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圆的沙粒》片段教学案例
《圆圆的沙粒》片段教学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片段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圆圆的沙粒》,下面开始我的片段教学。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圆圆的沙粒》,一起读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颗圆圆的沙粒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清了这课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
对于沙粒变珍珠这件事,沙粒和它的同伴们意见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5自然段,读的时候,请把沙粒和同伴的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沙粒可以用直线,同伴的话用波浪线。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来说说圆圆的沙粒说了什么? 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这句话告诉我们小沙粒的梦想是什么?
是啊,变成珍珠,成为有用之材。同学们想一想,珍珠究竟有什么用?
哇,举手的同学这么多,看来都是见多识广的孩子。第一排的女生你先来。
嗯,那是用来装饰。你来说,珍珠粉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可以压惊。你再来。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用珍珠做原材料,所以有用之材的“材”就是材料的材。不要写成人才的才。
正因为珍珠有那么多的好处,所以沙粒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变成什么呀?
再读一读,想想小沙粒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请在第一段找出这个关键词,圈出来。
有的同学习惯非常好,圈好后就马上把笔放下,坐直,用他的姿势告诉老师他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个词? 十分真诚,找得很准确。(板书真诚)现在你就是这颗小沙粒,快把你的梦想跟你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哪颗小沙粒愿意向所有的同伴宣布自己的梦想?我已经听出了,你特别想成为有用之材,谁还想来读一读这句?我听出了你的愿望非常真诚。想变珍珠的孩子一起读一读。
多么有志向的沙粒呀!可它的同伴是怎样的态度呢?(板书同伴)嘲笑。怎样嘲笑的?穿蓝色的男生你来说。(板书 嘲笑)
同伴们认为变成珍珠是一件——怎么样的事?不可能的事,这就叫做异想天开。
区区一颗沙粒竟然想变成珍珠,真是不自量力。同伴们怎么嘲笑小沙粒,全班女生一起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你们根本不相信小沙粒有变成变成珍珠的本事。同伴们会带着怎样的表情说这句话呢?男生们也来试试。
同伴们这么嘲笑圆圆的沙粒,它动摇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哪个词最关键?请圈出来。
你来回答?它为什么那么坦然?能不能再找一个关键词? 对了,下定决心。它的决心是什么呀?(下定决心)
当受到同伴嘲笑之后,它可是暗暗的下定了决心,悄悄地对自己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谁来读。
我听出你也下定决心了。还有谁想试一试?你读得很坚定。
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沙粒就平静地、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此时,同伴又有怎样的反映?请读第四段,圈出一个关键词。
关键词哪一个?它们是怎么议论的?(板书:议论纷纷)最后一排的女生你来说。
同学们请想一想,小沙粒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它还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了?
你来说。完整回答问题。还有谁想说? 是呀,你再也见不到的美景数也数不完,听不到的声音说也说不尽,所以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看不见这一切,小沙粒多么寂寞呀!多么可惜呀!带着你的体会一起再读读这句话。这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牢狱”在这儿什么意思?也就是把自己关起来了,在文中指沙粒把自己关在哪里?
如果现在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在蚌壳里会有什么感觉?请你说。谁再来补充?这对珍珠来说,可是一种牢狱之苦。这对它的同伴来说,也太可怕了!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句话!
同伴们还会有怎样的议论?你来?不可思议这个词语用得很恰当。请你?我也这样认为。刚才你们这样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想法,就叫做什么?(对了,议论纷纷)
你们的议论,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它动摇了吗?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
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同伴们对圆圆的沙粒的不理解和嘲笑,细细品味圆圆的沙粒不放弃自己梦想的决心。女士读沙粒的话,男生读同伴的话,老师帮你们读旁白。
(二)学习第6—9自然段
师: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遗忘了。几十年间,留在蚌壳里的圆圆的沙粒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写下小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的所思所想。请将句子写在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后面。
谁来汇报一下?今天你也举手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来说。是啊,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你再来。它很勇敢。谁再来补充?恩,多么有毅力的沙粒啊!
(二)学习第10—12自然段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姑娘惊喜叫道——生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是啊,多么美丽的珍珠啊!曾经那样普通的沙粒,如今闪耀着奇异的光彩。其它沙粒也是如此惊讶—— “是它?” 读!
④听到大家的赞美和惊叹,沙粒怎样回答? 生齐读最后一段。以上就是我片段教学的内容,谢谢大家!
