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5篇

时间:2019-05-15 02:3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

第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

● 唐 超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是怎么利用的呢?有的利用它的运动价值,来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有的利用它做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还有的利用它作为放松练习等等,这些,都是针对游戏 “体育功能”的发挥而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俗话说:“游戏不是戏,活动却有趣”。为什么“有趣”?原因有二,一方面,游戏能够调动起学生直接的运动兴趣,如听到游戏就喜欢。另—方面,学生通过游戏的活动,能够促进有意义的生成,如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判断能力、合作能力、事情的协调能力、个人与集体关系处理能力等等,当然,还包括运动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很显然,第二方面的原因,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凸显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价值。长时间,针对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老师缺乏研究:学生呢!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往往重视的是活动结果,又不容易发现游戏德育功能对自己成长发展的价值。因此,新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游戏德育功能的发挥,特别对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手段要进行研究,要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地成长发展。

一、“冠名”:让游戏“名称”赋予德育文化

说到游戏,我们耳熟能详的是“老鹰抓小鸡”、“贴大饼”、“赶小猪”等等。从这些游戏的名称与这些游戏的内容关系来看,毫无疑问,名称形象贴切,有利于学尘在进行游戏活动时,理解游戏的规则,掌握游戏的活动方法。一句话,有利于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再从这些游戏的名称与这些游戏的德育功能来看,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老鹰抓小鸡”,有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德育功能,而“老鹰抓小鸡”这样的名称与其功能没有关系。可见,我们体育游戏名称缺乏相应的德育文化。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被推到了前沿,有的学校把校园里的一棵树、一条路、一幢楼都冠以相应的德育名称,赋予深刻的德育文化内涵,如希望树、成才路、育智楼等。甚至有人提出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能说话等等,以此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熏陶每一位师生员工。然而,我们的游戏呢!具有如此显现的德育功能,其名称却与德育文化毫不相关,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其实,要让游戏名称赋予深刻的德育文化并不难,通过重新取名,使其赋予德育内涵,就可以达到。但是,游戏的德育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课堂教学的侧重点而变化,甚至,教学的组织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其显现德育功能也不一样,不能因为这样的变化其名称也随之更改。再有,许多传统游戏,有悠久的历史,学生一听到就非常喜欢,可谓是百练不厌,其名称,对学生本身就具有品牌价值,不能随便改变。即便是新创编的游戏,它所蕴含的德育功能,也是要通过学生参加游戏活动习‘能体现,可见,吸引学生参加“运动”和有利于“运动”组织开展,仍然是游戏名称的本质内涵,不能因为要让它名称赋予德育文化,而使其名称失去本质的含义,况且,一个相对稳定的游戏名称,有利于游戏的推广和传承。因此,给游戏“冠名”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同样是老鹰抓小鸡游戏,为了凸显老母鸡勇敢顽强、甘于奉献的精神,就可以冠名“母爱——老鹰抓小鸡”;为了凸显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就可以冠名“抗敌——老鹰抓小鸡”。这样通过“冠名”的手段,让游戏名称也能赋予德育文化,不仅能够凸显其显现的德育功能,还能为我们使用它的德育功能明确方向。

二、“上手”:是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核心意蕴

虽说,通过“冠名”可以引起我们师生对游戏中德育功能共同关注,但是,这对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也仅能起到一个引起重视的作用。实际上,游戏中德育功能要能够真正地有效发挥,还必须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来组织与实施。就像我们发挥游戏中的体育功能一样,如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接力跑这样的游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相应地增加接力跑的距离和重复游戏的练习次数,其实,就是用有趣的游戏替代了枯燥的间隙跑,很显然,方法对目标具有针对性。同样道理,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所制定德育方面的目标,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否则,“冠名”仅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假如,我们把能够发挥游戏中“体育功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看作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用具”,那么把能够自觉而熟练地运用这些“用具”,就称之为“上手”。“上手”在我们汉语中是一个通俗不过的词语,我的理解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我们不能总是用静止的观念、机械地看到它们的存在,还要用动态的观念看到它们作为“用具”时,在使用操作中的存在。“上于”就是反映作为“用具”的事物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存在方式。

