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剪梅》优秀教案
东联现代中学教案
一剪梅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手法
3、感受李清照婉约派的词风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十月十六日,即上一周,网络最火爆的事情当然是“我爸是李刚事件”。李一帆去河北大学接女朋友,在校园里至少以80码的速度飙行,将两位女大学生撞飞,一死一伤,被愤怒的学生和保安拦截,李一帆竟吼道:“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原来,李一帆的老爸是公安局的副局长。这众怒引发,网络用“我爸是李刚”进行造句。诗词版的有:试问卷帘人,却道我爸李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我爸
是李刚。请问这是化用了谁的词?
二、作者介绍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出现更是让宋词焕发出几多温馨、清丽的色彩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与学生回忆学过的作品: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
三、背景介绍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范读,唱歌曲——邓丽君演唱《一剪梅》
2、思考问题: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词人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五、鉴赏词
东联现代中学教案
1、找出本文的意象:
红藕香残、玉簟、兰舟、雁、月满西楼、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2、说说李清照写愁的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别愁字了得
总结:用意象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3、理解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化抽象为具体 重点难点突破:
“愁”,是诗文中常见的描写内容,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想写得生动、形象,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翻开古典诗词,你会发现,“愁”却是具体有形、可感可触的。请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为何物?例(1)中李煜喻之为汹涌澎湃的“一江春水”滚滚“向东流”去,表现了愁思的悠长深广,而且显示出愁思像波涛一样翻腾激荡,故“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传诵不衰的写愁名句,以至欧阳修在《踏莎行》一词中也以春水喻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例(2)贺铸连用三个比喻写“闲愁”,以景语衬愁情,含蓄美妙,令人玩味不尽:“一川烟草”写地,“满城风雨”写天,“梅子黄时雨”写天地之间到处弥漫着愁情。作者精心选择如烟的春草,飘飞的柳絮,迷蒙的梅雨,层层渲染色调和气氛的黯然,成功地烘托出内心的愁情。因“一川烟草”这几句,贺铸被士大夫称为“贺梅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赏。再请看:(3)盘花易挽,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无名氏《九张机·四》)(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5)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辛弃疾《念奴娇》)(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7)横江欲渡**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二)》)(8)云笼远岫愁千斤,雨打归舟泪万行。(李煜《渡江望石城》)(9)只恐溪头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10)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愁”有形状,如丝如线,如例(3);缠缠绵绵,纷乱如麻,故例(4)李煜说它“剪不断,理还乱”。
“愁”有容积,故例(5)说可用“斛”去量,且多达“千斛”。“愁”有长度,故例(6)(7)说它长达“千丈”“万里”。
“愁”有重量,故例(8)说它有“千斤”之重。更有甚者,“愁”竟然重得船“载不动”,如例(9)。“愁”有味道,所以例(10)辛弃疾说“闲愁最苦”,后来他又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丑奴儿》)“愁”,本只是人的“忧伤的心情”(《现代汉语词典》),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上引各例分别用比喻、通感、拟物等修辞手法把它写成了有形有体、可感可触的具体事物。
第二篇:《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手法
3、感受李清照婉约派的词风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十月十六日,即上一周,网络最火爆的事情当然是“我爸是李刚事件”。李一帆去河北大学接女朋友,在校园里至少以80码的速度飙行,将两位女大学生撞飞,一死一伤,被愤怒的学生和保安拦截,李一帆竟吼道:“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原来,李一帆的老爸是公安局的副局长。这众怒引发,网络用“我爸是李刚”进行造句。诗词版的有:试问卷帘人,却道我爸李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我爸
是李刚。请问这是化用了谁的词?
二、作者介绍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出现更是让宋词焕发出几多温馨、清丽的色彩。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
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与学生回忆学过的作品: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
三、背景介绍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范读,唱歌曲——邓丽君演唱《一剪梅》
2、思考问题: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词人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五、鉴赏词
1、找出本文的意象:
红藕香残、玉簟、兰舟、雁、月满西楼、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2、说说李清照写愁的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别愁字了得
总结:用意象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3、理解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化抽象为具体 重点难点突破:
“愁”,是诗文中常见的描写内容,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想写得生动、形象,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翻开古典诗词,你会发现,“愁”却是具体有形、可感可触的。请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为何物?例(1)中李煜喻之为汹涌澎湃的“一江春水”滚滚“向东流”去,表现了愁思的悠长深广,而且显示出愁思像波涛一样翻腾激荡,故“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传诵不衰的写愁名句,以至欧阳修在《踏莎行》一词中也以春水喻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例(2)贺铸连用三个比喻写“闲愁”,以景语衬愁情,含蓄美妙,令人玩味不尽:“一川烟草”写地,“满城风雨”写天,“梅子黄时雨”写天地之间到处弥漫着愁情。作者精心选择如烟的春草,飘飞的柳絮,迷蒙的梅雨,层层渲染色调和气氛的黯然,成功地烘托出内心的愁情。因“一川烟草”这几句,贺铸被士大夫称为“贺梅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赏。再请看:(3)盘花易挽,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无名氏《九张机·四》)(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5)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辛弃疾《念奴娇》)(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7)横江欲渡**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二)》)(8)云笼远岫愁千斤,雨打归舟泪万行。(李煜《渡江望石城》)(9)只恐溪头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10)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愁”有形状,如丝如线,如例(3);缠缠绵绵,纷乱如麻,故例(4)李煜说它“剪不断,理还乱”。
“愁”有容积,故例(5)说可用“斛”去量,且多达“千斛”。“愁”有长度,故例(6)(7)说它长达“千丈”“万里”。
“愁”有重量,故例(8)说它有“千斤”之重。更有甚者,“愁”竟然重得船“载不动”,如例(9)。“愁”有味道,所以例(10)辛弃疾说“闲愁最苦”,后来他又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丑奴儿》)“愁”,本只是人的“忧伤的心情”(《现代汉语词典》),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上引各例分别用比喻、通感、拟物等修辞手法把它写成了有形有体、可感可触的具体事物。拓展:
哭晁卿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请鉴赏:诗人是怎样表达愁的?
明确:末句以愁云罩山的意象,渲染出悲痛之情,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拟写白云之愁来抒发诗人自己之愁,巧妙地移情于景。一个“满”字,则又显出悲痛的满怀与厚重。这里的拟人和“满”字修饰,既表达了厚重之悲,又使抽象的愁苦化为可知可感的具体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三篇: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布置作业
学唱《一剪梅》和《声声慢》
第四篇: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赏读结合,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难以排遣的相思愁源自于深深的爱恋 教学重点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类型 诗歌欣赏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诵读指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结构特点:
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由朗读:
个别朗读:1-2名学生演读
影象欣赏:播映依据课文改编的优美影象,达到形象直观,寓教于乐。学生齐读:
思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三、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小组研讨交流 上片:
思考:
1、首句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
2、词人排遣孤独寂寞的方式是什么?排遣掉寂寞了吗?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描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怎样的意境呢? 下片:
思考:
1、“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如何领略心心相印的情感?
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
四、拓展鉴赏:
让学生回顾近期所学有关“愁”的相关诗词,教师并提供相关的诗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六、作业:
合理想象,补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七、板书设计
荷花残
上片 竹席凉 清丽萧疏 秋
一剪梅 西楼月 愁
下片
相思情
心
第五篇:一剪梅教案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景、情;主观、客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