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皆来者不拒。正是有了这种种努力,课堂教学综合化的程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教养财富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财富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隐性的教学内容;发展财富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隐性的教学内容。所以要正确的理解与把握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弄清楚以下的五个问题:
(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自中学体育课程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之后,有的人以为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体育了,以后的体育课就叫‚康体课‛了,甚至有的人说体育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健康教育了。为此,《中国体育报》于2001年6月8 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部澄清──体育课决不能称‚康体课‛》的报导。发表这篇报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以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走偏方向。应当如何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回顾近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演化的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制订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目标上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点始终未变。甚至在学校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地区编写的体育试用教材,也都有促进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明确要求[1]。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该把握如下几个要点:
1. 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二)关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解释为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
‚以人为本‛这一口号,并非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早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提出来了。‚以学生为中心‛则源于18~19世纪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到了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进一步发展了‚儿童中心论‛。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教育措施都应围绕这个太阳转,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又提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弘扬人的个性、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与古典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它更关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其积极的、可供学习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与空想的特征。其教育目的过分强调‚个人本位‛,过分强调个体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过分强调精神层面而忽视物质层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社会,同时也就削弱了它自身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把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诚然,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主体,学生主体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一是,学生是身心处于发育过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 二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程度主要来自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 三是,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
从学生主体这三条质的规定性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1.由于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着学生的‚兴趣‛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来。而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学生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因此,那种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3.‚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前人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们要积极提倡‚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的。
(三)关于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问题
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课时计划(即教案)中叫‚学习目标‛,还是叫‚教学目标‛,在认识上并不统一,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有的同志认为‚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学习目标‛是个性化了的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对体育课来说,无论是‚学习目标‛或是‚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一般都由行为主体(指学生,有时可以省略)、行为动词(如掌握或初步掌握、达到或基本达到等)、行为条件(如在保护帮助下完成或独立完成动作)、行为表现(如完成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四个要素组成。一般来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是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评价的。但我们觉得,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对完成动作质量目标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学类课程那样追求公式化的规整与数字的准确,也不可能像人文类课程那样要求论述的严密与概念的准确界定,而且它还可以是因人而异的;二是,体育课对学生所做动作的要求是安全地完成或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了,它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要求。此外,一堂课的目标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和组织教法来制定,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的重要性。因而,特别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有的同志就由此认为,‚会学‛比‚学会‛重要,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无关紧要,学习运动技能无需提出什么质量要求,关键是要学会如何锻炼,如何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等等。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其实,体育锻炼能力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储蓄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练。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何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体育课程教学上试图走‚捷径‛,不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刻苦学习和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运动技能,那么,‚会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关于学生的运动兴趣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义务性和工具性,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不够,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提高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然而,近一个时期来,有些同志却把学生的运动兴趣推向了极致,提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甚至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主要就是看学生是否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因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学生来说,有些教材(如田径、体操、武术等)学起来可能有些单调、枯燥,但只要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好处,就得认真去学,而且还要学好。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倡选项教学的同时,却把田径教材,特别规定为学生的必选内容,而且还专门为其规定了学时与学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田径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因为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运动兴趣。有人说一个班的学生运动兴趣相对集中,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可以了。那么,还有少数学生怎么办?是否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处理?但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呀!也许还有人说,为什么不让这些学生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呢?问题是,如果学校无法提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怎么办?或是个别学生对体育根本就不感兴趣怎么办?是否就可以不学、不练了呢?当然不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在某一年龄段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看法是,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缺乏运动兴趣的体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我们在改革中也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而又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对于那些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教法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弃之不用。我们应当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
