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程小梅
自2015年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组织上、形式上接受课程和教材的改变,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对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进行认真的思考、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初级阶段,必然会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认识。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先教后学、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评价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由教师当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讲授、板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死记硬背地接受知识。整节课下来,学生缺乏参与,讨论,更别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和学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优化我们的课堂效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的首要目的不再是一节课能给学生灌输多少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先学后教”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先学后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上台讲解为主。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老师,学生根据分组、分工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展示的同学解答,再让其他同学评判正确与否,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先学后教”同样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课前学习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先学”,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课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或作品展示等,教师再进行有效的讲评。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作业,都要严格按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去做,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巡回指导,课下还要进行辅导和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学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每天下午制定了3节辅导课,让学生在预习或复习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预习导学案中所遇到的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
三、课前制定导学案
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课前针对本校的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适合的、统一的校本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每一节课的导学方案。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框架:首先以“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完成课本练习题——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理解知识——巩固练习——小结——课堂检测——知识反馈”的模式展开。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的问题,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可以在辅导课或者通过小组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反过来促进老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的一些细节。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再加工修改。
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主动性加强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对于分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分组:选定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各学科代表;中心发言人;小组的总结者;计分者等等。分工明确具体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一个都不能少。
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适用。例如在教授《图文混排》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素材,每个学生都是一位设计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或所见来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同的,掌握软件的能力也有区别,让那些接受能力强,使用方法灵活的学生指导,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图文并排》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使用一种软件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导学案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哪个步骤是要求小组合作的,使合作不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合的时机进行引导、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为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地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如问卷调查,上机操作,研究报告,作品创作等。比如: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时我们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时,我们重点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愉悦式教学,是否采取了创新教学法等等。通过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产品、新知识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新程改革的引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结语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从一门纯粹讲软件使用的课程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反思、总结、修改、完善最终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对课改的思考与探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2010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终于要在我们广西全面展开了。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操作层面,将新课程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指导思想
新课改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优化教学目标
物理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除基本概念、定律、原理、理论及实际操作应用外,还强调认识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变革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目标的优化,才能更好地定位课堂。
三、优化教学模式、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众多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模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等,我们玉林市也推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结晶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交流归纳,实际应用”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优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优化
选用恰当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关键。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社会新闻资讯创设问题情景。社会新闻资讯形式鲜活并能够反映时代气息,如大众传媒所关注焦点新闻或国内外科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以惊险、奇特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惊险、奇特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走向探究的强大内驱力。
3.以学生参与活动方式创设情景。设计道具简单,与物理内容关联的竞争性活动,学生亲身体验,行动和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充满挑战的决心。
(二)探究活动环节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规律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的艰辛,以及发现规律的成功喜悦。我觉得探究活动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探索性原则。新课程中,课堂不能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教材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是没有实验活动验证性的推导内容,也可以是需要自主设计,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的内容。对问题的探索,成为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健康心理的主要过程。
2.开放性原则。问题研究的方法不是唯一确定的,教学安排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准备两三套探究方案,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探究活动的开放,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可开拓学生的思维,应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交流讨论环节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是民主、公平、公开的。教师不再代表权威,课堂中每个人地位平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会因个人喜好或偏见得到不公平待遇。交流讨论中,每组的代表性结论将完全公开,交由全体评论或提出的质疑,共同发现成功和失败所在,提出改进方案,最后总结出正确结论。
(四)实际应用及拓展环节的优化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思想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大特色。即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所得结论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计算。或指出所学知识与对生产生活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安排相关的课后实践活动。不同层次的安排,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有所用,树立学好科技本领,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改中,在传统教学手段,如教科书、参考书、粉笔和黑板等的基础上,更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电影、录音、计算机等电教教材的使用,使得很多在课堂上难以操作或观察到的过程,通过实物拍摄或数字模拟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现代化。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着力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在课堂优化理念的基础上,从物理教学的过程入手,从学习的媒介、学习的形式以及学习的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笔者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10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理念架构
为了更好地说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此引入一个经济学的常用模型:投入――过程――产出。课堂教学的“投入”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等等,同时还包含教学时课堂氛围的营造。尽管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是在课堂上不能够发现的,但是这些所谓的无形“投入”,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来说,其主要包括教师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指引学生去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产出”是指,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学的目标是不是能够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师教授的物理知识是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是否提升?这些指标对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综上所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可以构建以下理念框架:
要促使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环节缺一不可。限于篇幅有限,笔者仅从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入手探究,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更加高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
1.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责任感得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所以,合作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组织工作,采用引导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教授的内容差异灵活分组,可以按照班级自然形成的组别,也可以将班级学生打乱按照物理成绩的优劣进行搭配,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秩序,选定各组合作学习的负责人。然后再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初中生在物理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尤为重要,倘若组织不好,不仅课堂纪律得不到保障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谓困难重重。
课堂争论越是激烈也就越容易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初中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组织引导水平也得以提升,对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因此可以将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
2.多媒体教学法与情景学习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对教育投资的逐步增多,多媒体广泛运用于学校,许多高级中学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于一体,能够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众多周知,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的,譬如摩擦力、功率、重力势能等等,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给部分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初中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为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情景通过影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优化了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
3.探究式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这足见探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去发现、去创新。在初中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和认知心理提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是不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教师将问题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生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自觉进行探究。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但需知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需要与初中生的学法紧密结合,唯有如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才能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希望对其他教师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所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 勇.多媒体网络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动量定理”一课教学设计[J].今日科苑,2010(14).[2] 李铁美,王 钢.多样教学促多元发展――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析[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3] 陶昌宏.课程改革呼唤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J].新课程(初中版),2006(10).(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中学 341400)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她要求我们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是: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合理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与学生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从改善临场机智开始,从改善对人的敏感、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时下,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很多学校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有些教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以一张试卷定高低。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技能;重接受,轻创造;重讲授,轻自学;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它的缺陷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贮存式的仓库。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尤其是英语课,学生总感觉枯燥无味。在他们的心目中,英语课就是“催眠课”,仅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我们的教师应该好好地自我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把学生原本以为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变成他们喜爱、受欢迎的课呢?
