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岁寒三友》教学设计
《岁寒三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河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岁寒三友泛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竹梅的品格。【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受古文内容。
2、结合译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松竹梅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译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竹梅的品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岁寒三友”吗?谁能说说“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松、竹、梅)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岁寒三友》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本文,使学生更加对“岁寒三友”感兴趣。
二、了解背景,预习检查
1、作品简介
《商务国语教科书》内容简介:商务国语教科书,是庄俞、张元济等教育家编写校订的优秀作品集,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绝佳之作,更是二十世纪最富生命力的语文读物经典。
2、预习检查
1)自读《岁寒三友》,了解课文大概意思。
2)认读生字和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背景和预习检查,提前了解课文。
三、初读感知,生字学习
1、生字认读
侍 庭 茂 曰
皆 即 违
2、词语解释
侍:侍奉。著:绽开、盛开。茂:茂盛。性:品性。
3、近反义词
近义词:寒—冷
皆—都 反义词:立—坐
枯—荣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可以帮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课文详解
1、课文朗读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2、课文翻译
儿子侍奉着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还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儿子问:“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为什么这三者独自繁茂呢?”父亲说:“他们的品性都能抵抗严寒,和其他树不一样.古人把他们称呼的岁寒三友人,即是松树,竹子和梅树。”
3、品词析句
文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
儿子和父亲。
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儿子发现冬日里梅花开放,松竹茂盛,问父亲:“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
父亲是怎么回答的?
“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4、主题解说
父亲希望孩子能如岁寒三友一样有梅之傲骨,松之刚毅,竹之气节。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全文,理解本文的主要意思,品词析句,理清楚文章的脉络。让我们了解松竹梅它们特有的耐寒的品性。
五、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父子间的对话,以松竹梅的形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六、心灵感悟
在严寒的冬季,松竹梅表现了它们特有的耐寒的品性。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习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性,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七、课后作业
1、尝试的学习本文的生字词,默写下来。
2、体会松竹梅的高贵品质,请说出一些其他植物的优秀品质。
八、板书设计
岁寒三友
起因 见梅树著花
松竹并茂
过程
父子问答
结论
岁寒三友:松竹梅
教学反思:
略
第二篇: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
《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共有11小节,讲的是小学生放学后在河边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经历。前四小节讲比赛的准备情况。参赛双方是自愿组成的两支人数不一的队伍,守门员是“没上学的小豆豆”,比赛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显然不够正规,但孩子的热情却非常高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八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七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描述的这场球赛的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的球赛”“在足球史上也难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经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快乐的足球赛》这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课文,让学生很快的了解儿童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生字学习
1、作者简介。
马业文,1935年1月20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养马大屯。他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学会理事、中共党员。同时,他也是是辽宁省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先锋;凌空飞射;起哄;洗澡;
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课文的作者和学习本课的词语,学会如何有感情的读儿童诗。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又是怎样一场与众不同的足球赛呢?
4、简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题。
【设计意图】通读课文,思考问题,让师生共同的讨论本课的问题。
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中心话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阅读感受:
1、“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 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地在小河边”,产生兴趣,让读者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足球赛。
2、“比赛双方不用约定,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人数多少。”
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
3、“至于比赛啥时开始,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汗直冒。”
比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只看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我赶,大汗淋漓,玩得高兴,玩得尽兴。
4、“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大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
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加了悬念,意想不到的突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停了比赛。
5、“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球正向对方禁区高吊。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
笑够了,正当“我”准备凌空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笑。
6、“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找!”
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起我们无数的遐想。
【设计意图】学习欣赏课文的句子,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
五、拓展欣赏——融入“足球赛”
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赛”。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自己感兴趣的小节配解说词。
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
六、课堂总结
童年生活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是自由自在的,是令人难忘的,也令人向往的。我们要珍惜纯真年代的美好时光。
七、课后作业
1、你能说说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吗?是读书?看电视?还是摆弄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板书设计:
3、快乐的足球赛 地点—河边空地
形式---不贴海报,不卖门票规则自定 裁判---每人都是
球门---小豆豆代替平时的书包
别开生面
欢乐无边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反映学生课余生活的诗歌,它描述了放学后一群小学生在草地上比赛足球的情景。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学生对这首诗早已读得滚瓜烂熟,看来对它非常喜欢。
从学生的情况看,学生已经对课文很熟悉了,足球也不是陌生的话题。那我该从怎样的 起点教授呢?想来想去,我想还是让学生挖掘诗歌当中的字词吧,理解作者是怎样把诗歌写生动的。我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圈出你认为生动的字词,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看行不行?然后通过比较,朗读,体会用词的含义和重要性。比如把“ 捧腹大笑”改成“哈哈大笑”好不好?让学生自己来说,通过讨论,争辩,知道写文章、写句子、写诗歌用词的重要性。
学完这篇课文,让学生谈谈感受,很多学生说到,乡下的生活真好,不用一回家就做作业,能踢足球,多开心呀!可自己一回家就得马上做作业,跟小朋友玩的时间很少,即使在一起玩,也没他们那么好玩。有的学生连找个玩伴都没有。听完学生的发言,我感觉也有些沉重。城市里的孩子虽然见识比乡下孩子广,可不见得真得过得很开心。不做作业也是不行的,对小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帮助。所以这篇诗歌写着“放了学以后,不用约定就来到河边”是否恰当?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是否有真正的帮助呢?
