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

时间:2019-05-15 02: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

第一篇: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

今后二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应遵循国家教育发展二十字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一. 谈谈阅读的意义

1、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高度来看,我们需要提倡、推进儿童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推广的程度。2、从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角度也要提倡儿童阅读。“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美著名作家吉姆•崔利斯

“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

最好的大学是图书馆,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前途。3、为了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实、幸福的人生。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高乐基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读书使我们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林语堂

让孩子知天文,懂地理,晓历史,每一位语文老师自己要读书,带领孩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终生以书为侣的习惯。

二、阅读的现状 1982年,联合国发出号召,让全人类走向阅读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美国和英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课程的80%以上。每天晚上睡前进行20分钟的亲子共读,已经成为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习惯。

在美国,图书馆越大的学校,学生的阅读成绩越高,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远比其他国家多,这与美国人的阅读能力密不可分。促进儿童阅读向来是美国的国家工程,美国每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如前任总统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2001年,布什总统提出“一个都不能少”(No Child left behind)中小学教育法案,将“阅读优先”(Reading First)作为教育政策主轴,提拨50亿美元的经费,还特别补助阅读环境较差的弱势学生,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各届美国教育部长都把暑假当作推广阅读风气的黄金时间。除了各项阅读措施,政府更是不断以推动立法的形式,将美国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法律化,同时成立国际阅读协会(IRA)及全美阅读小组等专业机构从事儿童阅读的相关促进工作。在这样的社会氛围熏陶中,美国家长更是格外看重孩子们的阅读,无论开车还是旅行,他们会随时带上孩子要阅读的图书,可谓是分秒必争,这种习惯也的确成为父母引领孩子们品尝阅读快乐的关键。

1996年4月,在美国影响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运动登陆英国后,很快向全国蔓延。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是英国阅读年,教育部长提出“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的口号。阅读年结束后,原本到处可见的阅读年标语“读我”(Read Me)摇身变为“继续读下去”(Read On),接受政府委托的阅读运动组织持续推广阅读,各种不拘形式、活泼、富创意的民间阅读活动也陆续出笼。此外,英国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提前在3月举行,单单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就已经超过1000项,小朋友还可以得到一些教育机构和书店发放的购书代用券,凭借这种代用券,他们可以到图书日成员店换购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2006年,英国女王生日举办的官方庆祝活动就推广阅读,让每个孩子重读经典,政府对儿童阅读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日本,1960年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这个运动带动了“家庭文库”(家庭式图书馆)的发展,也扭转了当时日本儿童把漫画当成“主食”的情势。由退休教师组成的“课题图书评选会”以推荐好书、带动学校读书风气为主旨,制订图书选择标准,出版刊物,对日本儿童读物市场影响很大,造成儿童读物的多样化。1988年,一位千叶县的老师发起“晨间阅读运动”,每天早上上课前,师生们利用10分钟静静的看书,不写心得,也不考试,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和负担,让一天有个好的开始。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充实学校图书,在儿童阅读年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从婴幼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日本从英国移植了“图书起跑线”运动,鼓励新生代父母说故事给襁褓中的孩子听。《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有12个班级的必须配备图书馆。2001年底,《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日本政府投入650亿日元,敦促各级学校、社区和地方政府加紧脚步,改善下一代的读书环境。

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学校中文教学水平较低,2000年,香港启动了课程改革,定下了前5年的中短期目标,从中选择了比较容易理解并做好的四个关键项目,而“从阅读中学习”是四大关键项目之首。它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最少读30本书,学校第一节课是阅读课,一抓五年,到2006年,在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简称PIRLS,是一项针对全球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研究计划,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委员会主持)参加测试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由五年前的14名跃居第2名。有专家评论说:“香港的成功,在于他们在学校里做对了事情。”香港每年会对“儿童及青少年阅读计划”中阅读书籍最多的前50名会员颁发“杰出表现奖”,这些获奖者在过去一年内阅读1000至3000多本书籍,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而年仅5岁的韦紫恩,在一年内读了3500多本书籍。