发挥游戏德育功能所运用的“用具”,是客观存在的,发挥游戏德育功能所运用的“用具”,如果不“上手”,“用具”就等于不存在,游戏的德育功能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甚至无从发挥。因此,游戏德育功能发挥所运用的“用具”,运用“上手”,理应视为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核心意蕴。

怎样“上手”?笔者以为,首先要进行规划。像在小学阶段,游戏教材是上要的教学内容,就要对照相应的水平目标,特别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水平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到具体的教学单元或课堂。这样,就为我们系统地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学中选择(或创编)游戏提供了依据。

也就是说,为发挥游戏德育功能而运用的“用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要达到发挥游戏德育功能的目的(即“用向”),怎样有针对性的使用(即“何所用”),才首岂达到目的。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为有效的使用方法。这里包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使用方法,如“团体心理辅导”中为了发挥游戏德育功能,在游戏活动后,会针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马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就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更主要的还是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这是因为,“上手”本身包含使用习惯,而使用习惯与使用者的个性,有密切的关系,况且,自己的东西,“上手”更容易。

教师上手不是简单地一次性完成,而是一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用具上手都会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又到陌生、从不合手到顺手又到不合手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我国民间也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说法,任何用具都只有不问断地使用才能合手、顺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持续不断”绝对不能机械地重复,因为,对于普通工具,机械地重复还存在熟能生巧可能,而发挥游戏德育功能所选择的“用具”,它本身需要我们老师在使用中不断去挖掘,更重要是,它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检验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效果。

游戏的德育功能就像它的体育功能一样,要真正得到有效地发挥,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一个游戏中同一个德育功能,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都能有效地发挥,就需要不同的针对性使用方法,甚至对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也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体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共同发挥,这很重要。一方面,发挥这两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并不相互排斥,有时还高度一致,如上面提到,通过接力跑游戏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手段,与通过它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德的教学手段,就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发挥这两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又刁;能相互取代,否则,针对游戏德育功能发挥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我们的体育课上的运用与“团体心理辅导”课上的运用,或者况与它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运用,就没有两样,那样,我们体育课就会失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是本末倒置。一句话,我们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学会两条腿走路,使发挥游戏体育功能和德育功能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都能在我们体育课上协调地“上手”。如能这样,今后我们体育课上就再也不会听到:“哎呀!——怎么又是这个淤戏”,这样的哀叹。

三、“开发”:使游戏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补给

其实,上面已经提到游戏的德育功能在游戏中的“存在”刁;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的变化而变化,显示出不同的德育功能,这就为我们“开发”游戏中的德育功能提供了可能。再有,我们教师对游戏德育功能的发挥,也不是一味适应(一个游戏中有哪些德育功能,就发挥哪些),还包括游戏德育功能调整,主要是对发挥手段进行修正与整合,这是游戏德育功能发挥的又—精髓所在。教师上手的过程既是一个适应、熟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加工、完善的过程。可见,对于现有游戏中的德育功能,我们老师不但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找到有针对性的“用具”,让自己“上手”,而且还要能够恰当地对其加以改进和重建,使随着改进和重建而新生的德育功能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再加上我们体育老师本身具有创编游戏的能力,新游戏必然有新生的德育功能。这样,游戏的德育功能,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有效的补给。

如何“开发”?在笔者看来,首先,要认真研究每一个游戏,对其中显现的德育功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寻找到合适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反复使用,使其顺利地上手。

其次,要善于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当游戏规则变化时,矛盾双方的行为有何变化,或者同一人担当不同角色其行为有什么不同、游戏的活动结果又有怎样的变化,再对这些变化进行认真分析,你就能很容易发现游戏中隐藏的其他德育功能:以此反推,你也就很容易找到其对应的使用方法。例如,同样是老鹰抓小鸡,老师当老鹰,规定有一个小鸡被抓到,所有的小鸡和老母鸡都要受到惩罚,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德育功能地发挥;而同一个人分别担任小鸡和老母鸡,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老母鸡的艰辛。这时,对“母爱的伟大”就可以通过行动来进行诠释;选择身体素质相对差的人担任老鹰,游戏持续的时间就长,这就有助司: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德的德育功能地发挥,等等。

