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

时间:2019-05-15 02: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

第一篇: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

1、让备课教案更加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杜绝形式主义。

备课是把教材的知识和教学的方法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写教案正是有助于备课,使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被遗忘,更加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在却有一部分教师把备课与写教案脱节了。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写教案当作一种形式专门应付领导的检查,结果把大量的备课时间付诸东流。其实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所以备课与写教案是不能脱节的。教案如何写,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主张写教案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摒弃洋洋洒洒八股式的文牍教案。备课是为学生服务的,写教案,即备忘录,是为自己上课服务的。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写教案也应无定法。要去掉形式主义和繁锁哲学,讲究辩证法,注重实效。

2、用科学的世界观,现代的教育理念把课备得更加现实些。

预设教案越科学,越现实,越接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效益就越好,学生就越愿意接受你所教的学科。我们知道以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学具、备教法,这是备课的基本常识。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继承,要发扬。但也不能默守成规,一成不变。因此,我们认为现代的备课,教师首先要“备自我”,备自己的形象,备自己的人格魅力,备自己的表现艺术,学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艺术的熏陶感染,这样才能敬仰你,亲近你,接受你;其次,结合教材“备生活”,因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备课时就应该把知识还源于生活中去。学生是在生活中求知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就要遵循这个规律备接近学生生活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再是结合教材“备学生需求”,备学生生活之所需,济学生生活之所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即乐学、会学、学好。这些备课只能说是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的升华,是一种思想境界上的备课,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备课。

3、优化备课各个环节,求真、务实、求简

传统的备课也有不少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去其糙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备课。我们认为备课各个环节要优化从简,求真务实。

(1)教学目标要简明、科学、适当、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3)教学环节要简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设置那么多的障碍(问题)和陷井让学生去钻,搞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结果是精疲力竭,事倍功半。(4)教学方法要简便。简单是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的,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花拳绣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5)教学媒介要简单。要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

(6)教学用语要简要。要省去不必要的言说或描述语,只要是言简意骇,通俗易懂,学生心境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综上所述,备课要讲究科学,讲究现实,有诱惑力,有激发力,有感染力,有熏陶力。总之,是要学生有所得,使全体学生受益。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它只能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不能抛弃的。然而,在学校领导单纯地以检查教案来评定备课质量的粗糙管理下,在教师的一日复一日的麻木地、工整地抄写教案的重复劳动中,却渐渐地被混为一谈了。不少教师认为教案写得工工整整、洋洋洒洒就是很好地备课了。而真正地备课却离我们远去了!所以,备课不是写好教案就行了,检查备课更不应该只看教案就可以了,真正的备课不在于写得好不好,写得多与少,不在于写在哪里。而在于教师们是否用心去备课,把课真正备在心里!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质量较高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科研基础好。我学区先后参加了“小学语文听说能力培养”、“中小幼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校长互动式培训研究”、“小学语文、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新形式研究”、“小学语文拓展读写研究”等一批“八五”、“九五”、“十五”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获得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课题组大多数成员又有实验研究的经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5月,学校加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研究》的研究行列,学校形成了研究方案,成立了研究机构。

四、课题的界定

课题定位:《小学语文备课策略研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研究》的子课题。关键词界定: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广义的备课: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活动的一般准备工作。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狭义的备课:也叫“课堂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教案。”备课的形式又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策略: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现代汉语词典》)备课策略研究:指教师课前准备、设计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完善我校教师备课制度、明确教师备课的具体要求,探索教师有效、适用的备课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增加,祥福中心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内容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是: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如何理解教材呢?可分三步:第一步统观全文整体把握,了解意图,抓住中心,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第二步疏通文字,逐节细读,抓好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第三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解决,哪些疑难可让学生合作解决,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表,甚至偏离主题较远需要点拨、引导,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一定要运筹帷幄,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声音好,朗读好,可以以“读”动人;感情充沛,可以以“情”动人;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寓乐于学。总之,学生学得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导。

5、备好教学方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应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妙趣横生。

2、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

3、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4、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的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5、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6、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或教学反思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四)怎样查?

