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第1章 孩子为什么生病及治未病
1.1 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生病
孩子很单纯,一般不会出现心理、情绪方面的致病因素,健康的孩子一旦生病,第一个可能就是孩子的饮食出错了,孩子受凉了。你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疗。如果在孩子生病时,不去设法寻找患病的原因,只想到吃药、打针、输液,那算是一个原本健康的孩子,也会让你带得浑身是病。
如果孩子总是早上起床后流鼻涕、打喷嚏、胃口不好、吃饭后易吐、肚子痛、流鼻血、咳嗽,那么多数是孩子晚上睡觉时受凉了。你一定要给孩子睡睡袋,并注意被子的厚度,不能再冻着他,同时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的这些不适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的。
如果孩子白天或晚上不舒服,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吃了寒凉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你要回想今天的饮食有什么与平时不同,先将那些寒凉的食物去掉。慢慢找出你的宝宝不适合吃的食物,将这些及时停掉,再按后面教你的方法处理,看看孩子是不是很快病情就好转了,同时记住以后尽量不要给宝宝吃这种食物了。这种因饮食出错而患病的孩子,在突然生病这种情况中占80%,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学会细心观察、总结。
一个朋友的孩子扁桃体发炎,我让朋友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孩子只要一吃鱼,不论河鱼、海鱼,都会引发扁桃体发炎,吃河鱼的时候更重一些。我说既然你的孩子不适合吃鱼,就别再吃鱼类,多吃其他肉类,等孩子体质增强,很少犯病了,再每周吃一次海鱼试试;如果没事儿就每周吃一次,如果还是犯病,那以后就不要吃鱼了。
还有一个孩子动不动腹泻,后来找到原因,是吃一种补锌的营养品造成的。家长说看别的小朋友也在吃,都是好好的。我说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自然对各种食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停掉这种营养品,孩子并没有接受其他的治疗,腹泻很快就痊愈了。
有一个孩子已上小学六年级,瘦瘦小小,脸上还长了不少小痘痘。家长说孩子近半年来胃口、睡眠一直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较以前吃力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我问孩子,你是半年前出现这些情况的,那你半年前是否生病,或者是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孩子想了想说,自己的不舒服是从参加学校的短跑集训开始的。从这个孩子的手纹看,他的身体素质不好,胃肠功能比较弱,特别是额头上长了许多的小痘痘,代表肝血不足,气血两亏。这种身体状况是不适合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的,只能适当地锻炼身体。如果孩子因运动后胃口不好而体质下降时,家长一定要劝孩子减少运动量,并及时地给孩子吃炖得较烂、易于消化的牛肉——牛肉是恢复体能最快的食物。1.2 九看一摸——孩子有病早知道
1.看笑容:爱笑的孩子,不论是小婴儿还是大一些的孩子,都是代表身体内部的平和与协调,只要是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身体总会有这儿或那儿的不舒服。小婴儿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动不动就哭的孩子身体肯定有问题,大一些的孩子也很少能准确表达身体内哪不舒服。所以,只要这个孩子吃饭、睡觉能保质保量,而且这个孩子整天都很开心、爱笑,这就是孩子身体健康的标志,如果一个爱笑的孩子慢慢变得不爱笑了,说明这孩子最近身体出现了不适,父母就要注意了。
2.看眼神:气血充足的孩子眼睛明亮,有神、眼神专注;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的孩子则说明气血不足。
3.看皮肤:健康的孩子皮肤应该是淡淡的粉色,富有弹性、光泽,这是气血充足的表现;如果孩子脸色发暗、发青、发黄、发白,则代表孩子身体内寒湿重,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贫血等。
4.看头发:健康的孩子头发乌黑、浓密、柔顺;头发稀少、发黄、竖着的、不服帖,则说明孩子气血不足或营养失衡。
5.看耳朵:耳朵形状完美、圆润,摸上去肉多骨少、柔软的,代表孩子先天肾气足,而耳朵的形态看上去不太漂亮、骨多肉少、较硬的孩子则先天不足,说明在整个怀孕期间,母亲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
6.摸小手:气血充足的孩子,小手随时都应该是温暖的;那些整天小手冰凉的孩子则气血不足、身体内寒湿重。
7.看手指的指腹:小孩子与大人一样,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身体内气血不足及寒湿重;而手指的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代表身体健康,气血充足。
8.看青筋:鼻梁上出现青筋或眉尾出现青筋的孩子体内寒重,消化不好,气血不足。
9.看睡眠: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无声响、一觉睡到天亮的孩子气血充足;那些入睡困难、易惊易醒、睡不安稳、翻身频繁、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多是气血不足的孩子。
10.看锻炼:运动后胃口大开、食欲大增的孩子气血充足;反之,运动后不想吃饭、食欲变差的孩子则气血不足。
第二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读后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读书笔记
爱心家---孙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看到这本书,我收获颇丰。
我想,书中的知识方法既然这么有用,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一起来做孩子“最好的医生”。
下面摘录书中《奠定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一章,希望对父母、即将为人父母的或幼小老师有所启示。
1.现在的孩子有90%~95%的潜能没被开发
书中以树木的生长为例,谈到人类的潜能开发问题。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养和育同样重要,家长要提供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运动,与社会广泛接触,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当然还要在孩子生长发育的最初20里与履行应尽的职责。为孩子打好地基,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孩子聪明活泼;健康的年轻人有朝气、有闯劲;健康的中年人有魄力、有胆识;健康的老年人最快乐......健康是贯穿人一生的主线。
2.悉心呵护孩子的先天之本
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于母体的营养供应,所以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就像一粒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里自然能长出健壮的小苗,种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出的苗就又细又弱,土壤的肥沃与贫瘠,相对于人体而言,就是气血是否充足,营养是否全面、均衡。气血不足,孩子就容易生病,并且不容易恢复。妊娠期母亲的营养状况及身体情况,是决定孩子先天之本的关键。
先天不足的孩子只要加强后天的营养和锻炼,还是可以弥补的。但这类孩子的消化功能很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母亲的气血补足,通过提高母乳的质量来改善、提高孩子的体质。
3.睡得好,孩子聪明身体棒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要保证每天12小时的睡眠,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中学生要保证每天9小时的睡眠,这样的孩子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除了睡眠的时间外,睡眠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与智力。
当孩子还没有表达能力的时候,他的睡眠状况需要家长去观察。家长应该通过加强营养不足孩子的气血,通过调理、保护脾胃,让孩子的胃、肠能够更多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同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运动,这也是开胃和帮助胃肠运动、消化的最直接的手段。
