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

第一篇: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问题讨论,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2.分小组合作完成问卷,掌握问卷的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研讨课文,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俗话说得好,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结合《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来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课文研讨

(一)自主阅读课文。

(二)自学《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明确: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

近年来,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巨大而深刻,如果以改革开放作为分界将此前和此后两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加以比较的话,这种变化就会显得更明显。从已经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的总体变化态势来看:一种从传统取向向现代取向的演变正在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向是相一致的,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明确: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本课是问卷调查。

3.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明确: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三)阅读《调查问卷的设计》,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1)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问卷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板书)(2)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1.定问卷名称;2.定调查对象;3.精心提出问题。(3)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广东教育出版社

参考答案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是为了了解我国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青少年的消费现象提供依据。请您支持我们的问卷调查。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 调查地点: 市

您的身份是: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您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 B.不是

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下面问题。

1.您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尽量追求高标准

2.您个人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尽量追求高标准

3.您如何看待勤俭节约这种精神?A.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可以在全社会提倡 B.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 C.现在已经过时

4.您赞同人应该及时享受吗?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5.您赞同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吗? 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6.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愿意 7.您攒钱的情况是怎样的?

A.正在攒 B.准备攒钱 C.以前攒过,现在不攒了 D.从来没攒过钱 E.没有钱可攒 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2年6月(4)比较学生与老师的设计,指出学生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温馨提示: 1.问卷调查一般都有前言,说明问卷意义、提示回答问卷应注意的事项。

问卷调查前言部分:用来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一般放在调查问卷标题下面的开头部分。

问卷调查的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回答问题或解释问卷中某些信息的含义。

2.问卷中的语言要体现出对调查者的尊重,如用“您”来称谓调查者,开头和结束时的感谢的话等。

3.问题的排列应注意内在的关联,或先易后难,或同类组合,或按时间顺序等。4.选项的排列次序应有一定的条理性、阶梯性。

四、布置作业:探讨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把问卷设计出来了,那么在收集到资料后,我们又该如何对材料进行信息整理分析呢?从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又是如何的,我们作为中学生又该如何消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课文研讨

1、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明确:第21页第5自然段。(板书)

定量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的具体数据,再给资料信息以定量判断,归纳出结论。定性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再给它以定性判断,归纳出结论。因果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推断资料信息的产生原因。

2、探讨调查报告撰写。

提问: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点拨: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表达与交流

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特征,作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观念的调查,通过调查,科学地总结了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

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1、这份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你认为在本校或本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中,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

提示:第一问: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优越一些。他们的父母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开放、相对超前,这对于他们的子女有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消费较高,后顾之忧少,消费水平也相对高涨。

第二问:现象一:享受型消费过高,投资型消费较少;现象二:子女消费高,父母消费低;现象三:物质消费高,精神消费低。

2、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据资料表明,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

广东教育出版社

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本地经济调查报告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教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设计。

2、学会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3、学习并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

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方法

3、明确调查报告对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调查报告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因果分析

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和选项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评讲法

(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调查问卷是现代信息社会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对于人们了解某个方面的问题很有帮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杰博士的调查报告。《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是对一次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透过这篇课文尝试着还原调查问卷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2、思考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背景介绍

利用文章的注释解释调查背景,分析有效问卷的含义。

(三)课文讲解

1、破题

明确文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以及各自的作用

主标题是点明调查主题,副标题是提示具体内容、告知调查范围

2、第一段讲解

点明第一段是调查报告的前言部分,讲解前言在调查报告中的作用。同时利用课文结构讲解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前言、主体、结尾。

3、选取个别段落讲解课文的重要分析方法

(1)选取第2自然段讲解定量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2)选取第10自然段讲解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3)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4)选取第14自然段讲解因果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以及结语在调查报告中的作用。

(四)重点讲解问卷调查的设计(例子见附件)

1、关于确定调查问卷的名称

2、关于确定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的结构安排 :开场白、问题(举例说明问题顺序安排需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时间顺序等)、结语。

4、举例说明调查问卷问题设计时,应当注意(1)避免肯定性语句;(2)避免使用引导性语句;(3)避免使用模糊语句。

5、举例说明调查问卷选项设计时该注意的问题:(1)选项交叉重复;(2)选项设计不周密;(3)带有调查者的主观色彩

(五)调查报告分析方法运用

举正反例子让学生判断两份调查报告的优劣,从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关于中学生视力下降与睡眠不足问题调查报告

