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时间:2019-05-15 01: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第一篇: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试谈《笋芽儿》一课的教学实践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景物来实现。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听出“道”,读出“情”,悟出“理”,写出“感”,关键在训练。教学的重心要落实到句中重点词语的深究辨析上,通过层层剖析,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用词的准确性,又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

《笋芽儿》一课,我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案并授课的。当讲解到“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也呼唤笋芽儿,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他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时。我依据教材设计了问题: 师: 写笋芽儿时为什么用“钻”出地面,用“露”或“长”好不好? 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概括:“钻”突出了笋芽儿生长的艰难,要冲破泥土的阻力,反映了笋芽儿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的精神。师: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的心情如何? 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动。

师:同学们在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应该向谁学? 生:有。应向笋芽儿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在讲解最后一段的内容时,我着重让学生理解“爱抚”、“滋润”这两个词的意思,使学生懂得植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本文是童话,“爱抚”、“滋润”是拟人写法。我启发诱导学生使其懂得同学们的成长犹如笋芽儿需要太阳的爱抚,春雨的滋润一样需要党、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怀和照顾。在党和学校、社会、家庭的不断培养照顾下,同学们才能长大,成才,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最后,我让学生看教学幻灯片,听课文录音,欣赏美文,又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去感悟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性。

第二篇:把握教学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把握教学契机 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意味着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坚持真理等优良品质,勤劳朴实、诚实可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润物无声,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巧用作者、背景介绍,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有必要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

源,实施德育教育。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巧妙地溶于作者背景简介之中。

例如在《报任安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司马迁生平的介绍,让学生通过了解司马迁的经历,感悟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忍辱含屈,坚持真理,发愤图强,著书立说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坚定信念。在教授《离骚》时给学生介绍屈原,让学生体会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对理想和求真理的追求,以及被流放后到投身汨罗期间依然“心怀楚国,情系怀王”,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情怀。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远大抱负。再如《小狗包弟》的时代背景:作者在文革时无力保护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憾事。让学生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以及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的优秀品质。介绍《定**》的创作时代,更好的体悟词人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学,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胸襟,教育学生正视人生旅途上的“风雨”。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因为语文教学不是政治教学,它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它不是单纯的脱离课文去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政治说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反复琢磨推敲,然后才能

达到渗透的目的。如在学习《石钟山记》一课时,我就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学生进行阐析,通过阐析,让学生们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这一朴素的道理,教育学生面凡事不可道听途说或者主观臆断。如学习《祝福》和《守财奴》两篇小说,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封建思想封建制度的罪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际关系的冷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再如通过对《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感知中国的强大,让学生铭记深刻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国家至上的精神。《苏武传》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文章主题思想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鲁迅先生也曾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写作之前,我首先要让学生

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的命题,我都能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我被 触动了心灵,学生可以填充动物、植物、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在他们进行作文构思的同时,也在内心里重新审视了自我,校正了自己的精神航向。再如让学生写“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诚信”“感动”“爱心”“奉献”之类素材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写文章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纠正自己不好的做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产生创作的灵感,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激发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四、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要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

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育学生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不要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的鉴赏,我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德育渗透犹如涓涓细流淌进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养育。[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2003年第2期)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五册)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教育部17号文件)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语文课本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一组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感受建设者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当学生品读《草原》时,引导学生在诵读“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时,感受到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体会民族团结的和谐,从而树立热爱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志向;品读《丝绸之路》,引起学生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在心中荡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品读《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生又会读懂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体验到吃苦奉献、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的熏陶、感染,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三、利用课文具体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以载道”的课文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应当挖掘教读课文中的那些“道”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爱,并学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洗礼。

四、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效果更好。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当大家都在惋惜地感叹雷锋不见了的时候,竟发现美国西点军校挂出了雷锋画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丢失了的便格外感到珍贵,痛心于雷锋出国的同时,神州大地又响起了一片“雷锋回来”的呼唤,这一声声的呼唤激起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有感于雷锋回来》。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雷锋是知之甚少,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雷锋觉得是过时了,我在分析材料举了许多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假设当年的雷锋还在身边,我们社会上许多的不文明的现象还在吗?事实上,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确实也涌现了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你了解了多少?要弘扬雷锋精神,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只是呼唤能行吗?经过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时代需要雷锋,我们不能只是呼唤雷锋回来,而更重要的是唤醒自己,雷锋就是你我他,雷锋就是每个人,只有如此,社会才会进步„„