在孩子临睡前花十几分钟替孩子做简单的全身按摩,不但放松了孩子运动后的疲劳的身体,同时也帮助孩子疏通了经络,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4.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饮食与运动有一个特效比较
0~6岁的孩子身体还很娇嫩,重点要放在孩子的喂养上,喂养与运动重要性的比例是7:3。7~18岁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间,饮食和运动同等重要,应是5:5的比例。
5.大道至简---成功教育孩子很简单
在家庭教育里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情商的培养。情商包括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力、与人相处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a)培养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的孩子,学习对于他是一种乐趣;怕学习的孩子,学习对于他是一种压力,完全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最初进行家庭教育时所用的方法。
b)培养会学习的孩子。要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学习中的灵活运用、思维开阔时很重要的。要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学习中的灵活运用、思维开阔时很重要的。
c)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d)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养成爱劳动的品行,幷认识到这是一种美德。
e)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未来的道路要靠他自己去走,要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培养他的独立性,更注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更多地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这些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这一小部分能对大家有帮助,让我们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努力吧!
第三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近来我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孩子的明天。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作为家长怎样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又有多少家长没有像“孟母”那样呢?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好多家长会在一起谈论自家的小孩,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有的时候,孩子确不喜欢,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效果,我们重视培
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发展。
从小就应熏陶孩子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要尊敬长辈,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要学会感恩。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心的去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用心去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二班
家长:李宝瑞
第四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等,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孩子的明天。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作为家长怎样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又有多少家长没有像“孟母”那样呢?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好多家长会在一起谈论自家的小孩,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有的时候,孩子确不喜欢,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效果,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发展。
从小就应熏陶孩子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要尊敬长辈,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要学会感恩。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心地去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用心去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五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终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人们总是崇尚天才,但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才都是后天经教育培养而成的,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成什么龙什么凤却不尽相同,如何成龙成凤,也不知所措,最终未成龙未成凤,更是不明道理,只能唉声叹气:哀孩子生来就蠢,生来就笨,不是读书的料;叹条件不好、环境太差,未上好学校;怨机会不对、运气不佳,未碰上好老师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贵子、都是龙女、都来自天堂,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教育引导、培养影响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成人成才、成龙成凤。问题的关键是起教育引导、培养影响的人――老师是否优秀称职。这里的老师包括学校里教书育人的老师,家庭中为人父母的老师、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老师,可以说比孩子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都在对他的成长起教育影响作用,都是他的老师。其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过去,我们常把小学一年级老师认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实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开始了对他尽心尽力的教育:哄宝宝按时吃奶、按时休息,这是最早的生活教育。稍大喂饭时,孩子的小手要抓饭勺,父母说不要抓;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这时父母说,不能送,这样不卫生,这是最早的行为教育,告诉孩子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就是最早的语言教育。稍大些后,孩子会手脚并用了,喜欢爬来爬去,因为担心孩子摔着,就会以一个个“不”字或一个个“乖”字加以教育引导,可以说,第一句话是父母教说的,第一个字是父母教写的,第一首歌是父母教唱的,第一个步子是父母教迈的,第一次穿衣、洗碗、做饭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是父母教的。利希特曾经指出:“对孩子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童年时代,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通过和别人的交往给自己的生活添加色彩,效仿别人的生活,任何一个新上任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会超过他的前任”。而且由于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最快的一段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谓黄金般珍贵。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其次,父母是孩子教育时间最长、教育内容最广的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开始,父母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孩子的老师。
