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让美术教学很好的为主科服务,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做了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性,走出形式化。
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丰富活动的空间,来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意识深处得到大大满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例如讲《 拼贴的画 》一课时,我特意把专业教室进行了一番“调整、修饰”:按小组拼成几个大桌子,错落有致,每张大桌子上摆放了形状各异的石子、各色毛线、蛋壳、彩纸、彩色橡皮泥、水彩笔、胶水、剪子等。当学生来到美术教室,看到这些东西,尤其是看到了石头子、蛋壳、毛线等,感到很好奇,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跑到桌前,摸摸石子,又拿起蛋壳看看;有的就干脆围着我问:“老师,为什么我们不按原来的样子坐,发图画纸,干嘛放这么多东西呀?”、“老师,这是我们大街上的石头吗?”、“林思琪,这不是图画纸,是硬纸板!”陈小东举着硬纸板跳着脚地向大家宣布他的新发现。这下可好,孩子们呼啦一下全围在桌前,摸摸这,动动那。每张小脸都洋溢着新奇与兴奋,虽然已经上课了,但我却没有阻止大家,看着他们机灵转动、充满好奇的眼眸,我觉得我没白费功夫。趁着这股高涨劲,我请同学们坐好,孩子们坐得可直了,瞪大双眼望着我,知道我要宣布今天上课的内容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弯身从讲台里拿出作品,学生们随着我弯腰的动作,伸长了脖子,直起身子,半站着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当我把由这些材料粘贴成的作品亮相时,大家都一愣,离我较近的同学说:“粘画?!”我点点头说:“对,我们就利用桌上的材料,创造出一份美术作品。”远一点的同学说:“您上面哪有石头呀?”我一笑,请各组组长拿回一份作品,大家凑近一看,啊!原来石头被上成各种颜色,远一看都没认出来。此时,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了。这个情境创设,是通过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别出新意地摆放原始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习的过程已经被同化了;同时学生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了,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学习美术课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课是造型艺术课程。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这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意识有很大好处。使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所以新《课标》要求:要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美术课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都要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如:在教学《画画、我们的课桌椅》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使用的课桌椅有哪些不便之处,如果你是个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一套怎样的课桌椅?把它画下来,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思考一的设计了能装水杯的椅子,有的在桌子上放置了能自由伸缩的视力保护装置,当一幅幅饱含着学生创造力的作品交上来时,虽然他们的设计还不成熟,有的甚至不合理,但这已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播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儿童正是在对生活假想性的模仿中获取了审美愉悦,同时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理解了艺术的内涵。
三、教学模式体现活动性,走出模式化。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泼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适宜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领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神奇的绳》这堂课中,我就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来活动——跳大绳,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玩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美术课,不画画,相反老师和我们一起跳大绳,为什么呢?”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启迪学生思维“用这些绳子能做什么呢?”再让学生用自由组合的形式来创造画面,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评价方式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展翅翱翔。在师生愉悦的互动之中,扩大学生对艺术感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第四,运用新课程标准备好每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①备好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学习,研究教材的价值,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抓住主线。②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时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③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④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启发、讲授、观察、演示、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⑤备好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⑥写好心得体会。以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
总之,上好美术课不容易,仅做到以上几方面也是远远不够的,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新《课标》,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上好美术课,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推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u, “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使学生得以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但美术教学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为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
2.设备设施:部分学校已具备专用美术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但个别边远学校的教学配套设备还不齐全,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美术教师没办法在美术教室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校图书馆美术书籍资源较匮乏,学校一般没有订阅美术类杂志。3.制约美术课堂实施的重要因素——材料工具
美术学科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运”“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生的学习材料涉及不能收费等问题。学生使用的材料均为自带。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不足是制约美术教学的最大问题。4.专业教师不专职,专职教师不专业
在学校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大,教师队伍缺乏专家型教师的引领。美术学科教师队伍出现了“专业教师不专职,专职教师不专业”的现象。
5、学科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弱化。而在现有各项评优、晋级及培训制度中会对教师的职称会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美术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更少。
6、较重的周课时量使得部分美术教师负担过大,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课堂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随意,不愿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活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7、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这种现状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增长智能、促劳创美的功能,它对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 3 极的作用。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它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作为美术本身与孩子们的心灵靠的很近,它的直观性、艺术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对儿童、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和高尚人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教育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 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究。
(一)、教材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首先,精选教材,怡情励志。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应考虑到学生工具材料的携带与使用,把相同工具材料的课节集中安排比较方便。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德育为首,精选教材,有机渗透人文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陶冶情操,其次,活化教材,激发兴趣。将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化、活动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积极参与。
还有,拓展教材,探究体验。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因此教师创设情境、动手演示、形象讲解;学生动脑想、用眼看、动手做、用嘴讲,多角度探究,多方位体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挖掘,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在做中探究学习的成功快乐。
(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素质的挑战
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如果连老师都是一个思想陈旧的人,还怎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呢?因此,教师切忌把学生往 自己的思维定势上引,而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往更远更广的天地引。有创新意识的老师,也更能想出更好更适合学生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有的放矢选用合适的学习方式,要注意各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力求有效。自主学习也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折腾,而是通过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让他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
3、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不可代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使参与的面更宽;参与的程度更高.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4。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 6 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三)新课程下教学策略的改变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媒体立体,动态、连续、全面,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教优化能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3.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兴趣,挖掘潜质,激发创新能力 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挖掘潜质,开拓想像力,激发创新能力,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的目的。4.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摒弃原有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的学习方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6..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
7.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 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8..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应总结反思每一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在网上查阅有关的材料,或是在教育网上与同仁们来讨论有关美术的教学方法等手段来促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使学生得以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以上是我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看法,思索的一些问题。也许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多 提宝贵意见或建议,共同为新课改下的农村美术教学的提高多做贡献。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需要”,就是学生把写作文当作自身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自主”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地写,自觉地写,内容自己取,主旨自己定,方式自己定,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别人的话。“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学生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释放心灵。张扬学生个性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这就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人手: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加强思维深刘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3.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思维,培养学生悟性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我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角度思维,发现不同的道理。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我的美术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我的美术教学体会
黄德阳
近年来,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中小学将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办出了特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当前,还有一部分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加上长期受本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波,给美术教育在教与学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是如何开展呢?笔者凭着数年来的美育工作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认清局势,更新观念,明确美育教育方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原则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中,美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美育要达到《纲要》所提出的具体目标,美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新课程理念。即美术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逐步感受、认识美术学习的特征,使他们一点点地“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念。启发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我们的美术课并 不一定把学生培养成为画家、美术家。在一切教育中,美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会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明确美育的重要性和方向性。这对于我们在美育教学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操陶冶,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最终达到美育目的。
二、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以传授一些基本技能、技巧为主的情况,作为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美术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对教材进行片面的理解,遇到教材上的欣赏课总是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即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作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教师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兴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中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朮教师也要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
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主要参考文献]: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相毅民编著
《走向高效能的教学》钟海青戚业国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