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2: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第一篇: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江口中学 邓慧慧

成功之处:

1、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从此展开,开始授课。

2、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最后,我给了学生两幅一模一样的没有色彩的风景图案,请大家帮我分别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填色,使它们变成秋天和春天的景色。学生体现出了非常大的积极性。这样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展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学具没有准备齐全,除了涂色工具原本放在学校的孩子外,大部分学生没有涂色工具。在教学的细节方面应该更加完善,在板书等方面应更加规范完善。

2、在教材的引深程度上应更进一步,更加贴近生活。

3、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待加强。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一项重要特征。如今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所以我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有发现,有创新,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但学生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应,在教学中还需要我更多的耐心,寻找、尝试更多的方法。

第二篇:《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色块、实物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为:感知色彩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创意设计——交流评价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课时和课前准备

课时:一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按十人一组围坐分组。

教具:15*15厘米的各种色块120张左右;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脸谱设计线描稿;各种颜色的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场景布置:

教师提前5分钟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色彩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或悬挂在黑板两侧

(二)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从老师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导入。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生:绿色,因为常看到你穿绿色的衣服、还有鞋;

很民间的颜色,如蓝色和白色,你有很多蓝印花布、蜡染之类的民族味很浓的服饰

白色、黑色……(笑声)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生:天蓝色,宽广,象天空的颜色,又象大海的颜色,我喜欢; 粉色,很女孩,很青春,也很雅致;

黑色和白色,简单,朴素大方,永恒的颜色……(不时地发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设计意图】 引出色彩这个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学生感知无光的盲人世界(通过多媒体播放夜晚的情景)师:色彩是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无光的地方就看不到色彩,假设你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你会看到什么?

生:眼前漆黑一片 师:那你会怎么行走?

生:摸着走,慢慢的走,小心翼翼的走,师:这样走路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 生:有,盲人。

师: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的活着,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盲人二胡家阿炳,星光大道中的杨光,外国作家海伦凯乐.....(多媒体展示)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除了这些令我们佩服的盲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残志不残的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还能说一说?

生:张海迪、贝多芬、邰丽华、霍金、金睛、桑兰等

【设计意图】身临奇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受残疾人人残志不残的精神,与学生本身幸福的生活展开对比,学生会从心理升起一种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生感知色彩活动。

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的左侧白卡纸上,反之贴在右侧。

生:每组由几位同学争着把色块贴上了黑板。

师: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左侧构成的感受是鲜艳、绚丽、热情、活泼…… 右侧构成的感受是朴素、稳重、平凡、复杂……

师: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对两幅色彩构成的感受,意识到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赏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播放媒体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配以背景音乐)

师:你们为什么会惊呼? 生:多、美!

师:原来你们惊诧生活中的色彩这么丰富、多姿与绚丽。有些是造物主的杰作,更多的是艺术大师们的创作。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颜色”。导出课题:多变的颜色(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增强视觉印象,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关注自然,感受生活。

(三)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1、是谁揭开了光色之迷。生:牛顿。

师: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生:感叹光的神奇。

师: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多媒体展示)

2、认识牛顿色环。(多媒体展示)

师:牛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的两端的红和紫很亲近,就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成了一个色相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生:黑板上任意出示十二色相,请学生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并请同学拼成牛顿十二色环。(板书)

3、进行调色游戏。教师在玻璃杯里调出三大杯三原色的水,让学生任意把两种水进行混合,调出三间色等其它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牛顿色杯知识。

4、就黑板上左右两侧的色彩构成,组织学生观察,探讨色彩三要素。A、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色彩的要素——色相。

师:黑板上的色块中有哪些红色,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大红,深红,粉红,西瓜红……

师: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比如红色、橙色、蓝色等等,这就是色彩的一个要素——色相。(板书: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

B、观察黑板上的色块,比较色块间的异同,找出规律。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特性。

师:拿下黑板上各种绿色,重新贴成一幅构成作品。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亮些,有的相对比较暗,它们的明暗程度不一样。师:看来是明暗上的不同,这是色彩的第二个要素——明度。(板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师:再次观察这些色块不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的不纯,有的很鲜艳,很纯正

师:色彩还有第三个要素,就是纯度。(板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以上我们谈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黑板上的色彩构成,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1、教师色相渐变示范。