犹太人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他们走到哪,读到哪,无论老幼,海外媒体曾发布一个读书报告,犹太人每人平均一年读64本书,高居榜首,其次是俄罗斯,人均55本,日本人均25本,中国近十年有过三次调查,一次为1.6本,第二次为2本,第三次为4本。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人会出来看书的。当然这种做法有一种象征的意义: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进度太缓,比发达国家、拼音文字国家晚1、2年。2、阅读量太小。

3、阅读能力较差。虽然用了百分之六十、七十的时间上阅读课,但仍较弱。

课改后,北京教育强区对5年级学生进行一次质量检测,给一篇说明性的短文《请种一棵爬山虎》其中一段总分结构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十分之一的学生概括不准确。

通过如上对比,笔者认为,即使无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必然未来,单从“学不可以已,读不可以止”的基本角度来看,中国的爸爸妈妈也应该着力培养宝宝的读书习惯。要努力改变阅读现状,于国,于自身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三.怎么办

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改革我们的语文课程,不能把儿童阅读看成课外的事。今后儿童阅读应该实行课程化,纳入课程里,列入课程表中。语文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两类:

1、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2、以儿童阅读的指导为展示、交流的儿童阅读指导课。要树立这样的理念:阅读立校,阅读立人。通过阅读发展学校,培养每一个孩子。

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除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还有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①图画书指导课。(绘本导读课,适合低年级)师生一起读绘本,聊绘本,创作绘本。

②童诗阅读课。师生共同品读童诗,鼓励孩子创编童诗,每个儿童天生就是一个诗人。

③桥梁书阅读课。桥梁书:介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书,过渡期老师指导阅读的书。导入,赏读,议情节,议人物,适合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

④经典阅读推荐课。适合高年级学生。师生共读同一本经典书籍,课上交流,概括主要内容,品味语言,评价人物,总结认识。如《读三国,评曹操》。⑤好书推荐课。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在全班打推广,介绍。

再如山东有一所民办学校《跃华小学》,这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他们除语文阅读以外,倡导全学科阅读,并定期向社会开放。因此,我们的学校应该让儿童阅读走向课程化,尽我们之所能,哪怕一周只有一节课,课内外融通,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其次,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挤出时间给儿童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目标不明确,年段目标不清晰,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框框,内容分析拔高、加深,在挖掘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造成语言训练的缺失。因此,语文老师要吃准年段目标,语言、语文训练目标要明确。

(一)各年段教学目标 低年级:

1、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识字要求换个阅读环境也要认得,巩固识字。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美观。日本开设汉字书写课,中国人的汉字书写水平竟不如日本。浙江省出台《低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生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7000—7500个常用词,这些常用词不是只会在作业本上抄抄默默的消极词汇,而是在口头、书面表达上能够灵活运用的积极词汇,因此在重视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2、进行朗读的初步训练。重点是读正确,而不是读出感情。包括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字、多音字、轻声、儿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如某领导开会,发言稿上“一次性补助”断句错误,引人发笑。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多作范读,并让学生注意听,老师在什么时候停顿。

3、抓住少量重点词句指导孩子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慢慢渗透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

4、积累语言。好词好句、常用句式、优秀段篇,把值得孩子记、背的东西利用记忆优势积累焉,不懂没关系,日后渐渐会理解。

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

1、继续加强字、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2、重视段的教学,不是急于读懂一篇课文。训练点:

一、理解一段话说的是什么,也就是掌握主要内容,二、理清一段话的叙述顺序,三、了解这一段话在写法上的特点,即构段方法。抓住课文不同特点,了解内容。

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划批注。初读有两个目的:一是有一点自己的感受,哪怕肤浅,只要是自己的感受就好,二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孩子自学能力,通过默读提高孩子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而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朗读过多,默读缺失,不要从始至终一节课上都是朗朗书声。

4、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用较快的速度来读,从整体上把握所读文篇的内容,培养孩子整体把握的能力。要严格区分精读课,注重孩子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放手让孩子多读,多思考。

几遍读懂法:

一、默读,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可以作一下检测。二读,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用几句话概括,三读,抓住感兴趣的部分欣赏地读,可以读、背、抄、交流好在哪,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中年级学生要每天读书看报,老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由句、段的训练过渡到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训练。要求不仅理解含义,还要体会表达效果,理解词句背后的意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的“碰壁”,《少年闰土》里“四角的天空”。

2、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存在问题:课课训练,课课不落实。3、理清文章叙述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有助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安排写作材料。既抓语言形式,又抓写法,既得意,又得言,由内容分析转为直接揣摩语言,领悟写作方法,孩子收获会更大。

4、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小说等等,用不同的方法,用体现文体特点的教法来教内容,阅读课就不会千篇一律,才会呈现出不同样式,不同风格,孩子们学会怎么读这一类文体文章,借鉴怎么写这一类文体文章的写法。

5、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会学搜集、整理资料,并能处理、加工、运用信息。

(二)教学内容

1.整合阅读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大放小,抓住重点,忽略其他,有舍才有得。提练三个点: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把握好这三个点,才能体现言、意兼得。

2.省时高效。华中师大附小尝试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用时少,时效高。如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他们采取了模块教学。过程如下:(1)通读整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学,理解字词、句子,有自己的初步感受,能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自学收获。(2)再读板块,感受人物形象,生批注、交流,看看本组课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读一读,谈依据。(3)再次细读课文,了解这组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在习作中可以学到哪到方法。(4)再读课文,借鉴文中人物描写方法来试着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用上本组课文里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5)拓展阅读,比较阅读。3.优化阅读教学

(1)激发兴趣,自学在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知已会已懂的东西不要再讲,不要低估学生。教学需要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往往有大问题。新课堂呼唤教师应该是一名服务者,其作用是指导、辅导、引导、诱导。①发动。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②营造。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③唤醒。唤醒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潜能。④导向。要求明确,不断调整教学方向。⑤放手。教师要给足时间,多放手让孩子自读自得,无为而治。

最后,儿童阅读读什么?厚今薄古,厚中薄外。低年级学生喜欢儿歌、童谣、有重复性情节的故事,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因此可以多读读绘本、童话。中、高年级可以读一些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科幻小说、科普作品、儿童文学名著、中外经典名著。

怎样指导孩子阅读?(1)激发兴趣。(2)适时推荐,鼓励学生自己选书。(3)进行指导、展示、交流,形式多种多样,读书会、读书笔记、小报、故事会、诵读会、儿童剧、课本剧。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愉悦、成功的喜悦。采取激励办法,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保持。

还要从以下两个重点去努力:

1、怎样大力改进课文阅读教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由课文分析内容向学习策略指导式的美丽转身。

2、怎样在学校、班级推广、推进儿童阅读,推进教学改革和儿童全面发展。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另一个版本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谈儿童阅读与阅读

教学改革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专题报告

请大家关注崔老师讲话中分别列举的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的要求,千万不要陷入“深挖洞广积粮”的误区。课文永远是个例子,要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得意的同时,得言、得法。

今后课程改革20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崔峦老师围绕20字方针中“育人为本”的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点,主讲了以下几个内容:

一、阅读的意义

1.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需要提高和推进儿童阅读的进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提高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的境界取决于民族阅读的推广程度。

2.从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角度,需要提高和推进儿童阅读的进程。

崔峦老师引经据典,阐述阅读的重要性: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

“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

“最好的大学是读书馆,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

“成功的教育是使学生喜欢阅读„„”

3.从为了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实幸福的人生的角度,需要提高和推进儿童阅读的进程。

崔峦老师引用了大量的名言:

“书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高尔基)

“读书给人于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崔峦老师还一再强调语文老师自己要喜欢读书,带头读书并和学生一起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终身与书为侣。

