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时间:2019-05-15 02: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第一篇:《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学段

初中

学科

地理

学校

扬中市八桥中学

执教

赵新文

课题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教学构想及目标

创设一个模拟录制《开门大吉》节目的情境,共设五扇门。每一扇门之后都是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每一扇门又是相互联系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开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特点。

2)掌握亚洲河流流向特点。

3)能够运用地图分析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亚洲地形图,能够总结出亚洲地形、河流流向特点。

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河流流向特点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亚洲的了解,激发学生身为亚洲人的自

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个部分。课程的内在要求是通过学习亚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学生能够迁移到其他大洲。学生对地形图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深,运用不自如。因而专门设置了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指导,以期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本课的学习对于其他大洲地形的分析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真正接触地理有一个学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但不能完全领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过程还是会出现只看文字不看图的现象。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还在养成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去读图、识图,使他们发现很多问题通过他们自己的读图都可以解决,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选取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主题和内容,符合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心里特征和知识结构的需要。

本节课的教学,试图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为夯实基础知识,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阅读亚洲地形图,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教学方法、手段

.活动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能使同一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助,消除少数学习能力低,基础薄弱的同学的畏难心里,也给他们展示自己和吸收高一层次知识的机会。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交流,能够促进呢他们友谊和学习的共同进步。

3.讲授法: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之后,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重点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4.总结归纳法: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所需设备

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网路资源、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间播放音乐视频《亚洲雄风》。

2创设情境将去录制《开门大吉》,进行知识储备和选拔赛导入新课。

边听音乐边准备上课书本。

进入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通过播放歌曲,激起学生对亚洲的热爱。营造氛围。

《开门大吉》是当下一个很流行的节目,学生很喜欢这个节目,对它的流程也很熟悉。创设这样的情境,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新课讲授:地形地势特点

开启第一扇大门:开门见“山”。通过师生合作找山脉等活动,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类型复杂。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来游历亚洲。在游历的过程中得出亚洲的地势特点。

3通过以上学习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顺势设疑,进入第二扇大门。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山脉等地形,归纳出地形类型复杂。

按照要求,小组合作。

得出亚洲的地势特点。

总结地形特点。期待第二扇门的打开。

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由学生总结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会“看到”不同的地形。也会“感受”到地势的高低起伏。

边学边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设疑会使学生十分期待下一扇门的打开,学生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三、新课讲授:河流流向

第二扇大门:“水”韵亚洲。播放微课《大江大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河流”这部分的知识。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转入第三扇门。

欣赏亚洲的大江大河。根据学案上的提示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期待第三扇门的打开。

先使学生对亚洲的河流有宏观上的认识,在进行具体的学习,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掌握情况,决定是否讲解这部分内容,教有所依。

四、欣赏:亚洲地理集锦

第三扇门:“醉”美亚洲。亚洲之最的了解。

欣赏亚洲之最的美景,同时了解亚洲之最。

欣赏亚洲之最的美景,对亚洲之最进行了解。同时让学生对美有另外一种认识。

五、触类旁通:北美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流向特点

第四扇门:穿越之门。穿越到北美洲,来学习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流向特点。

运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根据中提供的地形图,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以及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穿越”这个词就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活动题很好的检测学生对归纳地形、河流特点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知识总结:共绘知识树

第五扇门:挑战之门。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共绘收获树。

2根据积分情况,选择两小组展示。最终确定胜出小组,本课结束。

按照要求,小组合作共绘收获树。

两小组展示:一人举图,一人讲解。其他小组做评委。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再次激发学生去回忆,又是一次学习理解的过程。

学生展示交流,互补不足。决出胜出小组,与本课开始情景呼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2地势起伏大

3中间高,四周低

二、亚洲河流特点

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教学评价表

生 的 评

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评价

生本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模式,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表现最棒积极性最高的小组给予鼓励。对于落后的小组进行激励,希望下次他们能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目标达成的评价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亚洲地形和河流流向的特点,明确地势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流向特点时所用到的方法解决北美洲地形和河流流向。学会迁移地势和河流流向

对问题的评价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问题尽量设置的浅显易懂,大问题尽力化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步步深入,做到深入浅出。

对课堂延伸过程评价

欣赏亚洲的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学会欣赏自然环境中的山山水水。

的 评

对教师课堂表现的评价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浅出,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使用恰当。

对教师三维目标的达成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理解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

第二篇:认识亚洲第一二课时教案

第六章 认识大洲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 北 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x k b 1.c o m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2、时区及换算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172.5度---西经172.5度。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三、练习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以及时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三、作业:《课程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亚洲及欧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重点、难点

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1、出示《亚洲地形图》在图中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死海 然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相关的地理事物,用标牌粘到《亚洲空白地形图》相应的位置。游戏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4、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5、指导学生小结学习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那几方面总结。教师指图讲述。

6、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气候比较复杂,总结亚洲海洋与陆地的差异非常显著,引出季风的形成。根据图分析总结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强调“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的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第三篇: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亚洲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第一节 自然环境)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地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

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教材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的范围》,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视频链接:亚洲的自然环境)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教材图《亚洲地理分区》,结合教材图《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 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 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 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 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 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也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动画链接:亚洲的地形 亚洲的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教材图《亚洲的地形》和《死海》阅读材料(视频链接:死海),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纪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全课小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 全课小结 ]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第四篇: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_3

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教具准备

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答:略

板书:第一节

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课件: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课件:亚洲地形图

活动: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1-1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亚洲地形图。(点击鼠标,把30°N用红色标出来)教师: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沿30°N把亚洲分为两部分,其中30°N以北的一部分变为立体图并竖立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1.读图1-1,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教材P6第3题)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板书: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活动:阅读教材P10的“阅读材料”,并从图1-1中把这些地名找出来,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教师需告诉学生死海的位置)[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以问题方式用大屏幕显示,教师读,学生说答案)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学生随屏幕作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亚洲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第五篇:第六章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 第一节自然环境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 学习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答案是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学习新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

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完成P3活动二(1)(2)

读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读“亚洲地理分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

(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

读“亚洲地形图”

活动: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教材图6.5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板书: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

活动:1.读图6.5,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教材P6第3题)

2.读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说出上述河流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

板书: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

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学生作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教学反思:

学生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很自然地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由地形特征认识当地河流的流向。从而知识成体系,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

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同学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

讲授新课

读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说出亚洲跨的纬度。

师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

回忆五带划分,并让学生说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温带类的、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活动:读图6.10回答:

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学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气温低;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再次读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面的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

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学回答:哈尔滨位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

读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

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6.10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

同学讨论后得出结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活动: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

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同学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同学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同学讨论)

教师: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活动:对比三幅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

2、纬度最

3、东西距离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地势特点

2、河流流向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复杂的气候

1、纬度广,兼跨寒、温、热三带

2、海陆位置不同,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受地形的影响,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4、季风气候显著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反思:

我引导学生从亚洲的纬度位置(0度——北纬80度)结合以前学习的五带知识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很快答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这一结论是应是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基础.学生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下载《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五篇范例)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 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 李佳梅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

    初中八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得很丑,叫声又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

    第一课时 教案

    三亚落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较好地结合课文理解。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达到有一定的情感。 3、精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三亚迷人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