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2: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纵观近年语文中考课外阅读趋势,散文阅读无疑是重点,由此可见散文教学的重要。但一方面由于散文这种文体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故事情节、不易把握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钳制,束缚了师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

今年天津市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教师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那么教师应如何当好引导者,帮助学生真正学好散文呢?就此,本人将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中散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真正平等的“人”,即师生在人格、教学主体地位上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开放的、充满人性的师生关系的最大作用,是通过对学生人格充分尊重,最大程度扩大学生个体人格发展的自由度,这正是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萌发、养成以及创造性潜能释放所需要的动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转变过去教师“请君入瓮”式的提问方式,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根据学生的疑问确定我的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当堂课迅速放到制作课件时预留的位置中,这样防止因制作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课件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只能刻板、生硬地按照课件的流程组织教学,从而使课件成为束缚教师教学的枷锁。在课上引导学生就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积极参与,时刻倾听、应答他们的话语。在这种相互倾听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大家不仅能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情感,丰富和调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

二、树立审美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模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僵化。明确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了情感要素。这不仅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教学中要贯穿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散文作为文学的“轻武器”,轻盈灵活,极善于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世界,而强烈的主体意识,必然外化为浓郁的抒情色彩。一篇散文犹如一幅画、一首诗,它的执笔行文,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字里行间,负载着人生的品味体验,流露着个人的情韵情趣。因而,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个从感知、体味到领悟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联想和想象、始终伴随着强烈情感活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享受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整体的文本感知,强调欣赏、体验、感受、经历,注重语感、重视朗读等。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意境,从形象中探求真理,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求景物与作者的志趣、情感的联系。这样让学生的情感融入散文的意境,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不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又何必非得要归结为抽象的概念式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死记硬背,既加重其课业负担又打消其学习兴趣。其实,我们平时之所以会进行大量的非功利性的文学阅读,就在于它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享受重新还给学生包括教师,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呢?

三、运用开放的教学思维

有了民主的氛围,审美的理念,更需要开放的教学思维。提到散文我们最先脱口而出的就是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句话似乎涵盖了所有的散文。形虽散,却有一条所谓的“主线”,即主题思想贯穿始终,所有的状物、写景都是为了抒情言志,全篇实质最后指向唯一的一点即所谓“中心思想”。这种散文观在师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于是,教师们遵循着指挥棒——教参按部就班地支解着散文,使学生失去了自由表达的话语权,进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造成散文鉴赏的千篇一律。

其实,现代文学界的新散文观认为散文之“散”应是散文的最大特点。作者从生活中撷取种种零星小事、松散片段,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这才是散文与生俱来的特质。这样的理解才符合现代“自由”、“真诚”的文学理念。一些现当代的散文家曾说:“写散文就像是与朋友的闲谈、散步,是悠闲而随便的”。既然是闲谈、散步,为什么还非要时时关注目的在哪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散文为什么非要“神不散”? 散文是出诸个性又诉诸个性的文体,作者有表现自己生活见解的充分自由,欣赏也应该有多种方式和角度。“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亦恰好能证明散文欣赏的个体特征。因此,散文欣赏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种解析的角度和方式,应用各自的心灵去感悟作品,散文的“神”必然是多层面的。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自序中说到“我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以我的经验,拿过于明白、清晰的事情来写散文,是末流之举。” 由此可见一些作家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他们自己都难以说清楚的。所以散文并无一定的格局,也无一定的笔法,当代的散文创作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创作格局。

新编的语文教材的面貌是多元的。笔者特别注意到编者秉承新课标的精神,有意识的按照多样化的原则选编了许多好散文。这就更加要求师生们多角度、创造性的阅读、理解、感悟文学作品。例如本人在讲授鲁迅的散文名篇《风筝》时,就没有单纯按照单元提示的要求,仅仅从亲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在误解与冲突中的亲情。因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意蕴往往是十分丰富的,不能把主题单一化、简单化。我打破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旧框框,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有的从手足情的角度认为本文歌颂了兄弟情;有的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有的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也有的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歌颂了自省精神。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慧的挑战、思想的碰撞中,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教师也不断开拓了新的思路,获得新的发现。

