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

时间:2019-05-15 05:1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

第一篇: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颜色

一 教材分析

客观地讲人对颜色的感觉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但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颜色是不同的,所以颜色的定义又是相当主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紫陌红尘”都是形容颜色的成语,可见颜色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通过各种色彩的调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眼睛视觉肯定会被色彩牢牢地抓住,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探索、甚至创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是设计·应用,从基础的学习到简单的设计可分为两个课时安排:了解基础的色彩原理的实践活动(第一课时),动手设计身边的小物品(第二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颜色“涂鸦”,在单纯的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明白颜色来于自然,用于美化生活,所以美术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后转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丰富美的体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点。

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运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美化生活。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同情趣。【教学内容】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色彩的表现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色彩设计创想。【教学重点】

三原色、对比色、类似色、明度、纯度和色彩心理等知识点。【教学难点】

色彩的调和及搭配、色彩创意设计。【教学准备】

教:颜料等绘画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方形餐巾纸、颜料等绘画工具。【课时安排】 2课时 二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第一课时

(一)鼓励教学

(二)导入教学

先请同学们观赏这些图片(利用幻灯片)

提问: 同学们刚才所欣赏到的这些花卉、蔬果、动物等图片好看吗?觉得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呢?生:颜色、色彩

教师归纳:对,就是颜色。是色彩给了我们视觉上愉悦的感受。除了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色彩。那这些颜色都是来自于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入《多变的颜色》。

(三)新课展开 1 三原色 色相

师:在色彩的这个王国中,有很多成员。你们有知道关于这些成员的小知识吗? 生:三原色、黄加蓝变绿(广告词)幻灯片放出色彩知识点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三原色是色彩王国中最元老级别的颜色了,可以说其他的颜色都是来自于他们三个。

教师演示调色并讲授调色的知识点。通过调色得到绿紫橙。板书: 红→绿

三原色 黄→紫

三间色→复色 蓝→橙

教师归纳:通过这三种颜色,我们可以调出成千上万种颜色。得出来的就是色相,即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牛顿色相环)学生活动:尝试调色 2对比色 类似色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为什么要在红的后面跟着绿,蓝的后面跟着橙。你们找到规律了吗?(在色相环上找出原因)

对比色:在色相环上相差180°的两种颜色叫做对比色。也叫互补色,如果我们长时间看某种颜色,使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再闭眼时就能看到它的对比色朦胧的感觉。

类似色:还有一种,在色相环上小于60°的色彩关系叫做类似色。因为它们之间很和谐,在这个夹角中的颜色我们眼睛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疲惫。

调和方法:相近的颜色互相调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入各种颜色的份量。学生尝试2~3块类似色。3 明度 纯度

师:我这里有橙色,我想在里面加入其他颜色,但又想让它的基本色调不变。你们说可以加入什么颜料?

师:我给大家一个选择,A 加黄色 B 加水 C 加白色或黑色。

分析:加黄色,会变色。加水,颜色是没变,但我们加的不是颜料。我们只有选择C,加白色或者黑色。(幻灯片播放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并说明明度、纯度的概念)明度:色彩的明暗差异。例如在色相环上,黄色特别亮,紫色特别暗。纯度:色彩鲜艳和浑浊的差异。

自己动手试试看,在你喜欢的颜色中逐渐加入适当分量的黑色或者白色。4 冷暖色及色彩心理作用

色彩除了刚才这些知识之外,还会给人们冷暖的感觉。同学们可能不相信。请观赏图片。(幻灯播放)

暖色:辣椒和国旗,如果冬天我们看到这些物品就会有暖和的感觉。冷色:碧海蓝天,在些天就会有清凉的感受。

可以利用色彩的冷暖性装饰各种场合:比如婴儿的房间就可以用粉红的色彩;医院的空间适合蓝色或者绿色,容易让病人保持平静的心态。色彩可以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意义。红色:热烈,黄色:高贵,紫色:神秘,你想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达你自己呢?

(四)布置作业

用一组(4~5种)色彩表现自己现在的心情、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方法与要求:尽量使用调和出来的颜色,而不是颜料盒里面的颜料。画完后说说你为什么要用这些色彩来表现。教师以大力表扬为主。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问:老师如果今天穿了红色的衣服绿色的裤子来上课,你们会有什么感受? 生(大笑):俗气死了„„

师:大家可别笑,在我们身边不一定有人穿大红大绿,但也有色彩搭配不合适的。颜色很漂亮,而且每一个颜色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颜色都放到一起去,你觉得会好看吗?答案是肯定不会。所以就要必要协调好色与色之间的关系,学会颜色的搭配。1对比色的搭配

师:对比色由于相隔的太远了,所以它们是一对欢喜冤家。处理好了会得到活泼的画面效果。处理不好呢就让人看着不舒服。例如老师刚说红衣服绿裤子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生:加上别的颜色。

师:一般处理对比色会采用两种方法 A 面积避免相同 B 用黑色或白色间隔开 2 类似色的搭配

与对比色不同,类似色是一对好朋友。无论哪一组类似色搭配都会得到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小结:当然颜色还会引起我们各种各样的联想,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装扮”我们的身边的事物。3学生动手

你们看,老师就用色彩装扮了我的纸手巾。同学们也可以来尝试做一做。折叠纸巾后可以吸取调和好的颜料,再展开,利用我们所学过的色彩知识涂上其他颜色,制作出漂亮的手巾。学生作业:

(二)评价展示

大部分学生都会用浓烈的颜色来画,教师应以积极鼓励为主。评选出

(三)课后拓展

正如同学们制作的漂亮手巾一样,学习颜色知识是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其他领域里我们都能看到绚烂的色彩。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不仅对色彩有所了解,而且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色彩,体味色彩的美妙。你还想到用色彩来装扮出美丽的生活呢? 三 学习评价建议

色彩之间的知识点一定要分析清楚,三原色、对比色和类似色、明度和纯度、色彩心理作用、色彩的搭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对色彩感觉不敏锐应及时个别辅导。四 教学后记

色彩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现。本课的关键在于最后如何把色彩的知识转化到生活中来,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自我对色彩的理解。

如果说举一反三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那么活学活用就是最高境界吧。看到学生用颜料涂鸦的餐巾纸手绢,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因为我看到他们的活学活用了,哪怕有个别人涂的并不是十分高明,我还是轻声地对他提出一些我的建议,然后学生会兴高采烈地尝试。

这是学生的成功之处,两节课中我还是有不足之处的。例如黑白灰三种颜色我没有正式讲,其实黑白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颜色,但学生会很感兴趣,一笔带过会消减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类似的课程中需要注意了,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第一要点。第二,在第一课时中,多次让学生自己调试颜色。因为时间的要求我并不会一一指导,有些对色彩不敏感的学生或许只能调出一两种颜色,这就要求我以全局为主,难度适当,指导则以个别弱体群学生为主。

第二篇:《多变的颜色》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色块、实物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为:感知色彩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创意设计——交流评价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课时和课前准备

课时:一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按十人一组围坐分组。

教具:15*15厘米的各种色块120张左右;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脸谱设计线描稿;各种颜色的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场景布置:

教师提前5分钟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色彩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或悬挂在黑板两侧

(二)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从老师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导入。

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生:绿色,因为常看到你穿绿色的衣服、还有鞋;

很民间的颜色,如蓝色和白色,你有很多蓝印花布、蜡染之类的民族味很浓的服饰

白色、黑色……(笑声)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生:天蓝色,宽广,象天空的颜色,又象大海的颜色,我喜欢;

粉色,很女孩,很青春,也很雅致;

黑色和白色,简单,朴素大方,永恒的颜色……(不时地发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出色彩这个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学生感知无光的盲人世界

师:色彩是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无光的地方就看不到色彩,假设你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你会看到什么?

