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1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非常需要适应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的时代性特征,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学史使人智慧”。学习历史,就是在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中,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稳健、迅速。然而传统历史教学的方式一般是:老师讲解,学生倾听,老师再按教学大纲让学生标划出知识点,进行强行记忆。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爱上历史课,课堂上生动地讲解“野史”,45分钟的课很快结束。学生成绩不显著,大多数学生只得挤用课下时间死记知识点。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作为新时期的历史老师们,都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我也进行了粗浅的尝试,着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所谓 “自主学习”,就是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称为“预习”,但是,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合作探究”,就是对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相互交换意见,这时教师可以参与点播诱导,然后一起梳理认识、统一认识,最终达成共识。这一过 1 程主要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它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能当堂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操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目标。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好胜心,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问题意义重大。
尤其对初一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还不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不仅能尽快缩短同教材的距离,而且促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搜集、整理、处理所获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对于“春秋争霸”一目,我提出以下问题:
1、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争霸现象?
2、有哪些诸侯当上了霸主?他们为什么能当上霸主?
3、春秋争霸是好事还是坏事?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但第三个问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这时,我就让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小组员们凭借课内课外掌握的知识,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讨论后小组形成一致的意见,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间再进行意见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虽然争得面红耳赤,但得到了锻炼,而且知识点也掌握了,都很高兴。
第二个阶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对学生进行自己设定问题的锻炼。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 绸之路》一课时,我问学生: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相说出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如:西域在哪?汉为什么通西域?谁通西域?结果怎样?丝绸之路在哪?为什么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张骞和班超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我把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同学们,看谁能通过阅读课文解答这些问题,看哪个小组解答得最多。加入了竞争机制,同学们兴致来了,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争相回答。对于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再由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播诱导,最终找到都满意的答案。知识点也记住了。
第三个阶段,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经过上两阶段的充分锻炼,同学们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记忆自己发现课文的知识点,然后把自己的收获与小组成员交流,各小组间再相互交流。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后,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们独立发现并解决了以下问题: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代表人物、内容、口号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小组成员间交流各自的收获。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然后,我检查自学情况,由不同组推荐的代表汇报成果(推荐的代表必须每次循环),这个过程大约10分钟。我再根据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询问: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各小组讨论。对于综合性强的或者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我提问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解答,否则师生探究。剩下的时间巩固训练。这样,经过一步步地锻炼,课堂主人的位子还给了学生,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锻炼本领的舞台。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了,如何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掌握了。学生喜欢历史,想学历史,以史为鉴,良好发展。当然,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课堂上如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 年 论 文
`
题
目: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
院:
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
201*级化学师范
学生姓名:
******
学号:
201********
指导教师:
****
职称:
助教
2015 年 3 月 18 日
*********大学学年论文
成绩______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师范)专业
201*级
******
指导教师
****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改变以往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现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它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但这无法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一切价值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它要求人们能够自主地去获取、应用和创造新知识,因此自主学习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最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与概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当前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方法;高中化学
Abstract:According to our new round basic education course, we highly advocate these learning methods, they are: learn independently, cooperation learning, learn by exploring, whose core i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Independent learning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t school.but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lifelong study and development.Instead, the present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is mainly directed by behaviorism learning theory, which, though going with the class teaching focusing on teaching facts,can never meet the real aim of education:the real value of education lies i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qualities of human beings.The future is a learning society, which calls for us t0 acquire.Apply and create new knowledge,therefore,independent learning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ere depicte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ere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science and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Key words:independent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 8
*********大学学年论文 引言
1.1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过多的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大多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缺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进入21世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在新课改中也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如何改变和重新构建教书的指导行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摆在当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1.2 自主学习的意义
1.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自主学习与创新教育是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所以教育要培养这种创新人才,就必须在中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大有帮助。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后时间的主宰者,赋予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的潜能。1.2.2 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如此快速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能满足于在学校教育中所进行的学习,还必须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进取、2 / 8
*********大学学年论文
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自我提高,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这对人们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学习》一书中指出:“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我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1994年,首届“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于是终身学习成为了人们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关注更多的是掌握认识的手段,而非获得具体知识,学习者只有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激励并使人们有能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并合理应用它们。因此,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2.1 自主学习的概念
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自主学习的定义。一般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高中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它的提出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些理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 8
*********大学学年论文
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与人交流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2.2.2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对思考的思考,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换言之,元认知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和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3]即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它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体性,较为成功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本质,这是对学习理论的重大贡献。2.2.3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之一。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刺激,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受教学”走向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主体性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2.2.4 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头脑内部的思考过程或认知结构重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获得新信息、转换、评价等,而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应该主动地去发展,然后内化形成认知结构。[3]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地认知和发现,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围绕教材,而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去发现知识,要学生自愿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有
