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2: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通用版

一、在合理的氛围下进行教学,寓教于乐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情,那么做好一件事情的几率就会大很多,那么,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一个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拘束的上课环境,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所以,合理的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背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对于教学有很多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合理的教学氛围下进行教学,懂得寓教于乐。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不做任何的娱乐活动或者是在上课也没有一点点活跃气氛的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十分的压抑,不自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要求的这一点,将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活跃气氛,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文章是《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没有见识的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不要总是沉浸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不能自拔。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一课改编成话剧来上,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于教学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重视提问或者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教师主要负责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圈点出教学重点和认知常识,让学生在盲目的情况下牢牢记住这些重点和常识。到了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查其记忆情况。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和以往的八股文没什么区别,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教师改变以前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逐渐通过努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同样是在上《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地教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要明白什么道理。而是在教学之初,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把他们认为的观点提出来,进行班级讨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教师再出来作适当的引导。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行为还是思维都会比以往活跃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变得轻松许多,不用一节课40分钟,从头说到尾。

三、走出传统教育的局限,扩展新的教学天地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学课堂始终局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讲台下面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教师努力做好教学前期的备课准备,在上课的40分钟里,努力地讲授该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收到的实际成效是微乎其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适当地加入一些辅助性的室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所以,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主要要做好的事情有以下几点。

(一)将探索性教学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总是把讲授作为重要的上课环节,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即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四项全面发展。但是传统教学给予学生的只有阅读和写作,考试的时候主要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所以常常有教师对学生说,拿阅读和写作者得天下。确实,在以往的传统应试教学中,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分数,就必须花大力气在阅读和写作上。但是,小学语文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一门语言并不仅仅是包括阅读和写作的,以往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剩下的两项是不对的。许多小学生在表达能力上都很差,听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就是因为这样的偏激教学导致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听说两项也纳入到教学之中。我们以小学经典课文《白杨》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白杨》这篇文章的录音版,播放给学生听,专业的播音员在朗读的时候满腹的情绪,对于学生理解文章也是很有帮助的。然后,要求他们展开谈论,看看“爸爸的三次沉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沉思等。

(二)适当延伸教学,做到综合教学

小学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这些教学好坏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情况,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可以传播中国自己的优良文化,也可以用在日常交流之中,是一门有内涵也实用的学科。那么,作为一门这样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狭小的书本里,我们应该放开视野,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综合学习,综合了解这门满腹内涵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一些重要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积极的思维方式,通过课文很好地教授给学生。还是以上文提到过的《坐井观天》为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这只青蛙的局限,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思考才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就树立好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又或者是在学习《白杨》这一课的时候,学生不仅仅应该懂得白杨是一棵怎样的树,也应该明白白杨象征着什么样的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把白杨作为榜样。认真做好自己,成为一个像白杨一样的人。这种综合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要求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帮住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好语文知识,同时也能树立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很有好处。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兴隆县六道河学区陡子峪明德小学贾文福

摘要目前,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尤其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全面介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之中重。探究式学习在观念上强调平等、开放、民主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而其本身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知识建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其主要的形式是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中渗透探究式学习,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模式包括:创设氛围,乐于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拓宽途径,整合探究——注重过程,体验探究——科学评价,鼓励创新。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新课改自主学习

前言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当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

“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限制教师在课堂单向讲授的时间作为抓手,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操作训练的时间与空间,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教师点拨、指导的能力水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当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

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以读为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吸取了“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研究性学习”、“发现法”等优点,基本上应用科学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利用课文,活化知识,举一反三,着眼长远;它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甚至要让学生知其必然(解决“将是什么”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指出探究问题的门径,交给学生探究宝藏的“钥匙”,因而有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

首先,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必然会有新旧知识的共同参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中,包含着未知的因素;进一步解决由此构成的心理上的矛盾,认识才能向前发展。而解决矛盾的过程,即是思维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在新教材被学生理解、接受之前,矛盾是以问题形式的内部言语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若不注意

引导,就会造成思想僵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倡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以利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次,学习心理过程有“学一思一疑一问”四个必要的环节,其实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既获得新知,又提高能力。同时,从“以读为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看,它要培养的创造力,正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只有通过引导探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培养起来。