第二篇: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整合提炼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
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 周炳炎 ——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纲)
一、依托课标领会教学内容
1、明确本课时的地位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模型。方程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使命。
2、原数学教学大纲与新课标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变化的把握。
从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转变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二、研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
从教材编排来看,原教材编排利用天平只是为了引出方程的概念,然后是运用概念来深化认识,只停留在对方程概念的表面认知。
人教社新课改教材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教材设置了天平的问题情境。通过天平演示,由不等到相等,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学生在经历从“用生活语言描述事件”到“用语言描述等式”,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此处天平的作用就直指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等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出方程,本质的差异就在此处,却没有被我们更多的老师发现和领悟。
三、读懂学生把握教学内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知道写上“=”就要算出结果,但对等式的含义理解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表示左边等于右边的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此处。
2、学生具备用天平称物体的生活经验,能够正确描述生活中的等量情境。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同时不能只重形式而轻本质。如未知数的字母一定要放在等式左边,未知数的字母一定只有xyz。而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较感兴趣,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引导学生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也印证了上述结论:算的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没能很好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初步的代数思维,反而把方程解决问题看成是一种负担„„
4、通过学会寻找相等关系来构成方程的数学模型,我们甚至建议教材不妨把方程的描述性定义修改为:含有未知数的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方程。因为原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描述性定义,表面看学生不难理解,但实质上学生所缺乏的是对等式的本质理解和意义构建。
四、整合内化思路贯彻教学内容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整合提升内化了以下两点认识贯彻教学内容: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形而上学的理解还是真正建立方程的模型。
2、增进学生对于“=”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把学生对于问题结果的关注引到对问题结构、数量关系的关注上来。
五、对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从《认识方程》一课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它的教学内容后,对于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我有了以下新的认识。
1、确定教学内容后一定先从课标和省建议中找到指导性思想。然后,比较旧大纲与新课标之间的差异,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确保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落伍。
2、研读教材既要体会新教材设计的先进之处,更要把教材的演绎体系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学情的学习体系,要把凝固的教材变成流动的体系。同时,也要把握教材的普适性与教学班级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让教材更好地走近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才能做到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3、读懂学生。这在当前是最难确解之题,许多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想当然而为之。当然,又因脑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所制约,现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仍处于黑箱阶段,目前比较好的做好是进行前测和学生访谈。
4、整合内化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从课标、教材、学生等几方面去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后升华教师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认知。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走向学生,才能为上出有思想的数学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突出了健康和教育的价值,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体现课程的现代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有益于增进健康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自己课余时间使用的运动技能。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 内容 选择 原则 有效
一、研究目的:
突出健康和教育的价值,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体现课程的现代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
三、结果与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课改实验,从教师教学理念到教学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逐渐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和转变教学观念的情况下,教师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教学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新一轮课程实验过程中,许多东西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要长一些,要用教学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既要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落实教学目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有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要求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传统的体育课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目标和任务层次混淆不清,造成了教师只注重所谓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明显地竞技化和成人化。教学内容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完整性、系统性,基本上是封闭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失去了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的魅力。对不同的个体传授同样的运动技术,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缺乏灵活性,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很难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特长,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造成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新课标中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新的目标领域,这些目标应由精选出的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练习、锻炼方法、探究活动、玩法、演练和作业等活动作为媒介来共同完成。每个目标的完成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最佳的活动形式来承担,但也要通过各个环节的综合作用才能很好地实现;各种活动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在完成目标上又都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玩法、理论学习。
运动技能 :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练习、玩法、理论学习。身体健康:身体练习、玩法、理论学习、锻炼方法、作业。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运动理论知识、技术、战术、身体练习、探究活动、玩法演练和作业。社会适应:理论知识、战术、探究活动、玩法、演练和作业。
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健康和教育的价值,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体现课程的现代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要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我们还应该把教材分成不同的层次,要将学的、练的、介绍的、体验的内容合理地编排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是克服以往体育教学蜻蜓点水和体育教学内容低级重复,以有效地学会学好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1)要合理地安排每个年级的教材数量,每个年级不要安排过多的学习教材都要有重点的学习教材的出现。
