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案
第1课我们的社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观察、记忆、表现话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境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根据选择的作画形式准备作画用具和材料,以及小区的图片和录像。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淡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播放课件。
谁能做一个小区中人物活动的动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做的不同的人物动态的特点。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小区的景物、人物,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3、4页上的学生作业。学生动手实践组织组际交流。
三、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四、小结,课后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
展示儿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业,问:你喜欢吗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2课恐龙世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括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像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难点: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三)学习材料
恐龙的相关资料及玩具、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或彩泥等。
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抢答游戏:你认识哪些恐龙?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恐龙。
板书课题。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恐龙的特点。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相应的恐龙玩具。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画的是否抓住了恐龙的特点’教师进行修改,使其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学生美术实践活动小结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后拓展
展示彩泥制作的恐龙世界作业,引导学生回家继续学习。
第3课画中的线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教学活动
一、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1)播放一段平缓的音乐。
(2)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
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二、小组合作探究:(1)《放牧图》
(2)《黄河逆流》(3)《八十七神仙卷》
画家经常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出自己不同的心情。
三、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具体分析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线
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绘画作品的内涵。小组汇报:具体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指导学生分析: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 的心境?
四、提出问题: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会动的线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彩笔,丝带等。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让你的丝带动起来?丝带动起来时是什么样的线?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表现丝带动起来的线?
出示课题。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观察教材第8页现代雕塑,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壁画作品,提问:画上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我国敦煌石窟中还有许多这类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播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教师利用教材第8页右下角的图片、补充的一 些艺术作品,以及教材上
学生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样的线条能给人动感。
三、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美感。学生动手实践
四、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小结.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具有动感的线材造型,学生是否喜欢。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5课卵石动物造型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感受卵石动物造型的多种表现手法。
应会:学习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动物造型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卵石和彩笔进行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卵石动物造型的新颖和富于美感。
(三)学习材料
各种形状的卵石,剪成卵石形的彩色卡纸,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动物图案资料,卵石动物作品。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布置学生用卵形纸进行动物图案绘画。研究教材
打开教材第10、l1页,说说你最喜欢的卵石作品。进一步了解卵石作
提问:研究一下,教材中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欣赏借鉴
把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共同创作
布置学生完成自己的卵石作品,及时为学生提示、辅导。评价交流
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成功与不足。
谈在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第6课威武的盾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设计盾牌应从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等方面进行。
应会: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学习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 起心中的盾牌;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盾牌的设计、制作。
难点:盾牌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的新颖。
(三)学习材料
瓦楞纸箱板、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出现武警帽徽,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徽志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研究课题出示课题。
提出思考问题:盾牌是千什么用的? 分析教材
研究教材第12页图
提出问题:
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是干什么用的?说说这块盾牌的特点。继续分析教材
分析、研究教材第12页、13页中学生的作品。
提出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你在设计、制作时,打算在哪些方面突出“威武?
你打算怎样做? 播放录像
播放课件。
凶猛动物张开大口的照片,神、怪面具资料,商朝青铜器纹饰。
提问:你受到什么启示?你打算怎样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制作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现有的材料,采取合作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一件富有新意的作品。展示作业
安排各组学生代表介绍作品特点。评价
评价作品并提出问题:说说你是怎样建立自己生活中的盾牌的?
第7课会变的盒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I.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括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应会: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研究纸盒的制作步骤,找一些其它的纸盒,把它们组台在一起,变成你想做的东西,如:房屋、车辆等。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盒子的设计与实用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了解有关设计的基 本要求。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发现盒子的种类和用途,简单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制作等教学活动,了解有关盒子的相关知识,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不同纸盒进行组合、制作。
(四)学习材料
教师:各种各样盒子的资料、图片. 学生优秀作品,纸盒步骤图,剪子,刻 刀,胶水等。
学生:生活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 盎,剪子,刻刀,胶水等。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整理用具。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盒。(2)有关盒子的相关资料。
2、讲授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
古今中外盒子展示、讲解。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盒子。形状、颜色、用途、功能
(1)你收集的盒子是装什么物品的?