生:眼前漆黑一片

师:那你会怎么行走?

生:摸着走,慢慢的走,小心翼翼的走,师:这样走路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

生:有,盲人。

师: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的活着,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盲人二胡家阿炳,星光大道中的杨光,外国作家海伦凯乐.....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除了这些令我们佩服的盲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残志不残的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还能说一说?

生:张海迪、贝多芬、邰丽华、霍金、金睛、桑兰等

【设计意图】身临奇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受残疾人人残志不残的精神,与学生本身幸福的生活展开对比,学生会从心理升起一种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生感知色彩活动。

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的左侧白卡纸上,反之贴在右侧。

生:每组由几位同学争着把色块贴上了黑板。

师: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左侧构成的感受是鲜艳、绚丽、热情、活泼……

右侧构成的感受是朴素、稳重、平凡、复杂……

师: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对两幅色彩构成的感受,意识到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赏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播放媒体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配以背景音乐)

师:你们为什么会惊呼?

生:多、美!

师:原来你们惊诧生活中的色彩这么丰富、多姿与绚丽。有些是造物主的杰作,更多的是艺术大师们的创作。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颜色”。导出课题:多变的颜色(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增强视觉印象,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关注自然,感受生活。

(三)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1、是谁揭开了光色之迷。

生:牛顿。

师: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

生:感叹光的神奇。

师: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

2、认识牛顿色环。

师:牛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的两端的红和紫很亲近,就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成了一个色相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

生:黑板上任意出示十二色相,请学生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并请同学拼成牛顿十二色环。(板书)

3、进行调色游戏。教师在玻璃杯里调出三大杯三原色的水,让学生任意把两种水进行混合,调出三间色等其它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牛顿色杯知识。

4、就黑板上左右两侧的色彩构成,组织学生观察,探讨色彩三要素。

A、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色彩的要素——色相。

师:黑板上的色块中有哪些红色,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大红,深红,粉红,西瓜红……

师: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比如红色、橙色、蓝色等等,这就是色彩的一个要素——色相。(板书: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

B、观察黑板上的色块,比较色块间的异同,找出规律。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特性。

师:拿下黑板上各种绿色,重新贴成一幅构成作品。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亮些,有的相对比较暗,它们的明暗程度不一样。

师:看来是明暗上的不同,这是色彩的第二个要素——明度。(板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师:再次观察这些色块不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的不纯,有的很鲜艳,很纯正

师:色彩还有第三个要素,就是纯度。(板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

以上我们谈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黑板上的色彩构成,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1、教师色相渐变示范。

师:请学生选择牛顿色环上的两种色彩,老师作色相渐变示范。

生:专注地看,学习渐变的方法。归纳调色过程中渐变过渡自然的注意点,注意水分与颜料多少的把握。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2、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师:老师的示范只是用平面的方式尝试色相渐变的创意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多媒体展示)

出示作业要求:

A、用水粉颜料在铅画纸上设计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创意作品。

B、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有意识的领取一组色彩,十几张左右,然后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方法一:裁剪后重新组合粘贴,做成色彩平面构成作品。

方法二:运用剪、折、贴等方式做成色彩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三件不同类型的色彩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巩固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交流评价,情感表达

展示作品;平等友好的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

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思想,展示大部分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快乐。老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彩运用的能力的评价。

(六)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师: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第三篇:美术颜色教案

美术颜色教案

美术颜色教案1

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出另一种颜色。

2、知道阳光使物体产生色彩,色彩变化带来美感,引发对色彩的兴趣。

准备

1、同样画面的黑白和彩色照片。

2、幼儿实验的透明小瓶子,吸颜料瓶子,每组桌子上有红、黄、蓝、白四色水彩色。

3、餐巾纸。

过程

一、感受色彩

1、同样画面的'照片,用黑白、彩色对比展示。

分辨哪边是黑白照,哪边是彩色照,哪边的颜色多。

2、讨论:颜色从哪里来?了解太阳使世界上的东西都有了颜色,有了各种漂亮的颜色,世界才显得这么美丽。

二、奇妙的颜色

1、思考: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配色,交流各自用哪两种颜色配出了新颜色。

3、思考:能配出更多的颜色吗?怎样配的?幼儿进一步配色。

4、交流比较哪些颜色好看。

5、颜色分类。把配好的相近颜色放在一起,使颜色分成几类。体会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三、玩色彩

1、将餐巾纸反复折叠。

2、找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边打开边染色。

3、先染淡色再染深色,看看又变出了什么颜色。

4、纸干后,折叠成花朵。

四、分享交流

用纸花扎成花束,装饰活动室。

美术颜色教案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绘画的后期,他们对绘画活动很感兴趣,但幼儿手部肌肉自控能力差,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所以,幼儿画画时常常产生“敬畏”心理,而且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训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如何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呢?我依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认识红、绿、紫三种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刷游戏,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

3、在游戏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颜料、颜料盘、刷子、抹布、白纸、白色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以精灵“贝贝”给小朋友变魔术为背景)

二、基础部分示范(用准备好的白色油画棒、白纸、调好的颜料、刷子进行“魔术”表演,首先用白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如,苹果、香蕉、葡萄等,再用刷子把调好的颜料涂刷在画好的白纸上)

三、结束部分天黑了,以精灵“贝贝”要回城堡休息去,并打招呼“下次还要给小朋友们表演魔术”的契机,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欲望。

美术颜色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美人鱼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由三原色变出三间色的方法。

2、引导合作完成珊瑚花的制作,成功营救人鱼公主。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带来的美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故事情节ppt、红黄蓝三色超轻彩泥

活动过程:

一、回顾故事情节,探索用三原色变三间色的方法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人鱼国发生了什么

2、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每组带来了人鱼国王给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泥,我们来帮帮人鱼公主们,看看要怎样才能变出绿、橙、紫三色。

3、在变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怎么才能变色呢?我有几点提示要给大家。

(1)玩橡皮泥我们知道许多颜色混合的话会变成什么颜色?(咖啡色)那么你们有三种颜色,应该都混合在一起还是……(两个两个混合)

(2)在变色之前,你可以把彩泥先分成几块,这样可以多变几次看看那一次成功了。

(3)颜色变成以后先不要制作花朵,把它们放进密封袋里。

4、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红色分别要和几个颜色混合啊?那红色应该分成几份?每种颜色都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这样混合起来就能得到差不多的颜色了)

5、刚才谁已经成功变出绿、橙、紫三色了?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变的。

6、总结:现在我们知道同样大小的红色花泥+黄色花泥=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幼儿说教师记录。

7、同样都是绿色,为什么不一样呢?(两个颜色要一样多)

8、我们已经知道红黄蓝是三原色,那么用三原色中两个颜色以同等比例混合就会得到三间色。同等比例就是一个颜色要和另一个颜色一样多。

二、幼儿再次变色,制作珊瑚花

1、如果刚才你变的时候不太对的话可以用正确的比例再变一次,然后制作出珊瑚花,把它开在珊瑚上,我们要尽快救出人鱼公主。

2、每一组制作好以后播放ppt,一片珊瑚消失。

3、播放ppt,成功救出人鱼公主。

4、谢谢大家的帮助,人鱼国王为了感谢大家有礼物哦。

备注:

由于彩泥产品的差异性,因此不可能百分百混合出标准颜色。建议上课前务必多试验,找出最佳彩泥的混合比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在结束环节,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幼儿不能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去,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表现的更好!