师:请学生选择牛顿色环上的两种色彩,老师作色相渐变示范。生:专注地看,学习渐变的方法。归纳调色过程中渐变过渡自然的注意点,注意水分与颜料多少的把握。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2、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师:老师的示范只是用平面的方式尝试色相渐变的创意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多媒体展示)

出示作业要求:

A、用水粉颜料在铅画纸上设计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创意作品。B、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有意识的领取一组色彩,十几张左右,然后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方法一:裁剪后重新组合粘贴,做成色彩平面构成作品。方法二:运用剪、折、贴等方式做成色彩立体构成作品。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三件不同类型的色彩创意作品。【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巩固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交流评价,情感表达 展示作品;平等友好的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思想,展示大部分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快乐。老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彩运用的能力的评价。

(六)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师: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八、教师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色彩构成练习,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平台,并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经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大都能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能通过色彩创意练习表达情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课堂示范,学生的创作比较顺利,出现了部分优秀作品,但也有个别组在课堂上没能完成作品。在创意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但整体来看,效果还不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气氛活跃,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步步深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能结合色彩和光的知识,联想到盲人、残疾人,从中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这可以说是本节课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另一个亮点,使整堂课提前进入高潮,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良好的激情学习设计,今后应该多安排这种使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激情饱满的进入角色。

第三篇:说课稿《多变的颜色》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变的颜色》,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苏教版美术第13册第6课,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衬”,在大自然和许多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这种色彩关系,使人产生美感,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在本单元中,我们着重要向学生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相关知识,并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从感性、理性分别来认识色彩,注重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来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让每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中很随意地画出记忆中或想象中的美丽的色彩。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12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而小知识和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美学知识,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进一步提高。“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仅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产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产生了活力。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审美的“转型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用颜料绘画练习的体验,绝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缺乏色彩知识。课堂上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问几种简单的色彩调配知识,其效果较差,学生基本上不能调配颜色,尤其是复色的分析性调配。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

1、演示导入法:教师通过色彩入水和让学生吹肥皂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现场演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3、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4、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教学难点为:利用 进行设计和表达。

教学兴趣点为:调配各种色彩并进行搭配。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我以体验、问答、小组组合制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尽情表达情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表现能力。

七、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

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1、演示导入:

A、老师将红色水渐渐倒入桌上分别装有黄色和蓝色水的杯中。同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注意看,桌上杯里的水颜色有什么变化?

B、请两位学生巡回各组吹肥皂泡,让学生观察肥皂泡上的七彩颜色。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多变的颜色。设计这样的导入,目的在于上课一开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

①走进色彩,感受色彩。展示课件,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五颜六色的花卉,色彩斑澜的日常用品,美丽多彩的服装,等等。然后提问: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没有色彩会是什么感觉,请同学们谈一谈。启发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和它的作用?学生交流后,教师点评。这一段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以审美眼光来感受生活,关爱大自然,达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②观察色彩,了解色彩。从观察色彩入手使学生感知色彩的属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彩虹图片(红橙黄绿蓝靛紫,凌空南北架彩桥,寻常时日看不见,雨后偶尔露妖娆),提问: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引入三棱镜、牛顿色环的知识,启发同学们思考:在所有颜色中,不能由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有那几种颜色?引导学生尝试三原色配色实践,感受调色的变化。色相、明度、纯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感知原色、色环、色相、明度、纯度方面的内容并进行归纳小结。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达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3、活动实践,尝试色彩。

学生练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及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目的是学科落实新课标的整合,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创作的氛围。在学生感受色彩美和对色彩的属性有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渐变的图片,包括教师的范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同类色或对比色的色彩渐变练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每个小组分发一组材料,如旧纸杯、空塑料瓶等,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调配颜色,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尝试,老师巡回辅导。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突出本课重点,努力突破难点,达成本课的能力教学目标。

4、作业展评:

选择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教师为学生作业摄影留念。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5、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同学们对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色彩运用的能力。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6、板书设计:详见课件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7、拓展:

完成色彩联想表,为下节课作准备。色相 自然联想 红 火、血、太阳 橙

绿

情感联想

温暖、热情、喜悦、暴力

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

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故拓展为举办画展。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四篇:《多变的颜色》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色块、实物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为:感知色彩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创意设计——交流评价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课时和课前准备

课时:一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按十人一组围坐分组。

教具:15*15厘米的各种色块120张左右;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脸谱设计线描稿;各种颜色的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场景布置:

教师提前5分钟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色彩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或悬挂在黑板两侧

(二)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从老师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导入。

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生:绿色,因为常看到你穿绿色的衣服、还有鞋;

很民间的颜色,如蓝色和白色,你有很多蓝印花布、蜡染之类的民族味很浓的服饰

白色、黑色……(笑声)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生:天蓝色,宽广,象天空的颜色,又象大海的颜色,我喜欢;

粉色,很女孩,很青春,也很雅致;

黑色和白色,简单,朴素大方,永恒的颜色……(不时地发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出色彩这个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学生感知无光的盲人世界

师:色彩是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无光的地方就看不到色彩,假设你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你会看到什么?

