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
刘丽红安阳市实验中学邮编:455000
【摘要】 学习策略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质,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个体策略发展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和水平特征以及策略的体系构建和策略的教育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为国内学习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语言学习理论依据 培养策略学习策略教育训练 引言
只有当学生们积极,学而又懂得怎么学习时,他们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或优化学习策略,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面提升个人创造能力和创造品位。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二、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由于学习策略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它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注意、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其中,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是对信息进行的直接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等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则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视与指导着个体认知过程的进行,属于自
我监控策略。由此可知,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择、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三、简述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它包括三方面内容:(1)关于人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3)关于策略的知识。
一般来讲,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具有如下三方面作用:
1.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研究表明,后两种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和三种具体方法。
1.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学生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②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的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性,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为了使元认知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
4.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且还要使他们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学会元认知学习。
5.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调控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个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调控。最终使学生能把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
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即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
自我提问法就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训练问题单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个部分。
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提问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
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生物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学习情绪的调控;
4.信心的保持;
5.合作精神;
6.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总结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课题组
2.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陈维维沈书生
3.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4.秦晓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 年第四月期。
中学生生物学习策略及
其培养研究
安阳市实验中学
刘丽红
第二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莱阳市赤山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1.生物知识具有真实性、应用性的特点,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价值,将生物教学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触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到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互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实践又进一步拓展生物学知识。
3.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
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四周)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准备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第五周至第十四周)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
(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我校姜主任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附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
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附2: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二(1)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后来我们把《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材料报送到教体局评审。
(4)写好阶段报告;(见阶段性报告,已写好)
(5)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
2012.4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论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
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2011年中考生物成绩稳中有升。
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
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隆尧县实验中学
周棉英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四周)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
2.课题实施阶段(第五周至第十四周)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
(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
附 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 5-10 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
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八年级(1)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 40 人,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 18 人。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
(4)写好阶段报告
(5)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
论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
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生物成绩稳中有升。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自颁布并在我市实施已进入第八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在2010年8月修订。各地都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平等、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加快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寻找符合新形势下的教与学的途径。目前,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正不断实践,特别是苏州市教育局提出“三五一”规定的背景下,提倡“三会”(会学习、会健体、会休息)和有效教学,我们认为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优化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处理好化学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能力提升协调发展,使学生感悟到身边的化学是真实有用,激励学生热爱化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下,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能用”化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本研究课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aut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autonomia”,意为“自治、自制权、自由”。“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概念是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反映了教育向个性化、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方向发展的新趋势。“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注入式被动接受型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需积极投入,动机上需积极参与,方式上更为多样化,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更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角”的参与,参与的方式和手段,决定学习自主性的程度,根据该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首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教师从教多年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形成了保姆式的风格,居高临下传授,不敢放手或放得不够,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三新生是经过八年基础教育后学习化学,前八年学习的模式养成依赖性或自主学习的程度不高,能力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化。本课题提出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利用初三新开学科在学习上进行一次强化矫正,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使之在学习上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应作为自主学习的特征。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习”,还需要教师这个主导者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加以指导、引导、修正、提高,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不断更新,从而使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能力培养”是自主学习进入一种较高境界的体现。学习能力是一种本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它需要通过一阶段甚至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达成。作为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来说,文字的阅读、图表的解读、概念的理解、实验探究、观察和思考、归纳和分析、质疑和反思等等都离不开平时量的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能力才会提升。西方教育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70年代,自主学习进入语言学习领域。“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其宗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又称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本属教育哲学范畴,是Henri Holec将其引入了外语教学。1981年,Henri Holec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该著作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起点。
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们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围绕自主学习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深远意义、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方法、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够学,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作出了各种界定,创造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技术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但在学科领域的自主学习研究有待深入。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初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研究来促进自主学习研究向学科领域的深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结构的创新需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既有学科特点又有学校教学的适用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冀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探究的陈旧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达成“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的主要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探讨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有个人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1)学习是个人参与性的,是学生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
(2)学习是自我发起性的,学生自己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知识;
(3)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改变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乃至个性;
(4)学习是自我评价性的,学生最清楚学习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是否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是否解答了原来不清楚的地方。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的重要原理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是通过新知识学习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信息输入。具体地说,学习者是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和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者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会从不同的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新信息意义。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既包括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教师或他人帮助,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知加工过程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信息、做出假设、比较和说明,重新构建信息的含义并将新信息融于已知的知识,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根本。通过学生的主动发现,促进其认知结构的改变。
无论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还是认知学习理论都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都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目标。
第五篇: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培养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培养研究
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不在于学问有多深,而在于掌握做学问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指导他们掌握适合的学习策略,是当代大学教育之中的关键。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策略,培养
一、学习策略的概述
1.学习策略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在其人工概念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的概念。心理学家Newell、Shaw和Simon(1958)随之利用计算机有效地模仿了问题解决策略,从而形成“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概念。综合国内与国外不同学者的看法,我们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清静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一句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系统。【2】
2.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动态的操作系统,包括四个部分:认知策略,含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含计划、监视和执行策略;情感策略,是与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有关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含时间管理、学习环境和寻求帮助策略等。
二、当代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特点
1.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自我调节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1】目前,我国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教学与指导”。另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反而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最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应用能力较差。【4】
2.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2.1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由于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新生之间彼此较生疏,同教师的交流也比较少,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年级大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明显低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而三年级大学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认知策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因此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大学生。再则因为考大学的压力使一年级大学生在他们的高中阶段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监控
策略和情感调节策略,这些策略对他们的大学学习持续产生着影响,因此他们的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水平都比其他年级的水平要高。【2】
2.2男女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男、女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但女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比较强,善于积累和运用信息加工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如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而且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借助一些外在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学习,如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等,因此女生的总体策略水平略高于男生。【3】
2.3文理科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使得理科生大多靠机械记忆的方式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主动加工信息的积极性,久而久之,理科学生就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很少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或从材料中做出推论,造成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水平不高。【2】在高校里,文科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理科大学生轻,这使得他们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去一些好的学习辅助性策略,这造成了文科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的结果。
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
1、传授学生学习策略的知识
学习策略本身作为一种知识,是可以传授的。它包括设定目标、评估学习水平、监控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动机、调节学习情绪、改善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图书资料的利用等内容。教师在传授学习策略的知识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自我监控、检查、评定或修正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选择使用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特点,进行专门的指导。
2、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
在大学教学中“老师读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下降。因此,在传授具体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为重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学习策略教育、训练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其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也只通过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来反映。因此,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策略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是实施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基础。同时,学习策略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它更强调平等、尊重的原则,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和促进他们的学习策略发展。故在学习策略教育的实践中,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习策略教育成败的关键。学习策略教育比其他形式教育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自觉调控。【5】
4、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价值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一步促进学习;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己去寻找能够在实践中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要做那种“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只有通过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形成大学生的自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结束语
总之,学会学习是现代学习的一种新观点,对大学生更是如此。所谓学会,不仅仅指学习者
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也指学习者要使自身的学习活动符合自己的个性。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如地开展学习,并能及时反馈,进行自我调控,学会学习,毕竟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杨易;师保国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42、李虹、薛宝林 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08.083、于木子 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4、李红英、吴越 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 2007.065、杨易 浅析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