二、阅读的现状

崔峦老师讲到,联合国早在1982年就提倡:走向阅读社会;美国教育的主轴是:阅读优先;日本制定有《学校图书馆法》《儿童阅读推进法》,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中国香港也从2001 年推广并倡导儿童阅读,一个学期最少读30本书。特别是犹太人酷爱读书,人年均读书64本,日本人年平均读书25本,可我们中国人年均读书才3~4本。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是学生阅读的时间进入太慢太晚;二是学生阅读量小;三是阅读能力差。

三、怎么办

(一)要从课程改革入手,不能把阅读看做是课外的事。儿童阅读应该课程化,列入课程表。

关于阅读课程的开设,崔峦老师这样讲到:

1.开设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

2.开设以儿童阅读为主的展示、交流为内容的阅读课。

3.阅读内容的形式:绘本阅读、诗歌阅读、桥梁书阅读(图文结合)、经典阅读、好书推荐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

(二)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效率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不清晰。老师要吃准年段要求,要把年段的目标弄清楚。课堂上,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框框,分析拔高、加深,有“深挖洞广积粮”的趋势。

(1)吃准年段要求:

低年段

①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字一定要反复巩固认识,并且每一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八分钟。小学阶段要掌握七千到七千五百个常用词——积极词汇。

②进行朗读的最初步的训练——读正确读准确。(读准字音、变调、轻声、儿化、停顿等。特别对于长句子中的停顿,教师要发挥领读、范读的作用。)

③抓住少量的重点的词句,指导孩子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慢慢渗透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④积累语言(好词,佳句,常用句式或优美的段篇)。重在记忆,不理解不要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而然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

中年段:关注词句段的训练

①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②重视段的训练,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抓段意、理清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构段的方法(写作特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总分总的构段的特点。

③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养成边读边想边勾画边批注的习惯。

初读课文有点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再读(默读)培养理解能力。关于默读,崔老师讲到了默读的重要性:一是提高学生对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作出解释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

④略读课文,要粗知大意。学生要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几遍读:一读解决字词,互相交流;二读明白大致内容,要准确概括;三读就是重点读,抓感兴趣的部分读。

⑤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老师要带头读书看报,把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高年段:进行句、段、篇的训练,篇是重点。

①继续进行词句的训练,注重表达效果、体会含义,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

②要以文本为例,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要准确,不啰嗦。做到课课训练,课课落实,训练到位。

③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习得文章的表达方法。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可从表达方法入手。学习写小艇的样子这段时,教师可引导:这段是怎么写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喻)学习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时,可以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和抓住典型事例来写的写作方法。

④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体现不同文体特点的教法;教会孩子怎么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不同文体的文章。

⑤培养浏览文章的能力(浏览即跳读,一目十行的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搜集整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1.教学要要整合阅读教学的内容。要抓大放小,要抓重点忽略其他。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整合内容体现三点:一是语言训练点;二是方法习得点;三是能力培养点。

2.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形成模块教学:一根据自学提纲先自学整组课文(如五年级下学期人物描写一组的这个单元),全班自学交流;二再读整组文章,感受人务形象,可根据自学批注,交流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及自己理解的缘由;三再细读整组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服饰等),四再读课文,借鉴本组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人;五拓展阅读,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刻画了中国的吝啬鬼形象,世界上还有很多吝啬鬼形象,也可以读读。

(3)改进教法

①激发兴趣,自学在先。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要有一定的自学指导,要有自学提纲系统自学。

②以学定学,顺学而学。找准学生学的起点,正确估计学生。老师做到课堂上解决一部分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新的课堂,提倡课堂上有好好的预设,又有精彩的生成。

③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服务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的磁场;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老师要有导向意识,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放手,给足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老师要明白,老师的强势,必然导致学生的弱势。不要管的太多,让学生强势,自主学习。

四、读什么

崔老师说,可按年龄段作要求

3-4岁 童谣、儿歌

5-6岁 童话

7-8岁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和童话

9-11岁 有丰富知识的作品、科幻小说、儿童文学名著、中外经典名著

阅读主要是体验快乐,成功和收获。教师可采取激励的方法,长期保持孩子阅读兴趣,用评价来激励学生阅读,或考级的办法让学生体现阅读的成就。另外还要加强阅读指导、展示和交流。