美术颜色教案4

目标

1、认识几对同类色:红色-粉红色,黄色-橘黄,蓝色-淡蓝,青色-绿色。

2、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愿意调换颜色画画。

准备

1、红色-粉红色,黄色-橘黄,蓝色-淡蓝,青色-绿色色卡。

2、贴绒颜色宝宝8个。

3、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头饰,油画棒、画纸。

过程

一、找朋友,匹配同类色

1、音乐响起,戴相同颜色头饰的`小朋友手拉手。

2、依次出示8个贴绒颜色宝宝:

(1)教师:来了一个红宝宝,它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长的很像。看看,这里谁和我长得很像,请你来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出粉红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动作。

(2)幼儿分别戴上颜色宝宝头饰,听音乐自由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找到同种色卡,看谁找的多。

(3)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进行游戏。

二、幼儿尝试:颜色宝宝手拉手

1、颜色好朋友,来跳圆圈舞(选择不同的颜色涂成大圆点)。

2、换个同种色在圆点边上往上涂涂、往下涂涂,往左涂涂、往右涂涂。

3、大家拉起手来——把圆点和圆点连起来。

三、分享交流

1、找找色的好朋友在哪里。

2、指一指哪两个好朋友手拉手。

美术颜色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的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染料若干瓶,粉刷工具(塑料桶、刷子)12套,纸箱房子3座,罩衣12件。

2.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3.PPT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激发孩子当粉刷匠的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当粉刷匠,一起来刷房子喽,准备好了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体验发现的乐趣。(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一)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二)分类三种颜料,幼儿分组按照标记粉刷房顶;

(三)调换颜料,分别给房顶再刷上一种不同的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到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并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

3.出示PPT,巩固颜色配对(红色+黄色、黄色+蓝色、蓝色+红色)

“奥,原来红色和黄色抱一抱是橙色;蓝色和黄色抱一抱是绿色;蓝色和红色抱一抱是紫色”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进行调配。

(1)请幼儿自由调色,进一步发现颜色对碰后的奇妙变化,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

(2)通过“粉刷墙面”,享受玩色彩的.乐趣;

(3)分享劳动成果,鼓励幼儿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颜色。

5.律动《我是一个粉刷匠》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跟着粉刷匠的音乐,一起来舞蹈吧。”

“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再看看外面有没有需要装扮的,拿起我们的小桶一起去吧。”

美术颜色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色块、实物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为:感知色彩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创意设计,交流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课时和课前准备

课时:一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按十人一组围坐分组。

教具:15x15厘米的各种色块120张左右;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脸谱设计线描稿;各种颜色的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场景布置:

教师提前5分钟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色彩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或悬挂在黑板两侧

(二)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从老师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导入。

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生:绿色,因为常看到你穿绿色的衣服、还有鞋;

很民间的颜色,如蓝色和白色,你有很多蓝印花布、蜡染之类的民族味很浓的服饰

白色、黑色……(笑声)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生:天蓝色,宽广,象天空的颜色,又象大海的颜色,我喜欢;

粉色,很女孩,很青春,也很雅致;

黑色和白色,简单,朴素大方,永恒的颜色……(不时地发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出色彩这个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学生感知无光的盲人世界

师:色彩是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无光的地方就看不到色彩,假设你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你会看到什么?

生:眼前漆黑一片

师:那你会怎么行走?

生:摸着走,慢慢的走,小心翼翼的走,

师:这样走路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

生:有,盲人。

师: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的活着,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盲人二胡家阿炳,星光大道中的杨光,外国作家海伦凯乐.....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除了这些令我们佩服的盲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残志不残的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还能说一说?

生:张海迪、贝多芬、邰丽华、霍金、金睛、桑兰等

设计意图身临奇境,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受残疾人人残志不残的,与学生本身幸福的生活展开对比,学生会从心理升起一种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生感知色彩活动。

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的左侧白卡纸上,反之贴在右侧。

生:每组由几位同学争着把色块贴上了黑板。

师: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左侧构成的感受是鲜艳、绚丽、热情、活泼……

右侧构成的感受是朴素、稳重、平凡、复杂……

师: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对两幅色彩构成的感受,意识到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赏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播放媒体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配以背景音乐)

师:你们为什么会惊呼?

生:多、美!

师:原来你们惊诧生活中的色彩这么丰富、多姿与绚丽。有些是造物主的杰作,更多的是艺术大师们的创作。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颜色”。导出课题:多变的颜色(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增强视觉印象,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关注自然,感受生活。

(三)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1、是谁揭开了光色之迷。

生:牛顿。

师: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

生:感叹光的神奇。

师: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

2、认识牛顿色环。

师:牛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的两端的红和紫很亲近,就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成了一个色相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

生:黑板上任意出示十二色相,请学生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并请同学拼成牛顿十二色环。(板书)

3、进行调色游戏。教师在玻璃杯里调出三大杯三原色的水,让学生任意把两种水进行混合,调出三间色等其它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牛顿色杯知识。

4、就黑板上左右两侧的色彩构成,组织学生观察,探讨色彩三要素。

A、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色彩的要素——色相。

师:黑板上的色块中有哪些红色,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大红,深红,粉红,西瓜红……

师: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比如红色、橙色、蓝色等等,这就是色彩的一个要素——色相。(板书: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

B、观察黑板上的色块,比较色块间的异同,找出规律。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特性。

师:拿下黑板上各种绿色,重新贴成一幅构成作品。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亮些,有的相对比较暗,它们的明暗程度不一样。

师:看来是明暗上的不同,这是色彩的第二个要素——明度。(板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师:再次观察这些色块不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的.不纯,有的很鲜艳,很纯正

师:色彩还有第三个要素,就是纯度。(板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

以上我们谈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黑板上的色彩构成,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1、教师色相渐变示范。

师:请学生选择牛顿色环上的两种色彩,老师作色相渐变示范。

生:专注地看,学习渐变的方法。归纳调色过程中渐变过渡自然的注意点,注意水分与颜料多少的把握。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2、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师:老师的示范只是用平面的方式尝试色相渐变的创意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多媒体展示)

出示作业要求:

A、用水粉颜料在铅画纸上设计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创意作品。

B、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有意识的领取一组色彩,十几张左右,然后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方法一:裁剪后重新组合粘贴,做成色彩平面构成作品。

方法二:运用剪、折、贴等方式做成色彩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三件不同类型的色彩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巩固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交流,情感表达

展示作品;平等友好的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展示大部分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快乐。老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注重对学生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彩运用的能力的。

(六)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师: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美术颜色教案7

活动名称:神奇的颜色

活动对象:5岁―6岁

活动类型:单一活动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

活动时间:半日活动

活动场所:室内活动

活动资源:

1、毛笔:红、黄、蓝三种颜色

2、若干瓶,每个颜色瓶里一把小勺子

3、足够的空透明玻璃瓶

4、每个小朋友一把小刷子

5、废旧报纸若干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使幼儿了解原色可以变出好多的间色;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探索其中的奥秘;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诗画联想丰富颜色

1、颜色诗画兴趣激发(教师边说边用毛笔描绘画面)

红红的太阳当头照,

白云娃娃飘呀飘。

金黄的沙滩多美妙,

蔚蓝的大海把手招。

2、教师提问讲述画面

(1)小朋友仔细看,这幅画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小朋友想一想,红色的东西还有啥?黄色的东西还有啥?蓝色的东西还有啥?(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幼儿玩颜色变化真奇妙

1、小朋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颜色?你们桌上还有好多空瓶子,现在请你们自己玩玩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想一想怎样玩最有趣,看看不同的颜色掺在一起会有什么奇妙的变化?让孩子自由地玩颜色,仔细观察孩子是怎样玩的?

