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备课备什么
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需要什么?
要“用心”、“用情”、“用力和重思”
用心:才能在备课时投入自己的影子、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教材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能在讲课时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不仅仅是专家和权威的“传声筒”,才能让学生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而只有老师发自心灵的声音,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唤醒。
用“情”:才能在备课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在课堂中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情感目标的达成。
用“心”,才能在备课中广泛查阅资料,实现教材上的深耕细读,知识上的融会贯通,讲解上的深入浅出,才能实现知识目标的达成。
要用“思”,思即“反思”,反思是一种探究意识,是一种质疑精神,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求真、求实的勇气和追求。
二、备课究竟备什么?
(一)备学生
1、了解学生
如何备学生?“一个教师最大的不幸不在于学生以各种方法刁难他,而在于学生对于他的一切行为无动于衷,在于学生从根本上漠视、无视他的存在”。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就要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2)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3)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联系教材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充分了解学生、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拥有更多的生活感悟体验。
2、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学生。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个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拿教材“教”教材,而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设计。3.关注学生
在备课中关注学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愉悦地学、充满成功感地学,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关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交流 A:师生合作
“教”服务于“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良好途径。B:生生合作
生生交流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的“传递”,做到资源共享。在一些实践活动课上,只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可能相应的教学环节。有质量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通过生生交流,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
(3)动手实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实践是能力的“检验场”,也是发展能力的“练习场”,让学生亲自动手、积极参与,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场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有动手的机会。
课堂是心灵碰撞的场所。没有心灵碰撞的课堂首先不是真正的课堂,同时也不是有效的课堂。
(二)备课要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是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所花在教科书上的实践就越少。”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消化教材,才能不拘泥于教材,做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强调教材只能是教学的一个依据和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教师在组织其他教学资源的同时必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指导。
“用教材教”其实还暗含着教师要“走出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将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有机统一起来。
吃透教材,是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迈向教学艺术王国的必经之路。无法想象一个连教材内容都不熟悉的教师会上好一堂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才能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个整体把握,才能明了“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那么,在备课时,如何专研、吃透教材?
1、树立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专研教材,理解吃透教材的前提是对教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教材不是唯一的“物化风干”,“科比陈旧”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而是有着自己内在生命,倾注了人类精神结晶的思想的承诺者。吃透了教材,理解教材就是要把那些表面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吃透,读出隐藏在其后的灵动的思想、鲜活的情感。
2、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新的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进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反思、评判和进行意义构建的对象,而不是全部接受的对象。
“教教材”是教书,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即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侧重知识分析,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到位与否及教学技巧,从教师的角度来统帅教学过程,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它是一口井,是停靠的码头。
“用教材教”,是教人,立足点则放在学习对象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习惯培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是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它是一条河,是起帆的绿舟。
(三)备课一定要备自己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必备工作。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但教师最应该备的是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课堂效应。因此,要避免平时教学上机械模仿和“拿来主义”的产生,要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备课一定要备好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备自己,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剖析与反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是备好自己。
1、备自己的期望值与信念
教师对自己备课、上课效果的好坏总是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自己的课成功,期望自己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期望值是有高低之分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位老师的期望值。备课、上课信心十足,做每一件事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高期望值教师教学效果肯定优于连自己底气不足、情绪消沉的低期望值的教师教学效果。
教师的期望针对某一件事、某一时间段,而教师信念则不一样,一旦形成,有可能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对工作尽职尽责。
我们在教学时,要备足自己的期望值与信念,把备教材、备学生置于提高自己的期望值和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的大背景里。备出这样的结果:高期望值、坚定的教育信念与好的教学效果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中。
2、备自己的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之间的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之间“教育学推理”能力存在差异,教学方法选择运用也存在差异,教学组织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教师能力之间有这许多差异,只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是不全面的,教师备好自己,把握住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以及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完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3、备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从教多年之后,教学中会无意识地透出自己的个性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教学中备自己,还要备自我意识、课堂领导方式、语言表达习惯等。备出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不是为了避重就轻,而是了解、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发展培养自己的前提与准备;教师备自己是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服务的,更是为了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也要备教师自己。
(四)备课时要设计好教学主线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首乐曲,课堂教学主线就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主线,为学生搭建学习之桥,让学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
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课堂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突出重点、精彩纷呈。在备课时设计好教学主线,你的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1、深入钻研教材,提炼“教学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和透彻的把握。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教师对于课堂的各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设想,但教师不应急于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子任务”,而应先提炼教材内容,教师要抓住能起主导作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清晰明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2、“教学主线”应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主线”设计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要拔高难度,不要偏离课程目标。学者提到:成功教学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学生的厌烦心理。而教学主线设置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和厌烦心理。
在设计教学主线时,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顺着教师设计的教学主线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达到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围绕教学主线设计形式多样且富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3、“教学主线”的形式要多样,要符合趣味性原则
“教学主线”的形式要多样,要符合趣味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学主线”的创设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能使学生猜测到接下来的课堂中将会发生什么,这种情况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也无法组织有效的互动活动。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寻找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有趣味有时代性的材料来创设“教学主线”。生活中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我们一堂课的载体,围绕这些载体,教师可以组织有效的小组互动活动,并最终由这条“教学主线”升华为一个有意义的主体。
(五)备课要设计、编写好教案
