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案例
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课 题 教 师 安建斌 时
间 班 级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2.能力目标 通过材料探究,使学生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体会和教学目标 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重点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 使用“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情境启示法+学生自主探究法+教师总结教学方法 归纳法。一课时 教学安排 不管时光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那份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那份对故乡和爱人的眷恋,那份对…… 依然执着,永恒不变;美国今天的文明靠的不是智商,也不是导入新课 金钱,更不是运气,而是那一方水土中流淌的热血,那就是—— 美国精神。学生齐读诗歌《美国精神》,教师概括引出课题: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步骤一: 学生完成本课教师设计的学案,初步了解本课所学知识点。步骤二:在刚才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将自己未弄懂的地方在课本或者学案上做标注,先在两人合作小组内交换看法。步骤三:教师出示综合探究材料和问题(材料群)材料一:冰雪阻断春节团圆之路,我们风雨同舟;国家主权尊严面临挑战,我们坚决还击;奥运圣火传递遭遇屈辱,我们不畏强暴;双道迎面列车冲出轨道,我们尽教学过程 力互助;突发病毒吞噬弱小生命,我们用爱抚忧;地震开裂房倒人员伤亡,我们共渡难关。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材料二: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制定了对全民的爱国 主义大纲和法案;韩国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当前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在不知不觉之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角;电影院,电视机里外国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 “圣诞节”大受青年人的欢迎,而中国传统的节目却受冷落。
1.我国的青少年为什么热衷西方节日?
2.当前我们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步骤四: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组分别探究上述材料和问题。现在本组内讨论探究,如不能解决全班一起讨论解决。第一组:首先,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体表现,(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思考);其次,从材料中归纳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二组:环顾世界各国,都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强化其名族精神,我们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能从全民素质,综合国力,社会道路三个方面对我们弘扬和培育名族精神的意义精神认识。第三组: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的许多节日收到我们的欢迎,而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却收到冷落?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肯定很多,但教师要要引导学生走出知识误区,帮组学生总结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四大途径。
步骤五: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升华本课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青年学生息息相关,我们青年学生应该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课堂总结 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A.异彩纷呈 B.一脉相承学 C.兼收并蓄 D.融会贯通
2.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课堂练习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3.我国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取得了“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材料说明()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C.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目前,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应该做到()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教学反思
第二篇: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教学案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案 2013级政治组:汪传敏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1、结合不同国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学习重点、难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学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我们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和。
①汉字的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为世界所仅有。
(3)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内因:,外因:。(4)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②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1)原因:中华文化的(2)包容性
①含义(内容):即。所谓“求同存异”,就是。所谓“兼收并蓄”,就是。②意义:。4.中华文化的力量:。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什么是民族精神?
①含义:。②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基本内涵:以 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②。(3)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支撑,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4)爱国主义的作用、特征和主题
①作用:。
②特征:。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2)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要性:(见前面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是提高 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 的要求。④是坚持 的需要。
(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立足于 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②最重要的是。③必须继承和扬
④必须正确对待。⑤必须与弘扬 相结合。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
结合课本81页材料
一、材料二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探究二:
根据P82材料三~五,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探究三:
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探究四:
根据P82-83视点一~五的材料,思考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巩固提升】 1.易误易混辨析
(1)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2)认为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3)认为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就没有共同之处。(4)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5)认为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6)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2.选择题(1)(2010年高考·天津卷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
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3)(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4)(2011年高考文综福建卷第27题)“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治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3.非选择题(1)(2010年高考·安徽卷38)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第三篇:《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单元探究是单元模块的总结、扩展和延伸,它不仅总结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等知识,还回答了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重大问题,地位非常重要。
本单元综合探究设计的理论支撑主要来自第七课的相关内容,本综合探究的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重点是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是为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由于具有第七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不会感到棘手。同时,具有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的完整性的追求,他们的求知欲望较强。这些为本课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2、能力目标