二、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氛围,乐于探究

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贵有疑”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张,西方的亚里斯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教师设臵的问题情境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学生学完了《坐井观天》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问题:有一天,井底的青蛙跳出井口,会发现什么呢?由于问题的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即使答案不完全一致,所欣慰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探究精神加强了。

(三)、拓宽途径,整合探究

拓宽探究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进行探究性阅读。

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2、由语文课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如在学了《草原》、《林海》等写景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说“绿”词,造“绿”句,诵“绿”文,讲“绿”的故事。

3、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学习。语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探究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如我们组织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举行了一次环保考察活动。学生参观了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水资源、噪音、白色垃圾等,回到学校,学生们写出了调查报告,写了倡议书。它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融合。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设想未来的环境。

(四)、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感悟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给足探究的时间。探究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它比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费时。因此,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

教给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个体独立探究。学生个体围绕探究主题边读边画有关词句,应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再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读自探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

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请学生来谈谈“你要向课文中谁学习?学习他什么?”许多学生说“要学习孙膑”,有的说:“学习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说:“学习他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有的说:“学习他帮助弱小,乐于助人”。这时,我不急于肯定,采用了“延时评价”,继续问学生:“还可以向谁学习?”于是学生思考后,又踊跃说:“要学习田忌,学习他忠厚老实,不耍心计”,有的说:“要学习齐威王,学习他遵守竞赛规则,直率大度,有帝王之风。”试想,如果不是应用“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结论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沈大安:《小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立、吴迪:《语文学习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时间:2010-6-23 15:07:13 点击:1239

核心提示: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内容摘要:

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批注式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上要明确批注目的及目标;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注重交流及反馈;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等。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方法 探究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说明是这样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谓理解,就是弄明白课文意思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凡认真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到:有效的阅读一定是“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而课文批注恰恰可以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批注,简单地说,指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批语、评论、心得、疑问、警句、注释等写在读物的空白处的阅读法。批注可以使文章醒目,能够促使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与作者进行对话。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①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用得十分普遍。宋代理学家朱熹把这种读书法称为“标记阅读法”,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语文教学意义上的批注类似于评点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赏鉴、探究文字暗含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见出个性和才情。

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具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小学生,就会解开很多小语教学中的难题。批注对于小学生,不仅仅是点评别人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极大地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批注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刺激→学生接受→进行内化→做出对文本再创作,表达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批注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小学生批注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批注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常规式批注、特殊式批注、自由式批注。常规式批注指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及中心思想等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特殊式批注指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先自读思考题,然后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做出简明的批注。自由式批注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批注的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辨析,对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的辨析,对重点句或段落的体会,对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等写作方面的问题的体会及对课题的分析等。

批注的符号比较随意,一般不对学生做生硬要求。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己做选择。如:“~~~”波浪线(也叫曲线)可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可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直线,可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的地方一般在书页正文的上面、下面或是两边空白的地方,也可在行间或文章最后结尾处。

二、分阶段教会学生批注方法

第一阶段:讲清含义,初步试批,交流反馈。

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批注这一新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批注,批什么内容?在哪批?怎么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在批注前给学生一一讲清。尤其是试批的课文的难度要合适。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京版实验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诗歌《我们爱你,中国》。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内容批注起来有其特殊性,所以不适合作试批的对象,斟酌一番,决定以第二课写事文章《拐杖》为例,教学生批注。《拐杖》主要写了“我”为丈夫买拐杖,无意拄着拐杖走,被一位小姑娘当作“腿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事,表现了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埋头读书,教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对“从人群中拽了拽我的衣服,说‘阿姨,您坐这个位子。’”这一句话的批注就各不相同,有语言罗嗦的:“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理解不到位的:“小姑娘想一会自己坐过去。”有表述太笼统的:“她是好孩子。”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将几种典型批注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规范的批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通过对一课书的批注,就要求学生规范批注是不现实的,此后,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北京老人》、《记金华双龙洞》、《猫》、《买小狗的小孩》等十余篇课文,逐渐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词按老师要求去批注。

