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当代中学生迷恋偶像剧
谈当代中学生迷恋偶像剧
“噢,真是太感人了,慕容云海真酷呀!”现今,由于许多传媒公司大力推出新颖,震撼的偶像剧。于是中学生的眼球便被他们所吸引了。就有了校园谈偶像,上课谈剧情,放学谈剧目的一系列现象。中学生们每天必谈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了吗?”必备的一个动作就是双手捂着脸,跪膝在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干吗呢?其实他们的这个动作是被偶像剧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魅力、激情所感动的。青春偶像剧是指集数不多(一般在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剧种。青春偶像剧与稍早流行于电视的“肥皂剧”或其他“时装剧”最大不同的是,该剧中最先强调的并非剧本的张力,也不是演员的演技表现,而是演员的外表(年轻演员),而此种剧种的主角少见中老年担任主角。青春偶像剧之所以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从主题上看,青春偶像剧流行的原因在于他用一种梦幻的外壳诠释了成长的内核。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曾经说过:“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提供双重愉悦,一是使我们发现陌生的世界,二是一旦进入陌生的世界,我们又发现了自己,在这双重发现中,我们能够体验到生命的含义和生存的焦虑。”而在青春偶像剧中,编剧们正是创造了一系列梦想世界,加上生活的琐屑,让年轻的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经历而或者又不敢展露的心灵状态。当然,创造梦想世界不是青春偶像剧的根本,青春的本质在于成长,所以,青春偶像剧的根本是为了一另一种形式诠释成长。对于年轻的中学生,成长是什么,或许他们并未认真思量,他们知道的是艳羡成人的“自由”,他们表现的是反数,而青春偶像剧正告诉了他们这些,向他们展示了与他们追求生命价值、认识真实人生和套站传统的成长主题,比如长今,在不断与传统世俗的抗争中,演绎了绝望中找希望的“长今精神”。
其二,青春偶像剧的流行在于它童话式的悲情。对于年轻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太喜欢稳重、成熟的美,也不喜欢深邃的美,更不喜欢神圣、崇高的美。他们喜欢的充满童话般美好、有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因此,他们喜欢上了《花开半夏》、《一起来看流星雨》等,而对于同样抒写青春成长的《影》、《青红》、《暖》等影视剧却行同陌路。青春偶像剧的故事理想化、简单化,大多沿袭着“灰姑娘+白马王子”的模式,并且在这个模式中注入悲情色彩,让年轻的中学生在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给予与索取、坚贞与妥协的对比中的带了最原初、最纯粹、最直接的欲望满足。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爱情成了青春偶像剧造梦的最好材料,虽然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模式说起来是老套、简陋的,但他却总是获得中学生强烈感情失鸣,因为其间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以及坚贞、浪漫与忧伤等正是中学生所神往的
青春偶像剧的弊端。青春偶像剧的收视率直升,它的弊端也就毫无遗漏地暴露出来了。首先,因为受偶像剧的吸引,许多学生都不分昼夜地观看,哪怕是在夜里十二点,或者凌晨一点,只要有播出的偶像剧,中学生们都会“勤奋”地在那时起床,然后津津有味地观看。如果是让他们学习,恐怕也不会如此积极吧!既而,这样不规律的休息会使学生们白天上课没有精神,不能专心于学习上,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并且长时间的观看,会让青少年们眼睛近视,危害身体的健康。其次,在偶像剧中,有钱人住的超大豪宅,大浴缸,流线型的敞篷跑车,带SPA的休闲会馆,上流社会的舞会,以及随手携带的N张白金卡,提供了豪门生活的范本,过度地美化现实生活,造成许多涉世未深亦或是未出社会的中学生建立错误、偏差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只有这种生活才具有意义,于是每个人都想不劳而获,而想来享受这种奢侈的生活,会使中学生们养成懒惰、不劳而获、贪图荣华富贵,鄙视贫穷的恶劣性质。再次由于偶像剧中许多都如出一辙的剧情:一位傻傻的灰姑娘,被一个长个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所喜欢,并且喜欢这位姑娘的人,还有另一个,于是两人展开一场为爱情而斗争的大战......因此这种梦一般的幻想,被许多女孩当了真。她们都天真地认为自己会是那个灰姑娘,过了不久,会有一位白马王子架着豪华的南瓜车来接她,然后两人坠入爱情的长河。但这是现实吗?可有的人却当了真,整天陷入无垠的憧憬和幻想中,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试问这样日子谁愿意来过?因此,这也是偶像剧对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一种最大最消极的影响。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剧。对于偶像剧,我们不是不可以看,只是要适量观看,而不要整天沉溺其中。我们应该严格监督自己,不让自己看过量的偶像剧。自制力差的同学,应寻找同学、家长的帮助,在他们的严格监督管教之下,快乐地成长。现在,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思想的黄金时期,千万不要让偶像剧成为我们成长路途中的一根藤蔓,紧紧缠绕着我们不放。对于它,我们要持着严厉的态度,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让偶像剧成为我们的“悲剧”,让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共同遨游在快乐,自由的海洋。感受青春的美,青春的活力。让我们与偶像剧say goodbye吧!