生:眼前漆黑一片

师:那你会怎么行走?

生:摸着走,慢慢的走,小心翼翼的走,师:这样走路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

生:有,盲人。

师: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的活着,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盲人二胡家阿炳,星光大道中的杨光,外国作家海伦凯乐.....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除了这些令我们佩服的盲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残志不残的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还能说一说?

生:张海迪、贝多芬、邰丽华、霍金、金睛、桑兰等

【设计意图】身临奇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受残疾人人残志不残的精神,与学生本身幸福的生活展开对比,学生会从心理升起一种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生感知色彩活动。

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的左侧白卡纸上,反之贴在右侧。

生:每组由几位同学争着把色块贴上了黑板。

师: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左侧构成的感受是鲜艳、绚丽、热情、活泼……

右侧构成的感受是朴素、稳重、平凡、复杂……

师: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对两幅色彩构成的感受,意识到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赏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播放媒体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配以背景音乐)

师:你们为什么会惊呼?

生:多、美!

师:原来你们惊诧生活中的色彩这么丰富、多姿与绚丽。有些是造物主的杰作,更多的是艺术大师们的创作。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颜色”。导出课题:多变的颜色(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增强视觉印象,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关注自然,感受生活。

(三)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1、是谁揭开了光色之迷。

生:牛顿。

师: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

生:感叹光的神奇。

师: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

2、认识牛顿色环。

师:牛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的两端的红和紫很亲近,就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成了一个色相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

生:黑板上任意出示十二色相,请学生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并请同学拼成牛顿十二色环。(板书)

3、进行调色游戏。教师在玻璃杯里调出三大杯三原色的水,让学生任意把两种水进行混合,调出三间色等其它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牛顿色杯知识。

4、就黑板上左右两侧的色彩构成,组织学生观察,探讨色彩三要素。

A、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色彩的要素——色相。

师:黑板上的色块中有哪些红色,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大红,深红,粉红,西瓜红……

师: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比如红色、橙色、蓝色等等,这就是色彩的一个要素——色相。(板书: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

B、观察黑板上的色块,比较色块间的异同,找出规律。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特性。

师:拿下黑板上各种绿色,重新贴成一幅构成作品。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亮些,有的相对比较暗,它们的明暗程度不一样。

师:看来是明暗上的不同,这是色彩的第二个要素——明度。(板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师:再次观察这些色块不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的不纯,有的很鲜艳,很纯正

师:色彩还有第三个要素,就是纯度。(板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

以上我们谈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黑板上的色彩构成,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1、教师色相渐变示范。

师:请学生选择牛顿色环上的两种色彩,老师作色相渐变示范。

生:专注地看,学习渐变的方法。归纳调色过程中渐变过渡自然的注意点,注意水分与颜料多少的把握。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2、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师:老师的示范只是用平面的方式尝试色相渐变的创意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多媒体展示)

出示作业要求:

A、用水粉颜料在铅画纸上设计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创意作品。

B、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有意识的领取一组色彩,十几张左右,然后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方法一:裁剪后重新组合粘贴,做成色彩平面构成作品。

方法二:运用剪、折、贴等方式做成色彩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三件不同类型的色彩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巩固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交流评价,情感表达

展示作品;平等友好的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

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思想,展示大部分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快乐。老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彩运用的能力的评价。

(六)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师: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第五篇:《多变的颜色》案例分析

《多变的颜色》教学案例的几点启示

金坛市薛埠中学

居云霞

一、教学背景:色彩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体验着颜色的变化。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收集资料已经感受到色彩的气息,该美术老师就抓住这一点,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通过观察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悟到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综合现象,培养学生用色彩来表现情感的能力。

二、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带有色彩的东西,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教师针对本课内容、要求和特点,用黑白色和彩色照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的方式,教师以平稳、微笑的神态注视学生,用神态与学生交流。(等听到铃声后开始上课,师生问好!)教师播放课件,播放生活中色彩美好的图片与黑白色比较。提问:哪一种让你的印象更深些,更加吸引你的眼球?学生选择并说出彩色的图片更加吸引我,直接就引出色彩,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运用课件变魔术、做游戏等将指导学生学会用观察与尝试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擅于观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色彩的敏感程度。

在第二个环节——讲授新知中教师设疑:那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色彩呢?教师提出让探索色彩奥秘之船带我们来到发现色彩的英国,找到色彩的发现者-——牛顿。看看他都发现了什么?

