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今天,为了给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生动快乐的学习环境,初中地理老师要紧跟当前新时代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中全面铺开新的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潜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只要学生们能在面对学习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的去互相讨论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再对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这一主动的学习过程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我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预习; 初中地理
地理课作为初中阶段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虽然和语文语文、数学、外语这几门学科有着一样的性质,但是它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促进下,初中地理课积极的去改变教学方法,使讲课的方式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的变化。
一、加强课前预习,发掘学生潜能
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地理科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下,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铺开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了主动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积极按照老师的标准去预习,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曾经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们面对学习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的去互相讨论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再对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在自主研究问题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给予正确的协助,指引学生研究的方向。学生通过对知识的预习,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在学术上的创新意识。是否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是能否学好这个科目的关键,因此就要课堂上给学生创建出一个有趣味的学习空间,那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促进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相互探讨的积极性,这对“互相学习”措施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老师授课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在分析一项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当中。其次,老师可以把学习的地理事件编成一个短剧,有计划的安排学生生动的演绎出来,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大幅度提升,还能获得自我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再次,专注听课的技巧与方法,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师生彼此要共同配合,一起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认同老师的授课模式和方法,老师更要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特点,基础是否牢固都要有个深入的了解。在地理科目实际授课中,我们要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式去不断的尝试,直到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就要给学生创建一个知识和乐趣并存的一个教学空间。比如在学习地球公转自转的时候,学生光有概念,对知识的理解一片空白,不知道太阳照射的依据点是什么?所以可以运用图表结合的方法,通过图表演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系统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脑海里构建出了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把它运用到地理课堂上,不但能把地理学科丰富的特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把严肃的课堂气氛调节的趣味盎然。多媒体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助手,也是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地理科与别的科目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是现实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科。对于一些熟悉的地理事件和人物,多媒体可以把这些地理事件和人物,一帧帧的立体的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就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一般,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感悟大自然的起伏变化。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提高了老师的授课效率。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自己也能快速的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地理百科信息,增大了自己的信息量,在以后能更有效的把这些信息运用起来。利用多媒体把每一个地理时期的变化所保留的实物、图片、地理遗址等都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在视觉、听觉、行为进行立体的感官刺激,大大增强了地理课的乐趣和直观性,促使学生对学习地理课的兴趣进一步的提高,积极的参与到地理知识互相探讨的活动中来。在进行地理课中,山坡,河流,山谷,冲积平原这些概念,可以运用多媒体立体的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更加直观的看见这些书本上的概念性的东西,在有效的时间内,能让他们能理解更多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授课的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来探讨地理知识,老师在学生互相探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不但能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还能对地理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小组相互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相互沟通,并且相互提住自己对知识的见解,一起去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在互相探讨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学习别人优秀的一面,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把自己所认知的讨论结果代表小组汇报给全体师生。在相互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发言权,同学们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加有效,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在组里积极的完成了任务,就能得到全组的认可,这样的认可能充分的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老师“解放”了学生,而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也相应的得到了“解放”。在大力推进人的自身素质和综合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教育的实质也从从“以分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逼迫学生死咬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好坏。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从综合素质方面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淡化成绩高低所带来的影响。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互动交流的空间,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在地理课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有前车之鉴把眼光放长远,给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地理课中,对一些地理知识的讲解的时候,可以跟学生们互动,让学生们先互相讨论这个山脉是怎么形成的,等结果出来了,老师再用图表或者多媒体进行讲解,还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来当助手,互动性的提高,使曾经乏味的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都积极快乐的去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的推进,给学校老师带来一个崭新的认识,老师只有转变观念,着手开创新的教育模式,丰富自己的信息量,学习更多新的教育理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才能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让所有学生接受更多的地理知识。只有教学模式的彻底革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对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34-35.[2]杨希铜,张清.基于新课改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56.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问世给广大中小学英语老师传达了崭新的思想,指明了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笔者以一名英语教师的身份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教师所应做出的改进。主动求变、直面挑战,全力推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
1.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注重传授英语技能和得分技巧的应试教育,旨在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致使大部分学生一旦脱离了学校教学并投入到社会应用时,其英语能力的发挥就显得力不从心、大打折扣。故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今天,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所谓新课程改革,就是将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根据行之有效的教学原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投入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2.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革新教师职能,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以习题为方向。教师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及安排才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因此,这种缺少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模式弊端不浅。新课革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摒除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方式的主体,教师只是连接、维系学生学习活动的客体。通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纽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下也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既要在教授基本英语课程的同时,对教学内容里面的单词、句式、语法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也应当结合欧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说话方式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说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初中的英语课堂,不能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应当形成一种教育学习互动的模式。对教学内容当中有关联的章节,可以进行关联式讲解。将这些章节的内容形成情节对话,学生通过课本上所学的基本内容,对情景对话进行演绎,同时还可以延拓西方文化及俚语、英语谚语等,让学生在学习基本课程的同时练习自己的口语及英语思维方式,从根本上理解英语。
4.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英语改革下,不仅要将课程内的英语教学做好,同时应当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必然要求着教师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首先,教师不仅要对课本上所涉及的英语知识了如指掌,对课本知识所涉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西方历史发展、思维模式等也应做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讲课过程当中,有意识的传递给学生。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的制作上,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及时下流行的英语素材,使学生在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同时也紧跟时代的潮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增加。除此以外,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如在课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诗歌大赛等,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不仅是口语及语法的不足,还应充分结合西方人的说话方式及思维模式进行评析,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具有足够的英语文学功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寓教于乐,使不再枯燥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5.不断学习进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推陈出新,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实施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对教师的革新不可避免。当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奋斗于课程教授前线的英语教师们勤于教学,难以抽身开展在职学习,无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二是囿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固步自封,致使理论知识水平止步不前。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见诸弊端。它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进取,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英语教师的继续学习体现在融合教育经验,将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根据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探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路,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种不断进取学习的过程也会提高英语教学的先进性,为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注入活力。英语教师必须要有殷实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的进步性、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英语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只有革新教师职能、创新教学方式,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进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迎合新世纪的教育浪潮,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纪梅.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梁承峰,张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明.浅议初中英语分层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第三篇: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二、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