2、变化讲一讲神采在飞扬

请幼儿讲讲自己是怎么玩的,发生了什么变化?不要打断幼儿,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兴高采烈地讲一讲。

(三)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1、教师边说边调颜色,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来玩颜色的。

(1)红加黄

先放一勺红,再放一勺黄,看看什么颜色在眼前?

先放一勺红,黄色放一点,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先放一勺红,再放两勺黄,看看颜色有什么不同?

(2)黄加蓝

满满一勺黄,满满一勺蓝,什么颜色在眼前?

满满一勺黄,蓝色少一点,什么颜色在眼前?

满满一勺黄,满满两勺蓝,什么颜色在眼前?

(3)红加蓝

满满一勺红,满满一勺蓝,什么颜色在眼前?

满满一勺红,蓝色一点点,什么颜色会出现?

满满一勺红,满满两勺蓝,什么颜色在眼前?

2、幼儿观察表述之后,教师总结:使幼儿知道两种原色掺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而且不同量的颜色会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使幼儿感受颜色的奥妙,产生探索的欲望。

(四)再次操作探索奥妙

1、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再次操作。

2、让幼儿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再次讲述颜色的.奥妙。

3、教师小结,概述颜色的变化规律。

(五)五颜六色彩球出现

请幼儿把废旧报纸团成圆球,然后用调出的颜色刷在报纸球上,这样五颜六色的彩球就做好了。

活动评价:

本节半日活动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操作、观察、再操作的过程中具体地了解了颜色的变化,对奇妙的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了颜色的变化规律,知道不同量的两种颜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并初步掌握了变化规律。

有的幼儿发挥了很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三种颜色放在一起,观察其变化。另外,通过彩球的制作更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保存了其兴趣性和探索性,而且做出了游戏的材料,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美术颜色教案8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美术颜色教案9

小学色彩绘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绘画色彩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意识和潜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策略:

1.讲授法:讲述色彩相关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2.对比法:(1)对比生活中光源与环境影响下的物体色彩的变化。

(2)原色、间色、复色、类似色、互补色等对比。

(3)冷暖色调的对比。

(4)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绘画作品色彩的'对比。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源、环境等因素对色彩的影响。

四、教学用具:

相关图片和资料,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以莫奈画伦敦雾为例,以问题形式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表现它们呢?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

展示图片,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来源:

A.固有色

B.光源色

(结合图片与生活中的色彩,引导学生分别对三种类型的色彩认识和理解。)巩固知识点:

展示莫奈《草垛》(系列),提出问题:

同一组景物,同一位画家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色彩呢?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3.结合色环讲述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名词: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原色:红、黄、蓝

间色:两种原色等比例混合(橙、绿、紫)

复色:不同比例混合三原色或任意两种间色

类似色:色环上相邻近的颜色

互补色:色环上任何直径两端的对比色

色彩的冷暖:色彩给人的冷与暖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以加深理解。)

4.提出问题:在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驾驭色彩、创造迷人的色彩效果的?结合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分析。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对立与统一、对比与协调:

(1)色彩对比: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冷暖对比

(2)色彩的协调:类似色协调

中性色间隔协调

面积协调

5.引导学生鉴赏相关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发展。

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巴洛克绘画→洛可可绘画→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抽象艺术

6.布置作业,总结下课:

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抗震救灾的宣传画或有关北京奥运的装饰画作品。

七、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发言。

2.对绘画色彩基本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美术颜色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够画各种线条;

2.能够加粗线条感受简约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加粗线条感受简约的.美

活动准备

红白正方形长方形画纸若干;粗细黑色勾线笔每个小朋友一支;红白色颜料,水粉笔,优美音乐,各色毛线若干小段

活动过程

一路随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和毛线跳舞,感受直线曲线斜线和点。

二路幼儿涂鸦

1.书空各种线条,感受线条的变化。

2.随音乐自由用细笔涂鸦出长短不同的直线,斜线,曲线及点点圈圈。

三路感知涂鸦和加粗线条的方式;起笔紧贴细线条,用来回图画的方式加粗,加粗的线条中间不留白

四路幼儿涂鸦

1路随音乐用涂画的方式加粗部分线条。

2路根据画面效果添画短线,圈圈,点点是画面尽量饱满。

美术颜色教案11

知识要素

形的联想与创造

技能要求:

对树叶裁剪、拼贴或添画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课件演示,发现树叶中隐藏的变化与美丽

实践与创造:通过对树叶联想,制作独创画面

欣赏与评议:能从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联想

教学难点

树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四人一组讨论欣赏各自带来的各种形状的叶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显的叶片,让学生联想,起到启发的作用。

3.准备放大镜,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赏树叶。

4.提问:这些树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许学生有各种想法)

二.欣赏与议论

1.屏幕展示有树叶联想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一两幅。

2.课件分解作品完成的过程。

3.出示课题,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过多会限制学生的创意)

三.构思与绘制

1.在底版纸上摆放形状不同的.树叶进行联想。

2.教师提出不同层面的作业要求。

3.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

(教师提示:尽量不和别人的画面雷同。)

四.展示与设想

1.作业展示,相互欣赏,发现别人有创意之处。

2.教师提问:要是再给你一次创作的机会,你会有新的联想吗?什么联想?

美术颜色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兴趣。

2、提高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对颜色的搭配能力。

3、乐于参加“色彩变变变”的活动,体验活动中带来的快乐。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2、童话城堡、西瓜、葡萄、橘子、城门图片。

3、油画棒。

4、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感知色彩美

1、出示颜色宝宝红黄蓝。

2、介绍什么是三原色。

教师:现在屏幕上有哪三个颜色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朋友要记好了哦!(告诉幼儿红黄蓝是三原色)

二、情境游戏探索色彩美

1、创编故事感受颜色的神奇。

2、打开城门了解颜色多变的方法。

(1)开第1一3扇门

城门紧锁着,红色的宝宝看了看连忙说:“我有办法了可以将一扇门涂上红色”,小朋友们猜一猜黄宝宝和蓝宝宝会怎么说呢?(幼儿举手回答并能把城门涂上红色。)

(2)开第4—6扇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涂上了几种颜色?几扇门?还差几种颜色?(幼儿答出已经有了三种颜色,还差三种颜色、)可是我们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油画棒,要怎样才能变出其它三种颜色呢?

归纳小结

两种颜色搭配的方法,用儿歌的形式记住。(附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橘色。红和蓝,手拉手,变变变,变紫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绿色。)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另外三种颜色,这就是《多变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用颜色混合后得到的新颜色,逐步将其它三扇门的颜色填满——打开城门、孩子们很高兴,欢呼着。主人说现在你们可以进入果园了。

三、进入果园,寻找色彩美。

1、果园里的果实真多,很想吃呀!咦,果园的主人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吧!(西瓜、葡萄、橘子)你们说说西瓜、葡萄、橘子分别是什么颜色?