主要是通过践行体验,结合美国传媒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方法
1、知识联系法。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思考问题,得出新知识。实现政史结合,建立科际联系。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历史知识,在政治历史的学科综合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使用“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情境启示法+学生自主探究法+教师总结归纳法。通过出示情境材料群、提出问题链、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学习。
3、采用“综合探究题”的问题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构思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预习知新(教学准备)
在课前,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1、政治学科知识
(1)文化生活知识
①第一单元中: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②第二单元中主要有: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重要途径和要坚持的原则。③第三单元主要有: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政治学科其它模块知识
①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②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历史知识: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流程之一:问题探路,答案自现
步骤一:出示综合探究材料(材料群)
某校高二学生,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如何选择”为题开展了探究活动。研究小组在活动中收集到一系列材料和观点:
材料一: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材料三:在德国,三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十来个德国学生共话中秋。德国的同龄人问中国学生:日本、朝鲜的文化与中国是否一样?“那么台湾呢?”当一个德国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中国学生立即用不太流利的德语严肃地说:“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步骤二:出示问题链
(1)请分析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2)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
(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步骤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复习内容说出即可。
对于第三个问题,教师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思维:
首先,让学生联系以下三个知识点:①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②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和要坚持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联系以上知识,学生能够说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一: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板书)。
其次,让学生思考: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提问学生:我国关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的政策措施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能够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
最后,让学生联系“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最后一段内容,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青年学生有关吗?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思考后能够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三: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板书)。
探究流程之二:问题再现,答案完善
步骤一:出示以下材料群: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全面观察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发展的大势,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各国人民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创造的有益成果和经验,绝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步骤二:出示问题链,组织和引导探究
(1)联系历史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怎样的民族精神?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第七课所学知识,极易作答。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明确应该弘扬和培育怎样的民族精神。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以下问题(小问题链)
①有人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因此,我们不能和外国人打交道,不能再引进外国的文化产品。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联系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及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注意辨析“三部走”的解题方法。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要点:坚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原因);和外国人打交道,引进外国的文化产品与坚持爱国主义不矛盾(原因:爱国主义的主题;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板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四: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要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3)根据上述材料继续分析以下问题(小问题链):
①请同学们在看一下上述三段材料的发言人,从中发现发言的主体各是谁?
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他们三人为主的领导集体各自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③上述三大理论之间有何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联系政治生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学生容易得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之五: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板书)。
第三部分:总结归纳
教师最后设问:至此,你能说出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吗?学生集体复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五大途径。
三、教学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既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究和交流,又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实现学生教师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组成材料群,要优化设计具有明确指向的问题链,并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出新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学情检测
一、单选题(每个3分,60分)1.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可见()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4.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逐渐落后于其它某些国家。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在发展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②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 ③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④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工业文明带来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目的在于“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中华再造善本”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典范,它使珍善孤本化身千百,分藏各处,妥善储存,保证传承,扩大传播,对善本保护起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下列对于中华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古籍的出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B.中华古籍全书是独一无二的 C.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6.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必须()①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全盘吸收④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在论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时,鲁迅曾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其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今天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是