六、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河北省香河县第六中学 周永进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2)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3)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精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上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平时要克制不良爱好,用自己对学校语文教学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教育学生。另外,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渗透德育因素务实基础。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一种纯粹的客体,采用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那么他的管理将过于严格而且常常不合情理;如果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既看作是学生的需要,又看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和学生都是幸福的。教师的教充满生机,学生的学必然充满活力。

第二,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德育内容与方法落后于现实,不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又解决了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那些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生,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斑羚飞渡》一文,当说到一群斑羚面对后有猎人的追赶,当有挡住去路的山涧,它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年纪大的斑羚为了年轻一代甘愿牺牲自己时,我放低了声调,语重心长地说:“老年斑羚为保护下一代不惜粉身碎骨,它们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是多么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啊!”学生们听完后,都若有所思,那些平日里不屑,或不愿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更是感到惭愧不已。

再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去刻苦钻研,总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资质低,生性愚笨,不是读书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为学》一文时,我就特别指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也有深有浅,但是只要“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肯学不肯学,主观努力不同,难易可以互相转化,只要刻苦学习,困难就可以克服,远大的目标终究可以达到。通过这番话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从而痛下决心,不再自暴自弃,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第三,以语文课堂为根基,使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的同时,获得思想教育。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1.情感诱导法。“感人心者,莫夫舆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的选择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2.词句品析法。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对祖国绮丽风光、壮丽山河或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等景观描写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字训练中了解祖国景色的绚丽多姿,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感情,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先后顺序,运用形象、生动、贴切的词语对其进行描绘;此外,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自己游览的景观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祖国不仅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还有引以为傲的山川河流。它们闻名遐尔,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我把美感教育与热爱祖国的感情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对祖国热爱的感情,受到美育熏陶及情操的陶冶,学生在接受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弘扬。

3.情景再现法。在学习传统教育一类型的课时,注重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有胸怀有抱负,愿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毛泽东诗两首》时,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他们为共产主义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意志以及为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4.活动强化法。利用学生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说写赛或知识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工整等习惯,可定期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5.课外拓展法。在课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说给老师听,写给老师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第五,作文教学要突出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治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爸爸您别再赌了》、《校园实况》等,这些题目可以撞击学生思维的闸门,认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而教师在批阅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教育离不开德育,德育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在当今的课改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把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2003年第2期)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第三、四、五、六册)

3、《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教育部17号文件)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德育教育;渗透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爱国主义精神”。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兼顾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具体化,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到每个课堂上。

一、紧扣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语文教材中记叙的名人志士大多拥有着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是有所广益的了。比如尊老爱幼的问题,是古今社会共同存在的。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节中,讲尊老爱幼的问题极为明确,也为人们所熟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讲到“为长者折枝”,“老者衣帛食肉”的问题。这都反应了孟子尊老爱幼的礼仪道德思想。现代文学中包含这种道德思想上的作品也不少。如《散步》中,一家三代在散步时,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争论就体现了新时代温馨家庭中的那种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妈妈腿脚不好却提议走小路,是为了让孙子多接触大自然;我提议走大路,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妈妈。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如能把古代与当今、传统和现实、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贯穿到这篇文章的讲解中去,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甚深,自然也就可以受到熏陶和教育了

二、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也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了,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古代作家写下的许许多多的诗、词,描写、歌颂爱国热情。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诗中强调的是“不知”二字,然而却是“早知”,借亡国之音——“后庭花”寓托对晚唐统治者淫逸放荡、政治局势,岌岌可危的兴亡之感,充

满忧国忧民之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感人肺腑。还有李白的“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贾岛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或旁敲,或侧击,或写对面,或作反语,欲说还休,委惋入情,无不洋溢着一种爱国热情。特别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十一月风雨大作》,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诗歌的典范,诗人写作此诗时已68岁,又值卧病在床,但他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在想着为国戍守边疆。听着夜深之时的风雨之声,他又回想起当年前线跃马持枪作战的情景。这种将抗金复国大业为已任的精神,的确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郩之战》中的用牛酒假意犒劳秦师,以迟缓秦师行动的爱国商人弦高等等,他们都是古贤的爱国主义者,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范例。公务员之家