2、那我们也能自己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了吧!(发给孩子们没有颜色的这三种水果,引导幼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涂水果)

3、涂一涂(播放轻音乐,幼儿作画。)四、作品展示欣赏色彩美速度快的.涂的好的给予奖励。

五、结束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红、黄、蓝颜色中红黄混合变成桔色、红蓝混合变成紫色,蓝黄变成绿色的方法、今后我们就可以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现在我们跟颜色宝宝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1、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给幼儿提供透明的小瓶,将红、黄、蓝颜料水的两种或三种倒入空瓶中摇动均匀,感知颜色的变化。还可将分量不同的两种或三种颜料水倒入空瓶,摇动均匀,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

2、用水瓶装上各种颜料水,用小绳串在一起,挂在自然角。启发幼儿说出见过的同种物体。

3、在日常生和中,带幼儿到户外去找千变万化的色彩。

4、此活动可以分多此进行,并在活动区中复习巩固。

美术颜色教案13

“使学生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学中的两个基础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控制基础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的毕生发展奠定美术素养。后者请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施展美术教导的特有魅力,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幻的色彩》的教学方案就是根据以上理念来达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崇高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的。

教学方法:

艺术课标“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这次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魔幻的色彩》,是一节色彩基础知识课。学生对于颜色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平时经常在生活学习当中广泛地接触颜色,考虑到色彩本身有它的独特的魅力,本节课我设计出”以兴趣为动力,以实践为路径,以审美为目标“的教学方案, 我特意用了游戏法、动手实践法、自主探索教学法,这样可以更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又能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感知知识,撑握知识,并从中发现知识的兴味性和生活性,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用。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本课中我突出运用了引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并在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调色盘、笔、装水的杯子等。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纸、吸管等。

课堂教学过程预设:

(一)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一个大臣经常向皇帝进柬,指出他的不足,这让皇帝很没有面子。有一天,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想治一治这位大臣,皇帝对大臣说:你能用三种颜色画出一条美丽的彩虹吗?大家知道彩虹是有七种颜色组成,(哪七种颜色?)只用三种颜色怎么能画出来呢?皇帝正在暗自得意,谁知大臣三下五出二就把一条七色彩虹]画了出来。这下皇帝傻眼了。] 同学们知道大臣是选用哪三种颜色怎样画出了彩虹?学习完这节课你们就有答案了。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教学新知

1、魔术表演:看我变变变。

师:出示红、黄、蓝三色”饮料“。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三种饮料的色彩吗

生:认识

师:请说出色彩的名称。

生:红色、黄色、蓝色。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的名称就叫变变变。请大家仔细视察,老师是怎样来变的。(将红色”饮料“和黄色”饮料“各倒一半到另一个瓶子里摇匀,)看着瓶子中饮料色彩的转变,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

问:这瓶饮料的色彩有什么变更?是怎样变出来的?

生:变成了鲜橙多的色彩。是用红色和黄色混杂在一起变出来的。

师:同学们真聪慧。

2动手实践亲自感受。

师:老师刚才是用红色和黄色变成了橙色,下面请同学们用红色和蓝色、黄色和蓝色看变成什么颜色?并观察一下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生:红色和蓝色可以变成紫色,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小组活动得出结论)

学生说出新色彩的名称及调色的方法,教师板书。

红 黄=橙

黄 蓝=绿

蓝 红=紫

讨论:为什么每个人调出的橙色、绿色、紫色不一样?

结论:原来是用的颜料分量不一样。形成色彩的差异。

教师演示:分三次倒入同一种颜色,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说一说为什么,讲解大由浅到深的变化。

结论:原来是用的颜料分量不一样。形成色彩的差异。

布置小组活动实践:分组调一调:红橙、黄橙、红紫、蓝紫、黄绿、蓝绿,组长上前汇报结果

师:对!因为红色、黄色、蓝色本事高强,可以调出很多的色彩,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用两种原色调出色彩叫间色,如我们看到的橙色、绿色、紫色。又称为三间色。

3考考你

1、学生闭上眼睛休息,教师提问:红 黄=?黄 ?=绿,学生抢答。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在谁手,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三)、拓展创造空间

1、在生活有许多魔幻的颜色,看看摄影师们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来的图片。(出示生活图片)

2、欣赏美术书上的画,看到这些画你联想到什么?在生活中能找到这些色彩吗?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然后教师通过”画一画“用演示颜色在纸上流动产生的魔幻变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让颜色在纸面上发生变化?“学生通过”画一画“ ”吹一吹“”折一折"等方法感受调色时颜色在纸面上发生的变化。

3、提出练习要求

作业:将原色,间色任意画在画面上,展开你的想象力,看看它们像什么?

学生讨论创作,教师辅导。

4、展示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叫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5、小结:在生活还有许多魔幻的颜色,平时要多注意留心观察,我们还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请同学们收拾好东西,检查自己的地面有无垃圾,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

美术颜色教案14

【设计意图】

在一次孩子的绘画活动中,我们班一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突然跑到我身边,很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不小心把树叶画成了蓝色。”原来,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先是把树叶画成绿色,后来,觉得秋天的树叶应该是黄色的,又用黄色的油画棒在绿颜色上面画了一遍,结果树叶就变成了蓝色。小朋友们对颜色的变化都觉得很奇怪,为了揭开孩子门心中的疑惑,所以我选择了艺术活动——《带颜色的名字》。目的在于,让孩子通过此活动,认识一些间色,了解其调配的方法,为艺术绘画活动打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间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并知道这三种颜色都是由原色调配出来的。

2、培养幼儿对学习色彩的兴趣,为学习调配颜色打基础。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准备】

1、课件;

2、明杯、红、黄、蓝颜料;抹布;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进行调色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我们桌上有什么?你们想玩吗?

2、老师请你们都来做魔术师,用桌上的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能变出什么颜色,把它记录下来。

二、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1、小兔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你猜,他们叫什么名字?

3、小水塘是什么颜色的?

4、猜猜他们跳进水塘变成什么样了?

5、{橙、绿、紫}兔子:你猜它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会说什么呢?

三、教师小结,兔妈妈的一家真可爱,小兔子都有一个带颜色的名字。

兔妈妈听了哈哈大笑,重新给他们起了三个好听的名字,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给小兔子起什么名字呢?

四、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活动。

小兔子们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想想你见过哪些东西跟他们衣服的颜色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1、目标的设计:孩子年龄较小,我把把重点一方面放在认识红黄蓝三色上,另一方面感知色彩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上,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准备环节:我把瓶宝宝设计成一个娃娃的形象,并设计了颜色贴,一方面增进幼儿的`兴趣,为瓶宝宝粘贴鼻子嘴巴,另一方面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提醒幼儿两次分别使用了什么颜色。

在结束环节我没有设计橙色、紫色、绿色的“家”,因为通过试讲,我发现幼儿变出的颜色不一定很明确,导致送娃娃回家这一环节很迷惑。所以只要求幼儿把瓶宝宝送回去就可以了。

3、活动组织: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跟随着教师,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注重师幼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特别是颜色贴得使用非常成功,锻炼了幼儿粘贴技能,记录了他们的操作过程。在讲述环节中,那么小的孩子都能很明确的讲述出自己两次使用的颜色,变出了什么样的颜色,这都得益于颜色贴的使用。同时在整个环节中渗透常规教育,但都力求自然地融合到情境之中。

不足之处:

反复的提醒督促,言语组织不简练。

美术颜色教案15

一、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观察,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对颜色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颜色,然后让幼儿去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橘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主色是红、橘黄、绿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画棒卡片纸若干,纸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的图案。

3、红、橘黄、绿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颜色、橘黄色、绿颜色

指导语: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漂亮玩具,让我们一起玩吧

(2)在玩的时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个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绿色的天线宝宝

指导语:

(1)快看,谁来了?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没有和它一样颜色的?

