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自颁布并在我市实施已进入第八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在2010年8月修订。各地都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平等、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加快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寻找符合新形势下的教与学的途径。目前,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正不断实践,特别是苏州市教育局提出“三五一”规定的背景下,提倡“三会”(会学习、会健体、会休息)和有效教学,我们认为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优化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处理好化学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能力提升协调发展,使学生感悟到身边的化学是真实有用,激励学生热爱化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下,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能用”化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本研究课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aut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autonomia”,意为“自治、自制权、自由”。“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概念是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反映了教育向个性化、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方向发展的新趋势。“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注入式被动接受型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需积极投入,动机上需积极参与,方式上更为多样化,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更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角”的参与,参与的方式和手段,决定学习自主性的程度,根据该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首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教师从教多年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形成了保姆式的风格,居高临下传授,不敢放手或放得不够,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三新生是经过八年基础教育后学习化学,前八年学习的模式养成依赖性或自主学习的程度不高,能力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化。本课题提出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利用初三新开学科在学习上进行一次强化矫正,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使之在学习上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应作为自主学习的特征。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习”,还需要教师这个主导者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加以指导、引导、修正、提高,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不断更新,从而使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能力培养”是自主学习进入一种较高境界的体现。学习能力是一种本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它需要通过一阶段甚至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达成。作为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来说,文字的阅读、图表的解读、概念的理解、实验探究、观察和思考、归纳和分析、质疑和反思等等都离不开平时量的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能力才会提升。西方教育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70年代,自主学习进入语言学习领域。“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其宗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又称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本属教育哲学范畴,是Henri Holec将其引入了外语教学。1981年,Henri Holec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该著作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起点。
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们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围绕自主学习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深远意义、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方法、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够学,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作出了各种界定,创造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技术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但在学科领域的自主学习研究有待深入。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初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研究来促进自主学习研究向学科领域的深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结构的创新需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既有学科特点又有学校教学的适用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冀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探究的陈旧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达成“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的主要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探讨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有个人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1)学习是个人参与性的,是学生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
(2)学习是自我发起性的,学生自己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知识;
(3)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改变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乃至个性;
(4)学习是自我评价性的,学生最清楚学习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是否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是否解答了原来不清楚的地方。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的重要原理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是通过新知识学习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信息输入。具体地说,学习者是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和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者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会从不同的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新信息意义。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既包括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教师或他人帮助,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知加工过程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信息、做出假设、比较和说明,重新构建信息的含义并将新信息融于已知的知识,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根本。通过学生的主动发现,促进其认知结构的改变。
无论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还是认知学习理论都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都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目标。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自2011年5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
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课题负责人参加培训,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分工,对学生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进行课题研究,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我们在今年的物理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中,课内和课外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1)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密度、大气压强、电流的规律、电压的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境→引出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探究
谢吉发 老师在《摩擦力》一节课中是这样导入的:他首先拿出一根长约 一米 的塑料棒,组织一场男女同学拔河对抗赛。选择了班级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和力气最小的女同学上场,大家一看力量差别太悬殊,不公平。谢 老师说,没关系,我给他们“加加油”,边说边在男同学那端加上了润滑油。拔河在全班学生的关注中进行了。只见女同学稍一用力,塑料棒便在男同学的手中滑出。在大家反映特别火爆的气氛中 谢 老师说,表面上看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但实际上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带领大家走进了《摩擦力》的世界。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夏云芝 老师在《杆杠》一节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她首先在一块木板上钉了钉子,又拿出一个起钉子的羊角锤子,让一名同学上来起钉子。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没有起钉子的经历,他们感到即新奇,又兴奋,对这节课立即有了期待。后面的课可想而知,研究杆杠探究杆杠的平衡条件充满了热情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因被激发了。
(2)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功率等。其基本过程为:
提出问题→归纳小结→联系、引导、扩展→组织讨论
(3)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光的传播、能的转化和守恒、太阳能等。其基本过程为: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4)网络整理式。按单元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等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现象或本质特征,突出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其目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优化其认知结构,获得系统提高,发展其创造力。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知识均可作这样的整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呈多样化,各有特点。其基本过程为:
导入主题→同组交流→运用深化→典型展评→自主梳理
(5)学生对网络很有兴趣,但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和帮助。这里主要的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景→明确学习任务→自学知识内容→自主探究(找出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交流评价→归纳小结→设计新运用方向→网上讨论交流(制作幻灯片或课件)→反馈评价(师生)。
2、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探索。
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延伸创造了条份件。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路”,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在课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学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课题,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课题小论文的写作。④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服务。
3、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1)跟踪课堂教学听课。课题组负责人经常到各中听课,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鼓励研究人员互相听课进行研究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教师心得。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有些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体会。并通过局面的形式撰写了心得。
(3)组织了5次较大的研讨活动,主要是听课后研讨活动。教师谈设计意图;听课的课题组成员谈感想和建议;研究今后的主攻方向。
(4)组织集体备课时,进行有关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学习的讲座。并讨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学习的一些有效的、大家共识的教学方法。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效显著: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明显提高;第二是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念上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有些能放开手了;第三是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勇于对权[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威挑战,对一些问题能产生质疑。合作能力增强,有团队作战精神。并能通过网络主动学习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应用,了解一些物理发展的科技前沿知识。
二、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
课题组教师对这项研究很感兴趣,纷纷讨论研究题目,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沟通。初步形成了一个研究氛围。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研究经验,创建适合自己教学的模式。
三、研究心得
实践证明: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也使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1、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要以书本知识为主,同时也要强化对实践的学习,不断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学生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实践的锻炼。这样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方法指导。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若突然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他们,刚开始学生往往像久囚笼中的鸟一样,放飞后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必须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和方法指导。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初期,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
3、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明,还应让学生的能力、心理、人格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多鼓励,慎批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参与意识,同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以及锐意创新、不懈追求、敢于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
4、教学中教师虽然退出了绝对支配的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外,还要灵活应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拓展延伸中学生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做出及时评价。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备课,广泛查阅资料,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
1.深感理论基础不丰厚,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2.有些实验教师还不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的模式还不能最后确定。
4.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还缺乏比较全面的量规。
第三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简介:本课题以我中心校主持各校个别教师摸索探究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方面所作的工作为主线,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选题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和相关专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借鉴。
三.课题目标
1、教师目标: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目标: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式,以“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力求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激发兴趣----输入信息-----实践应用-----体验成功。不断改进完善学法,在生动、活泼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力争各科课堂学习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3、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如何摸索探究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意参与。实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的四个基本教学原则。
四.课题内容
(一)课题的立题背景
1、背景的提出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学习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的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构建的能力。
由于应试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仍然大有所在。课堂上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很多学生习惯了接受知识,不去思考问题,思维没有得到提高,对学习无所适从,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了。
2、满足素质教育之求
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育应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利于新颖人才脱颖而出的英语教育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学就达其真正的目的。
3、符合新《各科课程标准》之规定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施过程,重点是对学法的探讨,核心是“探究性学习”,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变革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从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从忠实地执行教材向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4、加速我乡各学科教改之步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针对我乡教学现状,结合各校学习实际情况,我们就课题进行研究,相信通过近三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工作实践,本课题的研究能对我乡教学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加速我乡各学科教改之步伐。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使用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将知识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教师需分析和设计具体内容,完成学习知识所需要的其它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等的收集,旨在将每一个学习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
2、“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知识作为交流的媒介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以便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能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基本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的学法:
(1)、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学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结合,学会找知识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
(3)、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
2、研究教师的教法:
(1)、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促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生命主动、积极、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帮助广大教师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观,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促进广大教师构建新的知识学习观,即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3、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动我乡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理论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张扬个性和大胆创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4、完善改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评估:(1)、评价从重个体向重集体过渡;(2)、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过渡,坚持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旨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与调整
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他主、被动、机械接受”的基本特征。一提起学习,学生的行为便是读书、听讲、练习、考试,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一刀切现象,既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又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和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倡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以取代或削弱知识为代价,而是教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技能,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重在适应现实情况对教育教学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不能继续一味地传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思革新进取。
3、本课题研究吻合《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已是势在必行。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基本原理
人本主义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格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意义是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基于此基本观念,学习应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而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
3、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自主学习”是对创新教育的继承,它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通过此种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展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形成独立、自信、坚毅、勇敢的个性;培养抓住机遇,捕捉灵感的观念和大胆实践的勇气等。
4、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六)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及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A、现实状况
1、教育部《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上学期间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教是为了不教”。
2、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即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兴奋的情绪,从而养成持久不衰的热情。
3、我学校按现有分层次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入手,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突出学生学得主动,即“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获得乐趣,体验成功。B、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全乡1-6年级的部分学生(随机抽取)实验对比班:1-6年级部分班级(随机抽取)C、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教学,心育教育及综合实践课,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七)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与具体措施:准备和启动阶段
1、准备阶段:2011.3
2、申报阶段:2011.3——2011.4
3、批复后开题 2011.5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校统筹安排,层层管理,落实到人人认真对待负责课题研究;
1、深入课堂,对比实验,及时反馈,取长补短;
2、围绕课题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
1、整理收集文本材料(注重点滴积累,装订成册)
2、成果的收集、汇编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4、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教学策略上,我们积极、大胆地实施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各种教学方式,创设一个全员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即:(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编写预习、学习、复习案(2)、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悉心安排学生课堂教学活动(3)、以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主导,决心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4)、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为手段,专心致志于过程性学习(5)、以创设多层次课外学习环境为抓手,全心全意发挥环境教育作用 五.课题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并在全乡教学中加以推广运用,以求不断改进完善。
(一)初步明确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
1、主体性要求
“自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内隐、外显的各种权利,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交流、实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发现、自主发展。具体表现在:(1)、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认知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加以反思,激发起学生潜在意识上的独立学习能力。(2)、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愿学”。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改变常规授课手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心向(3)、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和迁移、运用。(4)、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师生评价,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为突破自己而不断努力的激情。
2、差异性要求
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育民主化的需要。我们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我们就必须承认教育的差异性,努力使“学生适应教育”转变为“教育适应学生差异”。(1)、目标分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及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2)、内容分层。学习内容的分层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权利。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体验?当然是那些“属于自己的内容”,那些与学生生活相连、兴趣相投、期待相合的内容。(3)、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作业布置总是统一要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而真正民主的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自主选择、方法的自主选择等。
3、互动性要求
互动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特性。它是多向多层的,既有学生与书本的互动,也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学生与书本的互动意味着学生与书本的亲密对话,实现入乎其中的情知整合;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顺畅,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得以提升的必要流程;生生互动更多地体现为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这里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合作。
4、创造性要求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做到:(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创新火花能否得以闪现的重要环境,只有在一个允许犯错、勇于争辩、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异想天开”,畅所欲言,才能激起火样的创造热情。(2)、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异”。“求异”就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敢于循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寻问题、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大胆的想象与设想比知识更为重要,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广度,更具有超乎一般的创造性。(4)、培养学生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这是学生学会认知、发展、创造,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的起步与提升。
5、实践性要求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保证充分的实践时间。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操作、练习等时间,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口、动手。(2)注重实践方法的积累和内化。(3)、注重与生活的相关联系,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以致用。
(二)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我们根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初步构建了如下操作模式:
1、以预习案为引导、以话题为线索,把握自主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难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主题。
2、以学习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围绕主题自主探究,并利用相关书籍、图片、实物、实验或网络,配合学习、思考。既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学习。
3、以复习案为成果、以自我展示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愉悦。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诱导,启发思维,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4、强化学习实践,类化自主学习体验。开放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外延伸实践活动,以发挥课内外学习的整体效益。