三、围绕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的人生观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培养学生的忧国忧民思想又是一大主题。大思想家孟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人,在《孟子-告子》中就有一段后人题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彩论述,文中孟子列举了舜、傅说、胶隔、管仲、孙叔敖、百里溪等人在忧患中崛起的例子,说明人要担当大任总要先经历一番磨砺和考验,最后的结论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足以说明忧患意识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宋代的范仲淹的诗、词、文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担忧国事、关心民病的忧患意识。他的《岳阳楼记》更是渗透了作者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他虽被贬邓州,却以一种豁达的情怀劝慰贬官岳阳的滕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并抒发了闻名古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的

崇高精神,是真正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哟。

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报效祖国的大志。“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豪言壮语。这位爱国词人“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劳自许”。他积极投身于抗金复国大业,他既盼望自己生前赢得名声,也希望身后青史留名。还有宋末抗元的爱国志士文天祥则是更以其生命谱写了一曲“正气歌”,抗元未果,反被元军所俘,但他至死不降,并在《过零丁洋》里唱出了震撼人心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颂歌。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去建功立业,不管是在多么的艰苦环境中,都能够以死报国。这正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所需要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的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的情感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中学语文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探究论文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

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周总理——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

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公务员之家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①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摘自《短小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祈来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第三篇: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谈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树立思想教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点化、引导,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立德树人。

(一)配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史实,不失时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历史上,数学有过辉煌的成就,为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配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宣传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

现在的数学课本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材料,我们要认真挖掘,巧妙点化,耐心引导。如教代数,介绍经考古挖掘发现,我国在6000多年前就形成了数和形的概念,到汉代初期已有严谨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和运用算筹进行四则运算的筹算法程序。教方程,介绍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中论述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瑞士数学家欧拉早500多年;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他的《四元玉鉴》中论述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比法国朱毕早400多年。教几何,介绍我国古代各种《算经》中的勾股定理、距离测量、高度测量、黄金分割等辉煌成就。

我国历代数学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例如,我们在讲圆周率时,介绍祖冲之在暗淡的油灯下,利用筹码,反复推算,终得“祖率”,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科学成果的故事时,曾使一位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深受感动。后来,他在数学老师耐心辅导下,通过一年努力,数学成绩常居前列,当上数学课代表,评为三好学生。又如,我们讲二项式定理,介绍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故事。他于1281年整理的“杨辉三角”,比巴斯卡于1854年的同样成果 1

早393年。而“杨辉三角”引自贾宪的《释锁算经》,比“巴斯卡三角”早600年,因而,史称“贾宪三角”。可惜,《释锁算经》早已失传。曾使一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受感动,刻苦攻读,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考上了湘潭大学数学系。

(二)通过挖掘点化,联系社会实际,自然和谐地渗透社会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是用具体、准确的数据、图象来显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中学数学课本有许多章节体现这些内容,我们要通过挖掘点化,引导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和谐地接受社会主义教育。

例如,初中平面几何,提到五星红旗和中国版图,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指出五星红旗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版图有960万平方分里,居世界第三位,如雄鸡屹立东方。让学生在学习相似形的同时,深加对国旗、版图的认识。

又如,我们在教等比数列时,引用“钢年产量从10万吨到2000万吨,美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47年,英、法两国都用了100年,而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这40年中,钢年产量由15.8万吨增加到5900万吨”的对比数据,编制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我国钢年产量的递增率,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

中学数学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直接参加当地的经济建设,亲身感受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脉搏的跳动。例如,我们在教完立体几何之后,利用节假日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当地水库,请管理员讲解堤坝、渠道、渡槽等水利设施的数学原理与计算方法;利用寒暑假带领部分学生,测量并设计塘坝、渠道、机耕道、乡村公路,帮助乡村计算库容量和土石方;测量并绘制乡村的平面图和地形图,帮助乡村进行田园规划;既弥补乡村测绘人员的不足,又让学生在测绘中学知识、长才干,接受最生动、最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