1、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时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3、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如何合理地实现教学目的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专研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灵特特、学业水平及其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要写出一个优秀的教案,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
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条件,应当有不同的教案。是不是好教案,不只看形式是否规范,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端正,字数是否足够,而在于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
2、教案内容要常写常新
写教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案记录要随着教师的成长而进步,写出他的新意,与时俱进。因此,应让那种虚假的、应付的、陈腐的、没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没有个性和特色的教案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呼唤充满生命力的、改革创新的、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的和显现个性风格的教案。
3、教案的设计应体现教者的教学个性
个性化教案时充满自信、自主和创造性的作品,是教师本人智慧结晶,他记录的是教师真实的思考过程。从形式上讲,优秀教案是官样文章的对立物。它不是“照猫画虎”“照方抓药”,而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一种预设。
4、改“教案”为“学案”,体现学生自主
传统的“教案”一开始就从教师的“教”出发,处处围绕教师怎么“教”来作出种种活动设计,故称之为“教案”。其实它颠覆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的沟通或语言性活动。”所以,我们应把
传统的“教案”变为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学案”。
5、要写“动态教案”,体现开放和变化的特色
预设与生成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组矛盾。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道方案的预设不一致时,指导方案应当服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具体情况调整计划。
(六)备课要留好作业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之中,作业处于中间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后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阶段性的总结与实践。教师在备课时留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学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
对于老师而言,备课留好作业,有利于检查、了解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等。当然,还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对症下药,从一个意义上,留好作业还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般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握三个“度” A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强迫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式,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B:时间跨度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布置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两者兼顾。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任务要有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一般说来,单天作业单天完成。C:难易程度
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信心;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教学要求,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所以布置作业应该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可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不同的同学作不同的要求。
(2)体现三个“注重”
1、笔答式作业注重巩固基础
只有务实基础,才能为以后知识的增长蓄势。为此,首先必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应把主要的作业量放在最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其次,必须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最后,必须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
2、课堂作业应该注重感性新知
课堂书面作业训练,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从而获得感性认知。
3、课外作业要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是要有启发性。要适时组织调动学生的原知识,启发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促进新知识旧知识不断交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扩展其内涵。
二是要有综合性。变单一的文化为文化作业、劳技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变单纯课外作业为课内、课外作业并举。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是要有趣味性。大量的单一形式的重复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倦心理,降低了作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技巧性,增强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穿插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突出四个“特征”
1、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
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学生爱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愿望的基础。
2、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差异性
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样化,让学生有所选择,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作业。
3、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自主性
学生作业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设计去做,一方面学生对此会失去新意,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
4、作业设计力求体现探究性
作业设计还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喜欢探究才会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二篇: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备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运用国家、地方及学校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是新事物、新思想。如果还同过去一样进行独自备课上课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高一年级的三位体育教师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反复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备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集体备课小组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学习新理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名学生受益。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探讨新理念,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拓展各自的知识,形成新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将各自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形成共识,然后将新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理念转变为行动。
2、备教法
现今的课程标准为了让中学生在校期间能专一地学习体育知识,强调内容可选择性;即学校尽可能开设多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这就使教学方法向多样化转变。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如何适应新的教法?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在教法上我们应努力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不打击落后学生,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名学生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激励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为终身体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才能顺利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我们体育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各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好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各自备课上课,单打独斗。在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师讲解示范多,学生练习少,单纯追求运动知识。在课堂上,对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则多指导,多练习,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运动培养。在新的改革大潮中,通过集体备课,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①熟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将体质较弱且不爱参加锻炼的学生找出,然后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项目参加学习,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经常检查他们完成的练习作业,这样逐渐引导他们走上自觉参与锻炼之路。②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即学生个人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锻炼与评价的热情,协调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去的体育课教学死板单调,而现今的体育课教学呈现出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4、备场地器材
现今的教育改革实行的是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场地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体的智慧是无尽的,在集体备课中就如何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制体育器材等上好体育课开展了积极讨论,想了许多好的办法,如:将废弃的篮、排、足球装上沙子、棕草当实心球用于课堂教学及运动队的训练;用小皮球组织学生打垒球;动员女生缝制沙包;大家一起创编几套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等。通过制作简单、简易的体育器材,改善了我们年级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目的。
5、开展教科研活动
过去我们体育教师只管教学、业训而忽视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后,大家将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短而小的报告,积累多了,就向杂志社投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集体备课小组成员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八篇,有三篇论文在省级评选中获奖;完成三项省级课题的立项与结题。通过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为广大的体育教师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大家一起探究、创新、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744000)
第三篇:备课“八备”
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同时要体现德育渗透,如两纲教育(民族教育、生命教育)的渗透,结合信息与学科整合(这三点要在备课中体现)等。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3、备教具。
4、备学生。
5、备教法。
6、备板书。板书设计精要。力求清晰、扼要、突出重点,有实效。(除了有的学科的特殊性之外,板书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查时的一项指标。)
7、备作业。
8、备资源。
第四篇:集体备课备什么
一、集备备什么?如何参与集备,又不被集备束缚?怎么做到既统一又独立?既吸收共性又体现个性?
