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时间:2019-05-13 01: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第一篇: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备课开始,就应贯彻这一理念,并体现在备课内容的诸要素之中。以下仅就备课时“备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方法、策略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备学生在备课中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困生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等。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深挖学生潜质

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教师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学生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二、备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

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多创设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三)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学生的潜能包括潜在性、终身性、系统性、模仿性、补偿性以及无定向性等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一些学困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备学生的指向和内容

(一)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个学生以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所做工作进行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开学后,每次单元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做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

(二)能力基础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以“数学学科创新能力”为例,制定的目标是:低年级能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维,随学随用数学概念解题,能想出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掌握三步以内的思考过程。中年级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思维创造,能够联想到新知识与所学过知识的联系、区别,有层次地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思维创造方法。高年级能够有理、有据、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多角度、灵活、敏捷地思维问题,联想迁移能力较强。

(三)认知基础

要了解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科学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认知活动的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突破知识“一次完成论”。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应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四)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教学一年级文字应用题:小明昨天做了5道题,今天做了同样多的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一年级学生对于“同样多”不甚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为请五个同学来唱歌,同时请五个同学来伴舞,然后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老师请同学表演节目,五个同学唱歌,跳舞的同学与唱歌的同学同样多,唱歌和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充满情趣的环节设计使同学们顺畅、清晰地掌握了解题思路。

四、备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什么是教学起点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我们建议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切入: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且大多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有相当的了解。因此,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让学生“写出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可能会出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种情况,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深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第二篇:浅议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浅议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我们说:教学是鱼,备课就是水,可见备课的重要性。传统教学可以说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聆听了韩教授关于《怎样备好一堂课》的专题讲座后,我茅塞顿开,备课中要做到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风格、备设计,缺一不可,只要备好了课,成功教学已完成了一半。现在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备课之重点难点之一——备学生。

一、备全体学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差异。

我认为要做到备课备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认识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当接到任课通知时,应尽快背熟姓名,使自己心中有学生,且要达到“未曾谋面,似前相识”的感觉。在有了学生名字的基础上,主动找学生聊天,一面可以尽快使名字与人“对号入座”,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个性、特点。如:课前聊聊对要讲的知识的预习情况,以了解其学习态度。课堂中点名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及其学生能力的强弱,利于课后辅导或指点。下课后聊聊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从侧面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当把班里的学生认识了,了解了他们的个性学习功底后,把他们大致分成优、良、中、合格四个层次,并在备课时,综合考虑他们,一方面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在课堂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层次相同的学生来回答或上黑板做题,当然尽量使他们有满意的答卷。

二、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当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出现学生乱回答或瞎搅和,给老师难堪时,老师是否反思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学生还是在自己?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人、因时、因情况不同而异的道理。要做到因人、因时、因情况不同而异,就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备学生的情绪,当你了解了班上每位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体验程度的不同,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备课时又确定好了由那一层次的学生回答,即备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发他的学习激情,使他学习更努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

备学生的基础利于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在完成预习作业和预习笔记中充分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有效预习。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将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导读单时,体现自己的能力优势,从而提高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研究、观察现行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知识能力情况,要使教师真诚地关怀每一个施教对象,并根据每一个施教对象分层次进行教学,引导自主提问和学习,具体做到:目标分层。教材和课标的基础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施教分层。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如在设计课堂练习,可让优等生独立练习,中等生点拨练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练习,从而做到分层训练。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备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在知识建构主义下的新课程教学策略中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因些备问题更是备课备学生工作的重要一步,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案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问题。认识目标是明确指出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按大纲要求明确表达对本课知识应达到了解、掌握、运用的三个不同层次,该记的记,该练的练,该强化的强化。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识记、阅读、模仿的能力,更要注重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和创造能力。情意目标情意目标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小组合作、全班问题生成的行动过程和倾向,从而突出学生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学习目标。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备好课,不是为了自己“好教”,而是为了学生“好学”。为了学生学好,我们能在备课时不备学生吗?一个有教学魅力的教师,胸中有学生,边导边向,让学生登堂入室,渐入佳境,教学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第三篇:高端备课 首先要备学生

高端备课 首先要备学生

更好的上好一节体育课,备学生是根本。其实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上好一节体育课。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交流,和学生多谈心。

当然关心,分析学生不仅仅是技能方面的,学生的基础有多少,是几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都不一样,甚至班级和班级之间都有差别,在教学设计方面都要考虑这些因素,除了这些技术技能之外,还要考虑团队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应适时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学生喜欢采用什么样的学练方式,有时学生的主意比教师想的要好很多。我们了解学生不只是了解学生的基础,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整个体育课的准备中,了解学生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建立在科学、合理和安全的基础上。

了解学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活动,学生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很多建议,因此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因为只有更多的关注学生、更多的了解学生、更多的亲近学生,教师才能把课备的更好,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备学生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备学生

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因而,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课前研究学生。我们常讲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研究学生。它比研究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如何科学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前提?