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
受传统教学影响,在我的思想中一直认为教师就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与刚刚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伙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课改之初,我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依然是你吹你的课改风,我走我的应试路。
使我的教学观点发生变化的是在一次英语单词讲授课上。在讲basketball 时,我问学生谁能说出一些与篮球有关的人或物,不少学生提到了school, playground, sport,我点点头,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在我要继续往下讲课时,有个学生提到了姚明,我借助这个话题对学生教育“姚明大哥哥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篮球运动员,不少人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偶像。希望同学们能像他一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争光。”话音刚落,班里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喜欢姚明,我更喜欢樱木花道。”“樱木花道?何许人?”我从来都没听说过,于是我回头对站起来的那位同学说:“请坐,课堂上咱们不要把话题扯得太远,只说与篮球有关的。”“老师我没有把话题扯远,他就是灌篮高手呀!”这位同学马上脸涨得通红,急急得向我分辨。“是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相信的看着我“老师,不会吧,您竟然不知道他,多出名呀,他。”我的脸刷的红了,为自己的无知,也为自己一直以来的盲目清高。看来真是不能小看这些孩子们了。这节难忘的课使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使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必要性。
“为什么把我们称为老师,就是因为我们接触的知识比学生要早一些,而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渠道接触到新鲜事物,某些方面,他们知识的储备会比我们更多。另外,他们还有比我们教师更为鲜活的思路和更加灵敏的头脑。”想通了这些后,我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尽量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愿意把我当作他们学习中的伙伴了,从中我也更加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
二、英语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一改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设置,几乎每节课我都有意识的安排了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时教室里热热闹闹,在看到活动时间完成的差不多了,立即停止活动,找学生起来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展示。看到学生展示的情况后,我的心里总是被喜悦填充着。对于课改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使教室组成热闹场面的,仅仅是班里的几名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心甘情愿的在台下当起了观众。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同学,一部分盲从,一部分乘机作乱。年终评价时,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加剧。少部分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了,而其他学生,一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些则更加厌恶学英语了。
面对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也对是否应该坚持课改而犹豫。恰在此时,我有幸聆听了人教版主编龚亚夫和外研社主编 对新课改所做的报告,这场报告使我精神重新振奋,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精神,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小组活动,有了游戏,有了学生的表演,就是教学课堂改革吗?自己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呢?”曾经进行的表面的浮华恰好掩盖了一些学生的偷懒行为,都是无效学习。
找准了自己失误点后,我在备课方面下了更大工夫。我不再为每节课必设的游戏费神,而是针对课堂有目的的塞选,如果学生从游戏中学不到更多的知识,我宁愿舍弃。课堂小组活动必不可少,我在课前预先给学生分组,基本固定为两人组合,和三人组合,这样保证了小组中每个人地位的重要性,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舞台,不是几个学生的,为了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率,我努力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让自己学着等待。有时我们不一定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当堂却吸收了他们获得的知识,这或许也是课改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一点内化一点。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在英语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理解语言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聆听,感受和理解语言,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舞台。
在教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进行时态结构的印象,我先出示人物动作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draw pictures, read a book, answer the phone, do the dishes ”等短语的汉语意思,在学生学会说这些短语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人物在画画,看书,接听电话,洗碗”等动画,然后问:“What are you doing?”我提示学生注意大屏幕上人物回答有什么共同点。带着任务听大屏幕上人物回答,学生目的性更强。听完回答不少学生立马告诉我这几个句子里都有“I’m” “这些句子里短语的发音和刚才学的不一样,好象都有ing”我把学生的总结写在了黑板上I’m
ing.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时态的结构特征。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运用语言,我设计了游戏:一名学生面对黑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问:What are you doing?另一名学生边做动作边说:I’m ing.这样学生在需要运用语言的动机驱使下,学会了语言。
通过教学中的尝试,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作为教师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也切实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
新课改之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倡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场所。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中我也将这种理念融入教学。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到课程结束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种问题,我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较好地解决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完成数学课的课程目标。任务驱动中要从多方面考虑活动任务的设计
1.1 任务内容的设计要有吸引力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在“三视图”这一课,当我讲完三视图的概念后,举出了一些实例问题以巩固知识,如实际生活中篮球的三视图,碗的三视图是怎样。再如,我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要求学生判断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并动手实践通过“搭积木”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
1.2 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自身实际情况
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提出目的性强和行之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探究空间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在教学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知识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分析总结出数学知识。
1.3 任务设计要体现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是人民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后将数学知识服务于实际生活。那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使之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增强学生兴趣和动机。在学生学会镶嵌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活动:学校的食堂正在改建,请每位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食堂的地砖和墙砖,提供一份设计草图。这个任务的提出,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让知识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更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
2.1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差异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计算。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动手,互相启发,加上多边形教学工具在学生镶嵌中组合出来的图形更形象、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出答案,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止停留在找出一种答案,有的能找出3到4种答案,从而体现出了分层教学。在组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学生的成功,善于观察和发现学习基础较差和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组长轮换制、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学习基础较差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感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并努力争取成功。
2.2 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名组员互相促进,通过活动任务让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动机.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每个成员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同时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将原来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这种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需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做到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真正使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