第二篇:中学生迷恋网游调查
如果你对某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你将怎么样搜集资料
对如何调查要具体
1。定义一下小区的文化生活。
2。非小区人很难得知。所以只能探入敌内,让他们自己说,然后总结。
3。准备一些问题,资料,方便引导当事人们的思路及便于整理。(上网。自己,朋友小区查查整理。多了解些总是有帮助的。)
方法,一是装官方路径:找到居委会。说是记者或是什么杂志做调查。从居委会得到一些资料。(2的资料)再以同样方法找到各小区的物业,说是什么评比或是什么。胡B一下总之是官方的。
二亲善路径。与物业保安,清洁人员,工作人员,大爷大妈,闲闲热心人聊。三亲身体验。上面资料总结。整理出文化生活时间。自己亲自加入体验了解。。。四小区局域网,有的有的吧?
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结果分析
六、结论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
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65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23%。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呢?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有什么危害?带着种种问题,我们选择了“关于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的调查”课题。
二、主要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
拟定的主要研究路线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网络游戏” 有初步了解。
2、制定调查问卷发放
3、进入网吧实际体验中学生在打网络游戏的种种行为。
4、对一些常常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进行采访。
5、通过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中学生的影响。
6、分析、总结写出报告。
(三)主要研究内容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三、研究成果
(一)、原因分析
1、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
2、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轻松的心理需要网络游戏
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
(二)、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从我们开展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中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事例1:少年抢劫团伙落网西安雁塔警方
抓获的6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15岁,正是长期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看惯了杀杀打打,经常出没于同一家网吧使这六个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抢劫!审查中这个少年抢劫团伙交代作案25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2、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弊端——“金钱问题”
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当学生无法承受负担时,他们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其中包括暴力抢劫、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单在我国,就有不少因为缺少玩游戏的资金而引发的违法事件。
事例2: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半夜持刀砍杀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
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分析及相应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我国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在我们经过一定调查后,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怀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这对于祖国和个人的将来都是极不利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做了详细调查,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对策帮助这部分同学转变过来。
一、厌学的表现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于顶撞老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学习马虎,得过且过。到学校不是为了学知识,求学问,而是为了混日子、弄文凭。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记笔记,老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
6、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二、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一)内在原因
1、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这一点是引起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在厌学的学生中大概有32%的学生的厌学是由于懒惰引起的。
2、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学生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调查表明,在厌学学生中大概有36%的学生厌学是由这一点产生的。
3、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娱乐场所繁荣昌盛,这对于好奇心特强的中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抵制力稍弱的学生们很快就会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当然这一点相对还是比较少的,调查表明只占5%。
(二)外在原因
1、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2)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
3〉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2、家庭因素
1)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严格。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有些父母只求孩子在学校别犯原则性的大错误,至于学习方面只要马马虎虎混及格就行,这就给孩子思想上造成了松懈。
2)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不少家长因本身工作劳动等种种原因,平时很少关心子女学习,几乎不主动到校了解孩子学习纪律情况,放任自流,而这部分学生也乐得轻松自在。
3)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得当。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甚至痛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制。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也都会给子女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总之,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学生大概有11%。
3、学校因素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当,如搞题海战术,课堂枯燥无味等。当然,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受这方面影响的学生大约有4%。
三、相应对策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家长、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3、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4、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联系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交流和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与家长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以便及时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
5、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7、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8、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来激活课堂;要多检查、指导厌学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上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等。
9、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10、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篇: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
沙子坡中学任鹏飞
论文摘要: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达时代,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迷恋游戏网吧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