(2)造型美吗?有什么特点?
(3)设计、实用功能表现在哪儿?
(4)说一说你最喜欢之处。组织学生典型发言。
组织学生研究分析纸盒的制作特点。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讲解制作要点。
放映制作展开图,讲解制作要点。艺术实践
指导看书第14、15页。
分析: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3、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每人完成一件作品。
4、评价
组织展示、讲评。
第8课彩墨游戏(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用具的使用方 法和简单的技法。
应会: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彩墨画的基本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
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三)学习材料
教师:中国画欣赏作品、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 水彩颜色、生宣纸、毡垫。
学生: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水彩颜色、生宣纸、毡垫。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理好用具:毛笔、颜色、墨、生宣纸。
2、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①请休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一试,看有什么变化?
②请你笔上蘸满淡墨,笔尖蘸一点点浓墨,卧锋用笔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组织学生看书研究、讨论、解答问题:
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画?
②观察分析书中作品采用了哪些画法。
◎分析技法的运用。
(3)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艺术实践
(I)放映课件,组织学生 观看:
①艺术家是怎样作画的。
②运用了哪些技法。
(2)带领学生体验几种墨色变化和基本技法的应用。
(3)找一找你画中的这些技法的应用。
(4)欣赏中国画作品。
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4、评价
组织学生办小型展览活动——彩墨天地。
第9课大嘴怪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吹塑纸版画这一版画艺术创作方法,感受吹塑纸版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应会:尝试运用划、刻、揉、撕、剪等方法,制作一幅情趣盎然的表现大嘴怪 题材的吹塑纸版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版画这一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吹塑纸版画艺术,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创作思维的发散性和磨印的均匀程度。
(三)学习材料
吹塑纸、印制纸张(可以是图画纸、彩色复印纸、画报纸、报纸等)、油墨、墨磙、用于磨印的马莲或勺子。
教学活动
1、游戏导人
艺术创作不但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有时只要在材料上稍加变更,就可以使画面产生非常有趣味的效果呢!
2、组织探究活动。游戏揭秘
魔术师(老师)出场:分别帮每组的试验板材滚上油墨,并神秘地告诉他们磨印的方法.同时组织讨沦。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作创设情境
听:
(1)(一声吼叫)这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
(2)它生活在哪里?(海浪声、鸟叫声、风声)(3)你想象的大嘴怪是威猛的还是善良的?它的大嘴巴有哪些本领?
3、创作
教师根据孩子描绘的情景引导、启发构图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 的想像力。
4、交流评价
组织“大嘴乐园”展览。
5、课后拓展
欣赏:实物拓印、纸版画等其他版画形式的作品。
提问:这些版画形式都运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来表现?
第10课中国龙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应会:会讲出龙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舞龙道具,会抓住龙头、身、尾三部分特点进行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
(2)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
(3)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或集体创作一条龙。
难点:
(1)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2)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们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三)学习资料
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彩笔、胶带、布、纸、纸板等。建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中可利用的材料。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使学生初步感受龙文化。
(1)动画片看龙的形象。
(2)春节庙会上舞龙和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
(3)申奥宣传片上的龙的形象。
二、引出题目,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看到了三段表现龙的形象的影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龙文化。(出示课题)
你印象中的龙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经源远流长,书上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龙的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龙,经历了3000多年交融演化。商周的古拙抽象、战国的秀丽洒脱、秦汉的雄健圆润、宋元的清秀典雅、明清的繁复华丽,均有着各个时代不同的特征和风采。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知道了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龙的局部特征。拓展思路 分组讲解。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龙?把你收集的有关龙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小结: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象征高贵,在民间又是喜庆吉祥的标志。
历史发展到今天,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一起来欣赏现在的龙的形象设计,更是与众不同。
第1l课吉祥图案 第1l课吉祥图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吉祥图案,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部分典型的吉祥图案,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
应会: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及吉祥图案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形象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
难点: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三)学习材料
有关吉祥图案的图片,课件,剪刀,各种彩纸。
教学活动(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吉祥图案
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吉祥图案》这节课,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图片 资料介绍给大家。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掘.(3)新授课
①提出问题: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并逐一解决:
A.什么样的图案叫吉祥图案?