最后,对照创编游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创编。当然,还包括对原有的游戏进行加工和改造。例如,用一个球练习赶小猪接力游戏,山于学生对结果获胜的渴望,其显现的德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但是,我们会发现身体素质强、球感和协调性好的人,经常会埋怨相对差的同学,这种“埋怨”,实际上是对团队获胜渴望之下的情急行为,靠说教是很难有效果的。相反,如果在游戏练习之后,马上改变规则,由原来的一个球变成两个球(一个篮球和—个足球),这样来练习赶小猪接力游戏其效果就不一样。这是因为,用两个球的难度明显增加,能力再强的人也要因顾全大局(两个球同时前进)而降低速度,以上学生就会用行动来告诉自己什么是“一个也不落下”。这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有明显针对性的。

体育课主要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从教育学上讲,它是用行动来说话的一门学科,游戏又是这门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它的德育功能,来教育每一个学生,本身是我们每一个体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特别是如今的独身子女,又生活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年代,自我意识比较强。“难管”是所有老师的共识。如果能充分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来教育学生,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 超 大丰市教研室)

第二篇:如何发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思维、身体发育的活跃阶段。他们渴求知识、善于模仿、乐于表现,并且大多数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游戏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素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

初中体育教育,应更多注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体育游戏有歌、有舞、有动、有静,富于生活性、情趣性,因此,更易吸引孩子的兴趣。在体育课中,如何充分地把体育游戏的魅力展示给大家,是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做法:

一、用丰富的游戏情节调动感知细胞,培养其认知能力

认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孩子们收集信息量的多少,在于孩子是否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如游戏《大鱼网》,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多采集生活中的素材,用素材充实教材,为课堂教学服务。也可以把已有的游戏项目加入生活情节。如游戏《支援前线》,教师可以设定各种战场情境,如救助伤员,躲避袭击,排除地雷。让学生感受逼真的战场,从而更热情地投入。

二、发挥好游戏对体能锻炼的作用,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发育还很不完全,生理、心理承受力较弱。不能承受过难的练习和过大的运动负荷。体育游戏将体育训练寓于趣味之中,使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体育游戏既包含了体育竞争,又包含了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学生们便可在玩中掌握运动技巧。如《支援前线》这项游戏,孩子们在负重跑和过障碍中掌握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跑、跳、钻、跃等各种技能。体育游戏在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孩子抵抗疾病、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控好体能训练和游戏的比例。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已经摆脱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生活,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学要在游戏活动的同时,适当加入体育训练。如 200米走走跑跑项目中,不要设计成一路上都是唱歌,韵律操,舞蹈等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安排放松跑、小步跑、追逐跑等。让孩子们一路下来既放松了身体,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三、引入智力训练内容,启发儿童的思维素质教育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如在《美化校园》的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这样,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四、要在课堂中用角色的限制,来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游戏《老鹰捉小鸡》,设计了群鸡搏斗老鹰的场景,大家通过集体合作,共同打败老鹰。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认识凶残的敌人,认识集体的力量,还可以知道团结互助的好处。体育游戏内容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孩子们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五、要用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育游戏更应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这样教师便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体育游戏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大。教师要不断研究,使之真正达到学与乐的统一。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浅谈体育教学对小学德育功能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几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德育教育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在学校的教学中,重视品德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适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而体育教学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又是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具有丰富知识和积极的教育功能,为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条件。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小学体育教学的集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进良好的道德情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实际,可以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振兴中国体育事业而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广大工作在基层的体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集体项目,如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队员之间的整体协调配合、统一行动(如篮球、足球、接力赛等集体项目)。一场比赛或以班为单位团体赛如果队员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就很难贯彻执行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就很难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不管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也难以战胜对手。而那种集体的协调配合和统一行动,又必须以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而这种情感基础是共同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精神升华,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意这方面集体主义荣誉品德教育培养,那么就能积极促进、正确引导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严格有序的体育教学,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组织自觉纪律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都是严密的组织形式,严谨的竞赛规则和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而个人的意志要求应服从集体的需要,只有在服从集体遵守制定的相关体育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组织上体育课时,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要集合、整队和报告人数,训练时要按一定顺序程序进行。在组织教学比赛时,学生严格遵守规则、规程,教师认真严格执行规则,严格执罚,就能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将会被受到一定处罚,会失去一次得分机会或被罚出场,从而失去取胜的机会。正是被这些要求和规则的约束下,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和规范,进而升华被认识到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人将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谴责。学生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而加强了学生组织自觉纪律性。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竞技的对抗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中竞技比赛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它要求运动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表现出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体育竞赛中的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精神;定向越野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排除危险的勇气;武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沉着、自控能力;双杠、跳马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教学比赛、技评达标测验和单元技术考评时,学生的失败是难免的,教师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失败,承受失败压力超越自已,又能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养成良好的豁达、开朗、永不服输个性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