既要做孩子婴幼时期的保育老师,又要做孩子学龄前的幼教老师,既要做孩子小学阶段的老师,又要做孩子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老师,即使到了大学、到了社会,做父母的只要一息尚存,他们总是在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教育引导时间是最长的;另一方面,父母不同于孩子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只负责某一个学段、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讲授和学习方法传授,这些教师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而父母则是不分时段、不分学科的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管的全科责任人,孩子的衣食住行、饥饱冷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以及为人处事、升学就业等等,没有哪一样不操心劳力、没有哪个时候不尽到教育影响、提醒管束的责任。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亲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目标的制定者、成长行为的指导者,父母根据其目标来审视和评价孩子的言行,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和惩罚,因此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教育者、强化者、最具力量的影响者。影响孩子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强化规则的一贯性,二是强化规则的明确性。特别是母爱,她是人类可以看得见的神灵,她的影响是永恒和普遍的。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母亲这个第一个有影响力的教育者那里所接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具人性化的教育。母亲给孩子以心灵,感情,给孩子文雅、华美、快乐,母亲以温和的性情和宽容的精神,给孩子创造一个欢乐如意、温暖祥和的氛围。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善良而且性格坚强。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乐观、节俭、整洁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然是融洽和睦,欢乐幸福的。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家庭也是优秀品格得以茁壮成长的温床。如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就影响了整个家庭和朱德同志的一生。乔治·华盛顿的母亲也是足智多谋,擅长持家的优秀的女性,在华盛顿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是他母亲凭借理智、勤勉、温柔、节俭、克服重重困难将孩子抚养成前程远大的栋梁之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老师。
第四,父母是孩子做人的示范者和榜样
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父母抵得上一百个学校教师。孩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大人的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说话办事、习惯品格都让孩子感到新奇而要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最要的最基本的是让孩子有个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这是孩子走向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第一要素。家庭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地方,是子女学会做人的环境,父母就是子女如何做人的示范者和榜样,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的行为方式习惯,对事物的看法反应是以父母为模仿对象通过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孩子在行为及性格方面有许多类似父母之处,这是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的结果。
1、品格高贵的父母培养品格高贵的孩子。
朴实的父母培养勤劳向上的孩子。
2003年羊城晚报载文《一个农民的教子“秘诀”》,有个姓包的农民,其大女儿考上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北京一所理工大学,当记者问他在教育孩子是什么好办法时,他笑了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小时候家里穷的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后来想了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去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他们的学习逐渐勤奋起来,成绩也慢慢到了全班第一名,后来就全年级第一名„„”“我虽然从来不说要他们好好学习的话,但孩子们见我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还跟他们一起学,他们在学习上就没有一点分心,不象有些人家的孩子,大人一边在打麻将、打扑克,一边在吼着要孩子不要贪玩,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作业,孩子们就是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憋着一股不服气的劲。老实说,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大人们玩得快快活活,却告诫孩子不读书就如何如何,那样只能把孩子弄糊涂。”
诚实守信的父母就影响孩子形成诚实守信的性格。我国广为流传着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子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有一天曾参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也别去,就在家里等着,妈回来后就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曾参的妻子上街回来,只见曾参已拿起绳子在捆猪,旁边放着尖刀,准备杀猪,曾参的妻子见后慌了,赶紧制止说:“我刚才只是和孩子说着玩的,不是真的要杀猪,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语重心长的对妻子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导,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也教他说假话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是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再相信你了,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困难了。对孩子是不能言而无信的,你说这猪该杀不该杀?”
曾妻听了丈夫的话,后悔不该跟孩子开玩笑,不该欺骗孩子,既然已经说了要杀猪炒肉,就要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磨刀杀猪,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给孩子吃。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又一天晚上,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下拿起一把竹筒往外跑,曾子问他干什么去,小儿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筒,说好了今天还的,不能言而无信啊,不然朋友会失望的。”曾子接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曾子的妻子履行了诺言,给孩子做出了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的榜样,曾子这一“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为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形中影响了儿子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