B.它有什么用途?
C.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
②请你们把搜集的图案按照内容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
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
A.剪纸与绘画有什么不同?
B.书上介绍的剪纸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C.这种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④课件演示:
学习先绘再剪的剪纸方法。
⑤课件: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⑥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吉祥图案。
(5)小结
组织交流。
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第12课
橙色的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调色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三)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色相卡、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及调色用的工具等。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教师穿一件橙色的文化衫,或者用投影直接打出橙色来。
提出问题:
①这是什么颜色?
②知道它是由哪两种颜色调出来的吗?
(出示红、黄两色色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橙色的画”。
A.出示橙色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a.什么样的画叫橙色的画?
b.橙色的画和以前常见到的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B.出示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如蓝色的画。
提出问题:
a.橙色的画是不是只能用橙色?
b.橙色的画里还用到哪些与橙色有关系的其它的颜色?
(提示前面展示出的色标。)
C.打开书。提出问题:
a.学生的美术作品里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b.你认为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用橙色的画面去表现?
c.应当如何去表现?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①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②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③注意利用橙色的深浅对比,使画面有层次。
(5)小结、组织交流。
13、绿色和紫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彩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橙色画画,知道了橙色的调配方法,你能说说橙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吗?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绿色和紫色画画。
三、讲授新课
1、复习原色,认识间色:(1)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2)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3)得出定义。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2、除了上节课我们用的橙色,绿色和紫色也都是间色,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绿色和紫色的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后回答。
3、布置作业:以绿色和紫色为主,分别完成一幅作业。
4、作业展示:集中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在前一堂课的基础上,学生的色彩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调色能力也提高了。能够用上不同的绿色和紫色来表达绘画内容,使画面显得较有层次感,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我发现学生上这种调色绘画课总是显得特别兴奋,有时课堂显得不受控制,学生总是在你还没讲清注意点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了,结果会出现很多问题,防不胜防。今后在上类似的课是一定要注意课堂的调控。
14、吃虫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的情景。难点:画面表达清晰,具有情趣性。教学准备:彩纸、彩笔、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学生知识介绍)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1)瓶子草1(2)瓶子草2(3)捕蝇菜(4)猪笼草(5)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描述)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语言文字)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二、欣赏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谁多没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画 剪贴 泥塑
(2)师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学生可走上前边指边讲)
三、学生作业
1、小组讨论:
(1)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2)用什么材料制作?(3)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五、课堂总结。教学后记:
在上这堂课以前,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了很多种类的草,并且指导学生进行了写生,在上这堂课时,学生对各种形状的草有了了解后,表现自己想象的吃虫草以及捕虫的情景时,就游刃有余了。创作画面很多同学都比较有个性,内容丰富而具有情趣性。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这一名言是很有道理的。今后要多利用课余时间知道学生进行写生。
第1 5课 有趣的造型(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感受蛋壳、乒乓球的特性,学习利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应会:学会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蛋壳小摆设、小玩具的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进行人物、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蛋壳、乒乓球小摆设的美感与创新。
(三)学习材料
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子、胶水、废旧包装纸、废旧包装盒、动物和人物图片。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语言鼓励。
2、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蛋壳、乒乓球制作的“鸡"的作品。
分析这组“鸡”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研究教材
打开教材第32页、33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小组研究作品制作方法,把蛋壳鸡作品分发各小组,供解剖研究。(蛋壳作品各部件粘接用双面胶固定。)
3、确定创作题材
布置学生确定自己作品的题材。造型训练
第1 6课
一张奇特的脸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材料
课前搜集资料,以及陶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活动
1、游戏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做表情游戏。
2、交流
(1)脸上的五官包括哪些?