第二阶段:扩充批注时段,鼓励多角度去批注。

在第一阶段,教师只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课时带领学生批注,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批注方法后,可将批注时段扩大范围,在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阶段就把自己的疑惑标注出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往在第一课时的口头质疑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批注可使学生深入思考,使质疑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白杨》前,学生在书上批注疑问:“文章开头为何有环境描写?这和描写白杨有什么关系?”“作者写白杨为什么用写人的词语?”这些有质量的质疑恰好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不仅在第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情感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深化,这时趁热打铁,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文批注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又能检查其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完《军神》后批注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真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如果我能有他的一半精神,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同样的内容,批注的角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既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批注,分析排比句、比喻句,结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去批注,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写体会及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批注,尊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差异,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

第三阶段: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批注方法。利用“二次批注”提高批注精准性。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批注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技巧,见识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可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看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学生学过的写人的文章有《北京老人》、《森林警察》、《爱的奇迹》、《买小狗的小孩》、《深山风雪路》、《在炮兵阵地上》„„。说明文有《只有一个地球》、《蝉》等等。写景的文章有《记金化双龙洞》、《颐和园》、《慕田峪观云海》、《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诗歌有《我们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过归类,学生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批注,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主要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文章批注的侧重点不同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老师指点,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

在批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批注的不到位,这体现在批注内容的浅显、用词不准确或不知如何表达。如果教师能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提醒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批注内容,学生将受益匪浅。“二次批注”不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有意识地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特之处,开阔思路,丰富批注内容。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概括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木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因受自己的理解水平限制,学生只批注道:“没被录取,心情沉痛。”学生与老师交流后才得知,他内心的苦楚不仅是因为个人前途的渺茫,也同样因不被人理解而伤感,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而悲痛。学生经点拨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此时我要求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去。几课下来,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性,更注重听别人发言,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批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批注目的及要求

每次安排批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批注而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课文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究,进行批注指导。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默读课文,批注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大榕树的特点。学习《在炮兵阵地上》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彭总的句子,抓住他的神态变化,批注变化原因及彭总是个怎样的人。要进行批注式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适时批注,批注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特别想说的时候让他写下来,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另外,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能说空话套话。因此在批注时要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

学习应该动脑又动手,手脑并举才会有创造。批注是一种需要动手的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如果匆匆而就,其表达就难免肤浅、草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深入思考,还有些批注需要学生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表述的时间。就一般情况而言,每篇课文学生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在学习批注方法的初期,学生的速度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得细,自然思考的深度就得到了保证。阅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较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缩短批注时间。像《跳水》、《挑山工》、《鸟的天堂》这些名家名篇可回味、品读的地方很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要充分。

(三)注重交流及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批注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展,都有提高,避免了少数人发言,多数人听的弊端。而且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思考更有深度,表述更有条理。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实践的材料之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②许多阅读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教师切不可放弃这阅读训练的好机会。《鸟的天堂》、《乌塔》、《漫谈沟通》等等这样的略读课文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既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批注方法。实验教材第十册的第四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这两篇讲读课文写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军犬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在周记当中谈到了这种情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随之而来的阅读课文《母爱》同样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从整套书的内容安排来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其延续性,学生在批注时,自然而然的抓住描写老牛的语句,尤其重点批注了一些关键词语“挣脱缰绳”、“强行闯入”、“不肯挪动半步”、“慈爱地看着”。这些词语直入人心,学生在旁批注“伟大的母爱”,“孩子的需求胜于自己生命”。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方法得以巩固。

(五)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 1.层次性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讲读课文延伸到略读课文,从课文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的短文再到单元测验中的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从字词句扩展到篇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从遣词造句到分析作用,领会含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便不断加强。