(三)讲解数学知识,传授思想方法,生动活泼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整个中学数学课本是一部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从初一开篇的正数与负数,到高三的数列与极限,各个章节都充满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中学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演绎推理与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方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写照和具体应用,给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例如,我们在教“数列的极限”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编几种不同类型的例题,用图象与表格等分析手段,从不同侧面直观显示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近似、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领会极限概念的同时,获得唯物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还有一个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用数学的外在美与内在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函数图象的对称美,代数变换的轮换美,解题格式的简洁美,解题方法的新奇美,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等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点化,就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愉悦与熏陶,由对知识的深刻领悟升华到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课外活动,轻松愉快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根据这些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就能轻松愉快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一代数在数学思想上是一个飞跃。我们配合“集合与映射”的教学,举办“现代数学思想发展简介”的专题讲座。我们详细介绍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811——1832),在中学读书时,发现一元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存在问题,便钻了进去,深入研究。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写出第一篇数学思想遥遥领先的数学论文。他寄给当时最权威的数学刊物,主编这个刊物的著名数学家都看不懂,在他的稿件上批为“不可理解”,没有採用。学生听后,精神为之

大振,为伽罗华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中的错误观点宣战的高贵品质深深感动。特别是我们讲到伽罗华去世14年后,法国数学家戴维尔(1809——1882)首次发现伽罗华遥遥领先的数学思想的重大价值,将他仅存的五篇遗著整理出来,发表在自己主编的《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之上,命名为《伽罗华群论》。学生听后,在为伽罗华不畏权威、锐意进取的品格所折服的同时,又为戴维尔不贪人功为己功的高尚品德所深深感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个性,开拓进取的阵地。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实施个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热忱高涨,充分展示各自的特殊才能。有的办数学黑板报与墙报,介绍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有的开设“数学医院”,讨论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的制作各种数学模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的撰写“数学小论文”,探讨某一个数学专题。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加深所学知识,锻炼探索能力,发展数学才能,增进同学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刻苦攻关的优秀品质。

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理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辅导数学尖子参加县、地、省和全国的各级竞赛,而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年级数学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让每个学生都经受竞争锻炼,激励上进心理,逐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之中。

注:本文原是我为“新化县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和“娄底师专上梅中学实习队”的实习生,开设的“数学教学专题讲座”。1990年元月应邀整理成论文,获“娄底地区数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后来,经过与娄底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莫东平同志共同修改,作为“中国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的交流论文,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编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选萃》。我和莫东平被吸收为“中国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员。

第四篇:浅谈古诗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长河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丰富作品、广泛的题材和高超的技巧,以及诗歌的立意新颖、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审美高妙等等,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古诗文在小学语文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选入课文中的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材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爱国主义渗透

爱国主义贯穿着整个古诗歌当中,它成为我们进行德育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比如,宋朝时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示儿》就体现着他自始至终地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爱国的情调多么的高昂感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闻关军收河南河北》,当他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多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情怀啊;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无不表达了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唐代诗人李绅《锄禾》体现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等等。这些爱国之情,爱乡之情,热爱劳动的伟大精神品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人民,教育着人民,鼓舞着人民。我们要利用这些古诗歌的优秀高贵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们从小就有的良好道德品行,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进行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注重对人的情感情操、伦理道德、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受教育者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并具有高尚的人格。情谊教育体现着情感教育和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是身心教育、寓教于乐、贴近情理、交友交流、潜移默化等教育,它体现着自觉的道德教育和向上的道德教育。最能使人感到的就是亲情。自然它是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多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浓厚的亲情啊;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难看出世界上伟大的母爱;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这一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在心灵上打下美好的亲情烙印。其次,友情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歌中关于友情的内容非常多,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到李白和友人汪伦的纯洁美好的深厚情谊;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更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我们也要抓住契机,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挖掘,感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热爱祖国山河