而另一方面,却又出现许多学生上网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社会各界舆论纷纷,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支持他们上网,而有的则认为网上不健康东西太多,不应该让学生上网;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下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认识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所谓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从某种意义上讲,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他起源于60年代,当时其主要用于美国国防部搞军事指挥,90年代初,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参与,并于1991年组成了“商业 internet协会”。商业机构的加入,很快发现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继而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人个都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服务:
1、用来收发信件的电子邮件服务
2、进行用户交流的网络新闻服务
3、信息查询服务
4、远程可视会议服务和多人讲座的实时上网交流
5、网上购物以及信息发布
二、人们对网络的一些看法:
1、不是洪水猛兽,但会“玩物丧志” 一位在IT业工作的陈先生认为,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圈子也比较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一位学生家长则态度明确,他说:“如果视上网玩游戏为洪水猛兽,一味阻止子女去玩游戏,是偏激的做法。当然,学生若是过分沉迷,没日没夜地玩个不停,结果只会导致成绩下降,玩物丧志。”
2、远离网络,警惕信息时代的电子鸦片 据报道,某少年在网吧一呆就是23个昼夜,玩在网吧、吃在网吧、睡在网吧。当然,钱也不少花,从家里偷出的5000元一扫而光。某中学一女学生由于迷恋上网聊天,而放弃学业和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像这样的事情已是屡见不鲜,惨案频频发生。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还有
许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宣扬错误价值观,“法轮功”邪教组织更是利用网络宣扬歪理学说。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三、我国目前上网的现状
据观察,在周围网吧上网的人大致有3种,一是看新闻,或者是获取信息,这当然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三是网上聊天,OICQ又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是“交网友”,其他的同学是和朋友联系,一位热衷于上网的同学说:“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有时上课我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确,在我们同学中,为上网,废寝忘食者,甚至逃课上网者大有人在。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四、正确认识、看待网络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然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中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不断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多少多少,我们也曾为这些数字而备感欣慰。但是,上网之后做些什么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家长和老师不理解他们的世界。
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
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也充分感受着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便利,我们广大同学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些过度,这不得不令人有些担忧。
现在,学校机房甚至于周围网吧时常是人满为患,网络的便利与发达由此可见一斑。但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鱼龙混杂的网络更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得不承认,网上仍然有着太多的诱惑与隐患,时常从报纸上读到关于某大学生沉溺网络爱情,到头来发现是骗局的报道,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网络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网入其中。网络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然而网络不是天堂。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上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己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网吧管理的无绪,地下黑网吧屡禁不止,黄色网站层出不穷,自制力、辨别力不强的中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的中学生无力自拔,甚至滑向犯罪的边缘。心怀不轨的人将黑手频频伸向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惨剧接连不断地发生。许多媒体将网络称为“电子毒品”实不为过。网络不是天堂,网络也不是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以主人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第四篇: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
摘要: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迷恋网络的主观原因。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迷恋网络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对青少年成长极其不利的。对于迷恋网络的中学生绝对不能采取强行遏止的方式,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应对症下药,更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信息技术这一科目能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和专注的心理,那么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互联网 迷恋网络 好奇 专注 兴趣 防范 引导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青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这7城市青少年的平均上网比例为63.3%。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用户比例最高,为78.6%,其次是亲戚朋友家,为67.2%,以下依次为学校、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以及网吧等公共休闲设施。42.3%的青少年用户认为互联网使用对学习“几乎没有影响”,认为有“好影响”和“不好的影响”的几乎各占一半。研究发现,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足交流的需要”,为65%,其实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要,为50%,以下依次是:满足有人做伴的需要,45%,满足摆脱孤独的需要,41%,满足娱乐的需要,40%等。但是过度的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一个心理障碍,就是网络成瘾。如果上网者对网络的使用超乎正常的使用,呈现沉迷的状态,想离线但又无法离线,进而影响正常生活,即可称为“迷恋网络”或“网络成瘾”。具体表现为:
(一)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甚至上课、做梦等时候的思维也是关于英特网。
(二)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现实生活和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产生自我控制意识,却无法停止对网络的使用。
(四)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满足程度,即观网络的迷恋越来越深。
(五)企图减弱对网络的依赖性、减少上网时间,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迷恋网络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原因,其中针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个是生理上的因素。
从生物神经学理论而言,上网刺激分泌神经性荷尔蒙适应戒断症状,可以得到喜乐或减少不舒服,而成为迷恋网络的成因之一。但是迷恋网络的成因大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第二个是个人心理因素。、心理成就感:许多中学生由于在学习、交往中遇到了挫折,产生挫败感。为了逃避现实,他们通过网络发泄心中的不满,但一旦在网络中找回了自信,产生成就感,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替代作用:而在网络世界中是不受现实社会规范制约,许多人将压抑已久的本我欲望,宣泄在网络世界中,这样的替代作用可从在线世界中充斥着暴力与斗争与许多论坛的火爆言论等或是聊天室的网络性爱中看见。、幻想与认同作用: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无法解决,便使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面对现实时所产生的压力,或是将自己依附在自己创造的在线角色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角色。、好奇心: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完善、好奇心强,难免会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和影响。一但发现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很容易沉浸其中。中学生的孤独感和缺乏社会支持特别容易导致他们容易迷恋网络,而性格类型、成绩绩点和性别与网络成瘾无关。