①科技交流不利于提升本国的实力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④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相互融合
9.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流派。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流派的形成过程表明()A.岭南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走向同一 C.岭南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和睦相处 10.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例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 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11.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这说明()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D.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2.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等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的奠基人、新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朱炳仁先生在《云彩》中写道: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你落西湖三潭/我去日月双潭/西岸东岸/三潭双潭/你是汪伦/我是李白/知我深浅/懂你甘甜/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这首诗()①表达了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②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③表明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优秀的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近年来,各地涌现了许多“最美”典型,他们虽然很平凡,但能唤醒我们对善与美的无比渴望。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大善与大美,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与正能量,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②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地震、旱灾、涝灾、泥石流„„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5.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16.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A.土尔扈特部东归——团结统一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17.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孔子主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和谐。
18.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象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使两岸人民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D.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班级--------------姓名----------------成绩----------------
1-5-----------------6-10-------------------11-15---------------------16-20----------------------------21.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16分)
22.近几年山东省致力于加强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纯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8分)
2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10分)
[答案]CACAC
ABCCB
BAADB BDAAA 21①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2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 新山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23[答案](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等特征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发扬和培育“竹文化”蕴涵的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四篇:坚定理想信念_铸牢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教育
XXX街道办 学习群众路线—— 坚定理想信念 铸牢精神支柱
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内
容: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四、让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上发光
新战友们,你们怀着对军营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怀着从军报国的热心走进军营,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乃至人生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想法,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入伍以来的历程,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每个同志都会有共同和不同的想法、追求,这些想法、追求就是我们的不同的理想。坚信自己的想法、追求是正确的,并为实现自己的想法、追求毫不动摇地奋斗,这就叫信念。具体地讲,什么是理想信念呢?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也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信念,就是指人们坚信自己所干的事业、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
理想是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只是层次不同而已。比如,有的人以人民幸福为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全社会所敬仰;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不思进取,似是看破“红尘”,实则是在虚度年华;有的人以追逐金钱为生活目的,沉溺于纸醉金迷、及时行乐之中不能自拔,以至颠坠邪山、毁掉人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理想抱负,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因此,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人生追求才更高尚,信念才更坚定,人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
俗话说:“人无志,非人也”。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目的的直接反映,是人生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灯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身残志坚,但理想信念坚定,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一心想着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经过自学成才,成长为一位 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有名的作家。有些人身体健全,头脑机灵,四肢发达,但缺乏进取精神,就是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认为讲理想太遥远,讲实惠来得快,看不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决定人生方向的作用,因而往往迷失人生方向。原海防二团政委吴洪军经不住现实生活中香风毒雾的诱惑,失去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人生的精神支柱,最终走向了人民对立面,也走上了自我毁灭的耻辱断头台。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才有前进的动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如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困难和风浪,就可能丧失前进的勇气及对事业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志斗志旺盛,坚忍不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创造出不寻常的业绩;有的同志却意志薄弱,缺乏坚强的毅力,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半途而废,甚至沉沦、堕落下去。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关键是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才能激发起忘我的革命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凝聚成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塞区士官张茂春同志,入伍四年,三次立功,去年更是在国际特种兵赛场与队友一道,夺得13个比赛项目的8个单项第一。张茂春说:“雄鹰因为有了翱翔天际的向往,才会越飞越高,战士只有胸怀使命,青春年华才会壮丽别样”,从海岛连队到扬威国际赛场,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了他巨大的力量。纵观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抱有崇高理想而又具有坚定 理想信念教育