(3)谁拿的是红色(橘黄色)的玩具?

3、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指导语:

还有那些东西是绿色(红色)的?

(二)游戏“照相“

指导语:大家做个小小摄影师,为玩具拍张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画棒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点水,放在纸上轻轻刷”

用刷子蘸上颜料轻轻的在纸上来回的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洗好了。

指导语:

(1)下面我们也来试一试洗照片。

(2)可以选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洗相片。

2、辅导幼儿“洗相片”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四)作业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五、作品展示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到教师布置的展示区,并给大家作一讲解,幼儿互评,教师总结。

六、活动反思:

以幼儿身边喜爱的各种颜色为主要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第四篇:说课稿《多变的颜色》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变的颜色》,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苏教版美术第13册第6课,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衬”,在大自然和许多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这种色彩关系,使人产生美感,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在本单元中,我们着重要向学生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相关知识,并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从感性、理性分别来认识色彩,注重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来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让每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中很随意地画出记忆中或想象中的美丽的色彩。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12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而小知识和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美学知识,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进一步提高。“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仅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产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产生了活力。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审美的“转型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用颜料绘画练习的体验,绝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缺乏色彩知识。课堂上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问几种简单的色彩调配知识,其效果较差,学生基本上不能调配颜色,尤其是复色的分析性调配。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

1、演示导入法:教师通过色彩入水和让学生吹肥皂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现场演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3、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4、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教学难点为:利用 进行设计和表达。

教学兴趣点为:调配各种色彩并进行搭配。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我以体验、问答、小组组合制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尽情表达情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表现能力。

七、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

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1、演示导入:

A、老师将红色水渐渐倒入桌上分别装有黄色和蓝色水的杯中。同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注意看,桌上杯里的水颜色有什么变化?

B、请两位学生巡回各组吹肥皂泡,让学生观察肥皂泡上的七彩颜色。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多变的颜色。设计这样的导入,目的在于上课一开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

①走进色彩,感受色彩。展示课件,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五颜六色的花卉,色彩斑澜的日常用品,美丽多彩的服装,等等。然后提问: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没有色彩会是什么感觉,请同学们谈一谈。启发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和它的作用?学生交流后,教师点评。这一段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以审美眼光来感受生活,关爱大自然,达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②观察色彩,了解色彩。从观察色彩入手使学生感知色彩的属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彩虹图片(红橙黄绿蓝靛紫,凌空南北架彩桥,寻常时日看不见,雨后偶尔露妖娆),提问: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引入三棱镜、牛顿色环的知识,启发同学们思考:在所有颜色中,不能由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有那几种颜色?引导学生尝试三原色配色实践,感受调色的变化。色相、明度、纯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感知原色、色环、色相、明度、纯度方面的内容并进行归纳小结。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达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3、活动实践,尝试色彩。

学生练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及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目的是学科落实新课标的整合,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创作的氛围。在学生感受色彩美和对色彩的属性有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渐变的图片,包括教师的范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同类色或对比色的色彩渐变练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每个小组分发一组材料,如旧纸杯、空塑料瓶等,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调配颜色,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尝试,老师巡回辅导。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突出本课重点,努力突破难点,达成本课的能力教学目标。

4、作业展评:

选择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教师为学生作业摄影留念。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5、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同学们对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色彩运用的能力。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6、板书设计:详见课件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7、拓展:

完成色彩联想表,为下节课作准备。色相 自然联想 红 火、血、太阳 橙

绿

情感联想

温暖、热情、喜悦、暴力

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

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故拓展为举办画展。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颜色(推荐)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多变的颜色

一 教材分析

客观地讲人对颜色的感觉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但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颜色是不同的,所以颜色的定义又是相当主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紫陌红尘”都是形容颜色的成语,可见颜色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通过各种色彩的调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眼睛视觉肯定会被色彩牢牢地抓住,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探索、甚至创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是设计·应用,从基础的学习到简单的设计可分为两个课时安排:了解基础的色彩原理的实践活动(第一课时),动手设计身边的小物品(第二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颜色“涂鸦”,在单纯的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明白颜色来于自然,用于美化生活,所以美术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后转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丰富美的体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点。

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运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美化生活。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同情趣。【教学内容】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色彩的表现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色彩设计创想。【教学重点】

三原色、对比色、类似色、明度、纯度和色彩心理等知识点。【教学难点】

色彩的调和及搭配、色彩创意设计。【教学准备】

教:颜料等绘画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方形餐巾纸、颜料等绘画工具。【课时安排】 2课时 二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第一课时

(一)鼓励教学

(二)导入教学

先请同学们观赏这些图片(利用幻灯片)

提问: 同学们刚才所欣赏到的这些花卉、蔬果、动物等图片好看吗?觉得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呢?生:颜色、色彩

教师归纳:对,就是颜色。是色彩给了我们视觉上愉悦的感受。除了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色彩。那这些颜色都是来自于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入《多变的颜色》。

(三)新课展开 1 三原色 色相

师:在色彩的这个王国中,有很多成员。你们有知道关于这些成员的小知识吗? 生:三原色、黄加蓝变绿(广告词)幻灯片放出色彩知识点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三原色是色彩王国中最元老级别的颜色了,可以说其他的颜色都是来自于他们三个。

教师演示调色并讲授调色的知识点。通过调色得到绿紫橙。板书:

红→绿 三原色

黄→紫

三间色→复色 蓝→橙

教师归纳:通过这三种颜色,我们可以调出成千上万种颜色。得出来的就是色相,即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牛顿色相环)学生活动:尝试调色

2对比色 类似色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为什么要在红的后面跟着绿,蓝的后面跟着橙。你们找到规律了吗?(在色相环上找出原因)

对比色:在色相环上相差180°的两种颜色叫做对比色。也叫互补色,如果我们长时间看某种颜色,使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再闭眼时就能看到它的对比色朦胧的感觉。

类似色:还有一种,在色相环上小于60°的色彩关系叫做类似色。因为它们之间很和谐,在这个夹角中的颜色我们眼睛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疲惫。

调和方法:相近的颜色互相调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入各种颜色的份量。学生尝试2~3块类似色。3 明度 纯度

师:我这里有橙色,我想在里面加入其他颜色,但又想让它的基本色调不变。你们说可以加入什么颜料?

师:我给大家一个选择,A 加黄色

B 加水

C 加白色或黑色。

分析:加黄色,会变色。加水,颜色是没变,但我们加的不是颜料。我们只有选择C,加白色或者黑色。(幻灯片播放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并说明明度、纯度的概念)明度:色彩的明暗差异。例如在色相环上,黄色特别亮,紫色特别暗。纯度:色彩鲜艳和浑浊的差异。

自己动手试试看,在你喜欢的颜色中逐渐加入适当分量的黑色或者白色。4 冷暖色及色彩心理作用 色彩除了刚才这些知识之外,还会给人们冷暖的感觉。同学们可能不相信。请观赏图片。(幻灯播放)

暖色:辣椒和国旗,如果冬天我们看到这些物品就会有暖和的感觉。冷色:碧海蓝天,在些天就会有清凉的感受。可以利用色彩的冷暖性装饰各种场合:比如婴儿的房间就可以用粉红的色彩;医院的空间适合蓝色或者绿色,容易让病人保持平静的心态。色彩可以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意义。红色:热烈,黄色:高贵,紫色:神秘,你想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达你自己呢?

