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案-海水运动-教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
第二篇:地理教案:海水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 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海水运动地理教案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第四篇:海水运动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
(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 书:
二、洋流 1.概念 2.洋流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向低纬度突出。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板 书: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 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如上图)
生 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 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
师 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 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如下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投影: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板 书: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板书设计
全球大气环流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
探究内容: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有何直接关系?
探究过程、方法:1.实验用品:圆形盛水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
2.实验步骤: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把盛水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
(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1);
(2)水槽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2)。
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1)。
探究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交流。
第五篇:海水的运动教案
[课题]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二课 海水运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它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性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洋流的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海水运动形式、洋流的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教学重点是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法 读图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导入新课:
① 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三种?[波浪、潮汐、洋流]
② 什么叫潮汐,农历月中什么时候形成大潮,什么时候形成小潮?[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在溯望两天(即初一、十五时)发生大潮;在上弦和下弦(农历初八、二十三左右)形成了小潮]
③ 洋流根据性质可分哪两种类型?(暖流和寒流)
3.2海水运动(板书)
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洋流是怎样形成的?②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③注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洋流的形成(板书)
请同学们自学,找出洋流的三种成因类型,即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板书)
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加深对风海流的理解。
引导学生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图,掌握密度流的成因。
(讲述)风海流、密度流形成后,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充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底层的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进行海水补充,即时是补偿流,这种补偿流是水平方向上的。也有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两种,举秘鲁寒流一例,说明了该上升流与秘鲁渔场形成的关系。
小结成因:风海流是盛行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密度流是由于密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补偿流是由于海水运动具有连续性而形成的,在洋流的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板书)
引导学生读表层洋流分布图及洋流模式图,总结以下四个规律
1、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板书)北顺南逆,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一致。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分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板书)逆时针方向,和北半球的气旋方向一致。
3、40度S附近海区,形成了西风漂流;(板书)
方向是自西向东,西风漂流是南极绕极流的主体。
4、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板书)
冬季——东北风——向西——逆时针
夏季——西南风——向东——顺时针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板书)
洋流对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对气候、海洋生物的分布、航海等有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板书)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温的作用,举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的作用,举例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对沿岸荒漠环境形成是有影响的。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板书)
举四大渔场一例,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四大渔场的位置,分析四大渔场的成因。
3、对航海的影响(板书)
举哥伦布1492年,1493年的航海一例。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板书)
加快了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洋流的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是洋流的形成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作业]
1、阅读75页“神奇的厄尔尼诺”一段阅读材料。在其它书籍报纸、杂志上另找一些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文章,制作关于该方面的地理卡片。
2、思考75页活动栏目的两题。
[板书设计]
3.2 海水运动
二、洋流的形成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分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40度S附近海区形成了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3、对航海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