(2)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觉得谁的表情最有趣,请他给大家展示一下。
3、欣赏
很多立体的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传说中的人 物)性格、动态,而大胆地将人物的五官形态、动态进行夸张和变形。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绘启发造型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
4、交流
组织一场有趣的“假面嘉年华会”,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
5、延伸
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同学们欣赏上好釉色的、烧制好的作品,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
第1 7课
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电脑软件多种模板组合画面并搭配出自己满意的色彩效果。由于不同的软件所带的模板不同,应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合理运用不同的模板组合画面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在教学中如何克服电脑软件每次只允许选中一个合适的模板进行着色和添画从而对把握画面的整体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学习材料
带有模板的电脑美术软件。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采用卡纸或废纸盒等,请老师或家长等成年人帮助制作出各种模板,利用色彩拼涂的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活动
1、构思并勾画作品内容。
向学生布置作业;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用剪影式的方法在电脑中或纸上勾画出草稿。
2、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浏览并讲解电脑美术软件中各种模板的样式、特色和使用方法。特别应注意介绍对模板造型的灵活运用。
4、感受和认识相关美术作品和知识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欣赏并介绍拼贴画、装饰画作品的形象组合特点,启发学生大胆独特的想象。
5、创作作品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6、教学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1 8课
变垃圾为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简单的垃圾处理知识,能根据手中的废弃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能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资源相联系。
应会:能用简单的工具将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组装,实现自己的设想;能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台综合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归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垃圾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环境和慎用资源的观念,对人类的环保事业有初步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的设想更富创新精神;作品力争突出生态环保,使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绘画中更注重设计思路的体现。
难点:在制作垃圾处理器时,应注重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连接。
(三)学习材料
剪刀、胶水、胶条、彩笔、废旧纸盒等。
教学活动
1、导人课程
看一段卡通片《小糊涂神》。
提问:大魔包的家里这么多的垃圾,我们怎么来处理呢?
2、思考本课问题
有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使废物变成宝贝。下面做一个游戏——“找宝”。
看一段录像《木材的一生》
(树——筷子——纸——卫生纸)
3、分析并尝试制作
在这段录像中,最多出现的是垃圾处理器,垃圾由于种类不同,于是就 会有不同的处理器来处理。
书中有几件同学制作的垃圾处理器,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你也来制作完成一件作品。
4、作业要求:
(1)可以是绘画形式也可以是利用所带材料设计制作一台垃圾处理器。
(2)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
(3)参考你们带来家庭垃圾日产量设计。
(4)美观。
美
术 教
案
小学三年级
柯燕平
第二篇:美术教案
《伙伴》美术教案 课题: 伙伴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
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课件 课业类别: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
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课件,边欣赏边讲解 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
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 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执教时间:6月15日——6月16日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执教时间:6月19日——6月21日 札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花的世界》美术教案
花 的 世 界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
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2、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 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七)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第三篇:美术教案
软 绵 绵 的 云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和理解云的基本形状、色彩,并能用弧线画出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对云的外形、色彩展开联想,并想象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大胆地画下来。
3、发展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学PPT、铅笔、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想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2、师点评学生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师示范画云,同时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成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
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瞧吧!
生:哇!扮成了小狗和小猫呢!
师:它们都在说什么呀?
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他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变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呢?