(三)初步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自我需要,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
2、学生的参与面:学生参与学习的面广,教师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3、学生的参与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参与时间,听、说、读、写、讨论、总结等所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
4、学生的参与方式: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小组学习、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动手操作等。
5、学生的参与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题、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脑、动口、运用的能力。
6、学生的参与效果: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较好地建构。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方案;
2、阶段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3、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4、反映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成果:小故事、小报、演讲比赛、各种节目汇报;
5、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论文,教案、说课、听课、评课记录,课外活动安排记录等;
6、典型教学活动影像资料。七.课题研究的师生成果: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我们从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中受益匪浅。通过对比实践,运用多种激发兴趣、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等教育教学方式,改善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气氛,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组举行了县级的公开课。教师合计上公开课、研讨课10节。通过进行课题研究,主研教师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论文、案例在全国、省级发表或获奖多篇,市级发表或获奖8多篇。学生习作多次发表或获奖。八.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及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在考试功能日益彰显,学生负担逐渐加重的现状下,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仍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2、如何有效广泛地拓展校园、社会、家庭资源,使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还需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
3、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显然还不够,要在逐步改善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加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着研究的全面铺开。一些教师在观念、实验能力、手段上还滞后于课题研究步伐。
5、自主学习教学难度较大,不易操作,实验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少实验教师对如何处理好“合”与“分”的关系还掌握得不够好,同时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选取的活动资源太少,不能满足教材的实际需要。
6、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的变化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积累还不够科学,课题实施的教师还应积极总结与反思,要进一步做好过程性资料的及时收集工作。
我们已按既定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按照已形成的初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巩固,并不断学习新方法、更新理念,尝试新教法。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继续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学习教学特色的新篇章。
第四篇: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
题目: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水平和效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
“英语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能力,它是通过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元认知策略来实现的。其特点是求知欲强,学习目标明确,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规划,监控、评价、矫正等认知策略;其行为表现为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课后自觉甚至超量完成作业、客观评价学习结果,及时进行矫正,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摄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自学能力等心理动态轨迹。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效果和水平,能够养成学生实际的技能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进而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改革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的学习行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何让学生适应新课程学习,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这是教师首先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能再沿袭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思创新,不能再用“灌输”和传授的方式,而应积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学习态度。
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将进入“自己教育自己”的时代,也就是自主地学习,人们的学习将是无终点的,随时随地的,无空间范围界限的。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能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核心任务。据此,我们申报了课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依据
自主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主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四、研究目标:
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优化教师行为,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发展为“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和创新的统一,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律这一进取性人格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建构起自主性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探究;
2、中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及方法途径探究;
3、自主学习与课前预习性作业的布置与处理。
4、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5、自主学习课后即时作业的布置与处理。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该题相关的基础现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科教学实际,探讨学科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自主、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自主、创新教学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二)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1-2011.7)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实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2)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讨论、理解、熟悉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对象:西吉实验中学七年级(17)(18)班全体学生。
2、实施阶段——(2011.8-2012.7)
(1)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编制自主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自主教学实践;评定自主教学效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2)达成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过程,指导他们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通过行动研究建构“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实施原则
民主、和谐、平等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热情关心、支持、尊重人格,不岐视,无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主动参与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
程。
自主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感受,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
评价原则: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习,我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应采取多样的方式;1)学生自己的评价;2)学生自己和老师的评价;3)学生自己、同学和老师的评价;4)学生自己和同学的评价。
3、总结阶段——(2012.8-2013.9)
采用阶段评价学习与最后总结深化相结合,在实施阶段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课题研究,懂得重点成果,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教师研究论文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主要阐述中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教学策略及方法途径。
2、研究案例:主要通过反思总结撰写反映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的思路操作方法的典型案例。
九、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实力雄厚的课题研究小组