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⑵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位1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⑶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三、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姓名:陈珂
单位:确山县任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内容摘要: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元素,多媒体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有着诸多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2014年10月28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内容摘要: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元素,多媒体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有着诸多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改革 多媒体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 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效。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相比传统的物理教学,在新课程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改变了以往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概念化,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从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变的改革;利于实现 教学活动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改革;利于推进以单一的文字材料为主载的传统物理教材体系的的变革。但是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它也仅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物理教学、或是教师的替代品。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合理使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利用多媒体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核能”的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原子弹模型、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等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由于有了之前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在讲到枯燥的概念、原理时,学习劲头也很足。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创设实验情景。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如:极高速或极缓慢、极微小或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等等,这对教学效果构成了不良的影响。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动画、录像等手段模拟事实,使其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于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如讲“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利用flash技术制作动画,控制、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了电动机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投影仪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时,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教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教学生怎么样连接电路时,在线路板上演示,可见度很低,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就能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四)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但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电磁学中的磁感线分布情况、核聚变、核裂变、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等等。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过去使用了“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物理内容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同样起到了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逻辑能力为目的的作用,为学生显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物理情景,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 来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素材,顺畅的教学程序,知识的地区无差异性,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多媒体灵活应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方式弥补了单纯教学方式的缺陷,开拓了实验探究新方式,节省了探究时间,提高了探究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前进,也制约着学生思维的活跃提升。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待需改进:
教学流于呆板僵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则教师必须按提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够活跃。如果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必要时加以灵活应用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一些年长的优秀教师但不能灵活应用计算机而受其制约,如果采取一定的培训措施培训教师能灵活应用网上资源或自己用一些动画软件自制动画的话,将会又有一个提升。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中应注意:
(一)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实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 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方面。因此实验室能做的实验,都力争让学生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而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例如,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浮力”一节内容时,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制作了一套完整的课件,用逼真的爽心悦目的画面重现了实验,学生也顺理成章很快得出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重有相等关系。但这实际上是一节败课,实为“纸上谈兵”,严重违背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剥夺了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
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让其处于主导位置,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二)不应过分追求课堂容量,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虽然容量大,但由于用鼠标操作,画面一帧一帧放映,容易导致节奏过快,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使学生来不及思考,使教学陷入新的“满堂灌”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
(三)不应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形象会因这种“包办”而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学生思考 的深度。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种定势会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图一时的教学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来丧失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激活学生思维,活化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无论如何,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不能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宰”。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多尝试、多探索、多实践,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篇: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三亚市保港中学陈运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
生物课堂的特点,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符合生物科学的特点。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喜欢一个老师就会认真听他的课,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学生认为生物学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视。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备课,增强上课内容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也不
例外,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愉快热情地进行新材料、新案例、新方法、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索。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和突破重难点。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还可以准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重视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学内容应精炼求新,教师要简单介绍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课时安排,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然后才是以精讲突破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同学一听就懂了、就理解了,会感觉老师讲得那么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学不会的内容我都会了,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得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老师就行了,下课后老师再根据这一内容作个别辅导或用题进行练
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难点。这样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取得好成绩的决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听课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提高了。
四、重视有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在每一节课的最后,设计一些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章节内容总结复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对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物教学可采用的方式有:(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五、重视练习但要避免繁多,要追求“精、重、实”
例题: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向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内含大量的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具密封,若遇到天气寒冷器具还须采取保温措施,据此回答:
(1。
(2)保温的目的是使酵母菌
(3)密封器具是使器具中缺少,在此条件下,的产量将大大增加。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这种气体是:。
(5)若不将器具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便淡薄些,其原因是
[答案](1)糖(2)分解有机物(呼吸)(3)氧酒精(4)二氧化碳
(5)一部分糖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本题是对甜酒制作这一实践活动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发酵的原理及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等条件,进行思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酵母菌发酵的条件,如酿酒是应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达不到酿酒的目的,是本题难点。
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是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记忆,因此需要反思教学,使知识系统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课后反思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一节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写好教学心得或教学日记,认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好的办法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情况,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知识点上有什么遗漏;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训练是否到位等。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教学计划的制定,注重充分完善的备课,注重启发探究的上课,注重画龙点睛的习题评讲,注重及时有效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生物课时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讨论或让学生讲解、分析。尝试了几次让学生讲解,但耗时太多,学生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甚
至讲错现象,当然这正是学生暴露问题,给教师进行纠正、强调的机会,但这样往往完不成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师思想上的几点顾虑:
⑴面对班容量大的课堂,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总怕一些学生万一不是在学习,而是胡说八扯、或干其他的。积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赞同,就怕课堂上风风火火,学生只满足于这种活动形式,而未能扎扎实实的学习知识。
⑵课堂教学改革尚在探索中,教师的热情很高涨,但不免心存点忧虑:既然是改革,就可能有闪失,万一好心把事办砸了,教学成绩下滑了,教学成绩又是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那该怎样去面对?
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几个重要的要素,如教学目标设计能否符合课改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并使更多学生获得有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认同教师的观点和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即时效果反映出运用这些观点和内容。
以上是我个人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我不断去摸索和学习探究。今后,我一定要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改进与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