四、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实际强调了学生亲历、实践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用同感、同情去打开心门,充分让心灵参与学习。为此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单元要求是体验生命哲理。而初一学生对生命的了解无外乎是对死亡的恐惧,而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少得可怜。同时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明白,让学生单凭直觉去感知语言文字,达不到启发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要让其“如水到口,冷暖目知”。在教《生命 生命》一课,学生开始不能很快进入对生命意义的讨论,此时我让学生合上书,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让学生微微屏住呼吸,闭上双眼,直到一分钟后,教师让睁眼时才能睁眼。时间到了,我故意延长了时间。有学生开始忍不住了:“老师可以睁眼了吗?”,这时我就让这个学生说说不让睁眼是什么感觉?他立即回答:“渴望光明。”我就势启发:“对光明的渴望,就像是一种求生的欲望。”学生们很快进入角色,讨论时,有学生忏悔自己伤害过小动物;有学生若有所思谈到自己对时间的不珍惜;更有甚者,大声为我们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一堂心灵对撞生命的启发课结束了,这节课为下一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如果按照老办法拆散分析,就不能情真意切的打动学生。开放 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式的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自我感受,对生命的价值体验,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确定发展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新课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何具备发展力和创造力。简而言之,关注学生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散文教学(甚至是整个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那点作品、课堂教学那点时间。要延展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并且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得出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鼓励学生拿起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指导学生创建班刊,举办作品朗诵会,鼓励学生向公开刊物投稿等,让学生充分享受自由表达的喜悦。这就是散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只有把语文学习拓展到广阔的生活,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文学欣赏就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欣赏离不开个体的文化素养,经验积累;个体的情趣爱好,情感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水平。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 新华中学 丁娟

何况,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也同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片宽松、自由的新天地。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一个充满个性风采的社会才是一个生命力蓬勃旺盛的社会。在新课程散文教学的天地中,让我们师生的心灵随着作品自由地漫步,让我们在民主平等、宽容开放的教学氛围中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散文艺术和教学艺术的新创造。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散文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散文教学的策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散文占了不小的比例。散文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读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受到广大师生的特别钟爱。但喜爱归喜爱,我们在教学散文时,却总感觉到散文有根若隐若现的线,让你似乎看得见,等你仔细去看时,却又看不清。原因何在?或许是因为我们没能真正把握散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领悟散文的“魂”。为此我研修了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策略。

明白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散文形神兼备,思想性突出,情感丰富是散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散文形者有三:一是写作对象或写作题材;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抒情、议论、描写等);三是文章的外在呈现方式。(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二是散文形散神聚。也就是说,散文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可以叙事,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描写,可以是说理……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散文,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种特定的情感。

三是散文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因而又称美文。四是散文意境深邃。散文是除诗歌以外最具文学性的一种文体。它意境之深邃,总是能更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总是能够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把握住散文的特点,要上出散文的精彩来,就容易多了。下面我就以支玉恒专家上的“匆匆”一文为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策略,即教学中要把握住的几个重点:

一、散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

散文本身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算真正读懂了散文。比如《匆匆》,学生要想一下子就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很难的。因为学生的阅历浅,对事对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可能他们读了之后,会很快地了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一主题,但作者如歌如泣的情感,学生就很难把握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我们老师挺身而出,做他们情感的引导者。朱自清先生要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是对广大生于乱世而无所作为的青年的谴责,是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浑度时日的感伤。所有的一切,都在随着匆匆而过的时间渐渐消逝。可是积压心头的,却是满腔的无奈、内疚、感伤。这么复杂的情感,支老师先放了一段课文配乐录音,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把从字里行间里体会出的情感说出来。学生知道了情感,也就确定了朗读的基调。支老师告诉孩子朗读是一种巧,要根据情感的需要,选择语速、语气、语调。这篇文章读时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哀伤,声音要低沉。正是因为支老师的正确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基调。

二、散文教学是一种语感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情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情感朗读来训练。散文的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本。支老师在教学中告诉孩子读书要用心灵诵读,这样更能激起人与人心灵的共鸣,更能直达情感深处。在支老师指导读书方法时,他又向学生推荐了“空灵”的读法。比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按我的理解应该用缓而重的声音表达,但支老师却说应该用“空灵”的声音来读。于是,老师“空灵”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告诉我们时间如同这声音,感觉得到,但又缥缈,虚无,转瞬即逝。两种读法一比较,孰美孰对,听者先是震撼,而后是豁然开朗。此时,心中的疑惑已化为声声赞叹。整节课,支老师反复地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语句的不同语感,让学生反复体会,跟读、揣摩、领悟,渐渐的,老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课堂中,他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也没有一步步去剖析文章情节,但文中所有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用心灵去诵读,用心灵去倾听得到了解决。整个课堂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这个课堂上,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读来解决。

三、散文教学是一种美感教学。

《小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没有哪种文本比散文更有审美价值了。散文之美,美在其语言,美在其律动,美在其情感。

散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动人的歌。散文中的每个字都是最动人的音符,那如歌的旋律总是能在读散文时,给心灵最高极的享受。如“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段有诗的韵律的歌。“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是一段灵动的歌。“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一段深情的歌。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或激情,或恬静,或律动,或空灵。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在如歌的旋律中,在如诗的灵性中感受作者的爱或恶,笑或泪,得或失,追或舍,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一个“情”字了得!总的来说,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方字中,读出具体情感,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得到美感的具体体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再深入到散文教学的“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就可以把散文上得五彩纷呈,让教者心情愉悦,学者豁然开朗,听者会心莞尔。