2.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③,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保护绚丽多彩的个性,不能压抑甚至抹杀个性。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学生对《木笛》一课中“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种取出木笛。”一句中的“小心地”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同学批注:“很从容、轻松。”这种理解明显有偏差。有的同学批注:“爱惜乐器,喜欢木笛。”这种理解无明显错误,但比较浅显。还有的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批注“对本次考试很在意、很重视。”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对下文中朱丹的选择放弃考试的举动而深感痛惜却暗暗敬佩。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批注训练,学生因自身情况的不同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持续性 教师要用各种教育技巧督促学生对于批注持之以恒,不断激发热情,直至自然成习惯。一般可采用上课抽查,经常组织交流,定期组织检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愿去做,想去做,并努力做好。笔者在课上巡视学生的批注状况时,经常针对不同的批注状况称赞到:“你的字迹很工整。”“你的重点词抓得很准确。”“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你的语言很简洁。”“你这一处批得很准确。”„„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信心倍增,有了坚持下去提高能力的美好愿望。

批注式读书法不仅现在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未来的阅读同样实用。即使脱离了笔,这种宽广,深度的思维方式还会继续。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学习给课文批注这种“动笔墨”阅读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去展开阅读,促进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实现,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提高了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注:本文获2007年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注释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2.《教材说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6页。

3.《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延边大学《东疆学刊》编辑部。

参考文献

1.《阅读100法》:庄大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2.《青年读书技巧训练教程》:薛智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

3.《阅读技法大全》:阎银夫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5.《语文教学通论》:王宛磐、郭奇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6.《超级读书百法》:王荣国主编,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7.《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全书》:寒天、高长梅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8.《阅读教学的结构设计与实施》:冯克强、肖坚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10.《小学语文教学手记》:徐家良、陈留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第四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还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整体的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想象力的培养还不够深入、有效。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基本的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对学生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在对语文文章的理解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想象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想象力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一种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想象力作为创新的基础,更应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为今后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先进的人才。

二、小?W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场景进行相应的想象[2]。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多深奥的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通过对文章中的故事,来进行一些道理的说明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效果会更明显,同时对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到《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出烟台海景,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文章阅读,让学生相对真实、真切地感受烟台的海。文章阅读后,学生对烟台的海有一些了解。此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家乡的海与烟台的海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家乡的海,家乡的海有多大、家乡的海有多蓝、家乡的海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等等。通过学生对家乡海的场景的想象和思考,更能加强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通过想象,学生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一次想象训练,使学生们在产生了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并遵循联想路径,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空前的进步和发挥[3]。

(二)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注意对教学中情节的延伸,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想象力。在进行对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续写,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方式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想法的表达,通过学生的续写,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因此这种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也加强了学生对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4]。

(三)强化思维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思维方式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在进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结合课堂中安排的相应活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谈论,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不一样角度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帮助。比如在讲到《小马过河》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时,小马在想要过河的时候对不同的动物都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但是得到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由于小马始终没有自己迈出勇敢的一步,因此河水究竟有多深,小马根本就不知道。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和学学习,加上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更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相连接,这样通过对文章展开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对课本中讲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想象[5]。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同时,能更好拓展思维水平,激发学生更好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知道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讲,学生更喜欢接受那些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和事物。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展开教育,一般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会有很多与文章相呼应的插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掉这些插图的作用,没有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文章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插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尽情地对插图展开想象,将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理想的风筝》语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理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比如医生、军人、航天员等等。进而运用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理想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写作之中。在学生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将学生引入到《理想的风筝》文章学习中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当地穿插一些网上搜索的图画,通过对图画的描述,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此在整个相对轻松的、自然的、和谐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学生也能够清晰地、准确地理解文章,收获颇多。

三、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影响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的问题。因此针对本文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相信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21(9):44-45.[2]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0(12):13.[3]陈立钊.让学生在想象中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25(11):23-23.[4]蔡义琴.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3(3):137-137.[5]刘纪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7(29):72-73.

第五篇: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李青云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所以,我认为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有更多的创新。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阅读主体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的体验、探究,不断领悟、发现,并在体验、探究中获得经验积累、知识建构以及精神滋育,进而获得整体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主体性2.多维性3.人文性4.交互性5.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流程及操作方法

针对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所具有的主体性、多维性、人文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点,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探究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流程。