2、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明确职责,明确“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激发老师们投入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注重实践,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课题组成人员,各自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研究计划的具本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 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 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全体课题成员要围绕教学工作和各自所确立的课题,把课堂改革作为研究资源,发现常态教学环境下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此作为小课题,并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课堂叙事、课堂实录等教育随笔,呈现研究成果。在此统一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呈报课题领导组汇总,然后由教研组以此为基础制订教研组课题实施计划,负责具体管理本组成员的课题研究过程,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填写小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并与期末的提义阶段性课题总结,最后由各负责人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和本质规律。通过课题会上专家的指导,了解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会如保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帮助老师认清课题实施的意义,明确各自的工作与任务。
5、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6、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7、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8、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过程要以课堂为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推进,研究总结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有效的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的研究和分析,通过书写随笔和论文的方式提炼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自主学习方式。
第五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当今中学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把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有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最终转变。【关键词】观察 实验 思维 创造 能力培养 方法
初中化学是一门到初三才开设的新课程,内容浅显而且较少,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育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不少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抓学生的升学率和合格率,不断扩大加深知识,增加难度,打“题海战术”,忽略了对学生素质、能力及方法的教育,使不少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真正的化学人才,而不是一部“应考的机器”。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效探索、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它的目的性,观察前教师应注意强调该实验应重点观察的地方,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时候往往只被某一方面的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观察,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仔细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用实验结果分析解决化学原理的目的。如做白磷自燃的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白磷产生白烟、熔化、自燃、发光、放出浓厚的白烟的变化过程,学生往往只注重观察白烟而忽略了白磷的熔化和发光,因此实验前应向学生强调、引导、培养全面的观察能力。
2、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在观察方面也存在个别差异,教师应针对学生观察的个人特点,给予不同的训练,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外表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静到动地进行观察。
3、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特征,总结有关事物表象的简单规律。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按顺序地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这样才可以巩固观察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手段,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自身的智力、能力、意志品质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崇实、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第一、培养使用仪器和药品的能力。使用仪器和药品的能力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必须学好、练好,要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如分组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小组实验以及由同学们自己安排的家庭小实验。因为只要是亲手做的实验就必然会涉及到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第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倾倒、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配制及气体的收集等。这些基本操作要达到“学会”和“熟练”的程度,都需要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反复多次地练习和实践。
第三、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充分注意到“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这一基本要求。如:在学完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的方案:CH3COONa固体和NaOH固体在CaO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产生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气体。或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第四、实验记录和总结的能力,实验的记录主要用于学生的独立操作的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分组实验则是让学生独立操作、获得技能的最主要的途经,做实验时,引导学生坚持做到“四带”和“四勤”,所谓“四带”即“带书、带笔、带记录本、带预习报告”。所谓“四勤”就是要勤动手、勤观察、勤记录、勤思考。记录观察时,一定要记录真现象,凡实验不成功的要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查找失败的原因,重做,反复做直到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填写实验报告时不能弄虚作假。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的解决问题阶段,靠的就是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久而久之,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就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下手。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学好它。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在第一课上,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鸡蛋跳舞”,“清水写红字”,“纸花变色”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实验题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思维气氛和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学源于疑,疑则思,思则明,明则进,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设疑,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如在讲《CO2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先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①在电影和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③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现象?”
3、运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比较点,类比点“并联”。如三种气体的制取,酸、碱、盐的性质等。
4、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Cl-、SO42-、CO32-的鉴别方法后,不妨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实验习题: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应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它们?学生整理出的实验方案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现象不明显者原溶液为Na2SO4溶液。
第二种:用BaCl2溶液和稀HNO3溶液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无现象者原溶液为NaCl溶液。
第三种:先用盐酸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l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
第四种:先用酚酞溶液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l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
究竟哪种方案最科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其步骤的多少,现象的明显程度等最终确定第二种方案为最佳方案。教师应通过这些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经常性的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实施创新教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呢?
1、正确引导、培养创造性意识。根据创造学理论,创造是人类最伟大的永恒的潜能,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为了“打破”创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形成“大胆求异”的习惯,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如用石墨和可乐瓶制作简易的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自制简易装置制取H2等实验。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求同求优的思维训练。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道化学题往往有各种不同解法,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化学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这样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例如:在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不同于其它三种物质,为什么?学生经思考之后,有几种解法。学生甲说:“五氧化二磷,因为唯独它是固态物质。”学生乙说:“一氧化碳,因为唯独它不是酸性氧化物。”学生丙说:“二氧化硫,因为唯独它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问题的设计,它不要求有集中而划一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的反应,只要说法合理,都可视为正确答案,谁做出的答案越多,谁的思维发散性越强。现代化学教育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教育,对此方面的研究与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我国化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