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知道,师生互评:
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了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画?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第四篇:美术教案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一、教材分析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
教学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制作各种形状的树叶、果子等形状。
三、教学构思
欣赏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
四、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
2、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具: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2、学具:剪刀、彩纸、胶水。
六、教学过程:
1、欣赏感知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2、探究实践
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展示评述
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九课 蜻蜓飞飞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25日星期一
课前准备: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播放蜻蜓观赏VCD。
2、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4、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三、发展阶段
1、展示蜻蜓标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四、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五、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六、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2、检查作业: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给蜻蜓画了一个什么故事。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四、课后拓展
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教学后记:
蜻蜓飞飞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在让学生了解了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的结构、利用演示,让学生掌握住蜻蜓的各种姿势的动态的绘画方法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翅膀的特点,结果有的同学很轻松的发现,蜻蜓翅膀的线很细、很密、很有规律,于是我借助学生总结的这几点,要求学生用细密有规律的点和线对蜻蜓进行装饰,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细致的表现了蜻蜓翅膀的纹理,画出了各种动态的栩栩如生具有装饰效果的蜻蜓,收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画面空洞的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节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十五课 乘着大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
2、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25日星期四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绘画纸、色纸、橡皮泥、收集的大象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大象)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大象,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大象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大象来了!(出示大象)
哇!那么多大象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大象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大象。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大象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4、大象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大象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发展阶段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大象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大象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大象你真聪明、大象你真能干、大象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乘着大象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3、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大象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大象正慢悠悠地爬上了山坡。哇!大象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4、小朋友,刚才你们坐在大象上,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乘着大象都看到些什么呢?
5、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5课,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要是你来做,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6、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大象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7、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涂色放到下一节课去完成。
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课后拓展
刚才小画家们把乘着大象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大象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乘着什么动物去玩呢?
四、总结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音乐)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四、小结: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教学后记:
用儿歌来说明大象的身体结构特征。很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加上生动的板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解决了学生画大象难处。在拓展部分可以增强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是一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对学生今后更好欣赏美术作品的美、欣赏生活美好都是一件好事。
第九课:谁画的鱼最大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敢于充满画面大胆作画的习惯,初步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画鱼并不困难,但是如何把鱼画的漂亮,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困难。
三、教学构思
欣赏范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怎样来画鱼。
四、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大自然中的形象鱼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五、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图片等。
2、学具: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1、欣赏感知
游戏:
请几名同学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要求: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由大家选出一条最大的鱼,然后教师也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更大的鱼。
2、探究实践
出示图片或放映录像,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鱼。
分析: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观察农民画《戏鱼》,小组学生讨论分析造型、色彩、花纹图案。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中画了些什么?”
“与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3、展示评述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找出最大的一条鱼。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六课:船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船的图片和范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船的性能和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学情分析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本课学习起来难度较小。
教学构思
感受各种船的特点后,组织学生作业。
教学模式
欣赏感知——探究实践——展示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教学过程:
1、说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②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③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4、设计创作
①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 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②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八课:狮子大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及突出表现动物特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学情分析
学生不容易抓住动物的特征,需多加引导。教学构思
引导学生分析狮子的特点后组织学生制作。
教学模式
欣赏感知——探究实践——展示评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特点及突出表现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学习材料:范图、手工纸、剪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狮子的录音,出示狮子的形象引出课题。
(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以下问题:
a、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狮子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b、狮子大王和其他动物比较五官上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狮子特点,组际间交流,概括狮子特点:鬃毛、吊眼、嘴大、牙尖…… 组织学生尝试绘制狮子。
讲评作业。
第二课时
(1)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表现。
问:艺术作品中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的特点?
利用教材第16页中雕塑作品及一些绘画作品,总结出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
(2)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
提问: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狮子的鬃毛做的更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学生制作。
小结:播放《狮子王》音乐,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狮子作品戴在头上或身上,学一学狮子大王的样子。
课后拓展: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狮子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篇: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第2课、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部分学生们有点感觉了画的还不错,我发现学生越大越需要鼓励,表扬。有的同学告诉我:老师,其实画画很有意思,用笔能表现不同的美,很神奇。课后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画实物。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学生的作品不能要求太高了,以激励,表扬为主,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喜欢画,这节课目的达到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要想更多的方法来让他们喜欢画画。
第3课 心中的风景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