古诗歌中关于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景观的非常多,那么对学生进行真爱自然美好景物,陶冶他们的伟大情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在我们今天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旅游事业的兴盛,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很多不热爱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景观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因此,对学生利用古诗中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进行教育是非常理想的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美景瀑布画面多么让人们赞叹不已,而更会让人们反思到,出现水资源贫乏还能有这样的盛景吗?人们的生存不是更可怕吗?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多么的美妙优雅的环境啊,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动物保护,去为己一人之快乐而残害那些小鸟的生命呢?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写出动人的形态,也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我们教师用这些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如何提高学生的品行道德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思品课的教学未免有着直白说教和条框的理论,进行思想教育难以令人信服。而作为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是一门艺术非常高的教学学科,在教学中利用诗歌的思想德育渗透是再好不过的了。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利用古诗特有韵味,创设利用思想教育的意境,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以情感人,以德育人。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想教育就像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的心田,让思想的嫩芽在古诗的土壤中发芽、成长。

杨金昌,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教师。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思想教育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是“辩证统一”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怎样才做到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认识作者、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

古往今来,不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事业有成者,他们创下的骄人业绩,谱写下的华章,都与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分不开的。利用作家和时代背景,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课文中,凡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其作者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古代有李坤、李白、贺知章、陆游等名人,多是诗人或政治家;现、当代的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等,多是小说、散文家。除了名人名篇外,教材中的“无名作品”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虽然小学教材中有关名家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教师仍要不失时机捕捉其教材中有限的背景资料,充分进行思想教育。

如《示儿》作者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曾到抗金前线参与军务。他的抗金主张一直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几度被罢免官职。作者盼望死后还能听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消息,表现他对祖国热爱之深,对金统治者憎恨之极,虽然他已濒临死的痛苦,但在沉痛之中包含着希望与信心,悲愤中又交织着乐观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示儿》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更应结合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针对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思想,对台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喜欢《示儿》,而且更怀念陆游,敬重陆游的伟大人格,且表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同样,世界知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家境极贫困,忍受饥饿处处遭到人们的歧视。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勇敢追求理想,终于成为一个艺术家。“丑小鸭”的遭遇就是生动的说明。面对寓意深刻的寓言和顽强的作家,教师在教读过程中加以渗透,教育学生刻苦自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二、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

学校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要坚持“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较注意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如我在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我制作的课件是再现了刘翔、张怡宇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香港回归时“米”字旗缓缓落下,而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然后,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最后,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从“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而达到了理解教材的目的。

三、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课文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学习之前或学完后来一段思想教育,更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生硬地说教。如我在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湖边的树林里,有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室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都是列宁的卧室。草棚的一头,堆着高高的草垛,那是‘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对着草棚,两根树叉支着的横木上面,吊着一口用旧了的锅,旁边放着一把黑铁水壶。那是列宁的厨房。”文中没有一句话说列宁的生活、工作条件是如何艰苦。更没有一句话说明列宁如何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熟读这一段,然后从字里行间引导他们抓住“草棚”、“树叉”、“旧锅”、“水壶”等实物的主要词语,通过反复细致地品味,理解了词句和文意,认识了形势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名称,从把天空称为屋顶,草地称为地板,草棚称为卧室等语句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列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里的重点的词句又使自己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课文的具体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实践证明,语文课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在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师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语文教学中,进入“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熏陶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已入境,动情之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我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茫茫草地和皑皑雪山,让学生感受这些地方的气候变化无常。再学生听《长征之歌》,让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然后,又充满激情地范读课文,此时,我闪灼着泪花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学生的心头涌起,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进入语文情境,课文中的老班长的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同学,接着我又让学生读重点句:“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进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内心体验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我无限难过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感情朗读中,这种从感情入手的方法,体现了大纲中“以读为本”、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感情朗读”的情感教育的优势,既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感熏陶强调情感因素的教化作用,从而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这需要我们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下载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200605)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课,在初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在众多初中课程中,除了政治这门与学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

    5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我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

    浅谈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新教材新颖、实用、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利用视听感官,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南县三仙湖镇下柴市中学王艳平 提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除了专门的思品、政治学科和学校的德育活动专题教育外,学校在日......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5篇)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赵金霞(学员)发布时间: 2010-11-21 10:33:58 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

    利用新媒体开展企业思想教育五篇范文

    浅谈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摘要: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在这种新媒体形式下,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利用这种媒介开展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新媒......

    劳动课教学重在思想教育

    劳动课教学重在思想教育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多数老师注重劳动知识教学,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劳动实践,但不少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抓的不力。 劳动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