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
语的用法。
(3)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情境朗读法,品析语言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教具应具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幻灯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在《论语》中,孔圣人曾经告诉我们一些让我们终生都可以运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一次聆听有关学习的至理名言。这些经典如同一盘盘美味的饭食,滋养醇厚,令人受益终生。儒家经典礼学方面的论述《礼记》其中的《学记》第一则,就是今天要端出来的学习盛宴《虽有嘉肴》。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能否告诉我题目是什么意思?(板书 解文题:即使有美味的饭食)“虽”是“即使”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即使有美味的饭食”这种条件,下文怎么样呢?看来文章内涵丰富,话中有话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得拿梨子尝一尝。那我们就尝尝今天这道有关怎样学习的《虽有嘉肴》吧!
二.读课文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将课文分三层让三个学生读,学生读后,教师小结可能要板书的内容有:
生字词:
嘉肴 弗食 教然后知困 自强
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3、三读课文,读出句子节奏
教师范读 请学生边听边用斜线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教师再读 请学生给句子加标点。全班齐读,展示成果,读出句读。
4、四读课文 翻译课文
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内容。
5、五读文章,理解意旨
文章很短只有70个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浓缩都是精华。孩子们如果要把文章浓缩成一句话,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6、文章要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什么题目却是“虽有嘉肴”?
板书:
引用作结 虽有嘉肴
逐层论证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三、总结课文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总结课文生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1、从《礼记》里再积累几句有关学习的论述,熟读记诵。
2、关于教学相长你还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查一查资料,写一写想法吧。
第二篇: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课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答疑解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并能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心“教学相长”。
教学难点: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区别。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想考大家一个文学常识,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分别指什么呢?好,说得非常好,那么五经又分别指什么呢?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节选自《礼记》中《学记》的一部分。
二、明确目标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
2、能够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感悟文章主题,并能应用于学习生活中。
三、自主学习
1、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按照注释标注字音后初读课文
3、听录音,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分配小组任务
2、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
五、总结提升
弗食佳肴 弗学至道
实践
学 教
教学相长
六、检测反馈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和“弗学至道,不知其善”作比,从而引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告诉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把教和学付诸实践,还要把教和学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结束语
《学记》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谓玉者,乃国之重器也。你们都是一块好玉,希望你们可以结合所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九、教学反思
第三篇:《虽有嘉肴》教案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
一、了解《礼记》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兑(yuâ)学学半(xiào).....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⑴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⑵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⑶特殊句式
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③教学相长也。(用“也”表判断)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5.背诵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悟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问题。(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即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可。)
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曰:‘学学半。’”,结合本文体会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点睛之笔,“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3.作者开篇写有“佳肴”“至道”的用意是什么?
使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引出全文的主旨“教学相长”的内容。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形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第四篇:《虽有嘉肴》教案
一、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虽: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
(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明确:
(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兑命:《尚书》的《兑命》篇。学1:xiao “斅” “斆” 教。学2:学习。“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三、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本文讲“教”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知行合一。
四、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引用论证《兑命》
五、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第五篇: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难点: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学《<论语>十二章》时老师给你们提过的“四书”、“五经”指哪些书籍吗?跟老师一起回忆出来。(PPT课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段短文《虽有嘉肴》 板书课题
二、介绍《学记》《礼记》 PPT课件
三、展示目标
四、学习新课
模块一——比正确朗读课文 出示幻灯片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
3、全体同学齐读。要求认准字音,停顿正确,声音洪亮。
4、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模块二——比正确翻译课文 出示幻灯片
自学指导: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标出疑难处。
2、五分钟后比一比哪组翻译的好。
模块三——比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幻灯片
自学指导: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学“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2、“教”与“学”关系如何?在文中找出清楚的谁能够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要求: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在文中圈画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六分钟后比一比哪组理解的好。板书 模块四——比正确背诵课文 自学指导: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要求: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出示背诵提示)依据提示背诵。
3、四分钟后比一比谁背的又快又好。
五、拓展延伸 出示幻灯片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六、达标检测
出示幻灯片
七、课堂小结(出示幻灯片)
八、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学——知不足——自反
教——知困——自强
教类 比推 理学 相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