信念的人。毛泽东成长为一代伟人,自小就立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誓言,周恩来被世人所敬仰,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邓小平同志在人生的道路上三起三落,始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们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成长为历史伟人、所处时代的英雄,关键是他们从小就有改造中国的伟大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体现在人民的共同理想上。同志们都知道,我们在入党、选取士官、提干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干的好,具有先进性,而且还要依靠组织、符合组织需要和时代要求。这就说明一个人的理想,不能光凭个人的良好愿望,要受到社会,如国家和军队等集团性大的目标的制约。既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决定我们个人的前途。因此,我们革命军人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军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特别是青年时代,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对日后的发展和一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情况变幻复杂,作为军人,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更为重要。大家知道,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者,在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我们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实现我们个人的奋斗目标。因为共同理想包括个人理想。一句话,国家的前途是我们个人前途的前提和保证,国家的前途决定我们 理想信念教育
个人的前途。
我们知道,理想信念是一种理念。为此,它不会在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理性的逻辑启迪上。当然,革命的理想信念也不是在革命军人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化为坚定的人生信念。在现阶段,矢志不移、始终不渝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政治信念,也是我们革命军人必须恪守的政治信念。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一)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掌握这一科学理论,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被当前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暂时挫折所动摇,不被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所迷惑,不被一时甚器尘上的歪理邪说所蛊惑,不被洒绿灯红所吞噬,真正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军人。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反“法轮功”典型,原大队宣传股干事周献志同志学习。做一个信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
(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高举 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不动摇,用党的先进理论做行动指南。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武装。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基本国情,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又一创新理论。当前,全军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军营的新同志,要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经常学习,确保首先从思想上入伍,首先在政治上合格。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要从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点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中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观点,把握精神实质,从而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奠定科学的认识基础,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和斗争实践,联系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军队一长制等,)和批驳西方鼓吹的林林总总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极权威胁论,中国经济挑战论:第三世界强国论、大中华经济威胁论,中国全面危机论:中国粮食危机论、中国农村危机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资源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华民族主义威胁论等)的实践,联系军队特色变革的实践,联系改造 理想信念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的实践,把科学理论真正学起来,使科学理论真正入心入脑,做到真学真管用,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的信心,才能使自己在各种复杂变幻的现象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
(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牢固树立军魂意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关键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绝对的领导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我军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在这些优良传统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丢掉了这一条,就从根本上丢掉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务必要牢牢记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就是党和军队的一种生存权、发展权。没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没有人民的军队,也就没有党。没有党所领导的一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时期我军建设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考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必须解决好两大历史课题:一是确保“打得蠃”,二是确保“不变质”。要解决好这两大历史课题,就一刻也离不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是新时期加强我军建设,确保打得蠃、不变质的根本政治保证。
(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头脑,不断提高打赢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军人,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的思想。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蓬勃兴起。它催化着军事领域的新革命,精确制导武器、航天兵器、C3I系统、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等高精尖武器装备系统相继诞生,军队的军兵种合成进一步加强,数字化部队开始出现,电子战将成为贯穿战争全过程的一种作战形式,支配、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已成为作战的重心之一,全纵深、非线式作战成为基本的交战方式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我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我们有13万大学生走进军营,这将逐步从根本上改善我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整体上提升我军官兵的能力素质。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作用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我们在座的新同志也算赶上了一个机遇,你们思维灵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起点较高,军队的大发展必将为你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此我们要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充分认清科技发展的形式和趋势,不断增强科技练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科技强军的自觉性,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军事技能,做信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带头人。使自己在军事变革大潮中成长为驾驭未来战争的技术人才,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面我们讲了那么多理想信念,但是,理想的实现,盼不来、等不来,要靠艰苦干出来。理想信念教育
四、让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上发光
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军人,应该正确处理为理想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使理想之光伴随着整个人生之路。初入军营,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理想既是美好的,又是现实的。青年人富有理想这是好事,但又容易好高骛远,在确立自己的追求和抱负时,常常掺杂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旦不能如愿以偿,或是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怎样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合理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每个同志都应思考的问题。