在视力状况方面,初一至高二阶段,视力良好的青少年仅有20.3%,轻度近视者为37.2%,中度近视者为29.4%,重度近视者为13.1%。重点学校学生的视力要差于普通学校学生。此外,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其中有20.6%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到6小时。远远低于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中学生应保持每天9小时睡眠的规定。(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综合运用)

关于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睡眠质量不是很好,因为作业过多,压力过重,开夜车。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精神面貌.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呈正相。望同学们好好利用白天的时间,抓紧完成作业,晚上尽量早点睡觉.同学们应养成午睡的好习惯,这对学习十分有帮助。

(无法用数据说明情况,缺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六)作业布置

以“关于中学生手机消费的问题”为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问卷问题限制在8~10道之间,每人上交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调查报告。

附:板书

调查报告 分析方法 作用 定量分析:用数据说事实 定性分析:判断事物性质 因果分析:与其他现象进行区别

选项设计 问题设计

调查问卷

避免肯定性语句

避免使用引导性语

避免使用模糊语句

句 避免选项交叉重复

避免选项设计不周密 避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色彩

附:问卷举例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

(题目设计不周密,未能体现调查对象。应改为“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这样的人吗? A 性格温和 B个性突出 C长相好看 D幽默善谈

肯定性语句、选项设计不周密(我们无法肯定被调查者本身是否对喜欢的人有一定的界限,如果他是个善于交际而且没有对其他人没有特别要求的人,那么接下来的选项选择根本起不到调查作用,所以,我们首先应当问的是“你对喜欢的人有特定的要求吗?”在肯定了答案之后,才能对这一道题做出适当的回答)

(一个人的品质和气质包括很多方面的问题,选项所给出的答案并不能全面地说明人的品质和性格,应当添加“E其他”)

2、有些同学,能在学习上帮助到你,您愿意与他们交往吗? A愿意,因为我乐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B不愿意,因为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

引导性语句、带有调查者主观色彩的选项。所谓引导性语句是所提问题中所使用的词不是“中性”的,而是向被调查者提示答案的方向,或暗示出调查者自己的观点。(A选项同能在学习上帮助自己的同学交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开拓自己的思路,换个角度看事情等等)(B选项不愿意交往的原因很多,包括担心自己融不进去一个新群体或者担心没有共同的语言等,不仅仅局限于成绩)

(由这样的问句强调结果容易造成误导,产生的结论将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改:“你愿意与乐于帮助你学习的同学交往吗?”强调前提)

3、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和别人交流吗?

A 网络 B QQ C电话 D MSM E面谈 F书信 选项交叉重复。(选项BD与选项A造成重复。)应当删除掉选项B和选项D.4、你喜欢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留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吗? A 喜欢 B不喜欢

使用模糊语句(这样模糊问法,被调查者不好回答,如果是不喜欢这种交际方式的话,他还可回答:“不喜欢”。若是会留下的人,也不好回答。他若回答“喜欢”,不对,因为星期

六、星期天都不用上课。他若回答:“不喜欢”吧,也不对,因为周一到周五他都很喜欢留下来与同学一起合作。所以正确的问法应是:你喜欢在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留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吗?)

问卷设计问题:问卷问题的整体安排上,顺序不当。应该是改为“1—3—4—2”问题需要层层深入,由易到难。

第二课时

(一)分析上一课时留下的作业

1、根据同学们所上交的作业,先分析全班的总体效果,举例说明总体优点和普遍错误。

2、讲解较优秀的调查问卷,分析其合理性。

3、选取调查问卷中个别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进行讲解、改正。

4、讲解较优秀的调查报告,点明当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

5、选取水平较低的调查报告片段,进行现场批改。

(二)简略介绍其他调查方法

表格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介绍其具体操作方式和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

(三)总结:举例分析调查问卷或调查报告的作用和意义,提升学生对调查报告的认识。

第三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沈杰)(高三必修)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

计(粤教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第 1 页 / 共 3 页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

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

——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第 2 页 / 共 3 页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总结】

诗人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为此,诗的第一节就连用四个“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正是对于“少男少女”含义的注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这首诗以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生动、刚健清新;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气贯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这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好诗。

第 3 页 / 共 3 页

第五篇:必修3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201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补充相关材料,分析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发展的背景,了解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上的贡献,进一步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用探究的方法得出“经典力学逐步发展的理论层次和重要内容”。

B依据教材56页“学思之窗”的内容,分析相对论的重要内容,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C通过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大理论的学习,归纳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得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结论。同时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随着各种资源的开发,环境的坏也越来越严重,这对今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警示。

