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促进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促进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辽源市第十三中学 史春英
摘要:生物学科所传授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用心做德育,必须先明确德育的内涵。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也有采取渗透的方式。个人比较赞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渗透教育也需要讲究方法。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制定出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方案,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千万不可以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
关键词:德育;初中生物;五步诱导;渗透
前言:初中生物学科的内容生动有趣,包罗万象,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密切,因此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都能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要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头脑、人格健全的人才,教学不仅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更应注重德育的渗透。
作为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德育的内容,体会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意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有必要了解德育的具体内容,并体会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的具体内容为: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1] 明确了德育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明显。试想,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人格不健全,专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那他的才华不仅不能为人类造福,还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也有采取渗透的方式。德育的渗透也要讲究方法。
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制定出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方案,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千万不可以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
1、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生物课堂上的小组活动。
我校实施“五步诱导” 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在上课时,学生分组而坐,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与组之间再交流、补充,这样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当然,他们之间也可能会因为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此时,如何使学生就问题争论而不争吵,就需要教师适时德育渗透,使他们学会学会求同存异、赏识他人。“当堂检测”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小试卷的形式进行,同学们独立做完之后,组员之间或者组与组之间互批,这时候就要求批卷同学: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德育渗透顺理成章。
2、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隐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就能将德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又接受到德育教育。在准备生物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或争议点),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比如在介绍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研制的杂交稻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时,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同时也科学家的科研精神而感动;在讲“生殖系统”一课时,介绍了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艰辛时,我要求学生们将书包(内装10斤左右的书本)挂在胸前一上午,做什么事情也不许摘下来,有些学生过了一两节课就受不了了,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母亲怀孕时的不容易,对我说“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帮妈妈做一些家务”„„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跃然而至;在讲“传染病”一节时,我播放了小沈阳和濮存昕老师的一段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宣传片,并设置了一个问题“请你对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说一句话”,学生们的热情非常高,有的说“别怕,我会做你的朋友,一直陪着你!”,有的说“你一定要坚强,等我长大了研制出药品,会把你医治好的!”有的孩子干脆这样说“我想给他买玩具,请他吃好吃的!”„„通过视频和学生的回答,德育教育悄悄渗透。
3、走出课堂,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行”指的是行为。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进行德育教学时,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外出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德育得到有效延伸。
比如:在讲“校园中的生物种类”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分组来到了校园,展开调查活动,学生观察到校园里的花花草草,蝶舞莺飞,感受到校园的美好,爱校之情油然而生。当有一个小组成员移开了墙角阴暗处的砖头,发现了一群鼠妇时,立刻叫来其他同学,和大家一起观察鼠妇的形态、分析生活习性,完成之后又把砖头放回原位,他告诉大家,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意义,我们不能去破坏他;当辽源出现沙尘暴时,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行走,让学生感受恶劣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润物细无声”,不用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已经有了答案。
我们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上一顶德育“帽子”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怎样”,而要针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意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尽量使德育教育无痕、渗透、深入骨髓。
总之,我们了解了德育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要全身心的投入准备,多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搜集素材,充实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并多为他们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将德育教育悄无声息的渗透进来。
用心做教育,必将培养出德智双全、社会需要的人才。参考文献:[1]来源网络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马坝初中 殷光习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中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转型,各种思潮交汇融合,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之中。
那么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㈠、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
㈡、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以鱼为例,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因为鱼在水中能解决呼吸和运动的问题,鱼能用鳃呼吸、鳃的结构适于在水中呼吸,而肺只适于在空气中呼吸,用鳍游泳,鳍的结构适合游泳,鸟为什么能飞翔?因
为鸟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都很强,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其次,我也很注意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统一的,例如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说明,只有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才不易被天敌发现,才能生存下来,所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㈢、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通过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了解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发展的,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养成用发展和变化的的眼光看问题。
二、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二)、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植物2700属,3万余中,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我国的一
些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加强义务献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并很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能与它和平共处,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同学就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运用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例如在生态系统组成的学习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让学生讨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生态环境
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爱护生物的情感,特别是“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育活动。
五、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合作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做《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介绍捕捉鼠妇的过程,以及体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再比如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因为在已讲解了显微镜用法之后,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较快的找到物象,这时,我就多让那些总不敢抬头的同学讲一讲看到的现象,并在详细描述之后,让同学们给以掌声的鼓励,这样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越来越勇敢。几乎所有的实验过程,都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这无疑加强了同学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验的成功会让他们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我们始终奉行将德育放在首位,结合学科特点,坚持德育渗透,才能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
2013.11.3
第三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112―01