任何理想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之上,离不开一定的现实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必须从国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实现个人的理想,也必须立足客观,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统一起来。
2、正确对待机遇
有的同志觉得,理想追求的实现,要靠机遇、碰“运气”。运气不好,没有机遇,即使个人再努力,到头来也是白费。看到战友因舍己救人立功受奖,不是虚心向人家学习,而是认为“机遇”偏爱他们;看到别人考上军校,在羡慕的同时又觉得他们的“运气”好。不可否认,机遇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就某项事业方面,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不应把它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更不能把理想寄托在依赖机遇或侥幸成功上。因为机遇属于 理想信念教育
偶然性的东西,它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只是为理想追求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机会。对于有理想、立志干一番事业的青年军人来说,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机遇”,而在于有没有真才实学、肯不肯勤奋努力。
3、珍视分分秒秒,从平凡小事做起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有点时间不是抓紧学习,而是会老乡、“侃大山”,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象这样“少壮不努力”,到头来只能“老大徒伤悲”。毛泽东同志说过:“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对“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现在”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要实现理想抱负,就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现在”,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青年军人风华正茂,正是为党、为人民、为军队多作贡献的大好电动机,更应当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用一个个充实的“现在”扎扎实实地向理想的未来迈进。
总之,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强化先进性意识,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思考题: 理想信念教育
一、为什么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第五篇:3.坚定理想信念_铸牢精神支柱(本站推荐)
坚定理想信念 铸牢精神支柱
目 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内 容: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四、让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上发光
新战友们,你们怀着对军营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怀着从军报国的热心走进军营,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乃至人生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想法,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入伍以来的历程,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每个同志都会有共同和不同的想法、追求,这些想法、追求就是我们的不同的理想。坚信自己的想法、追求是正确的,并为实现自己的想法、追求毫不动摇地奋斗,这就叫信念。具体地讲,什么是理想信念呢?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也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信念,就是指人们坚信自己所干的事业、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
理想是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只是层次不同而已。比如,有的人以人民幸福为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为全社会所敬仰;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不思进取,似是看破“红尘”,实则是在虚度年华;有的人以追逐金钱为生活目的,沉溺于纸醉金迷、及时行乐之中不能自拔,以至颠坠邪山、毁掉人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理想抱负,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因此,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人生追求才更高尚,信念才更坚定,人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
俗话说:“人无志,非人也”。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目的的直接反映,是人生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灯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身残志坚,但理想信念坚定,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一心想着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经过自学成才,成长为一位当代有名的作家。有些人身体健全,头脑机灵,四肢发达,但缺乏进取精神,就是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认为讲理想太遥远,讲实惠来得快,看不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决定人生方向的作用,因而往往迷失人生方 向。原海防二团政委吴洪军经不住现实生活中香风毒雾的诱惑,失去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人生的精神支柱,最终走向了人民对立面,也走上了自我毁灭的耻辱断头台。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才有前进的动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如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困难和风浪,就可能丧失前进的勇气及对事业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志斗志旺盛,坚忍不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创造出不寻常的业绩;有的同志却意志薄弱,缺乏坚强的毅力,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半途而废,甚至沉沦、堕落下去。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关键是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才能激发起忘我的革命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凝聚成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塞区士官张茂春同志,入伍四年,三次立功,去年更是在国际特种兵赛场与队友一道,夺得13个比赛项目的8个单项第一。张茂春说:“雄鹰因为有了翱翔天际的向往,才会越飞越高,战士只有胸怀使命,青春年华才会壮丽别样”,从海岛连队到扬威国际赛场,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了他巨大的力量。纵观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抱有崇高理想而又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毛泽东成长为一代伟人,自小就立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誓言,周恩来被世人所敬仰,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邓小平同志在人生的道路上三起三落,始 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们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成长为历史伟人、所处时代的英雄,关键是他们从小就有改造中国的伟大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体现在人民的共同理想上。同志们都知道,我们在入党、选取士官、提干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干的好,具有先进性,而且还要依靠组织、符合组织需要和时代要求。这就说明一个人的理想,不能光凭个人的良好愿望,要受到社会,如国家和军队等集团性大的目标的制约。既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决定我们个人的前途。因此,我们革命军人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军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特别是青年时代,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对日后的发展和一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情况变幻复杂,作为军人,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更为重要。大家知道,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者,在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我们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实现我们个人的奋斗目标。因为共同理想包括个人理想。一句话,国家的前途是我们个人前途的前提和保证,国家的前途决定我们个人的前途。
我们知道,理想信念是一种理念。为此,它不会在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理性的逻辑启迪上。当然,革命的理想信念 也不是在革命军人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化为坚定的人生信念。在现阶段,矢志不移、始终不渝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政治信念,也是我们革命军人必须恪守的政治信念。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一)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掌握这一科学理论,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被当前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暂时挫折所动摇,不被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所迷惑,不被一时甚器尘上的歪理邪说所蛊惑,不被洒绿灯红所吞噬,真正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军人。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反“法轮功”典型,原大队宣传股干事周献志同志学习。做一个信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