了解了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得于中学生迷恋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以下三个:
1、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和人生观的趋向。中学生面对网络上的巨大信息量,他们不懂得筛选。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对于色情、暴力和反动思想等信息不懂得去拒绝。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观的趋向。
2、影响中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中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迷恋网络世界,挤占大量课余时间,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更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3、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迷恋网络的中学生绝对不能采取强行遏止的方式,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应对症下药,更不能急于求成。以下我是对于从信息技术教学着手,对于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防范措施的一些拙见。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迷恋网络的程度又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迷恋,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鲧的“强堵”,而改为“疏导”。假如能把学生这份痴迷和热爱引导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来,那么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里面,不能一味的禁止上网。应该针对学生在心理上的因素来调整教学方法。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个认识,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不应该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怎么做,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发挥,创设了“情境教学”的氛围,引导学生练中学,学中练,边学边练,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送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从而消除学生对互联网的那种神秘感。
中学生迷恋网络,最常见的体现在网络游戏里面。那么学生一旦沉迷的话,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查阅相关游戏的资料。所以老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让他们去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因为他需要大量的游戏资料,而互联网恰恰有这么一个便捷的平台,所以应该引导他去利用教学里面需要学的搜索引擎去查找。也正因为是他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学生就会特别容易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
网络成瘾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好奇和专注。中学生活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理,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把教学任务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结合,那么教学效果就是事半功倍。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戏资料的查找与搜索引擎的使用相结合,还有聊天工具与vb,FrontPage与网络游戏的门户网站,Powerpoint与游戏介绍,Word与游戏说明等等。这些都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那么课堂外的情况怎么样呢?当前,国家对电子游戏不是禁绝而是持严格管理的态度。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危害,网吧仅是传播场所之一,罪魁祸首是游戏本身,是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设置带有赌博功能的网络游戏机和非法定节假日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网络游戏厅,要坚决予以取缔”。这是目前解决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根本措施。那么学校同样也可以做一些辅助措施。比如利用适当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室,信息技术老师也可以相应的布置一些实操作业,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里吸引过来。同时学校也将加强管理,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
因此,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成瘾这一现象的出现不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洪水猛兽。我们应当恰当的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与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对网络成瘾转变成为对学习感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青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 卜卫和刘晓红主持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郑秋香
3、《心理科学》2003.3
4、《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与反思》
周峰
5、《中小学生电子游戏成瘾的社会危害与干预策略》 肖余春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网络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在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快捷的同时,其不利的影响也如影随性的来到人们的身边。而中学生,因为对新奇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和缺乏有效的行为自控,一旦迷恋上网络,便难以自拔,日久成瘾。看着他们因网瘾而日渐恍惚的神情、直线下滑的成绩,家长和老师很是痛心,但同时又深感力不从心,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把这些网瘾少年从迷途中解救出来。本文将通过对网瘾的归因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这些问题学生的家长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瘾 归因 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孩子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针对此现象本文对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归因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但这是使他们放弃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通过努力方才能获得的满足及自尊,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有害,而且中学生在学校以外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环境中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约有1650万,而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两大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
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做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到底该怎么样预防学生上网成瘾呢?以下就怎样有效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
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教师应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
那样放手不管,由学生自行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现代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有效治疗和解决网瘾、引导这些孩子走出阴暗心理的泥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从对祖国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出发,集思广益,全心投入,耐心教导,细心施教,就一定能把这些网瘾学生从深陷的泥潭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