(2)要合理地安排每个的教材的教学时数,要有超大单元(20学时以上)、大单元(10学时左右)中小单元(2-5学时)和超小单元(1学时,甚至是融合在课中)的概念,根据各个教材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单元的规模,各种单元要相互匹配,共同完成各种体育教学的目标。(3)根据现在教材的现状和体育教学时间的现状,建议根据在不同年级的排列的多少和每次出现教材的学时多少(大、小单元)的合理排列组合和搭配,设计出四种主要的教材层次,即“精学类教材”、“粗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和“锻炼类教材”四个层次。我们按大循环和小循环的多少的排列组合,这样就可梳理出下列四类教材。
1、介绍类教材(一次品尝)教材
田径投掷项目、急救方法、步行拉力、定向越野、一些理论讲座。
2、粗学类(一次吃好)教材
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跨栏跑、网球、登山、野营、防身术、舞蹈。
3、练习类(少吃多餐)教材
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实用性跑、实用性投掷、部分体操练习。
4、精学类(多吃多餐)教材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武术、部分体操练习、游泳、健美 操。
针对新课标的目标和不同的教材层次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新课标中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新的目标领域,要针对目标的需要提出了四类教材,体育教学要针对这四类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四类教材必须满足以下各自的要求:
1、精学类教材,要切实教好运动技能,通过实实在在运动技能的提高,满足学生学生对掌握运动技能、体味运动文化的需求,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技能不断进步的成功感,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
2、粗学类教材,要选择合适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并初步“入门”并体会到运动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满足学生学生对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多样性的需求,并在多种运动中体会集体合作和公平竞争以及进取、克服困难等多种感受,与精学类教材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
3、介绍类教材,要全面介绍体育运动文化和项目知识,如果安排得好和进行多媒体教学,一年就可以介绍不少的项目、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心理拓展训练的项目,如此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运动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贴近体育,为完成“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服务。
4、锻炼性教材,要在上述运动技能的课中,结合项目技能的教学有意识地,有层次地、适时地进行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和有关专项素质练习、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练习。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在运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为实现“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服务。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
所选的教学内容应能完成新课标中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要用新课标的目标对所选内容进行衡量后再行选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也是选编教学内容的第一原则和第一步程序。
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
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第一要反映在它能有效地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服务,能有助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第二,它在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实施时是能安全的。以健身性和安全性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性原则应是选编教学内容的第二原则和第二步程序。
3、可行性原则
再好、再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如果在本地区和本学校难以开展,都不应该进行选择。应把可行性原则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第二原则和第二步程序。
4、趣味性原则
体验运动乐趣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这一点不能回避,要在具有目标统一性和有可行性的备选教学内容中挑选那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而比较枯燥无味的体育手段不应该进行选择。应把趣味性原则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第三原则和第三步道程序。
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学校体育教育最终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的,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也要尽可能与社会上流行的体育项目相结合。以便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论与建议:
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要将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放在突出的位置,健康的意识是我们对健康的一种理解,一种观念,一种追求。课程是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应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有益于增进健康的。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自己课余时间使用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从事体育锻炼必要的技能与方法,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协作,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使体育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第四篇: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
——辉
化学反应速率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另外本节课还是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应该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内容而带来的,必修和选修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没有特别明显的层级性差异,所以一般情况下就将着力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碰撞理论或活化能理论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微观解释;二是在必修水平上的重复、换情景,就是在实验探究上下功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关于反应速率在选修模块实际上是在定量的水平上来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影响反应速率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把着力点放在了定量关系的讨论上。
其实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环节中抓活化能是比较理想的,因为要想体现出必修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选修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或螺旋上升的意识,就不能停留在必修的定性分析上。所以借助反应限度的教学思路,思考能不能将反应速率也变成定量的。它既能够巩固对反应速率概念的认识,又能加深学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所以我们就选择的活化能。活化能实际上带动三个因素包括浓度、压强及温度的影响。首先体现的是温度,然后就可以用活化分子去解释温度的升高、浓度的增大、及增大压强对活化分子的数目和比例上有什么样的影响。到了催化剂,还是围绕活化能,从最本质的地方将活化能降低,改变活化能。
我们在反应原理教学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去想它要发展学生的什么认识。具体来讲,核心的发展一定是基于核心内容的学习或核心知识的建立,所以抓了活化能。就是抓住了必修与选修的层级性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水平。有了活化能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从理性上提升学生对反应速率的认识,也使得我们在讨论浓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因素的时候,建立了一个新的理性认识。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一年级:
一、队列队形
1、齐步走—立定
2、左(右)转弯走
3、原地一
(二)列变二
(四)列
4原地二
(四)列变一
(二)列
5、各种看齐 6图形走
二、走与跑
1、各种姿势的自然走
2、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
3、自然站立起跑
4、各种方式接力跑游戏
5、障碍跑
三、投掷
1、正面轻物掷远
2、正面轻物掷准
四、滚动与滚翻
1、各种压腿、踢腿
2、纵叉、横叉
3、前后左右滚动
4、前滚翻及各种练习
二年级
一、队列队形
1、齐步走—立定
2、左(右)转弯走
3、跑步、便步、4、队形变换
5、原地一
(二)路和二
(四)路互变
二、走与跑
1、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
2、各种方式的走跑
3、自然站立起跑
4、障碍跑5、30米快速跑 6、400米走跑交替
三、投掷
1、各种滚、抛、投、推动作练习
2、侧面轻物掷远
3、侧面轻物掷准
四、滚动与滚翻
1、各种压腿、踢腿
2、纵叉、横叉
3、前滚翻成蹲撑
三年级
一、走与跑
1、各种姿势的自然走
2、改变速度的走
3、高抬腿跑
4、各种方式接力跑游戏 5、50米快速跑
二、投掷
1、双手正面掷实心球
2、双手后抛实心球 3原地侧向投垒球
三、跳跃
1、单双脚跳
2、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3、跑几步单脚起跳触悬垂物
4、跨越式跳高
四、技巧
1、仰卧推起成桥
2、纵叉、横叉
3、前后滚翻
4、前滚翻及两腿交叉转体180°
5、仰卧起坐
四年级
一、走与跑
1、各种姿势的自然走
2、改变速度的走
3、高抬腿跑、后蹬跑 4、400米耐久跑 5、50米快速跑
6、障碍跑
二、技巧
1、跪跳起
2、仰卧推起成桥
3、前后滚翻
4、前滚翻及两腿交叉转体180°
5、仰卧起坐
6、简单的组合动作
三、武术 :
1、基本手型
2、人体部位的运动方向
3、武术操
4、基本功
5、基本动作
四、篮球
1、运球
2、传接球
3、各种投篮
五年级
一、走与跑
1、高抬腿跑、后蹬跑
2、耐久跑 3、50米快速跑
4、障碍跑
二、投掷
1、双手正面掷实心球
2、双手后抛实心球 3原地侧向投垒球 4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三、跳跃 1蹲跳起
2、蛙跳
3、跑几步单脚起跳越过障碍物
4、跨越式跳高
四、技巧
1、跪跳起
2、男生头手倒立女生肩肘倒立
3、靠墙手倒立
5、仰卧起坐
6、组合动作
六年级
一、小篮球
1、各种运球
2、传接球
3、各种投篮
4、教学比赛
二、技巧
1、跪跳起
2、侧手翻
3、靠墙手倒立
5、仰卧起坐
6、组合动作
三、武术 :
1、基本动作
2、武术操
3、基本功
4、少年拳
(一)四、单杠:
1、单挂膝悬垂摆动
2、跳上支撑——前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