(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不动摇,用党的先进理论做行动指南。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武装。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来武装头脑。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基本国情,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又一创新理论。当前,全军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军营的新同志,要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经常学习,确保首先从思想上入伍,首先在政治上合格。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要从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点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中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观点,把握精神实质,从而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奠定科学的认识基础,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和斗争实践,联系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军队一长制等,)和批驳西方鼓吹的林林总总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极权威胁论,中国经济挑战论:第三世界强国论、大中华经济威胁论,中国全面危机论:中国粮食危机论、中国农村危机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资源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华民族主义威胁论等)的实践,联系军队特色变革的实践,联系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实践,把科学理论真正学起来,使科学理论真正入心入脑,做到真学真管用,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的信心,才能使自己在各种复杂变幻的现象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
(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牢固树立军魂意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关键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绝对的领导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我军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在这些优良传统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丢掉了这一条,就从根本上丢掉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务必要牢牢记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就是党和军队的一种生存权、发展权。没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没有人民的军队,也就没有党。没有党所领导的一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时期我军建设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考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必须解决好两大历史课题:一是确保“打得蠃”,二是确保“不变质”。要解决好这两大历史课题,就一刻也离不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是新时期加强我军建设,确保打得蠃、不变质的根本政治保证。
(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头脑,不断提高打赢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军人,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的思想。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 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蓬勃兴起。它催化着军事领域的新革命,精确制导武器、航天兵器、C3I系统、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等高精尖武器装备系统相继诞生,军队的军兵种合成进一步加强,数字化部队开始出现,电子战将成为贯穿战争全过程的一种作战形式,支配、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已成为作战的重心之一,全纵深、非线式作战成为基本的交战方式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我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我们有13万大学生走进军营,这将逐步从根本上改善我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整体上提升我军官兵的能力素质。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作用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我们在座的新同志也算赶上了一个机遇,你们思维灵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起点较高,军队的大发展必将为你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此我们要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充分认清科技发展的形式和趋势,不断增强科技练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科技强军的自觉性,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军事技能,做信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带头人。使自己在军事变革大潮中成长为驾驭未来战争的技术人才,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面我们讲了那么多理想信念,但是,理想的实现,盼不来、等不来,要靠艰苦干出来。
四、让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上发光
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军人,应该正确处理为理想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使理想之光伴随着整个 人生之路。初入军营,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理想既是美好的,又是现实的。青年人富有理想这是好事,但又容易好高骛远,在确立自己的追求和抱负时,常常掺杂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旦不能如愿以偿,或是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怎样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合理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每个同志都应思考的问题。
任何理想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之上,离不开一定的现实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必须从国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实现个人的理想,也必须立足客观,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统一起来。
2、正确对待机遇
有的同志觉得,理想追求的实现,要靠机遇、碰“运气”。运气不好,没有机遇,即使个人再努力,到头来也是白费。看到战友因舍己救人立功受奖,不是虚心向人家学习,而是认为“机遇”偏爱他们;看到别人考上军校,在羡慕的同时又觉得他们的“运气”好。不可否认,机遇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就某项事业方面,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不应把它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更不能把理想寄托在依赖机遇或侥幸成功上。因为机遇属于偶然性的东西,它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只是为理想追求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机会。对于有理想、立 志干一番事业的青年军人来说,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机遇”,而在于有没有真才实学、肯不肯勤奋努力。
3、珍视分分秒秒,从平凡小事做起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有点时间不是抓紧学习,而是会老乡、“侃大山”,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象这样“少壮不努力”,到头来只能“老大徒伤悲”。毛泽东同志说过:“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对“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现在”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要实现理想抱负,就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现在”,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青年军人风华正茂,正是为党、为人民、为军队多作贡献的大好电动机,更应当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用一个个充实的“现在”扎扎实实地向理想的未来迈进。
总之,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强化先进性意识,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