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表现出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尊重教练、团结同伴等良好行为,都会受到观众、对手、教练员的赞赏和尊重。反之,动作粗野、故意违犯规则、不尊重裁判员、对手和观众,表现出个人主义精神,则会由于违犯体育道德精神而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处罚,引起公众舆论的谴责。如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学生,碰到困难时都会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尽力表现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因此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打下良好基础和条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在体育运动中,有些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把健美的体态、动作和悦耳的音乐、优美的造型结合在一起,能使体育项目富有美的魅力,也使体育运动既有健身的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这对在学校体育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与教师有密切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发挥出来。

5.1要深入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教材本身虽然蕴藏着很强的思想性,但怎样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作用呢?这只有在教师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来。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富有使学生受到坚忍不拔,一往直前的教育因素,但并不是学习了中长跑就等于进行了顽强刻苦的意志教育,而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提示、诱导、教育要求下,学生的思想才能受到 感染,从而才能达到教育目的。5.2要不断创新,注重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讲究实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意志,并发展其个性。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必然反映着教学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从多方面考虑。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学生接受任务能力,执行教学计划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5.3要熟悉了解学生,正面引导,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体质,思想认识也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因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素质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时,才能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态最容易暴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抓住热点的话题,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剖析心理,正确引导帮助。对体育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给予帮助并正确分析,找出原因,帮助解决总结经验,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5.4教师要以身立教,身体力行。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端正教风,品德高尚,谈吐礼貌,爱护关心学生,严于律已,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的体育道德作风,如公平竞争、合作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等,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树立直接的榜样,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具有创新思维,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技能知识、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专业业务水平,通过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德、识、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6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既可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自觉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等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43.[2] 钱耀庭.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3] 刘先敏.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1985:433.[4] 王勤,李春兰.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4):66-67.[5]王桂忠,周健勤.体育教学现象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1999(2)41.

第四篇: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功能论文

浅谈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然而,从与学生的平时接触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值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学校德育对学生心灵的渗透力仍相当不够,一部分学生抱怨思想品德课空洞,出现只为应付考试而无奈学习的消极心态。这种现象不利于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人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优化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德育功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情境,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优化课堂情境是指教育者精心设置一定的精神境界,以境生情,情助明理,以利于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它包括优化师生心境、精神体验、情绪状态以及师生间的彼此关系等。道德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刚性教育,它具有的抽象性和严肃性,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屏障,从而降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情绪场的创设,从而让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展开,能使之发生审美变形,从而转变成为令人兴趣盎然的活动,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我在上《悦纳你自己》时,先给学生讲一事例:有三个女孩她们为自己的身高烦恼,第一个1米56——太矮;第二个1米66——不上不下;第三个1米76——太高。我要求学生把故事接下去,如何帮助三个女孩化解忧愁并快乐生活?学生的兴趣一下被吸引过来,各出点子,最终一致归纳出:1米56的女孩小巧玲珑——可爱;1米66的女孩高低适中——正好;1米76的女孩模特身高——棒!在学生兴奋的情绪中,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知识点并结合实际,认识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有什么理由不快快乐乐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呢?再如在上《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时,向学生讲述《天亮了》这首歌的素材创作背景,并同时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经营者不依法经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危害,使学生明白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及作为消费者理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课堂情境的优化,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起他们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积极倾向性,达到寓教育于情感的激励、陶冶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起的作用最大。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是:视觉最佳,听觉次之,视听结合记忆力最强。因此,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转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德育的实

