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策略论文
摘要: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法制教育从孩子抓起是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的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本文就当前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相应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意义;策略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保障,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简单的应试教育,而应当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的提升,全面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一、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而小学生又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强化法制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知法、懂法并守法,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遵守法律,是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二)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之下,青少年的成长容易受到一些来自于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暴力、色情等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使青少年的成长偏离正确的轨道。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交友不慎,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渊。而在小学阶段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手段。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以上,笔者认真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积极意义。从这些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呢?
(一)立足课本教材,渗透法制教育
当前的一代孩子,独生子女群体占据很大的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孩子而言,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之中,由于来自于父母的过度宠爱,使得孩子们存在着娇生惯养、我行我素的现状。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如果引导不够到位,很容易因为自我的性格而触犯法律。而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渗透法律教育的。例如,在学生学习《鸟的天堂》这堂课时,可以在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国家动物保护法》,给学生讲解哪些动物是不能伤害的,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遵守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可以结合道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让学生从小就有爱心和责任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通过习作练习,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途径是很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将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强化学生运用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习作练习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感恩,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知道父母的不易,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如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如拾金不昧,不仅包含了道德层面的知识,还包括法律层面的知识。从道德层面来讲,拾金不昧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不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不谋私利;而从法律层面而言,如果人们拾到别人的巨额财务而拒绝归还,将会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类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开展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班级活动,如演讲和朗诵比赛,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让学生自拟演讲题目和演讲稿,进行演讲比赛。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实现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渗透法制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
作者:龚劲松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盘水街道办大坡小学
参考文献:
[1]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07(10).[2]葛家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9).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权益问题,为了孩子们能在法制的的滋润下飞得更高更远,我该怎么办呢?正当自己束手无策之时,朦胧中出现一道亮光——我校召开了一次法制教育宣讲大会,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场及时雨为我撬开了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二道防盗门,也让我再一次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尽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久,但现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需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质,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但过去的育人有失素质教育的平衡性,不够完善,是一种畸形的育人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孩子们更健康成长,是为把孩子们培养成心灵更美、更洁白的花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和法治教育。”因此,为减少或降低孩子们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共财产、文物古迹、虐杀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这也是是孩子们的希望,时代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和谐性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法制内容以及来源应有准确性。要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是哪一部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或它是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忽悠学生,囫囵的乱说一通以表示自己已经渗透了法制的教学内容。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9课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个别老师讲赵州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石桥建筑物的代表时,渗透了法制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渗透的内容不清晰,只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见到类似的古文物时要用一颗热爱的心来保护好他们。没有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我们应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古建筑物。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一问:除了赵州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哪些文物属于我们保护呢?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就更清晰和准确,这样渗透法制也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时应注重时机。即不到时候不能随意的渗透,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就那《赵州桥》一课来说吧。我们不可能已进入课堂就给学生渗透有关文物、建筑的法制教育,这样的渗透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个时候学生对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突如其来的给他施加法制知识,显得一点也不自然、甚至不合情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与接受。只有当他们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情感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渗透。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桥的认识和理解,也真正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法制教育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用彩色卡片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无意识的教育下,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最后还可将卡片逐一置于班级法制宣传栏中,营造法制、民主、文明的氛围。当然,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渗透的法制知识也可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帮助教学,也可将卡片利用幻灯机帮助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记录在法制记录簿中,在期末各自制作一张法制教育手抄报在全班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于班级法制专栏中。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积累到很多的法制知识,而且也在创建法制班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知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其次是方法上的创新。追忆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还可结合年级特征用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呢?当然,还可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制知识。例如,制作法制手抄报,进行法制演讲等这些都是练习法的最好方法。法制教学需要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出来。让每个孩子在法制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法制教学也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我们不是搞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而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长短,不要因为课堂太精彩而忽略了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也不要因为太有感情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法制渗透,这样反而冲淡孩子们学习的内涵,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失去法制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洗刷孩子们身上的污垢,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是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的殿堂。这样也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电话: ***)
第三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沙湾小学:金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渗透:
一、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生命桥》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开放练习,巧妙渗透。
开放性的练习题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层次性,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引入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砍树人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不是你乱砍伐树木,小鸟也不会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你不要再乱砍伐树 木了。”
“砍树人,你再乱砍伐树木,小鸟连家也找不到了。” “你再乱砍伐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树木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这样通过引申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教育。通过这样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
三、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
第四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
太白镇太白小学:李军
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不断地成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法制教育如果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学生会发生的一些我们意想不到行为,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的渗透,既不能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简化内容、不能牵强附会,教学中恰当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学生习作、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渗透。
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利用阅读课文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充分挖掘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从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教学《生命的桥》这一课时,学生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也非常重要。这会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在口语交际中,让法制知识融入其中,明确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列举生活中的事情、报刊杂志上的故事、电视上的事件,让学生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得出结论。引导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的时候,我抓住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库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彩票中奖,因为库伯连自己的买彩票的的号码都不知道,作者的父亲究竟该不该把中奖的事情告诉他的同事库伯?为什么呢?”开始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这样自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通过讨论、争辩之后,他家都认为:应该告诉库伯。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许多学生也在思想的挣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得到启发,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把法制教育渗入学生习作教学之中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例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习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生活,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指导学生利用写日记这个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揭露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习作时,让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和心里话,激励上进、劝人改过接受求真务实的教育。讲评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如:用《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中的生动典型例子,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普及法律常识,还可从学生的生活中列举法制实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又如:四年级学生写的《邻居哥哥事件的启示》《从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热爱生命》等作文就融入了法制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这些案例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思索,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在课外知识拓展中落实法制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拓展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砍树人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不是你乱砍伐树木,小鸟也不会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你不要再乱砍伐树木了。” “砍树人,你再乱砍伐树木,小鸟连家也找不到了。” “你再乱砍伐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树木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这样通过引申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拓展思维练习题,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学生就有了遵纪守法意识。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外知识拓展方面不可忽视,因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的获得要靠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体验中获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中坚持用法制的视野看待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问题和事件,理智对待。比如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丑恶现象„„可以写建议书,发邮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等,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从而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许多优先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技能训练,又进行法制知识渗透。让学生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受到法制熏陶,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不紧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治观念,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课堂渗透,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仅仅只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生存能力,让学生从小具有法治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与法治教育渗透时,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中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要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就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清王朝面临全面崩溃,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再加上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中国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发展十分困难。就在社会背景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这种为国为民甘心担风险的杰出的爱国精神,学生就自然而然领悟到了,油然产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对詹天佑爱国的伟大形象的崇敬之情,从而产生教育感染作用。
课堂阅读,润物无声。
学生读书,我也能够利用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游记》、又是学生非常愿读的古典名著。特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孙悟空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在学生的谈论兴致最高的时候我发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吴承恩想借助这几个形象向我们讲述什么道理吗?”看着大家莫名其妙的样子我说道:这四个形象其实代表着一个人身上的四大品质,你们想一想,各是什么?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唐僧代表的是理想,孙悟空代表的是坚毅,猪八戒代表的是懒惰,沙和尚代表着忠实。师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则代表一个人健康成长,最后终成大业。看着大家心悦诚服的笑脸,我又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种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一定要立志高远,意志坚强,战胜自身的懒惰享受之心,抗拒身边的种种诱惑,忠实于自己的追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就辉煌的人生!”这种在阅读中的法制教学,会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考虑,自觉增强法制意识。
三、口语交际,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比如有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以自己妈妈的生命相要挟,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在一次班会上,我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学生激烈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犯罪产生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四、习作渗透、法制为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中引进法治教育,使法制教育这个纲领始终贯穿在习作当中,如每周四晚自习我让学生看一期《大家看法》或《法治在行》,由于这类节目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还得益于每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传媒我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新闻上连续报道上海动车事故,血淋淋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国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筑公司。由于有关建设部门投机取巧,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上的严重不合格,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严重的损失。如: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平时,我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我们语的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文教师责无旁贷,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就要对他们进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明辨是非能力,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贾寨小学
陈承志