第二篇:《荷叶圆圆》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起爱护、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头饰、幻灯、挂图。
设计意图:
《荷叶圆圆》是篇轻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是很好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的素材。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闯关的形式,即识记生字卡、朗读感悟关、表演诵读关、激情想象关,各小组之间争先恐后的比赛学习,努力闯关、争当优胜小队,各组每位成员过一关可为本组赢得一片荷花瓣,为最终凑成一朵美丽的荷花而努力。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互比的学习氛围,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交往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夏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看到了夏天的影子。(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夏天里一处美景的图画,你们想看吗?(出示挂图)好看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图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从现在开始就需要你们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闯关,争当优胜小队,争得开放的荷花,想吗?
二、闯关学知识
1、挑战第一关――识记生字关
①幻灯出示,明确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后画出生字词并读字词及词语所在的句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词后,向组员汇报,可以互相帮助,小组力争第一。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检查(教师检查与学生互提互检相结合)
检查识字情况;理解“摇篮”、“停机坪”的意思;会用“亮晶晶”、“透明”说话。
第三篇:《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评析
—谈低年级教学中的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从层次上,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先安排了个别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表演式朗读、全班齐读、师生交替读等,老师作了指导和示范。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师: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生:读出课文四句话
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随堂点评: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片段二: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图,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随堂点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的领读,也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片段三:
3、引导学生看画面,培养背诵能力。
随堂点评:
把课文读出了味道,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美。其实,一段优美的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啦!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合上书来给这些优美的画面配配音,你们想试试吗?(配乐全班背诵课文)随堂点评:
在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已初步尝到朗读的滋味与乐趣,也懂得了如何“美读”课文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直至背诵,也显得自如多了。在教《荷叶圆圆》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感情朗读,指导背诵”时,该教师没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朗诵,而是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背。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板书问学生喜欢哪个“朋友”时,孩子们自然把自己喜欢的“朋友”复述出来或表演读出来,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课文的感情,特别是对精彩的片段更是感悟深刻,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这种演示法,便于学生记忆,容易背诵,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第四篇:教学案例--“减法”片段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课堂教学案例
——“减法”的教学片段
背景: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本学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学好10以内数的加减法将对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师要关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结合生活情境、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数与运算,并对结果作出解释。)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减法含义。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以确保正确、合理和灵活地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片断: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情景图:小胖上车
师:瞧,小丁丁他们正在儿童乐园玩碰碰车,谁能看这张图用三句话编个数学小故事,提一个数学问题问问大家?(生观察编故事情节)
师:要求现在车上有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生答,师板书)
2、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师:“+”这个符号是„„?怎么写的?表示什么? 师:加号前面的3我们叫它„„?1呢?等号后面的4呢?(师边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小胖上车”的情景图,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入手,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小胖下车
师:图的意思看懂了吗?现在谁再能用三句话把图的意思说一说,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自己先轻声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1 师:走掉一个人,就要从原来的数中“去掉”一个人,求还剩下多少人?在数学里我们用减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减法。(板书课题)师:我们用减号表示减去。(板书“—”)
师(手拿磁片):一横添上一竖是加号,去掉一竖变减号。(贴片)
2、师:原来车上有4人,有1人下了车,就是要从几里面去掉几呢?算式怎么列?(生口答算式,师板书)
3、认识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4、1、3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生答)
师:加法算式里有加数、加号、和,想知道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到书上看一看,找一找。(生答,板书)
4、练一练
师:像这样被减数是4的减法算式还有哪些呢? „„ 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如何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重在这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已有基础上学新知。
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这节课的引入部分,我利用“小胖上车”的情景图,复习加法,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入手,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二、重视体验数学过程,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利用教材中的“小胖下车”情景图,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正确表达初始状态、中间变化、结束状态的情节,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最终减法的意义是在学生自己体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得到的,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重视生活实际联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减法问题在生活中十分频繁,学生也经常会遇到。因此,练习中利用多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说图意列算式,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逐渐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练习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编故事,讲算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回忆、运用旧知,重新构建新的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学着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减法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
第五篇:《荷叶圆圆》教学案例(最终版)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低年级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从层次上,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先安排了个别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表演式朗读、全班齐读、师生交替读等,老师作了指导和示范。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师: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生:读出课文四句话
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片段二: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图,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的领读,也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片段三:
3、引导学生看画面,培养背诵能力。
把课文读出了味道,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美。其实,一段优美的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表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啦!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合上书来给这些优美的画面配配音,你们想试试吗?(配乐全班背诵课文)
在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已初步尝到朗读的滋味与乐趣,也懂得了如何“美读”课文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直至背诵,也显得自如多了。在教《荷叶圆圆》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感情朗读,指导背诵”时,我没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朗诵,而是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背。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我指着板书问学生喜欢哪个“朋友”时,他们自然把自己喜欢的“朋友”复述出来或表演读出来,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课文的感情,特别是对精彩的片段更是感悟深刻,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这种演示法,便于学生记忆,容易背诵,而且记得快,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