早的动机,是想抓住死亡的的瞬间,透过监视,好细看一名看起来如行尸走肉般的老人,是如何「死」的。 没想到,在「......

    天山之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过程与......

    夏虫之夏抒情散文

    武汉的夏,无疑是对“火炉”最贴切的诠释了,作为“钢都”也真是物尽其用,要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武汉人必是有话语权的。身处极寒之地的苏联人以钢铁般的意志重新为其定义,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