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时间:2019-05-15 02:2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第一篇: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我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读一读”中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一些文章。作为教师,我们不妨立足于课堂,把朗读教学作为渗透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把课堂中受到的审美熏陶带到平时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如《鸟岛》一课,描写的风光虽然是千里之外的青海湖鸟岛,但学生读来感觉并不遥远,反而亲切自然。学生在饱览鸟岛风光的同时,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爱鸟、护鸟的重要性。当我问到“多么有趣的小鸟,多么可爱的鸟蛋,我们回去的时候,捉几只小鸟,拿几个鸟蛋留个纪念,好吗?”我的故意误导,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对,激起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在“说一说”中引导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说话的训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会很大。

如在学了《水乡歌》后,让学生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由于学生在课上欣赏了一段录像,普遍感到我们的家乡原来有那么美的景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思想教育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是“辩证统一”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怎样才做到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认识作者、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

古往今来,不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事业有成者,他们创下的骄人业绩,谱写下的华章,都与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分不开的。利用作家和时代背景,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课文中,凡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其作者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古代有李坤、李白、贺知章、陆游等名人,多是诗人或政治家;现、当代的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等,多是小说、散文家。除了名人名篇外,教材中的“无名作品”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虽然小学教材中有关名家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教师仍要不失时机捕捉其教材中有限的背景资料,充分进行思想教育。

如《示儿》作者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曾到抗金前线参与军务。他的抗金主张一直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几度被罢免官职。作者盼望死后还能听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消息,表现他对祖国热爱之深,对金统治者憎恨之极,虽然他已濒临死的痛苦,但在沉痛之中包含着希望与信心,悲愤中又交织着乐观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示儿》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更应结合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针对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思想,对台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喜欢《示儿》,而且更怀念陆游,敬重陆游的伟大人格,且表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同样,世界知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家境极贫困,忍受饥饿处处遭到人们的歧视。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勇敢追求理想,终于成为一个艺术家。“丑小鸭”的遭遇就是生动的说明。面对寓意深刻的寓言和顽强的作家,教师在教读过程中加以渗透,教育学生刻苦自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二、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

学校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要坚持“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较注意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如我在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我制作的课件是再现了刘翔、张怡宇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香港回归时“米”字旗缓缓落下,而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然后,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最后,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从“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而达到了理解教材的目的。

三、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课文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学习之前或学完后来一段思想教育,更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生硬地说教。如我在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湖边的树林里,有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室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都是列宁的卧室。草棚的一头,堆着高高的草垛,那是‘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对着草棚,两根树叉支着的横木上面,吊着一口用旧了的锅,旁边放着一把黑铁水壶。那是列宁的厨房。”文中没有一句话说列宁的生活、工作条件是如何艰苦。更没有一句话说明列宁如何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熟读这一段,然后从字里行间引导他们抓住“草棚”、“树叉”、“旧锅”、“水壶”等实物的主要词语,通过反复细致地品味,理解了词句和文意,认识了形势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名称,从把天空称为屋顶,草地称为地板,草棚称为卧室等语句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列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里的重点的词句又使自己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课文的具体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实践证明,语文课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在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师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语文教学中,进入“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熏陶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已入境,动情之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我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茫茫草地和皑皑雪山,让学生感受这些地方的气候变化无常。再学生听《长征之歌》,让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然后,又充满激情地范读课文,此时,我闪灼着泪花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学生的心头涌起,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进入语文情境,课文中的老班长的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同学,接着我又让学生读重点句:“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进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内心体验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我无限难过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感情朗读中,这种从感情入手的方法,体现了大纲中“以读为本”、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感情朗读”的情感教育的优势,既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感熏陶强调情感因素的教化作用,从而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这需要我们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古诗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长河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丰富作品、广泛的题材和高超的技巧,以及诗歌的立意新颖、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审美高妙等等,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古诗文在小学语文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选入课文中的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材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爱国主义渗透

爱国主义贯穿着整个古诗歌当中,它成为我们进行德育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比如,宋朝时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示儿》就体现着他自始至终地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爱国的情调多么的高昂感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闻关军收河南河北》,当他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多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情怀啊;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无不表达了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唐代诗人李绅《锄禾》体现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等等。这些爱国之情,爱乡之情,热爱劳动的伟大精神品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人民,教育着人民,鼓舞着人民。我们要利用这些古诗歌的优秀高贵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们从小就有的良好道德品行,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进行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注重对人的情感情操、伦理道德、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受教育者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并具有高尚的人格。情谊教育体现着情感教育和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是身心教育、寓教于乐、贴近情理、交友交流、潜移默化等教育,它体现着自觉的道德教育和向上的道德教育。最能使人感到的就是亲情。自然它是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多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浓厚的亲情啊;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难看出世界上伟大的母爱;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这一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在心灵上打下美好的亲情烙印。其次,友情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歌中关于友情的内容非常多,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到李白和友人汪伦的纯洁美好的深厚情谊;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更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我们也要抓住契机,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挖掘,感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热爱祖国山河