/ 8
*********大学学年论文
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新情境的探索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3 自主学习的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中,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并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活动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
教育终身化强调学习的延续性,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民主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鼓励他们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质疑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正是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特长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和谐完美的发展,自主学习正是发挥学生能动性,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学策略
3.1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氛围,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比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舒适的布置等,能让学生感到身心舒适、精神抖擞;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环境,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学习主导者与学习的主体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和谐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关系。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交换,就会获得两种思想。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的不只是答案,他们还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用个性化的语言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结论。3.2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落实学生自主地位
/ 8
*********大学学年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可以积极、有序、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智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一节课里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交流、去书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们往往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省略掉读书与思考,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作的作业分幵布置,以保证其有足够独立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释放活力,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在教学目标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培养自主能力
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示范、渗透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习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中运用掌握到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块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再比如化学学科有关元素化合物方面知识的学习方法,有实验法、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观察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必须在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在教材中把握整体教学,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3.4 在教学管理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控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爱好等都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提高到最大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采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配合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让学生自选学习难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 8
*********大学学年论文
当然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制约,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巧妙地点拨,适度地调控。当学生思路不畅通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当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教学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当学生思路不开阔,甚至钻牛角尖时,要巧妙开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讲解、点拨、提示、指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调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32-39 [2]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 [3] 高凌飚、陈冀平、李佳主编.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48-149
/ 8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晓燕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讲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新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
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的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中进行。
要将上述理念具体贯彻到教学中去,通过实践我发现,按以下几点实施教学,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诱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一个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时,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创造的兴趣.第二,要实行激励制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排除畏惧、缺乏自信等阻滞创造力发挥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新奇、别出心裁的设想要及时的称赞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持欣赏的态度、忍耐的态度。要知道,我们翘起的大拇指和啧啧的称赞,就能保护孩子最初的点滴的创造,使孩子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获取继续创造的勇气。例如:我在音乐课中,经常让学生创作旋律片段,学生对音乐的想法和对音乐的再创造简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不是很好,学生们创造出来的旋律也不是很通顺,但是,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你真行、太好了、非常棒、你是小作曲家等等。学生对自己很不成熟的作品有了一种成就感,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自由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越少,学生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的也就越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六个解放”,既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通过这些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拓展。例如:我在教授欣赏课时,不给学生讲解任何与欣赏曲目有关的创作背景内容、作者的创作意想、曲目的表现、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对乐曲的了解空白的情况下来欣赏音乐,学生会说出很多老师意想不到的对乐曲的理解和看法,如果老师把作者的意图、时代的背景提前告诉学生,那会控制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想象,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框架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时空。首先是教材问题,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的可创造性部分,还可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补充一些具备可创造余地的教材,以次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去学习、创造。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积极探究创造的能力,合理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教师要善用延迟判断。所谓延迟判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创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所走的弯路不急于下结论,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谬误,发现真知,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时机,使孩子自主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第二,在评价中,要避免迷信权威的做法,允许孩子存在不同意见,允许孩子同教师争辩。当然,争辩不能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师生双方的互相尊重。
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研究表明,认同新知如果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的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被引起兴趣而被吸收的,而创造是要有一定的范型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中,教师适时的为学生提供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范型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而使自主学习、探究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解决好音乐教学中的观念问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问题,就能为新世纪造就能发明、能创造、能自主学习、对新生事物有积极探究能力和热情的人才,而这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又可使他们收益一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最高目标,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葛建光
(江苏省溧阳中学)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重视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学习自主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学习结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事先预习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然后在教师讲课时要根据自己的标注重点听课,对于不懂的知识课堂上可以进行主动询问,当堂课解决好这些问题。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很多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不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有可能影响下一节课乃至今后的物理学习。其次,在听课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听教学的内容,还要学习教师的思路和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并且及时做好笔记。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的学习规律,迅速领悟已学过的内容,遇到问题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再次,要及时进行复习。如果对学过的知识不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或复习,就容易出现知识间的断层,很难进行知识间的联系与融汇,从而造成知识的脱节。而物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很强,这样学生就很难灵活地应用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只有认真做好以上几个学习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以后的复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课后习题加以重视,既要有基础性的反馈,也要有训练型的提高。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将学习的知识得到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二、激发学习动机