第二篇: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

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

太山小学 凌雪英

美国教育者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里面几乎每科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得。”同时也验证了成功的教学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读书能使我们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依照国家教育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做到这些就需要提高做人的质量,那么优化我们的大脑,扩宽我们的眼界就要学习。

走进阅读社会是当今教育一大重要任务。在西方国家重视阅读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其中美国要求做到让每一个8岁儿童会读会写。可以看出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想象中的重要,而我们更多的是形式,成绩。临近的日本,学校采取图书馆法,儿童阅读推进发来教育孩子,无时无刻不关注阅读,而且还把每年的 4月23日为阅读日。还有特区香港,在2001年推广倡导儿童阅读,每学期最少读30本书。看到这些实感惭愧,而我每学期除了看些教育教学的有关书籍外,其他书籍很少看阅,所以作为教育者还要更多的充实自己,优化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阅读。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改革我们的语文课程,不能把儿童阅读看成课外的事。今后儿童阅读应该实行课程化,纳入课程里,列入课程表中。语文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两类:

1、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2、以儿童阅读的指导为展示、交流的儿童阅读指导课。要树立这样的理念:阅读立校,阅读立人。通过阅读发展学校,培养每一个孩子。

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挤出时间给儿童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目标不明确,年段目标不清晰,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框框,内容分析拔高、加深,在挖掘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造成语言训练的缺失。因此,语文老师要吃准年段目标,语言、语文训练目标要明确

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知已会已懂的东西不要再讲,不要低估学生。教学需要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往往有大问题。新课堂呼唤教师应该是一名服务者,其作用是指导、辅导、引导、诱导。①发动。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②营造。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③唤醒。唤醒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潜能。④导向。要求明确,不断调整教学方向。⑤放手。教师要给足时间,多放手让孩子自读自得,无为而治。

最后,儿童阅读读什么?厚今薄古,厚中薄外。低年级学生喜欢儿歌、童谣、有重复性情节的故事,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因此可以多读读绘本、童话。中、高年级可以读一些有丰富知识的作品,如科幻小说、科普作品、儿童文学名著、中外经典名著。

怎样指导孩子阅读?(1)激发兴趣。(2)适时推荐,鼓励学生自己选书。(3)进行指导、展示、交流,形式多种多样,读书会、读书笔记、小报、故事会、诵读会、儿童剧、课本剧。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愉悦、成功的喜悦。采取激励办法,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保持。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在一些学校, 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 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 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 理性地分析其成效, 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及有关人士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信息化浪潮中的教学改革任务, 把教育革命引向深入。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技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形式最终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校园网技术的推广普及, 各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良好的硬件环境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未必带来所期望的教学效果[1]。为了“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训、技术信息运用”这一目标的实现[2] , 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和实践。不能把现代化教育流于形式, 做一些表面文章。尤其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在理论上深入学习,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 走出误区找出不足,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一、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

从古至今身为教师者站在三尺讲台前谈天论地、传播知识、答疑解惑。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老师的教诲和传授知识, 教与学就是这样天经地义的进行着。这种千古不变的教学方法是人类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为人类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课本、挂图、教具等。

讲授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师讲授的课堂

知识。

辅助教学手段是实验课、课外辅导、课外图书等。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播, 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课外知识, 获取课外知识方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近代“教学主义”思想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受到客观主义的影响, 教学主义比较强调外部的各个教学要素对学习结果的作用。认为教学是知识单向传播的过程, 教学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客观地设计教学策略, 能够最终实现逻辑的、系统的、预先设立的目标, 是学习者都能达到预先设立的高度客观化的能力和业绩。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研究知识内容的客观性问题。传统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在本质上是分层次简化了的, 将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分解为各个级别的子目标和不同的独立单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彼此孤立的,非整体性的知识。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倡导的“建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两种理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在某种条件下能否达到统一, 能否相互借鉴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些正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3]。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大致经历如下过程:在我国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独特的对象, 即独立的学科, 在学校的学科设置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培养的, 而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开始流行起来, 与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几乎同时进行。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其含义是基本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变动。教学录像、幻灯片、电视、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帮助实现原有的教学模式。这些手段只是处于“硬件”地位,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教学理念和模式没有任何的触动。