1、检查的内容:

(1)备课学科、时间、周次、课时、课题、课型、填写完整。(2)备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出、渗透新课程理念。

(3)备课要备详案,教学设计完整、实用,书写认真、工整。(4)备课要有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备课突出教法、学法:有课堂检测题,并且题量适中,设计合理。

2、检查的方式:

(1)备课组长每周检查当周的备课。每人要有一个星期的提前量,于每周一交给备课组长检查,是否通过主要看修改的内容,即有没有突出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意见和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修改教案。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修改,则必须重新备课。备课组长将检查结果反馈到教导处,并且负责督促各组成员按要求进行备课。(2)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备课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整改,并且结果与各位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挂钩。

(3)教导处组织期中、期末大检查。结果与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及各位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挂钩。

(4)每学期期中教育工作大检查后展示优秀的备课。

六、相关理论

(一)我们对备课的一些认识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在隐性备课中我们应主要做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钻研教材。

第二步:朗读课文。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说:“备了一辈子。”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

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性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但我认为,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们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观点五: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钻研教材时,和同事讨论,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们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帮助你熟悉了教材。我们的好多教学方法,是在听别人的课的时候想出来的。观点六:课后反思很有必要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二)语文备课的一般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进行语文备课,才能备得有实效呢?在这里,为老师们提供语文备课的七点方法建议。

1、钻研教材

①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明确中心。②理清课文的脉络线索。③备读课文。

④分析课文中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训练点,找出易忽略点。⑤做好课后的练习答案。

2、掌握学情

了解学情,一是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二是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熟悉情况;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每个学生的个性等。

3、确定教学目标

在以上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来确定三个维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4、选择并确定教法。

5、确定教学结构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相关的教学设计、录像等。

7、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把备课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一般在开始作简洁的教材分析,然后写明教学要求,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教案必须写得有条理,重点突出。

(三)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开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把平时搜集的资料分类进行保管;第四,学会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做到;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于“生活”。因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方面的意识。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对生活的创新。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安排到学生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屋建瓴的位置来总揽全局,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来。我们一般采取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的方法来体现开放性策略。

2、预设性备课策略教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预期的展望,将这种预期的展望通过假设的情况蕴涵在教案中,好象一条暗线穿插在整个教案中,使教师随时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调整,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3、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可以将教材重组,将相关内容放在同一时段连续教学。结构性备课策略可以采用摘要性备课和框架性备课两种具体方法。

4、反思性备课策略反思性备课就是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五)集体备课中一定要防止的四大误区

1、要防止“教案之和”的误区。即在备课组中,你备一课、我备一课,然后把众人的教案装订在一起就成了集体备课的教案。

2、要防止“网上资料拼盘”的误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资源丰富而实用,下载利用网上的优质资源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网上资源下载拼装,而是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选择性的运用。

3、要防止“个人独裁”的误区。俗话说“能者多劳“。但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集体的优势、要讲究团结协作,绝不能说XX你是组长、你很能干、我们相信你,你备了,我们照着上就是了。

4、要防止“模式化”的误区。我们在备课中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等,绝不能篇篇课文一个模式。

(六)集体备课的七大好处(集团作战的模式、优化的模式)

1、心与心的支持。

2、思维碰撞。

3、示范合作。

4、汲取力量。

5、减少负担。

6、增强活力。

7、支持变革。

(七)集体备课中要做到的“三个三”

“三个三”(既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我们定每周提前备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

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备课组要通过集体备课确保同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作业份量、考查办法五个方面的基本统一。集体备课重在交流思想、探讨得失,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解决教材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切忌将集体备课变成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甚至异化为一人备课、众人上课。