1.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接触这项事物,了解和学习这项事物,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满足感和乐趣。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教师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即使接触到了物理知识也没有仔细研究。因此,教师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中物理课程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荷叶上的露珠看上去晶莹剔透?为什么玻璃中的空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接着让学生观察光照玻璃球、光射在玻璃水杯中的现象。然后进行折射与全反射知识讲解„„最后,根据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物理学家经过认真的观察得出的,很多伟大的知识理论都是从一些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知识的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地了解自然,探究更多自然现象的出现与原因,为人类解决迷惑的同时利用物理知识为人们服务。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物理教师要科学地应用生活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简单化和直观化,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促进学生物理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所以,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身边的例子来引题,并学会应用其中,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光的偏振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3D立体电影的例子:为什么不戴眼镜时看到的是模糊的影像,而戴上眼镜就能看到清晰立体的影像呢?继而使用两个偏振片观察透射光强的逐渐变化过程„„这样的例子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教师由此例进行引题,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于光的偏振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还能够使学生对于光的偏振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现象。因此,学生就会集中于课堂之上认真的听课,从而达到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去形象地阐述理论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过于看重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探究的精髓所在。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探究行为的设计成了提高探究创新能力的关键。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假定、假设,构思自己表达的内容结构,能即兴地表达、倾听与交流,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进行探究的能力。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增加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探究行为的设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反思和感悟,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是省“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依托该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建设了理化生学生自主体验的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是构建核心教学内容体验式学习模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完善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们的“标准化实验室”能开齐学生分组实验,现代化的“数字化实验室”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实验探究,正在集成“虚拟实验室”,视频实验、动画实验等,将现实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进行过程模拟,进一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正在筹备建设部分“自主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实践和创新体验的机会。这些都将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秀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宁夏教育科研,2009(02)。
[2]谢汉萍。实施情感趣味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朱霞。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革新,2009(01)。
第五篇: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黄花中学姜是2014年上学期)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否会学习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
一、中学教育的一些现状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中学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做法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会适应新世纪。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关键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作以介绍。
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学习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自主性学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目标是自己制定的;
2、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
3、学习策略由自己选择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4、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
5、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强化;
6、学生能够选择适宜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的各种措施;
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如果具备以上特征,就可以认为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在现实情况,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较为少见。因此,我认为在我们所讲的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并自我调控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能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反馈、调控、强化;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从教的方面来看,虽然强调学生是主体性,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
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一般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作法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仍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更不要说灵活应用。中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但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没有实用性。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现象,许多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光合作用》一节课时,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玉米、水稻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做法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
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中,让几位学生在教室内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实验,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结果,就很自然地产生揭开谜底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另外,课前五分钟讨论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将社会上相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或寻求进一步的知识。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并遵循一定方法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不断调节智力活动,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观念只有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转化为自觉的意识、行为才算落实到位。
(1)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学《营养繁殖》,知识点是弄清什么是营养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为巩固知识,并未采取教师举例,学生说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从学生的意愿、情感出发,让每个学生想出、说出自己对植物进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课上十分活跃,有的说用柳树枝插到河边最省气;有的说把夹竹桃枝弯到地上就能长成新的小树;有的说桃树用桃核来种,也可以用桃枝来嫁接;还有的说“叶子也可以种,我家里的那个不知名的花就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怎么样,主动参与,自学起来就能产生火花。
(2)学生进行前知的重组。只有进行前知的启动,自我建构,才能促进自主学习。可通过参与、询问、质疑、评价等方法激活。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关键是让学生乐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实的前知。例如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过的基因、遗传、伴性遗传等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有机地整合,方能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
和欲望。
(3)使学生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生由少知到多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偏知到全知,由孤知到发散,由求同到求异的学习过程,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启那停滞、封闭的心灵,随时准备兴致辞勃勃地迎接新鲜事物。如在做一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对前知的再现,有知识的重组,有各种技能的整合,还有共同协作,感受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潜意识地进行自觉学习。
3、培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效果。“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会看、会听、会想、会说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现就此来探讨学生自学的培养方法。
(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又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不动笔墨不读书”道出了读书的妙法。在阅读前通过画不同线的方式将课本中的概念、推论、适用条件及范围等重点内容画出,在空白处写出体会、注释及补充,使重点更突出,思考更集中,强化了理解和记忆。学生在画线时,就必然要咬文嚼字,深钻细辨,有利于克服学生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的毛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或教师)提出疑难,列出提纲。如《人体废物的排出》一课,可以设计以下提纲:①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哪些?②尿液是如何形成的?③尿液是如何排出的?④人每天少喝水好吗?⑤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几种?看似一个个问题,实是一环又一环,相连相接。在指导阅读时,应先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细阅读,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用笔圈点勾画,也可以在课文空折处批出自己的问题、感想,设置自己认为是疑点、难点的地方,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重点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应常变换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思考。随时阅读,即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师授课的进程进行阅读,有针对性地对预习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研读,在教师的帮助指引下得以理解、运用;小结阅读即在课堂上的小结(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归纳小结)之后进行阅读,进一步加以巩固“新”知,做到有总有结便于下一步学习。在《神经调节》一课中,由于名词多且易混淆,在预习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可以在教师的课堂讲授、指导中加以区分、理解。如神经元的分布部位不同,所叫名称也有不同;再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灰质和白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运用对比法对这些问题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内容的实质。
复习阅读是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打开书本就能抓住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查缺补漏。如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
叶的结构联系在一起;根据有机物、能量的变化规律,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在复习阅读中也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来说,如从生理卫生角度来谈:观察家人每天饮水量,如果太少,就告诉他,应当每日饮多少水;如果你是女孩,就告诉母亲,入厕用纸应当是从前往后擦,这样可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余或参加实践活动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远远大于课内阅读的量,这是一个增长知识的途径。课外阅读取料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查阅,也可以到网上进行查询,他们具有可读性,可以便于解决学生随时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问题。在实际自主学习中碰到难题,应培养学生先思考;再查“工具”,找到要点,理清眉目,抓关键;重点内容就画、记、抄下来,得其实质,攻其疑难;通过自主活动,发散思维,提高释疑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正,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担提问,积极回答问题;③课后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并独立完成作业;④平时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或不耻下问。
4、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①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②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③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④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总之,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中学教育要使学生达到的一项目标,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