古诗歌中关于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景观的非常多,那么对学生进行真爱自然美好景物,陶冶他们的伟大情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在我们今天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旅游事业的兴盛,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很多不热爱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景观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因此,对学生利用古诗中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进行教育是非常理想的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美景瀑布画面多么让人们赞叹不已,而更会让人们反思到,出现水资源贫乏还能有这样的盛景吗?人们的生存不是更可怕吗?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多么的美妙优雅的环境啊,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动物保护,去为己一人之快乐而残害那些小鸟的生命呢?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写出动人的形态,也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我们教师用这些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如何提高学生的品行道德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思品课的教学未免有着直白说教和条框的理论,进行思想教育难以令人信服。而作为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是一门艺术非常高的教学学科,在教学中利用诗歌的思想德育渗透是再好不过的了。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利用古诗特有韵味,创设利用思想教育的意境,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以情感人,以德育人。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想教育就像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的心田,让思想的嫩芽在古诗的土壤中发芽、成长。

杨金昌,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教师。

第四篇: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200605)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课,在初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在众多初中课程中,除了政治这门与学生思想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外,美术这门被认为“副科”的“小三门”也同样可以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此重责,而且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大胆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利用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美术作品欣赏课所反映的内容。

在美术作品欣赏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如中学美术第五册欣赏课中的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作品主要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可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后,讲解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放映开国大典场面的录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名人事迹

“书画艺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历朝历代,名人辈出,雅士佳作,层出不穷,其中不少名人名作不仅闻名全国,甚至享誉天下。可以说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充分利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以画“虾”著称的齐白石,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55岁时被当时任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聘为国画教授,从一个“木匠画家”当上了教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齐白石愤然辞职,闭门作画,表现了一个民族艺术家的可贵气节;绘画大师徐悲鸿,不仅画出名,人品也十分高尚,爱国心非常强。在抗战期间,一位协助国民党政府工作的美国高级将领离华回国前,蒋介石想赠送给他一件珍贵的礼物,以表示感谢,这位美国将军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只想要徐悲鸿的国画

名作《灵鹫》,国民党政府的官员多次来请求徐悲鸿出售这幅画,最后甚至提出无论徐悲鸿要多高的价钱,都可以付给,徐悲鸿认为自己创作的精品应该属于中国人民,不能让它流落国外,故此,徐悲鸿严词拒绝出售这幅画。还有,一九二六年四月,“法国沙龙画展”在巴黎隆重开幕,一幅题为《萧声》的油画,博得了人们的一致赞赏,有人断言,《萧声》是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达仰的作品。年逾古稀的达仰乐呵呵地走来,十分自豪地指着身边的一位中国青年告诉人们:“这幅画是他,我的中国学生徐悲鸿创作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片赞叹声,“中国人能画出第一流的油画,真了不起!”“简直不可思议!”„„强烈的爱国心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3、利用“图案设计”教学的相关知识

美术教学中的“图案设计”,简单明了,却寓意深刻。在学生了解纵多图案绘制方法的同时,还应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画法,可先向学生们提出我国的国旗为什么采用红色的底,黄色的五角星?五颗星分别代表什么?四颗小星的布局寓意如何?然后大家讨论,最终使学生们明白红色代表鲜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不甘受压迫的中华儿女用鲜血换来的,星呈黄色,因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表达了民族特征。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都有一个角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既尊重我国的国旗,又热爱我们的党。

4、利用中国画独特的发展史和工具材料。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在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中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中国画的材料主要是“笔、墨、纸、砚”。我特别抓住“纸”来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启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名人的成长经历,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利用名人事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打消无心上学的念头,不乏是一种教育良策。我们可以利用美术这一学科特点,在学习某一画种时,列举在这方面卓有成就的画家,利用他们不凡的成长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学习“中国花鸟画——虾的画法”时,向学生们讲述齐白石画虾的有关趣事:齐白石画虾可称是一绝,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神采飞扬,为了把虾画好,齐白石在自己的画案上摆上一个大海碗,蓄养了几只虾,每天看了画,画了看,反反复复地画了四十年,使画出的虾比真虾更生动、更漂亮,达到了白石老人所追求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最高艺术境界。在学习“书体风格”时,向学生们讲述王羲之、王献之、怀素、智永等名人的经历:被世人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学习书法,如痴如醉,尽用手画破衣服,洗笔染黑整个池塘水;王献之师从父亲,为了把字练好,居然写完了十八缸水,创立了“一笔书”,最终和父亲并称为“二王”,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成就最高的两位书法家;“狂草”创立人怀素,刻苦学习的故事流传至今,“种蕉亭”一万多株芭蕉的叶,成了怀素练字的“纸”,柔软的毛笔写穿了两块涂有厚厚油漆的木盘,用秃的毛笔堆成了“笔冢”,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才有唐朝这位“草圣”的诞生;王羲之第七代孙子智永,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不间断,刻苦练字,三十年如一日,终于练好了一笔好字,以致求他写字的人把他的门槛都踩坏了,只好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化做一次次心灵的碰撞,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在无形中使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榜样教育。

2005年5月18日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 落实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那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文章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材。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作文无疑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等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教师了解他们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比如让学生写《我做过的一件错事》,事先教师要声明不会秋后算帐,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又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即使把握德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三)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会按教师的要求修改作文,作文能力很难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过去的作文批改模式变一下,进行“师批生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上,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改作文对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寓德于教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下载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教学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把握教学契机 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意味着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

    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树立思想教育意识......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试谈《笋芽儿》一课的教学实践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市魁星路小学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案例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个教育功能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就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刘坤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