(四)布置作业

用一组(4~5种)色彩表现自己现在的心情、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方法与要求:尽量使用调和出来的颜色,而不是颜料盒里面的颜料。画完后说说你为什么要用这些色彩来表现。教师以大力表扬为主。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问:老师如果今天穿了红色的衣服绿色的裤子来上课,你们会有什么感受? 生(大笑):俗气死了„„

师:大家可别笑,在我们身边不一定有人穿大红大绿,但也有色彩搭配不合适的。颜色很漂亮,而且每一个颜色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颜色都放到一起去,你觉得会好看吗?答案是肯定不会。所以就要必要协调好色与色之间的关系,学会颜色的搭配。

1对比色的搭配 师:对比色由于相隔的太远了,所以它们是一对欢喜冤家。处理好了会得到活泼的画面效果。处理不好呢就让人看着不舒服。例如老师刚说红衣服绿裤子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生:加上别的颜色。

师:一般处理对比色会采用两种方法 A 面积避免相同 B 用黑色或白色间隔开 2 类似色的搭配 与对比色不同,类似色是一对好朋友。无论哪一组类似色搭配都会得到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小结:当然颜色还会引起我们各种各样的联想,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装扮”我们的身边的事物。3学生动手

你们看,老师就用色彩装扮了我的纸手巾。同学们也可以来尝试做一做。折叠纸巾后可以吸取调和好的颜料,再展开,利用我们所学过的色彩知识涂上其他颜色,制作出漂亮的手巾。学生作业:

(二)评价展示

大部分学生都会用浓烈的颜色来画,教师应以积极鼓励为主。评选出

(三)课后拓展

正如同学们制作的漂亮手巾一样,学习颜色知识是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其他领域里我们都能看到绚烂的色彩。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不仅对色彩有所了解,而且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色彩,体味色彩的美妙。你还想到用色彩来装扮出美丽的生活呢? 三 学习评价建议

色彩之间的知识点一定要分析清楚,三原色、对比色和类似色、明度和纯度、色彩心理作用、色彩的搭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对色彩感觉不敏锐应及时个别辅导。四 教学后记

色彩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现。本课的关键在于最后如何把色彩的知识转化到生活中来,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自我对色彩的理解。如果说举一反三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那么活学活用就是最高境界吧。看到学生用颜料涂鸦的餐巾纸手绢,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因为我看到他们的活学活用了,哪怕有个别人涂的并不是十分高明,我还是轻声地对他提出一些我的建议,然后学生会兴高采烈地尝试。这是学生的成功之处,两节课中我还是有不足之处的。例如黑白灰三种颜色我没有正式讲,其实黑白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颜色,但学生会很感兴趣,一笔带过会消减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类似的课程中需要注意了,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第一要点。第二,在第一课时中,多次让学生自己调试颜色。因为时间的要求我并不会一一指导,有些对色彩不敏感的学生或许只能调出一两种颜色,这就要求我以全局为主,难度适当,指导则以个别弱体群学生为主。

七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书籍的封面设计》 《书籍的封面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暑假生活记录册》是七年级第二学期中设计、应用领域的一堂课,本课以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为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设计、制作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以“暑假生活记录册”导入该课主题,使学生产生兴趣。但考虑到任教的是农村学生,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得低一些,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书籍的封面设计。

2、过程与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知识。

2、难点:书籍封面设计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图书、铅笔、彩色笔(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类书籍、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教师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把整开的纸对折,再对折,折成16开并切割装订成册)。学生思考: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教师说明: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并欣赏教师展示的不同设计风格的书籍,了解书籍的开本,引入课题“书籍的封面设计”。2.深入教学。

(1)展示书籍结构解析图,讲解书籍设计中的名称。

(2)课件展示优秀封面设计作品,学生欣赏并思考: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文字与图片)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相呼应)教师总结。

(3)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内容需要,应采取何种色彩来表现?

(4)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提问学生:哪种结构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5)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

3.布置作业。

给自己的生活记录册取一个书名并设计一个封面。

4.课堂延伸。

将设计好的书籍的封面进行课堂展示并做评价。

七年级美术《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引起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些思考。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运动的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教材还通过欣赏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动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舞蹈的运动形态,这一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运动的特点,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演示并画出树叶和纸飘落的轨迹,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所探索、总结出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的一个学习过程。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参考。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图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些极具动感而有趣的雕塑,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新的思考。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具有动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了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选择米隆的《掷铁饼者》导入,经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运动中力与美的结合,给人以视觉享受。紧扣本课主题,教材还选用了其他表现运动的雕塑作品,从不同表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探讨。

结合“活动一”尝试表现,教材安排了绘画作品欣赏。选择了敦煌壁画中表现狩猎场面的一幅作品,流畅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引导学生感受其神韵,体会其表现手法。同时还展示了法国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时空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楼梯时的连贯动作,描绘出运动的感觉。两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运动的状态,使学生对美术的表现语言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表现。教材选择了一幅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者的舞蹈形态,要求学生用某些表现手法进行表现。有意识选择这张重动态表现,而缺乏细节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动态的关注。

教材还选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图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以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帮助其创作。

教材呈现了一个金属质感的雕塑作品,说明材料与作品表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材料和质感的认识。两幅学生作业侧重于动态的把握,以及对不同材料的选择,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图片,考虑呈现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通过作品欣赏,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2.教学组织

教师可以收集表现动感的美术作品、体育运动的照片,还可以拍摄一些学生运动的照片。

本单元重探究体验,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多呈现学生讨论、研究、尝试的面貌。因此要注重教学的合理组织,以避免教学的无序状态。

3.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由三个活动串接而成,由描述和记录运动过程的特点及轨迹到画出树叶或纸飘落的过程到运用工具材料制作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

第一个部分围绕捕捉运动过程的特点展开。在这里老师可先组织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做几个运动动作,让学生讨论运动过程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运动的,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运动特点和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从形体的形状、重心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下某些运动过程的轨迹。在这一部分中,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美术作品旁的小提示来分析作品,其次要注意课本上选用的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最后老师再选择一些轨迹明显的运动让学生来表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些思考,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造型的意义。

第二部分围绕描绘树叶或纸张飘落的过程展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包括对一些优秀的表现动感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对树叶或纸飘落过程的表现看似与前面记录舞蹈的运动轨迹相似,而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不同的.描绘舞蹈动作的轨迹目的在于分析、掌握运动过程的特点,而表现树叶飘落的过程则是要让学生学会不借助任何客观形象,直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在此,教材呈现出部分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对抽象表现手法的认识上,老师要注意联系前一部分分析得出的表现运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对具象作品的分析过渡到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三部分活动,是让学生选取和运用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一部分中,老师的引导、启发是学生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关于材料的选择,老师要打破学生习惯用泥做雕塑的观念,通过对一些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材质的表现优势,启发学生收集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易于表现的材质,如:铁丝、易拉罐、泡沫、厚纸等。其次,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老师可要求学生把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不拘泥于形式,侧重于运动感的表现,允许弱化形象的结构特征。

4.教学评价

学生作业可参考教材评价建议,采取师评、互评、自评的形式开展,还可以以本年级为单位举办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作业重在对动感把握的评价,至于形体结构应不作为评价的重点,避免学生陷入对结构把握不准的困扰,而丧失了创作的热情。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安排两至三课时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

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学,例如在第一部分的处理上可有多种选择:

1.做运动,描述运动——欣赏作品——总结表现方法。

2.根据小提示图,欣赏作品——做运动,借助小提示图的方法描述运动的特点——总结表现方法。

“活动一”的尝试练习,如果有更好的图片,应不拘泥于教材中所附资料照片,以动感强烈、易于表现为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立足于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和形状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学选择,更利于学生观察。