中学生物教育在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知识中蕴藏着大量德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渗透德育,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1.挖掘教材中体现人文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内容。比如,七年级生物第一、二单元,“了解生物圈”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生懂得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适应,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又如,八年级教材中“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的种类和怎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各种生物资源逐日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保护环境。
2.挖掘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例如,以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揭示生物体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这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教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证统一的观点教育:一是注意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观点教育。例如,动物的各个器官系统,有它各自的生理作用,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每个系统对整体有影响,整体也影响着每个系统。二是注意构造和功能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教育。例如,根的结构和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是相适应的。三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教育。例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一颗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是内因,还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四是注意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教育。例如,大量植树造林,扩大森林的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又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增加动物资源。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调动起学习热情。
例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与非转基因鲤鱼相比,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1999年,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我国因此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崇尚科学的心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饱满的热情、流畅的语言、规范的书写、清晰的条理、典型的训练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油然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编辑:谢颖丽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物质文明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观点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依据初中生物课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本身 有的德育功能,要求各位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厚今薄古,扩大德育教育的内涵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欲火。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质量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梦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通过介绍,使雪儿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二、注重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德育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乡土情,例如“我们出产苹果,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培育苹果的种植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体味学有所用的喜悦,再从苹果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屯脚中学
刘贵华
目前,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饱受因环境问题带来的灾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历史潮流。学科渗透,也是当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生物这一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目前,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饱受因环境问题带来的灾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历史潮流。由此,世界各国都已行动起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作为生命科学的生物教师,更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努力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 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为培养 21 世纪具有高水平环保素质的公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进行浅析。
一、知识整合,储备材料,构建环境及法制体系
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相关生态、环保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文献、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为今后的教学作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收集和整合过程中,要有选择性、代表性,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只作简介,有的要安排讨论、分析,有的点到为此,比如:在准备“生物圈”的知识材料时,让学生心中形成“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概念和印象,同时延伸相关的法律或文献,即“人与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他组织的配合下,从1971年起实施的一项着重对人和环境关系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计划)。“人与生物圈”这部分内容要作简介。又如:在讲授“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应准备如下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只点到为此。对于一此案例分析,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操,提高环境法制意识
由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强,对于形象化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以培养他们的情操,从中提高环保的法制意识。在讲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资料分析“有毒物质在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时,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即由31个学生为一组,每组准备若干个小黄豆,小黄豆代表有毒物质,四种型号大小不同的纸盒(编号A、B、C、D,且 D>C>B>A。A型16个,B型8个,C型4个,D型2个,每个学生拿一个纸盒,第31个学生准备一个较大的口袋),然后让学生A装满黄豆,并数其个数,然后依次每2个A放入1个B盒中,每2个B放入C,每个2个C放入D,每一步都要计数,完毕进行比较,看哪一盒黄豆个数最多。最后让同学D把盒中的黄豆全部倒进第31个学生的口袋中,当他数完其个数并汇报完后慢慢倒下。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到了物质在食物链中流动和积累的情况,同时也感受到水体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后老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操。
三、联系教材,学科渗透,宣传环境法制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举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及其法律法律制定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与缺乏环境科学知识和生态学知识密切相关的。而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讲述第二单元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时,从由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引入,也可从学生亲身经历的非典、甲流等着手,接着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渗透;在讲述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时,讲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乱砍乱伐等行为使得荒山越来越多;而草原所面临的过度放牧等也使得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日益严重。从而引入《宪法》、《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条款;在讲述遗传变异一章时,可穿插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及辐射等环境因素,可造成生物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起环保意识及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
在“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等内容中,介绍我国在自然保护的参与和法规,80年代初,我国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90年代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湿地公约》,我国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后,又陆续颁布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一系列法规,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自然保护的决心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把学生学到的环保知识,所看到的环境污染,生态被破坏现象向全社会呼吁,以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把保护环境视为己任,共同爱护绚丽多彩的生物圈。
四、组织活动,付之行动,体验保护环境成效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亲自参与保护环境取得的成效和成就感。
教师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社区、街道、河边亲手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义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情况,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环保志愿者”受到人们赞扬的喜悦。除此之外,可以如定期出版墙报,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10 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等。除此之外,亲自带学生到社区、街道、河边进行义务活动,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广度和深度还应大大扩展,加强“环教”课外活动的开展和环保知识的宣传,直至全民参与,是最理想的前景。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应该对广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义务感。这对人类生存,对社会发展而言,价值无法估量。
总之,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使它在环境教育中具有其它的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当前学校环境教育普遍展开时,我们生物教师应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投身,尽己之长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