第三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吝店中学 杨新侠

2001年9月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师教学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课前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有备课、写教案。新课程中,我们更重视课前准备,并称之为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说那不是一样吗?我说是不一样的,它有新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问题。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就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问题,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电化教育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教案有什么不同?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许多教学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优秀的教师可以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绝大部分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基本上不研究教育对象,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即:教师用教材教学生。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知识、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之上,只要懂得相关理论,掌握科学方法,一般教师可以较迅速的实际操作。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有什么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针对一种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的具体体现。但它基本是一个定性的东西,修改的人很少,好的教师就是写一个课后记。

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要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教学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是一个不断改进

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与教材与学生的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2)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允许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想象空间。教学内容上:综合性增强,《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留有极大余地。培养教师的理解水平、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有了较大的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可以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花较多时间查资料,补充教材内容。培养了教师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或许不太会写,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你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

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4)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

(5)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集中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而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交往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交往。因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非常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上的。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一个教师无广博的知识只能照本宣科,无熟练的教学技能也驾驭不了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课堂问题的有效调控三个部分。

(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主要表现为:

(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 “动”。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要求必须 “静”,一切围绕教师转,这是我国中小学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病。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气氛分为:支持型、防卫型

支持型:a、教师与学生都充满自信,相互信赖。

b、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使积极的。c、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

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

防卫型:a、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b、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c、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课堂师生关系又可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我们倡导的是课堂气氛为支持型。课堂师生关系为民主型。)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情感教育,学会赏识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现在的名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鼓励成功,这是新课程中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①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吵闹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所以教师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想出对应的策略,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前提。课堂出现了吵闹问题,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具体分析: A、为什么而吵闹?是讨论还是别的? B、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可能得出以下积极方面因素: A、说明你的课堂气氛民主与宽松。B、学生思维的很活跃。C、学生参与意识。

D、个体发展需求,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也可能得出以下消极方面因素: A、任科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存在问题。B、捣乱行为。C、偶发事件。

D、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②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的声音”。

知识还重要。佳木斯有的教师说有的班级厌学达到50%,问怎么提高学习兴趣。我说要分析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还是以后形成的,如果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说明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在中学要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主题。如果是以后形成的,说明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有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

我们虽然讲了三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是不可以预料的,一旦出现了,我们教师要以师生民主、平等、平静的心态对待此事。

5、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1)、我们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学习。讨论法: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做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提供信息等作用。

优点:(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班组或小组讨论进行。

(2)培养集思广益的能力,学生能听别人的意见并

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

0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就是鼓励学生用以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E)、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现代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F)。新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让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我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准备。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

创造型儿童往往不听话,甚至还有一些让人讨厌,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不要限制太多。“听话是优点,太听话则是缺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举例: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二种态度。(鼓励。板起面孔大吼)在次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特别是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

21314-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工作实验,略有收获,现把我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总结的教学体会整理如下: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老师讲得少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减轻了,上课轻松了,两全齐美。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在慢慢转变我自己,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朝学生学习组织者、合作者转变。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

第 1 页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接受学习,不会动手实践与探究。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是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刚开始时学生不会探究,我们可以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中,我先利用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证明了积的对数等于两因子对数的和这一性质,然后要求学生类比这一思路探究其它方面的的运算性质并证明,最后将结果交流,学生除了得到书上的运算性质而外,还得到了方根的对数运算性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三、备课方式的转变

好课是备出来的,按照新课程理念,我们的备课就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得思考如何用教材去教,怎样使我们的讲授与学生的探究有机结合,如何实施好探究,设计好学生活动。一堂好课是需要反复思考和锤炼的。在备《对数的概念》这节课时,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教学流程是:对数的概念,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负

第 2 页 数和零没有对数)。我经过反复考虑,认为由对数概念可直接得出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二者中间强行加入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会使教学显得生硬,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知识的连贯性,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概念较简单也较独立,不妨放在最后轻微地点一下就行了。另外负数和零没有对数这一性质教材是直接给出的,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也略微做了改动,设计了两个题组,一组是负数的对数,一组是零的对数,由题组中的特例让学生归纳出对数的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经过处理后我的本节教学流程主要是: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练习反馈。通过后来教学反馈看,这样的处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三点是本人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感受较深的几点,不妥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第 3 页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雷利锐 一堂好课的特征可以有以下十六个字来概括: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这次备课组教学研讨中,我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较好地体现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张秀华 小学高级教师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 063600 ***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材中,汉语拼音是做为一项......

    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例:解剖器使用(2010市长陵中学视导课) 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例:克隆羊(2004市视导课),更多的是目标不要求的无用内容 教学目标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

    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实践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