五、教学建议

I.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可以收集一些表现静态的美术作品、照片,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动态的方法。

还可以选择一些第一、二个学习活动的学生作业给学生参考,注意考虑能较准确表现教学意图的作业。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可以从最感兴趣的运动之类话题导入,选择欣赏的图片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例如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比赛的照片、校运会学生比赛的镜头、或学生运动时的特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播放具有强烈节奏感与动感的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从音乐中加强对运动的理解。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师演示和学生表演相结合,建议教师演示一些物体运动的状态,或让学生上台示范表演不同的动态,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例如让学生表演舞蹈或体育运动的动作,可以用速写方式记录;用不同的手势舞动彩带,学生观察彩带运动的轨迹等。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无疑能优化教学。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时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连接电脑演示,分析其动作形态、重心,把握运动感产生的特点,有利于创作。当然本单元不强调对媒体的特殊要求,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料,完全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活动二”环节,可以分组实验,每组用文字和图形的方式记录结果,注意分工明确。学生演示时应调动其积极性,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八年级美术《五角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竟会被一块几乎没有具象造型变化的树皮肌理打动;有时特别钟情于旧街上那些特别富于色彩与肌理变化的破旧墙壁;突然发现一个锯掉的大树桩切面原来也很美丽——我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熟视无睹”的视觉现象,我们或许并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组织变化的,只有一个关于对象初步感知的整体印象——美术可以改变人感受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我们可以在似乎已经极其熟悉的器物上,重新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尝试深入分析对象,发现物体产生某种视觉感受的原因,找出体现特定器物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法要点。这是通过美术的学习锐化学生观察力、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艺术家们充分表现质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可以更好地为表达情感主题服务。

教材从认识质感的表现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入手,展示了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

作品赏析主要试图体现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教材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课文以欣赏感受导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明暗以及光滑与粗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讨论交流,引入制作不同的肌理效果及表现质感的方法。

“活动一”主要是针对研究不同肌理的制作方法而设置的。为了强化学生对肌理的感知与运用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入了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拼接成画的内容。

“活动二”的指向是将绘画技法的学习落实到对某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上。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虽以铅笔为主,但不应加以严格限制。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和欣赏示范作品可作为学生的作业参考,呈现的步骤图可帮助学生把握绘制各个阶段的要求及效果。

“评价建议”一栏中,从笔触、轻重、刚柔、长短、疏密、明暗等方面着重提出了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同时也给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资料库”中介绍有关笔触与质地,高光、反光与质地的关系及其表现,供学生作业日寸、借鉴使用。“学习大空间”主要介绍了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特殊技巧,作为课内外参考运用。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教学思路

首先,设置欣赏活动导入。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钢水·汗水》和《五角星》两幅画。也可用其他质感强烈的优秀作品如《父亲》等,gl导学生欣赏讨论。欣赏所选图片应清晰,特别要有精彩的质感描绘的局部重点展示,考虑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着重观察画面中质感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质感表现的重要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然后,进入对材质美的观察、感受阶段,以获得初步的材质美感体验。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材质进行观察、比较、触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交流绘画表现的想法。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所选材质的典型性、多样化,可作压印或拓印之用,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学生制作肌理的创作活动,“活动一”的最终任务是加工,画出材质的肌理效果。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不是所有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笔绘制出来,只要各种制作方式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为拼接画面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绘制加工。只有用笔绘制才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肌理效果时,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点动手绘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再加工、补充效果。

从平面到平面,易于学生掌握,关键是探索制作肌理的各种方法。教师可先示范各种压印与拓印的方法,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质纹理的清晰度、用墨的多少等问题。

学生可以在尝试实践后,及时归纳拓印与压印的技术要点,并尝试总结:一种制作技巧可以通过什么变化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然后,老师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技巧,并就如何选材、如何制作肌理、画出肌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第一课时制作肌理效果,以铅笔工具为主,既可参照肌理描画,也可在制作的肌理效果上直接加工,并将各组制作的材质效果有机组合,剪贴拼接成画。

第二课时对某一实物写生,教师可准备金属器皿、玻璃杯等质感特点强烈的物体,分几大组摆放。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可提供相关绘制步骤图及各对应物体质感描绘的大幅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作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借鉴范画中的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绘制表现器物的质感。

作业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作业展示在整个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选择

第一课时的教学或许不必从教材上绘画作品质感的欣赏体验入手,因为学生平时相对感受、研究肌理与质感的机会较少,审美体验比较贫乏。首先在学生没有获得新的教学引导与知识感受之前,以此作为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意图难于达成,至于深入感受艺术作品中不同肌理、质感对体现不同情感主体的重要作用,就更加难干在教学引入阶段达到目标了。

作为另外的选择,质感表现的作品欣赏或许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等到“活动一”作业完成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肌理与质感的情感意义,这样一方面可以升华“活动一”的教学内容,也为“活动二”的开展做了审美教育的教学铺垫。

另外,此种欣赏体验甚至可以是在所有教学活动都展开完成的基础上,最后以学生自己为主,谈出对艺术作品中情感与肌理、质感表现的内在联系。经过两个课时对于肌理与质感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可以期待学生此时已经具有了自主欣赏体验作品的学习基础。

与过去一味强调专业性的基础美术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在强化知识专业性与科学性学习的同时,不要强求学生片面追求专业水准,更多值得关注的应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新的体验方、式进入学习过程。不可强求每位同学的表现能力通过一次单元教学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我们可以期望的是:通过教学,学生或许可以获得以前在其他学习中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观察方式与观察技能。

临摹优秀绘画作品与实物写生一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写生训练。只不过实物写生是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过程,临摹作品是一个从平面到平面的转化问题,已经包含了艺术家的处理与表现技巧。对于学生普遍缺少写生经验与造型规律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一下先让学生从分析作品造型规律入手,再到临摹作品的动手练习,通过教学讲评进一步巩固基本造型规律的知识后,再引导学生过渡到实物的写生练习,初步培养其较为科学与写实的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

五、教学建议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①观察材质——交流感受——技法介绍——创作活动——赏析。

②赏析——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⑧制作肌理——画肌理——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课前可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种材质压印、拓印用的工具。

教师如有自己或学生的表现质感的美术作品展示,教学效果会更佳。

运用多媒体手段或其他手段尽可能提供有关表现质感的图片、作品。甚至可以多展示一些质感局部的特写图片。

下载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13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

    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多变的颜色”教学反思 江口中学 邓慧慧 成功之处: 1、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

    《多变的颜色》案例分析

    《多变的颜色》教学案例的几点启示 金坛市薛埠中学居云霞 一、教学背景:色彩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

    中班美术教案:多变的云彩

    中班美术教案:多变的云彩1 【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画各种不同形状的云彩。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学会用渐变色来涂色。【活动准备】两幅图片、美术作业纸若干张、水彩笔、油画棒......

    小班美术教案 认识颜色

    小班美术教案 认识颜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巩固涂色的方法,使幼儿能运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3.培养幼儿涂色的兴趣,使幼儿养成作业认......

    亲子美术教案一-颜色

    绘本创意美术教案之一——我的颜色是什么 一、 问好时光 目标:熟悉活动场地,了解每个宝宝,在亲切友好愉快的气氛中,宝宝渐渐进入活动 之中。 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围裙。 过程: 1、“......

    五年级美术第六课

    五年级美术第六课 提线纸偶 一、教材分析 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动手做一做、编个故事演一演的过程,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课教......

    十二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