(八)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教案调整、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总结”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1)为确保集体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实行超课时备课,提倡超周备课,主备人要提前确定备课内容。

2)集体备课前须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要从教者、读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3)备课小组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

2、形成教案

1)主备教师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并制作电子文本预案(毕业班除外)。2)为减轻教师负担,要求语文教师第二课时写详案,数学教师新授课写详案,其他学科一课一详案。

3、教案调整

1)辅备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可提出教案调整意见。2)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教案,将集体智慧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前,应根据教师本人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进行教案调整。

4、教后集体反思

1)备课小组的教师在利用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教学时,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听课,对教学情况进行集体反思。(每个备课小组每月上交一篇小结)

2)主备教师要对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案提出的亮点和不足加以整理总结,记录在表。

要强化以“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为模式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坚决杜绝假备课、假集体备课,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升。

(九)编写教案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预习。(这是姚渡小学研究在课题)要设计明确的预习要求和有效的检查预习的方式。

2、课堂动笔。(龙王小学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动笔训练。要明确“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书写、圈点勾画、批注、练笔等方式,落实主席基本功的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3、复习。检查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是要做好“四清”:“堂堂清(当堂掌握)”、“日日清(自习补救)”、“周周清(周末检测)”、“月月清(月考小结)”。

七、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1、实施范围

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对该学科的研究,逐步辐射到其他学科,使课题研究活动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展开。

2、实施对象

祥福学区小学5年级语文教师。

八、研究的方法

1、培训提高法

定期请专家到我校讲学、办讲座和开展课题研究培训与学科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2、问卷调查法

定期制定课题研究问卷,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3、案例分析法

对学校、教学、教师、学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整理、研讨,提高学校、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座谈交流法

定期展开教师座谈会、主研教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收集课题研究意见,适时调整研究计划。

5、观摩学习法

在课题研究中,要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活动课、评比课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

6、经验总结法

定期开展论文、案例、课件评比活动。要求教师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加强课后反思,让教师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

7、教学实验法

实验措施、方法、经验直接注入日常教学之中,边设计、边修改、边完善。

8、评价检测法

定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检测,看课题研究后教学行为的变化。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九、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该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从2007年9 月— 2009年7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研究任务: ①调查摸底,了解师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情况,建立档案,草拟实验方案。②建立机构,完善课题管理制度。③培训研究人员,制定实施细则。④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实验方案。

2、成果形式:实验方案、师生问卷、学习资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8年1月—2010年1月)

1、研究任务:

①培训研究人员、开展备课研讨活动。

②探讨有效备课的策略,进行备课评比,分析典型个案。③轮流开展研讨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视导。④收集数据资料,总结阶段成果,推广实验经验。

2、成果形式:教学案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阶段计划总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研究任务:

①培训研究人员,进行后期检测。②分析实验过程,汇总实证资料。③总结实验效果,完成研究报告。④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上级结题验收。

2、成果形式: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教学案例集、个案集、论文集;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

十、预期成果

1、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增加,祥福中心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祥福中心校教师备课的要求、方法、评价策略

3、祥福中心校备课管理制度

4、教师教案集

5、教师论文集

6、教师课后反思录

7、学生作品集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三篇:备课“八备”

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同时要体现德育渗透,如两纲教育(民族教育、生命教育)的渗透,结合信息与学科整合(这三点要在备课中体现)等。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3、备教具。

4、备学生。

5、备教法。

6、备板书。板书设计精要。力求清晰、扼要、突出重点,有实效。(除了有的学科的特殊性之外,板书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查时的一项指标。)

7、备作业。

8、备资源。

第四篇:备课四备

备课---四备

胡连冬

一.备教材

1分析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2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教材编写者在实施新课程后,为什么要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其知识点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点如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教学设计。

3突出教学重、难点。

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教材编排形式、体例、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及训练重点。第二,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同化点。考虑教材知识点中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再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文本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二、备学法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是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紧密联系着的。“以学定教”,结合教材定学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运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启发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生成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法。