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比较直观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概括出抽象的结论。

如:我在上初三年知识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的视频,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四十年来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由于录像的巨大震撼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强意识,同学们带着尚未平息的感情波澜急于抒发各自的情怀,在耳濡目染中,净化了心灵,接受了教育。然后再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的相关视频,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视频的基础上,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轮廓。老师再将教材的观点以幻灯形式投影出来,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些观点,思想教育性也渗透在里面,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单调形式,增强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因而,使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兴趣,注意力较为集中,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观点,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比较常见的学生自我教育形式;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社会教育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一是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及本地时事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深刻体会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祖、同根共源的血脉联系,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而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组织知识抢答比赛,使学生深刻认识“八荣八耻”的内容及精神;在我国某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期间,组织表爱心赈灾活动,开展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等等。二是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针对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消费过高的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我如何渡过中学时代”演讲比赛等等。

“请进来,走出去”,这是一种运用社会力量来启发、教育学生。一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作专题讲座。如为了加强法制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校邀请了公安部门、教容所等有关人员作“现身说法”专题报告,引起学生的强烈震撼,在此基础上,再加强《法不可为》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小错不断,必成大错”的深刻内涵。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产生了纯粹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而其中的德育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二走出去,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疑惑问题,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工厂参观、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写出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然后在班级开展辩论会,融课文知识于其中。通过辩论,不仅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加深课本知识的同时,针对实事进行探索创新,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主张。辩论结束后,我建议同学们将刚才的发言加以整理,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整理后反映给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政治课纯理论、与实际无关的看法。学生学有所用,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可信度,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我们的思路还不够广,办法还不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第五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把德育教育贯彻于教学之中,也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发挥 德育 功能

“成材先成人”、“育人先育德”,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着不断的冲击。在他们接受新观念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一些颓废落后的意识,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每日必修课,物理教学中德育工作也要贯穿始终、雷打不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传统教育观认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德育与物理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的教育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1、进行“力”这一章教学时,结合力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没有止境的过程,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一个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认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进行“运动和力”教学时,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教育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摩擦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要防止它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3、在进行“电磁学”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结合电磁现象,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进一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4、进行电流表、电压表教学时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否则就会损坏它们。通过学习,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二、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顽强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许等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美国的富兰克林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这些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而又非常风趣、乐观的精神,是物理学史教学中让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顽强意志及忘我牺牲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 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爱国主义思想的品德教育

1.在进行“简单机械”一节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中,通过介绍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向学生讲述在我国古书《墨经》中,记载了当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和他的学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墨经》在解释小孔成像时,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到,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3.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指南针,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是指南工具“司南”。学习“地磁场”时向学生介绍,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还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进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学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水能情况:我国有较大河流15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建国后,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已建成发电的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亿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以上,居世界第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四、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教育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总之,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熟悉物理学发展史,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所起的作用,选准知识的结合点,形式应灵活多样,使科学性、文化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郭红亮.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物理.2007(9)。

[2]李金跃.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代教育科学.2007(4)。[3]胡发平.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做法.新课程2010(11)4

下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游戏的德育功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娄底经济开发区涟滨中心学校周德 【摘 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娱乐、健身、教育功能。多年的教学实践......

    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摘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不能一味的为了显示这是一节现代化的有现代技术的课而不恰当的过多使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游戏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游戏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材中安排了一定量的计算机游戏。我们在教学中和课余时间,经常要让学生玩一些计算机游戏。学生对玩计算机游戏也非常有兴趣,常常达......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堂中的游戏运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就我在课堂中的游戏安排与选择谈点心得。 一、合理利用游戏比赛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经......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碾子镇中心小学 李文泓 1、研究目的 为了加强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普遍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为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体育游戏是......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游?颍蝗の叮辉擞?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117―01 一、合理选择,巧妙......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早在人类初期就作为教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