1、课件播放:(图片展示)光——牛顿色环,三原色:红、黄、蓝。

(这儿插入课件动画变魔术:用红色和黄色可以调出橙色,用黄色和蓝色可以调出绿色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三原色可以调出很多种颜色。)

2、做游戏: A、用聚光灯调节光线的明暗变化,让学生观察发现有什么变化。学生很明了的就能观察出色彩的明暗差别。教师总结这就是色彩的第一个特性——明度

B、在调色盘中做逐渐增加颜色进行调色的游戏,或者拿蜡笔在纸上做颜色叠加的游戏,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颜色的第二个特性就是——纯度。(颜色逐渐叠加,色彩会逐渐浑浊,纯度会逐渐降低。)C、请两位学生吃味道,说感受,找颜色

两位同学蒙上眼睛分别吃辣牛肉粒和薄荷糖,说说吃的味道留在嘴里的感受,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然后揭开他们眼睛上的布后让他们选择哪幅画能代表他现在的感觉。

(在这两幅画中我选用的是冷色调的和暖色调的各一幅,引出色彩的第三个特性——冷暖变化)

4、色彩的情感表现:(1)色彩到情感(使用投影仪),帮助学生理解: 投射出红色色块

学生:象太阳、火焰,(象征)热烈,活跃;

预设:看到这样的感觉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投射出蓝色色块

学生:象大海、蓝天,(象征)宁静,深远。

出示春、夏、秋、冬四幅色彩图片,让学生说说对这四幅图片的心理感受。

师:很好。在色彩中,通过视觉也能引起情感的变化,那么我们在用色彩表现静物时,也可以用什么去表现呢? 学生: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预设的是从色彩的情感表现的第一个方面色彩往情感转移,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色彩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心情。)(2)情感到色彩:(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师:怎么才能准确、优美地表现出人的内心情感倾注于色彩画中,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中所起的作用。1:协调关系:给人以一种协调稳定、平和的美感,比如说温柔、甜蜜、亲情等等

如:学生说出——红与橙、黄与绿、绿与蓝(在色轮中相邻近的色块是协调的关系)2:对比关系:给人以一种强烈、丰富、跌宕的感觉,比如说愤怒、绝望、心情烦躁等等

如:学生说出——红与绿、橙与兰、黄与紫(在色轮中相对的色块是对比的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我预设的是色彩的情感表现的第二个环节情感往色彩方向转移,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心情也能够用不一样的色彩来体现。)

新课内容结束以后在作品展示、介绍评述中采用了自主评价式展示。说一说我的作品:请同学介绍喜、怒、哀、乐在我的作品中的感觉,介绍自己运用的方法。说一说他的画:请同学简单的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本课努力探索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知识、技能、活动、展示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实践各种方法体会色彩的变化,色彩的情感表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不断启发、引导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体验作品创作的乐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以此来构建一个真正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术课堂。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和趣味性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在本节课中,从引导、启发、鼓励入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是决定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方面。即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观察、想像、创造活动,同时为以后的色彩风景画作铺垫。在整节课中游戏的创设,在有利于学生在“玩”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下载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颜色(推荐)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颜色 一 教材分析 客观地讲人对颜色的感觉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但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颜色是不同的,所以颜色的定义又是相当主观。“姹紫嫣红、桃红......

    《多变的天气 》 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 》 教学反思 2005 年 11 月 11 日,我代表绥芬河一中上的《多变的天气》一课 ,本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 成功之处 : 本节课根据教......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1 随着新课改的蓬勃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为大家所公认。但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应该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这些理......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课前我就让学生注意观察最近3天的天气状况,并以问题“同学们最喜爱什么样的天气?”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动、同桌之间......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班级:初一六班时间:2013.11.19课型:公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及天气预报,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重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阅读分析天气预......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开阳二中涂明凤2015.10.29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天气及其影响”以及“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两个框题,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