“集备,顾名思义就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各人把自己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贡献出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教学宏观方案。之后,教师再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风格特长实施富有个性的教学。”由此可见,真正实用并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教案应该走好三步:第一步,个人钻研,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集体备课前,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并准备一定的知识素材写初案,主要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第二步,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通过集备博取众长、引发思考,特别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及注意事项,主要解决“悟”的问题,正如魏书生老师说,“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个人的集备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第三步,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主要解决“学”的问题,最后达到以学定教。
不是优秀的教案就是好教案,而是适用自己学生的教案才是好教案。只有在共性中找到个性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份教案才能转化为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提高班级学生有效学习的产品。要明白,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教案中体现自己个性化的内容的,我想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原统一打印好的教案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重新补充备注,比如课题引入、题型变式、增册讲解点、详略调整等;二是如果修改量较大,应将原集备的教案模板拷贝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后打印一份。教案不宜过简,也不宜过繁。“集体备课通常步骤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分析”。如若一位新教师能坚持这么做下去,保证不超过两轮,定成 “白骨精”—— 教育界的白领、骨干、精英。
二、“教后记”记什么?什么叫教学反思?需要反思些什么?
“教后记”记什么?①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料的灵感火花,而且这种瞬间的感受要比自己备课时考虑得独到,及时去捕捉,及时记录,坚持下去会容易成为一名行家;②记课堂教学中的失败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对教学中偶发性问题估计不足等,将疏漏失误之处写下来,避免今后重蹈覆辙;③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要善于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形式的学习环节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方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突破课堂教学难点;④记教案的修正,课后静心沉思,若有新的创见,可以进行二级备课,即重写教案,以备将来使用;⑤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或典型性错误,我们经常叫学生设立错题集,事实上,老师也有必要建立自己学生的错题集,对学的知情就能准确地把握教。而教学反思是对教后记的理性思考,教学反思要比教后记高一个层次,真正的教学反思是系统地反思教后记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教学本身的元认知。
山西阳泉市副市长王敬瑞写了一本书叫《芝麻官悟语》,里面有一句话:“什么叫不容易?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什么叫不简单?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努力能把事做对,用心则能把事做好!”凡事还要多用心才是。
第五篇:备课四备
备课---四备
胡连冬
一.备教材
1分析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2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教材编写者在实施新课程后,为什么要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其知识点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点如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教学设计。
3突出教学重、难点。
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教材编排形式、体例、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及训练重点。第二,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同化点。考虑教材知识点中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再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文本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二、备学法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是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紧密联系着的。“以学定教”,结合教材定学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运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启发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生成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法。
三、备教法 1备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中能够展开讨论。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被激活,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备教学活动
新课程认为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材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知识。教师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首先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一个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确立一种方向感和自信心,其次要提前预设问题,再次,要做必要的教学用具或材料准备,以便通过详实的资料佐证自己苍白的语言所无法弥补的知识缺陷。3备反馈与控制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目标应是显性的,或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因此要不断通过目标的检测去调整教学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进而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新课程的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的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通过真诚的、真实的评价去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通过阶梯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最近发展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检测过程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通过合理的反馈与调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4备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弥补教师本人知识信息及其表述的不足。根据知识特点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其协同互补、相得益彰,不失为增强教师教学魅力的好办法。
四、备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重视、强调教师的课前备课,而忽视课后的备课。新课程强调对备课、上课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以教学分析反思为主要特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突出备课的研究性,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