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3、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

4、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

“备”学生还应承认并关注差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理解,认识和感悟。面对这些“不同”,老师应该考虑如何去引导,最终达到共识。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发现高效的教学设计,甚至帮助改善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

为此,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开学后,每次单元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地作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并作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 在具体的一节课的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例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状况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高中二年级的哲学常识中就有许多原理的理解涉及学生各科知识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其他各科知识,帮助理解哲学原理。在倡导课程综合的今天,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个性等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前几天,刚刚学用计算器计算,之前布置了学生带计算器,那兴奋的劲就不用说了。刚好有一个不错的《用计算器计算》的课件。一开始,创设了猜谜语的情境,猜一猜:许多根,一样长,可木头、竹子制成,也可塑料制成,是小朋友们学习的好帮手。(打一学习物品)学生学习激情刚开始,纷纷举手,我暗自高兴,请一个学生回答,“算盘”,又请一个学生说,“算盘”,我有点傻了,再请一个学生说,还是算盘。我又请两个好同学解释了一下,说算盘,一根一根的,既可用木头,也可用塑料。我问同意的举手,小手都高高的举起来了,我面带难色,苦苦的寻找着不一样的声音,终于我发现一个小女孩手举的不怎么坚决,就请她说说想法,她胆怯的小声说“好象是我们数的小棒”。我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给了一个肯定的回应“正确”,我及时追问,你是怎样猜到的?小女孩这时稍稍提高了声音,我是这样想的:从“许多根,一样长”,我想这是同样长的、有很多根的东西,我又从“可木头、竹子制成,也可塑料制成”,我猜可能是“算盘”,但是,我想不对,因为,算盘上有许多珠子,我想如果去掉珠子,就是一根根小棒,我又想它是小朋友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上数学课时,经常数小棒,所以,我猜“好象是我们数的小棒”。我说“大家怎么都没想到的呢,就是我们在一、二年级学习数学时,用的小棒啊”。这时同学们才回过神来,算是默许了,但并没有给以热烈的响应。这个情境的创设,花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还是弄不明白,很简单的一个小谜语,学生怎么不会呢? 下课后,我把我的困惑说给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听,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她们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模仿特级教师的教案,但实际效果却相差甚远?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深深地思考,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模仿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调控、评价又不及时、不到位,所以导致后面的两位同学的思维顺着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误入”了“算盘” 的“歧途”。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刚刚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又布置了学生带计算器,这就给学生一种暗示,这个谜语的谜底可能是一种计算工具,所以大多数学生自然地,猜是“算盘”,学生正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被暗示诱导,而不切实际的,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

本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备课时,我们老师总喜欢引用名师们的一些出彩案例,可实际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之所在。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这节课是学习计算器的操作的,教师用猜谜语来创设学习情境,但是由于小棒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太远,因为它毕竟只是学生刚刚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的一种辅助工具,用小棒帮助计算的记忆已经淡忘,所以学生猜不出来也应该属于正常情况。这节课教师应该重点了解学生对计算器掌握了哪些?比如他们能够按哪些键,会计算哪些计算,他们还有哪些键的功能没有掌握?怎样按键不容易错?计算速度如何能更快一点?这样入手,既可以避免上述的教学尴尬,又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备学生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以“数学学科创新能力”为例,制定的目标是:低年级能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维,随学随用数学概念解题,能想出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掌握三步以内的思考过程。中年级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思维创造,能够联想到新知识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有层次地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思维创造方法。高年级能够有理、有据、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多角度、灵活、敏捷地思考问题,联想迁移能力较强。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工夫讲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文字应用题:小明昨天做了五道题,今天做了同样多的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一年级学生对于“同样多”不甚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为请五名同学来唱歌,同时请五名同学来伴舞,然后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老师请同学表演节目,五名同学唱歌,跳舞的同学与唱歌的同学同样多,唱歌和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充满情趣的环节设计使同学们能够顺畅、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幼稚与成熟并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二次备课该怎样备(数学科组)

“二次备课该怎样备?教学反思该怎样写?”的思考

数学科组2010-5-5

数学科组就二次备课怎样备,教学反思该怎样写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如下文稿。

一、二次备课该怎样备:

二次备课是集体备课的补充与完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的进一步思考和梳理。

1、根据自己的班情、学情、以及自身的素养对教材进行再次钻研,再次备课。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自己的班情、学情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可以围绕如下几点进行:对集体备课的部分内容进行(1)增;(2)删;(3)改;(4)调;(5)划。删减调整一些教学环节,详写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法、补充练习、划出重难点等。

2、资料的补充说明,集体备课时大家发言的教学方法、点子等。

二、教学反思怎样写:

通常所说的反思就是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

1、记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

2、记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

3、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

4、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

5、记录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6、记教案的改进。

7、突破口教学难点的方法、关键与措施。

8、思考,如果再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修改,怎样上。

下载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课中的备教材(5篇范文)

    备课中的备教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备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那到底如何才能......

    语文备课如何“备学生”(共五则)

    语文备课如何“备学生” ——金沙县岚头中学苟明勇 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其身心素质在朝理想化方向上的改变程度,是衡量......

    备课备什么5篇

    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需要什么? 要“用心”、“用情”、“用力和重思” 用心:才能在备课时投入自己的影子、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教材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能在讲......

    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备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运用国家、地方及学校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备课“八备”

    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同时要体现德育渗透,如两......

    集体备课备什么[本站推荐]

    一、集备备什么?如何参与集备,又不被集备束缚?怎么做到既统一又独立?既吸收共性又体现个性? “集备,顾名思义就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各人把自己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

    备课四备

    备课---四备 胡连冬 一.备教材 1分析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的利用教......

    备课“三备出”

    高效备课“三字经”(六) 三备出 “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于漪)。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