下面第七册《鸟的天堂》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第一步:激趣导课 自学探究

激趣导课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学生的活动。上课伊始,先绘声绘色描述:“同学们,鸟的天堂是我国的一处游览胜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导游去游览一下鸟的天堂。”随即放映游览鸟的天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我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巴金爷爷是如何描绘这美丽而奇妙的景致的?”学生显然有了兴致,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自学课文,①回答几个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②找出描写大榕树茂盛的段落,大声朗读,并想一想这株大榕树有什么特点;③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这些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自学探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为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必然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最后通过大脑加工、语言组织,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就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第二步:点拨解疑 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我在课堂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质疑,再用3—5分钟的时间,简要表述本组合作学习后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但要综合大家的提问,就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是:①生生合作探究。②小组合作探究。③大班集体探究。经过合作探究,同学们最后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我不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联系全文,结合挂图,展开小组讨论。学生经过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加引号。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合作探究读懂了许多内容,有些甚至是教师想不到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至尊无上”的主宰者,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

第三步:举一反三实践探究。

学生实践探究是吸收巩固、扩大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之具有层次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想象鸟儿们生活在“天堂”里自由自在、无比欢乐的情景,我精心设计了有坡度的说话练习:请同学们以“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为开头,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然后要求学生在“叫”、“飞”、“扑”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两个词语,使原来的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具体些。我先让每个学生按要求轻声自由地说一说、练一练,然后再请几位同学站起来交流。学生述说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在情理之中,我及时地给予肯定。毫无疑问,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使他们懂得怎样模仿课文的例子描写事物的动态,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从而完成了一次从读到写的飞跃。

第四步:激励评价,延伸探究

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让学生自评、互评、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教师评价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也参与各小组的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相继得出以下四个理由:①树大叶茂,鸟能筑巢;②环境幽静,适合孵卵;③紧挨大树,不愁食物;④农民爱鸟,因而无人伤害鸟。这个相当全面的答案,表明学生已经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内容,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许多道理。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教学情境。比如:我在教学《草原》一文开始时,给同学们播放了腾格尔的《天堂》这首豪放的草原之歌,并放映美丽的草原风景图: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如棉花般的羊群。这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去仔细读书、深刻感悟。有一名学生则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们赶快读书吧,带着我们的感情去朗读那些文字,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这时,我不能不认识到,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开放阅读课堂,拓展探究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愿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句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瀑布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激情飞扬地读一读„„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学生们汇报学习情况时,有的说:“我画了一条闪闪发亮的瀑布从青山上飞流下来。”有的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从远处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它像飞一样的直飞下来,足足有三千尺,就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这景象多雄伟,多壮观啊!”还有的说:“听着同学们的描述,想像着气势磅礴的瀑布,我觉得瀑布就在眼前,多么令人陶醉啊!”这样,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开放了课堂,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探究中来,极大程度地发掘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三)、尊重个性阅读,培养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主动建构学生主动获取、读书内化的教学机制,即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读书,内化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生在对齐威王、田忌、孙膑认识的基础上,我趁机问:“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孙膑,因为他善于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聪明,还乐于帮助朋友。也有学生说喜欢齐威王,因为他驯的马好。更有的说喜欢田忌,因为他善于接受朋友的意见。面对同学们的不同回答,我说:“听同学们说的意见,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一方面,我们到底应该喜欢谁呢?”学生说:“都喜欢。”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启发学生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既没有全优的“完人”,没有全劣的“庸人”。全面的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延伸课内阅读,提高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有谚语说:“生活是无字之书,眼光敏锐的人能看见精彩的词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情感丰富的人才能深刻体会。”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利用生活资源,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精心策划一些语文综合活动,采用多侧面拓展、多渠道贯通,使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了《一个地球》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然后在班上汇报。在同学们积极的交流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发现时,我问:“你们打算怎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呢?”这就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且是到生活中探究。一段时间后,我了解到了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有了良好的办法来保护我们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的说控制“白色污染”,有的说到河边、树林里放一些标牌,提醒人们不要把垃圾倒进小河,不要把污水排进小河,不要乱砍乱伐树木„„看到同学们的收获,就足以证明他们的探究能力已经提高了。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_通用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双边互动性的过程,在当前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全国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观摩会考察报告

    《全国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观摩会考察报告》 - 《全国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观摩会考察报告》简介开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时节,全国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观摩会在瑞安举......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5篇]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

    论文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_-_长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