年代, 教学领域强调要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的学习相融合,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概念被提出, 也涉及到相关领域的研究。所谓现代教育整合: 就是指运用整合理念对教育领域中包含的诸多要素进行重新组织所形成的看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绝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 而是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在各门课程整合之中培养信息素养,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以轻松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能够方便熟练的操纵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之成为常用工具。至今, 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相整合, 国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只能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的专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摸索经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已经起步并将广泛深入的开展下去[4]。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的幻灯片、教学录像和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推广, 使广大的教师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这些以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有别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增强,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绝非是手段的变化, 而是教学理念、模式、学习理论的变化。因此,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实现取决于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社会各学科领域科学实践活动呈现出了新的模式。社会的客观需要对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 新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例如: 无纸化办公、远程教学、电子商务、无粉笔化教学等等。阅读方式从纸面到屏幕, 从线性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 从单向阅读到互动式对话式阅读。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 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 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发生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将反映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学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 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深刻的。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制度的改革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同样改变着考试制度和方法。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应该是培养会思考、会观察、会联想、会创造的学生, 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会考试、会考高分的学生。高考状元有多少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独树一帜取得真正的骄人业绩? 人们觉得中学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很牢固, 而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能力很差。很难突破以往的学术框架提出使人耳目一新的新技术、新理论。考试制度也应该改革: 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吸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教考分离, 建立题库等等, 成绩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 是否完全摆脱了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显然, 这些影响还是存在的。怎样才能使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同样需要探索出一套好的办法和经验。总之, 考试不应是为考而考, 应该为人才的全面发展脱颖而出而考。

五、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能将抽象和直观统一, 图文声像统一,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立体的多角度的画面。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能够把信息技术

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能否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 这是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的时候, 有些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使信息技术适应于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也能像传统教学手段一样来运用。把课程中的内容机械的编入教学软件中, 搬上了屏幕。当前, 许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还是用传统的方式使用计算机。不能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演示的辅助工具, 要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把课件真正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二)教学改革中需要更新的观念

教育现代化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要素是: 物质基础、相应的行政制度和思想观点。而观念要素是这三者之中最主要的因素。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 在适应信息技术的条件下, 必须不断的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更新的观念有以下四点:

1.教师由处于中心地位的主讲者变为“指导者”, 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将要彻底的改变。教师的积极主动的思维变为教师与学生在同等条件的积极主动的思维, 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辅导者、促进者。

2.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题, 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 对之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由教师掌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其他的教学仪器、器材应该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感性认识的工具。

3.要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课堂变为气氛活跃、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场所。把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讲解转变为基于“主动探索”、“情景创设”、“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4.既然是教学改革,就一定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成为阻力, 变为禁锢我们思想的枷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课本+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已落后于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创新能力差, 在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潜质,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当前,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互联网和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推广, 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崭新的知识环境中。不只是引起人们的关注, 更主要的是调动启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面对这样的局势, 政府相关部门、教育界、专家、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对教学改革, 在理论上不断完善,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中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5]。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 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 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 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 解放思想、开拓思路, 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毅.网络课程设计[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2):110-112.[2]孔维宏.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5):22-24.[3]李芒.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4.[4]张惠静.谈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2):134-136.[5]庄岩.在校园网上构建学习环境[J].中国电化教育,2003,15(3):142-144.