二、教学难点:认清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其作用或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四:课时:一课时

五:学情分析:本课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因此需要多加举例并通俗的讲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各大科学成就。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A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B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C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D在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讲授新课】

一、经典力学

1、产生的背景

A14世纪以后,伴随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

C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和人的思想解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他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并强调追究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论断的正确,他来到比萨斜塔的七层阳台上,将一个约4.5千克重的石块和约0.45千克重的小石块同时放下,结果两石块同时落地。1604年,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下落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这就是著名的落体定律。他还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

伽利略的研究表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观念的重大变革,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历史纵横】简要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地心说”。中世纪流行的天文学观点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行。这些恰好迎合了基督教义,便被基督教用来维护圣经学说。《圣经》宣扬,宇宙和地球都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地球不动位居宇宙中心,圣地耶路撒冷位居大地中央,人类是神的骄子,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神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于是,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了圣经,天文学成了宗教的奴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行论》。他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并能自转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这就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引起了中世纪宇宙观的彻底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1569年伽利略用自创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并不是以前人们所说的月球表面是光滑的;木星有四颗卫星,很相似于行星绕着太阳转,他看到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还观察到哥白尼曾推论的金星有盈亏现象。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情感培养】投影教材中的图片《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审判》

伽利略在科学领域里的重大成就,激怒了罗马教皇及其信徒们,当伽利略写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这篇科学巨著后,教会终于露出了狰狞面目,把伽利略投入了监狱。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御用工具——宗教裁判所在1633年6月21日宣布对伽利略的判决:“我们判决你在宗教法庭监狱内服刑,刑期由我们掌握,为了有益于补赎,命令你在今后3年内,每周背诵7篇赎罪诗篇„„”这一纸胡言,竟使伽利略蒙冤300多年,至死都没有撤销判决,甚至死后还被禁止举行殡礼,不准葬入圣太克罗斯墓地。

2、牛顿力学体系的产生

【史海荡舟】牛顿生平介绍

牛顿(1642—1727)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23岁)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26岁)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69年(27岁),开始担任三一学院的教授。牛顿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力学方面,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牛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时,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的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奠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制作了牛顿色盘。他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一书,创立了光的“微粒说”。同时,他在热学方面也有研究成果,确定了冷却定律,这一定律表明: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度差成正比。在数学方面,他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同时,他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在天文学领域,他在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他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并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168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式解释了哥白尼的学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阐明了机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在哲学思想上,牛顿认为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的物质是脱离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所谓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被授予爵士称号。1727年病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经典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意义:

A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B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之中,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大飞跃。

C局限性: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认为存在绝对静止和绝对时间,然而,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这使其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

D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古代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学的主要区别。

提示:主要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比较。

二、相对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19世纪末出现了“物理学危机”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物理学的“危机”没有吓倒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物理学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开阔视野】相对论与我们的生活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都是远远小于光速的运动,根本无法察觉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描述的相对论效应:长度变短、时钟变慢。但如果接近光速的运动能变成现实的话,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个人坐上接近光速的火箭高去作星际航行。一年后他回来了,发现儿子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自己还是那样年轻。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就可用相对论得到解释。

3、意义

A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探究学习】阅读P56【学思之窗】,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并进一步说明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贡献: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系: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史海荡舟】爱因斯坦生平介绍

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火化时按照他的书面遗嘱: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礼。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他的主治医生贺维博士认为如此伟大的大脑,应该进行研究,所以他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保留了下来,并切成200片带走。但至今没有结论„„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历史背景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B 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2、诞生与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并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20世纪30年代,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量子力学最终建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影响

A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C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本课小结】经典力学、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关系

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量子论则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课的讲解相对来说有些难度,因此在备课时应该更加的充分些,把相关的科学原理讲清楚。

下载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教案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

    必修五3教学案教师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复习教学案 七中郑春莲 复习目标:1、识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结合语境推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

    必修五说木叶教案

    [必修五说木叶教案]必修五《说木叶》教案(1)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

    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

    《外国诗二首(一)》教案 项城一高 史明才 迷娘曲 [预设目标]一、知识目标: 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渔父》教学设计 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

    必修五专题三教案

    复习教案: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一、明确提出——复习目标 1、深入挖掘文本素材,积累写作素材。 2、片段写作训练,提升写作素养。 3、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

    《边城》教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3.概括小说主要情节,分析翠翠、爷爷、傩送及天保的形象,探讨“三美”的建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翠翠形象分析。 2.小说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白塔......

    打印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