第三篇: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独特的感受。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帮助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懂得的词语。
(二)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句。2.唱歌颂大好河山的歌曲。
2《火烧云》 教学设计
3《会说话的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4《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3.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中,锻炼观察、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5《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4.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理解重点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7《走月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8《泥姑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0《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教学重点:
1.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课时建议:2课时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体会男孩儿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悟出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如珍爱自己般珍爱身边的动物。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语气。
13《特殊的葬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了解塞特凯对走私瀑布有望升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4《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课时建议:2课时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16《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且勇于实践的做法中受到启迪,学习他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17《画杨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设计(2课时):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是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设计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十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看法和道理。教学设计(2课时):
20《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2课时):
21《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默写《夏日绝句》。
3、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建议:二课时
22《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时建议:三课时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课时建议:一课时。
24《后羿射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媒体: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媒体: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观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教学过程:
26《晨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教学媒体: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27《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8《木偶奇遇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教学媒体: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图文并茂)。教学过程:
29《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二)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
1书。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③初读文意,圈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如课文第2段关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势描写,课文第3段通过司马懿眼中所见的关于孔明坐于城头、百姓洒扫于城门的描写;并能说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读懂背景。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①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②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故事
①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②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①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
②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麈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
③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人物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②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③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手法
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①孔明的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
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②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③那司马懿是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
④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司马懿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轻松 侥幸 自豪
故做姿态 如释重负 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20《屋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荐荐二2014下
语
文
教
案
(3000
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xxxxxx小学 李静
一、指导思想:
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爱美的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2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6篇课文。2.本册要求认识223个字,会写202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四、单元分析: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综合学习。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六个专题。它们依次是你好,大自然、奇趣的漫画、童谣、为什么?为什么?、中秋节、小小书虫。
4.综合学习由4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五、全册教学总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23个生字,会认202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六、教学重难点
1、学会22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2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七、教学改进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八、评价工作安排
本学期评价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以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等几方面进行ABC等级评价。
九、教学进度及每单元教学目标:
第1周:入学教育、1课《走进大自然》
第2周:2课《火烧云》、3课《金色的草地》
第3周:4课《会说话的草》、综合学习一
第4周:5课《古诗四首》
第5周:国庆节放假
第6周:6课《泥姑娘》、7课《巨人的花园》 第7周:8课《蚕豆花儿》、综合学习二
第8周:9课《古诗四首》
第9周:10课《吹糖人》、11课《柳笛和榆钱》
第10周:12课《快乐的足球赛》、综合学习三 第11周:回顾复习
第12周:期中考试
第13周:13课《一个新家》、14《画杨桃》
第14周:15课《老鼠夹》、16课《画家和他的孙女》 第15周:综合学习
四、17课《岁寒三友》
第16周:18课《后羿射日》、19课《幸福鸟》
第17周:20课《神农尝百草》、综合学习五
第18周:21课《晨读》、22课《不来梅的音乐家》 第19周:23课《空城计》、24课《木偶奇遇记》
第20周:综合学习六 第21周:复习第22周:考试、放假
第五篇: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老鼠夹》教学设计
《老鼠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寓言故事《老鼠夹》,这篇课文通过对比,以富有戏剧性的结局揭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学习本文的生字和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感悟到只要提高警觉性,即使处境最危险的人也可以成为最安全的人;一个人的问题会使所有人都陷入危险之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教学难点】
体会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见过老鼠夹吗?你们知道老鼠夹有什么用处吗?
老鼠夹可以用少量食物吸引老鼠,然后利用物理原理夹住老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鼠夹的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本文,使学生更加对老鼠夹寓言故事感兴趣。
二、了解背景,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保罗·科埃略,巴西著名作家,生于1947年8月24日。1988年出版著名寓言小说《the Alchemist》中译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全球畅销6500万册,被翻译成为68种语言,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他的作品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内容涉及宗教、魔法、神秘传说等,带有奇幻色彩。他的著作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6亿册,是历史上作品最畅销的葡萄牙语作家。
2、预习检查
1)自读《老鼠夹》,了解课文大概意思。2)认读生字和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和预习检查,提前了解课文。
三、初读感知,生字学习
1、生字认读
警 系 返 剧 凄 否
汤
康
顿 费 付 况
2、词语解释
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孤独:独自一个人;孤单。康复:指病后身体复原。
目睹:品性眼见;亲眼所见。
3、近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担忧
警告—警示 反义词:团结—分裂
接受—拒绝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可以帮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品词析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老鼠看到一只老鼠夹子,很担心,它向其他动物发出警告。
2、哪些动物听到了警告,它们分别有什么表现?
(1)母鸡告诉老鼠不要大惊小怪,它认为这对它根本不是问题。
(2)胖猪很生气,因为它觉得午睡被打搅了。
(3)母牛认为这和它没关系,因为没见过母牛被老鼠夹子杀死。
3、小老鼠怎么样了呢?
它见没有任何动物肯和它团结起来,只好回去藏在自己的洞穴里。
4、不听小老鼠的警告,这些动物结局如何呢?
母鸡被钝了汤,胖猪被杀招待了客人,母牛被卖付了医疗费。
5、怎样理解小老鼠最后的感叹呢?
“一个人的问题会使所有人都卷入危险之中。”提示我们在团队中,一定不能认为事不关己,就漠不关心。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本文的主要意思,理清楚文章的脉络。让我们知道在团队中,每个人的重要性。
五、课文小结
课文告诉我们:在团队中,每个人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懂得担当。维护别人、维护团队,就是维护自己。团队成功了,个人也就成功了。
六、心灵感悟
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如果单纯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安危,那最终遭殃的还是自己。
七、拓展提升
有关团结的名言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高尔基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寓言故事吗?请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老鼠夹
老鼠看到老鼠夹:向母鸡、胖猪、母牛发出警告
母鸡、胖猪、母牛不听警告 母鸡、胖猪、母牛都受牵连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