第四篇: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当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比如波普尔、图尔敏、拉卡托斯、库恩等的科学哲学思想、新进化论, 以及当今的后现代哲学等。在学习与教学领域中, 建构主义受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这包括:(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杜威强调, 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 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2)维果茨基的思想: 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维果茨基很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他把学习者的日常经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把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 才能成为自觉的、系统的知识;而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成长的基础。(3)建构主义的先导当属皮亚杰。

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 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 新经验的进人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另外,布普纳的发现学习、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新手一专家研究等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重要的影响。

许多建构主义者都很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而杜会性建构主义者尤甚。合作学习与交互式学习是以社会性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教学构想。

情境性学习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但它与建构主义的思想却有密切联系。这种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等等,认知学艺模型与锚式情境教学是两种主要的情境性学习理论。

Hiebert等(1996)提出了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一条原则: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按照他们的构想,在课程及教学的开始,应该给学生的是一些问题、两难选择或提问,这并不是要使学生体验到挫折,感受到某学科的难度,而是要鼓励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明确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的理解活动。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学生的团体, 是为学生团体设置任务, 即要探索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某学科的关键内容, 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从而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团体中, 学生要与同伴分享自己探索的结果,解释自己探究的方法, 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想法.借鉴他人探索的成果。教师也要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不能太多, 以免限制和妨碍了学生的探索活动。

第五篇: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 任课教师:李娟 学生:郭相振 学号:2014171582 对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部分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育的整体出发,对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实验优化教学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关键词:生物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实验优化教学

生命科学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作为基础教育理的高中生物教学应要为迎接生命科学时代作好人才的准备。随着生物科学和学科理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成为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

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

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只注重注重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因素。

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究生物教学的改革,迫于上级或学校要求才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等形式主义的改革措施。在很多地方我们的课程改革都成为了一种形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维度的,在客观方面:学校对教学研究的不重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有问题,教育教学设施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教师待遇太差等多种因素。

而从我们教师的主观方面来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中学教师的负担是很重,压力很大。一般每个教师每周都要上16-20节课,再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面临多大的压力,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研方面的工作。其次,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应试教育中谁是受害者,难道仅仅只有学生吗?而实际上教师同样是受害者,许多教师在“辛辛苦苦地折磨学生”,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冷漠和社会的谴责。最后,许多教师只是在年复一年机械重复所教的知识,没有反思,没有提炼华,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然而真正的教育没有重复,只有创新。在各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特别是高道德要求下,教师已成为社会上心理问题、亚健康人数最多的一类工种。还有很多教师在职称到达最高后就不愿再继续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或者对此不积极甚至持反对态度。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物教学改革的步伐。

由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态度,以及高考制度的缺陷,使得我们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过分追求分数与升学率,这又使得学生们陷入做题与背题机械学习的深渊中。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课改的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动力提高教师素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等各方面下功夫。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改善教师的生态环境,创设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外部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情趣的氛围。使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成长。其次,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而不是仅靠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老师或者是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此外,我们教师本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过程不仅是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才能在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上提升自己。在现实的学习层面,许多教师是以学科为本位,在本学科的知识领域范围内不断地进修,从而达到学科权威。学科素质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的基本骨架,而教育思想才是从事教育事业的血液。教师才华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深度哲理性的反思,反思知识传授的最佳途经,反思不同教育行为对学生发生的作用,反思学生的行为对教育的反作用,反思一切的教学与教育过程,使一切教育现象成为反思的起点,使一切行为为反思所用。好学才会避免僵化的教,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高原现象”挑战。才能使教师在提高教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

1.以学生为本。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2.改进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3.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学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增加投资,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学环境,引进各种实验设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改变教学手段。中学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继红,《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浅谈》道客巴巴分享文档

[2] 梁秋英,《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思考》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 [3] 薛金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百度文库(未知单位)[4] 冯莉,《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下载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摘 要:首先论述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流失严重、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特点对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上海市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于1998年启动二期课改试行工作,2004年起进入全面推广......

    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

    浅谈儿童读经问题 读经问题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反复争论的一个问题。从1929年开始,国民政府又掀起了“读经”逆流。陈立夫等人还主张初级小学读《三字经》,高等小学读“......

    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教学改革》 开题报告 长春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10数学 组别:蟾宫折桂组长:刘桂云 组员:刘桂云马 晶 田凤威 陈 洁 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教学改革 组别:蟾宫折桂......

    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与实践 加入时间:2004-6-14 作者:bx 来自:摘自:《淄师附小》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由于其......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改革 吴名胜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