三、备教法 1备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中能够展开讨论。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被激活,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备教学活动

新课程认为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材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知识。教师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首先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一个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确立一种方向感和自信心,其次要提前预设问题,再次,要做必要的教学用具或材料准备,以便通过详实的资料佐证自己苍白的语言所无法弥补的知识缺陷。3备反馈与控制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目标应是显性的,或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因此要不断通过目标的检测去调整教学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进而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新课程的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的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通过真诚的、真实的评价去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通过阶梯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最近发展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检测过程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通过合理的反馈与调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4备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弥补教师本人知识信息及其表述的不足。根据知识特点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其协同互补、相得益彰,不失为增强教师教学魅力的好办法。

四、备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重视、强调教师的课前备课,而忽视课后的备课。新课程强调对备课、上课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以教学分析反思为主要特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突出备课的研究性,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白驹镇中心小学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组织讨论、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论证,论证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1、教学目标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靠着自己的经验在备课,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础,出现教师本位现象;也有的教师只考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出现内容本位现象,这两者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2、学习环境的缺失

作为外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小学英语现状却不乐观,表现在:课堂学习环境缺失,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可接受性的心理环境,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学习环境缺失,家长虽然重视英语,但不懂英语,学生缺少会话和运用语言的环境。

3、活动意义的缺失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的为活动而活动,具有娱乐性,却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的为内容而内容,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缺少方法和策略,所以活动失去了意义。

4、教学评价的缺失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评价的方式密切联系,但综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现状,有则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有的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检测目标是否落实的方法和手段。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1、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策略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既要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又要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所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2、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单词、句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探索和研究课堂操作的这一系列有效性策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研究方式。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尝试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体悟。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课堂教学改革所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老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有比较客观的了解的,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两个“倾向”的现象。

(一)、课堂呈“娱乐化”倾向

从学生用书来看,卡通味过浓,学科味不够,书上有卡通绘画、歌曲歌谣和各种游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准确的发音教学,学生学来学去就是没有入门;从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只是取乐了学生,而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英语课堂上老师准备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课堂气氛是很活跃,场面是很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课堂教学忽视英语教学的本质,而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轰轰烈烈,实质上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课堂呈“知识化”倾向

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许多学校英语教师配备不足,英语课时安排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只是教教单词、练练句型,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互动,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一节课跟读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也有许多学校是比较重视英语教学的,每周安排三节英语课,有专职的英语教师,但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英语仍然处在“副科”的位臵,目前也缺乏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只求让学生能跟、能读。“授之以渔”是课堂教学的智慧所在,真谛所在。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教学单词“stomach ache”,课堂上这个单词从教师口中出现了36次,动作示范了也有20左右,学生跟读有25次,但课后老师问学生“胃痛”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回答“a stomach”。像这样只灌输知识而缺乏学法指导的课,教师教的再累也是低效的、无效的。

当然造成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环境不足(如:大班化,专用教室,教学媒体)的问题等,都困扰并直接影响了课堂实效。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娱乐化、知识化的倾向是导致低效的最为直接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活动: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也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迄今为止,有关有效教学著作中或多或少提到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2、教师特征: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教学技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会阻碍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自2012年1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1、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2、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

4、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论文与教学案例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加强对英语课题实验的管理和指导,做到英语教研机构健全,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划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

3、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

4、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共保证。

5、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英语课题研究工作的紧张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英语语言交际教学研究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预期 1.探寻一系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促进我校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

2.教师研究过程中的公开观摩课、课件等。

3.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等论文以及优秀案例分析。

4.各类获奖的材料、证书。5.学生的成绩显示等相关材料。

下载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性备课的策略研究——备学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课题组 执笔:许建生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讷河四中汪冰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应主要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提高语文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研究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GS(2010)Z......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精选)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新课改之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